刘翔的成功与中国田径的发展田径冠军刘翔
刘翔的成功是中国田径乃至亚洲田径界在奥运会上的历史性突破,举国欢庆,激情飞扬,全世界的炎黄子孙为之骄傲和自豪,中国运动员凸显了令人振奋的成果和希望。但是,我们决不能被胜利冲昏头脑,而无时无刻沉浸在胜利的光环中,我们应该以冷静的头脑分析差距,创造更多的契机,以此推动中国田径更快更好的发展。
一、前言
刘翔,在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比赛中,以12秒91的成绩获得奥运会金牌,平世界记录并打破奥运会记录,改写了黄种人一直无缘田径短距离项目奥运金牌的历史。这是中国田径乃至亚洲田径在奥运会上的历史性突破,全世界的炎黄子孙为之骄傲和自豪。同时,中国代表团在此届奥运会上以31枚金牌荣登金牌榜第二位,更是让人欣喜自豪的事。2008年奥运会即将开始,我们也期待着中国的奥运健儿能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但是,广大田径工作者,教练员,运动员们,应该从刘翔的成功中学到什么?领悟到哪些值得思考和借鉴的东西,以此来推动中国田径更好的发展呢?
二、刘翔4年脱胎换骨
2000年10月19日,在刘翔参加的第一个国际大赛――智利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决赛中跑出了13秒75的成
绩,名列第四。2001年5月6日,全国田径大奖赛,首次以13秒32的成绩战胜师兄陈雁浩,引起媒体关注。随后,在2001年8月和9月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和东亚运动会上,分别又以13秒33和13秒42的成绩夺冠,两个月后广州九运会上又以13秒33的成绩夺冠,从而称霸全国。
2002年7月2日,在瑞士洛桑举行的国际田联大奖赛上,又以13秒06的成绩首次战胜阿兰・约翰逊,打破了自己保持的亚洲
记录。对此,媒体称他为“跨栏王子”中国奇迹。在雅典奥运会上,8月27日的决赛中跑出了12秒91的好成绩,夺得金牌并平了世界记录,实现了自己飞翔雅典的心愿。就这样,在四年一次又一次的比赛中,刘翔完成了从一名普通运动员向世界田坛的明星蜕变,他的崛起也让自己的对手阿兰・约翰逊为之钦佩和赞赏。
三、刘翔的成功是中国田径的里程碑
在雅典奥运会之前,男子110米这个项目还属于“阿兰・约翰逊”时代。刘翔以出的起跑,完美的栏间节奏,闪电般的冲刺,一举追平世界记录。刘翔不仅超越了所有现役高手,摧毁了欧美人在这个项目上的垄断,而且在他的身后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需要追赶,男子110米栏从此进入了“刘翔时代”。刘翔的成功可以看作是中国田径的里程碑。
而黄种人此前在短跑道的作为不仅可怜,而且屈指可数。此前,黄种人在奥运会和世界锦标赛短跑道的最好成绩是由日本人未续慎吾,在2003年世界锦标赛以20秒38夺得男子200米的第三名。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曾在曼谷亚运会上百米跑出10秒00的日本人伊东浩司曾进入了半决赛,再往前就是日本人西川贵教在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进入男子百米决赛。
事实上,至今尚没有一个白人运动员百米跑进10秒生死关,110米栏的13秒00,被认为是如同100米的10秒大关,而刘翔平了英国科林・杰克逊的12秒91的世界记录,已是足以9秒78的百米世界记录相媲美了。而刘翔取得这个成绩的难度在于,他要经受预赛,复赛,半决赛和决赛四次考验,有任何一次松懈疏忽,就讲前功尽弃,美国栏王阿兰・约翰逊半决赛失手就是最好例证,每轮都是生死关,但刘翔却有举重若轻的潇洒和轻松,这本身就是一种实力。
刘翔和刑慧娜是中国人的骄傲,当之无愧的英雄,尤其是刘翔的成功,将是中国田径的里程碑。但是中国田径与世界还是有很大差距,很多项目连边都粘不上,但我们不应该灰心丧气,不应该认
为中国田径就搞不出明堂。在田径场上最短和最长的距离我们都拿了金牌,说明中国田径不是没有出路,只要我们想办法,下功夫,方法得当,就能做的更好,。要想把中国田径搞上去,在2008年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还需要提高。田径的摊子大,项目多,还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很多不足,在祝贺欣喜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反思,为什么别的项目搞不上去呢,这需要很好的总结,成功之后,一切当从头开始。
四、刘翔的成功带给我们的思考
(一)比赛和训练的有机结合
刘翔在奥运会决赛中表现出的沉着自信,许多人为之深深折服,一致认为他具有常人无法比拟的过硬的心理素质。但这种品质的得来,其实并不是他天生就具备的,而是在多次的比赛中培养和磨练出来的。刘翔近几年每年的比赛次数在国内运动员中都是最多的,平均达到20场左右,而且,其中大约一半是高水平的国际比赛。通过这些比赛,从心里承受能力到比赛经验,再到连续比赛能力,刘翔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和提高,使他自信心更强,斗志更加旺盛。正是这些实战的锻炼使刘翔与世界高手同时站在奥运会决赛起跑线上时,不会再自卑,怯场心态,更平稳,从而有利于技术水平的发挥,创造好成绩。
