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新女性》为例,探究在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左翼电影是如何表现新女性的、新女性在男权话语下面临着怎样的困境以及影片存在的局限性等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蔡楚生;新女性;左翼电影
20世纪30年代,伴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转型,出现了一个现代职业女性体,被称为“新女性”。基于这个社会背景,电影史上涌现了大批关于女性的电影, 《新女性》就是其中一部,影片由孙师毅编剧,蔡楚生导演,由这部电影连结起来的三位女性的三重自杀,模糊了真实与虚构的界线,共同谱写了民国时期都市女性的命运,并提出了女性主体性危机的问题。观众可以看到影片如何演绎出那个时代的女性的困境、挣扎和社会政治的变迁、矛盾。
一、“新女性”的前世今生
《新女性》这部影片是有前世今生的,因为它的独特之处在于涉及到中国早期两位在事业
高峰期先后自杀身亡的女明星艾霞和阮玲玉,而自片中女主角韦明也选择了自杀这条道路。
当时上海滩的女明星艾霞,被誉为“影坛才女明星”,然而,在1934年的除夕夜,她却选择给自己的生命画上了句点。编剧孙师毅以艾霞为原型,综合了当时社会广大女性的遭遇与不幸创作了剧本《新女性》,很快被蔡楚生导演成电影,由阮玲玉主演,所以就有了电影《新女性》。但是让人始料未及的是,阮玲玉拍完这部戏也自杀了,留下了“人言可畏”四个字。五四运动前后,女性自杀现象本就层出不穷,艾霞与阮玲玉的自殺,更是先后起了先驱者们的关注与思考,引起了异常热烈地讨论,也成为中国电影史上长盛不衰的话题。
二、从角塑造看“新女性”之困境
通过三位女性之死,不难发现当时女性所面临的巨大困境。社会提倡呼吁女性要做“新女性”,可是新女性的概念到底是什么,如果她们的特点是“新”,那么何谓“新”?与旧式女性的家庭性相比,新女性是指接受过一定的现代教育,具备一定职业能力并走向社会、自我独立的女性。在启蒙者看来,旧式家庭是封建而邪恶的,“新女性“一定要与家庭决裂。然而这些被走入社会的女性根本“不知社会为何物,亦不知怎样应付这千万重复杂关系的社会”。
比如《新女性》中的韦明选择了私奔,恋爱自由,婚姻自主,与家庭决裂。看似她是一个思想先进,勇敢追求幸福的“新女性”。但是,丈夫的出走割断了韦明的生活来源,她从一个所谓的“新女性”,一步一步走向了失业、卖身、自杀的悲剧。 《新女性》在一个女性故事的讲述中几乎呈现了当时女性议题的所有方面,这恰巧应了那句:“娜拉出走后,到底会怎样?”女明星素颜韦明拒绝王博士的引诱,事实上是拒绝被纳入以肉体和自尊为代价,换取金钱与享乐这一游戏规则,而这个游戏规则恰恰就是男性社会为家庭妇女之外的“独立”女性所制定的。为此,她遭受到了来自男性社会的肆意报复,直到丧失了生存的希望,她无力改变这个社会,只能用死做反抗。
而李阿英的形象在这一时期的左翼电影中更具有强大的示范功能。然而,这位影片着力刻画的“新女性”李阿英,虽然镜头较多,且有侠女式惊人举动,但很难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影评家尘无当年就说:“李阿英并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而是一个理想的人。这就是说,作者并不从一切本质上去表现李阿英,反而从一切并不必要的,像和男人打架,并且把男人打败那种‘罗曼的’个人行为,来表示李阿英的‘新’,结果给人的印象是特殊的想象的新女性而不是真正新女性。”理由很明显,影片中的李阿英身上几乎没有了女性特征,没有父母,没有丈夫,没有情人,没有家庭,没有个性,甚至没有个人日常生活。忽略小我的个体
命运,为女性的体命运奔走呼吁的革命女性李阿英看似是最具有女性意识的人,但其实她已经丧失了性别特征,成为了一个扭曲的、极端男性化的女性,除了生硬的表情和强悍的举止,她就像一个空洞的符号,没有任何女性魅力和细腻的情感,这就引出了一些列发人深省的问题,难道女性必须丧失自己的性别特征才能获得自我解放吗,新女性到底是什么,女性解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三、影片局限与反思
虽然《新女性》在电