当今竞技体育的竞争日渐激烈和白热化,比赛场上所体现出的已不仅仅是技术战术和体能上的较量,还包括思想作风,意志品质,心理素质及赛场经验在内的综合能力的全面较量。而这些能力,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去积累,在比赛场这个真实弹的特定环境中去磨砺,特别是在与强手的激烈对抗中才能获得真是的感知,才能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据统计,世界优秀运动员每年比赛的平均次数,达到15次左右,其中有相当多的运动员一年的比赛次数超过20次,甚至30次。
目前,还有许多教练员和运动员对这个问题认识不够,还走不出多年以来形成的传统观念,觉得只有通过相当一段时间的系统
中国第一枚奥运金牌
训练,攒够了“钱”,有了充足的资本才能去参加比赛,才能去“花钱”,否则,就会影响训练的系统性,进而影响比赛,在这种认识的影响下,就出现了运动员怕比赛,少比赛,参加比赛不认真,不出力等不正常的现象。刘翔成功的例子再一次告诉我们,比赛作为整个训练工作的核心与精髓,不仅于训练工作无碍,反而对其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关键是我们如何理解与处理好训练与比赛之间的关系,真正做到将训练和比赛进行有机结合,使之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二)适应形势发展,改变训练周期
随着世界田径赛事的日益火爆,运动员所面临的比赛越来越多,赛期越来越长,每场比赛的间隔也越来越短,特别是6至8月的比赛旺季,在欧洲几乎每天都有不同规模和水平的田径比赛。面对如此众多的赛事和漫长的赛期,以往那种单周期或双周期训练安排,已经很难适应,甚至是无法实行的。
孙海平教练正是及时顺应了形势的发展,按照国际赛场的要求,对刘翔的训练安排进行了及时的调整,采用了多个短小周期的安排形式,训练负荷没有大的起伏,训练目标明确,针对性强,而且有利于恢复,使刘翔始终处于一种较好的状态,并在必要时能够很快的进入比赛状态。
这一点,从刘翔在几年内室内外比赛上创造的一系列好成绩中已得到有力的证明。那种在一年内训练负荷大起大落,参加一次重要比赛后调整很长时间的传统训练观念和模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现代世界田径运动发展的要求,如果再不加以改进和变化,就有可能永远落在别人的后面,没有出头之日。
(三)动力来源于高的目标和追求
多年来,在我国田径界一直重复着一个怪圈:全运会年火爆非凡,有不少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甚至超过当年世界锦标赛冠军的成绩,全运会后,大多数项目的成绩水平都出现大幅度的回落,有的甚至令人难以置信,表面上看,是运动员需要调整,但实际上与教练员,运动员的定位有很大关系。有相当一批教练员没有更高的目
标和追求,只把眼界锁定在打好全运会上。因此,全运会一结束,自然就会彻底放松,无人无力再抓训练,管训练。应该说,这种现象已对中国田径备战奥运总体目标的实施构成不小的障碍与威胁。
刘翔,刚开始跨栏时,没有人会想到他能在雅典奥运会中获得冠军,但他靠着坚持不懈的努力创造了这个近似于神话的奇迹。他的动力来源于他的追求和目标,要成为世界上最好的跨栏运动员。正是这个目标和追求使他再几年中毫不松懈的跨越了一个又一个障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优异成绩,终于在21岁就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四)技术类项目是中国田径的突破重点
总体来讲,田径运动是一个高度依赖体能的项目,对运动员的身体条件和身体要求有着非常高的要求,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这方面与欧美运动员相比,我们没有丝毫的优势,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
中国田径要想在世界田径的广袤天地里有所作为,必须面对现实,走出一条符合我们自身特点的成功之路。
那么,中国田径的契机和切入点又在哪里呢?
中国田径的发展进程和刘翔成功的经验表明,象跨栏以及多数技术性比较强的田赛项目应该是我们的图破方向之一。因为这些项目除了要求运动员具备很好的身体条件和素质外,稳定有效的技术是发挥水平的重要保证。刘翔之所以能够在强手如林的世界赛场上登上顶峰,是因为110米栏技术性非常强,他近乎完美的跨栏技术,弥补了他爆发和速度的不足。
在中国田径的历史上,也曾经有多个田赛项目中出现过多名破世界记录,排名世界前列或在大赛中取得好名次的运动员,他们同样不是因为身体条件和身体素质超人,而主要是在技术上形成了自己的突出特点。在本届奥运会,我国共有27名运动员参加了16个男女田赛项目的比赛,但仅有5人在4个项目中通过及格赛进入了决赛,而最后只有1人获得了第七名。在这些项目中,实际上有相当多的人只要基本发挥水平就可以通过及格赛和进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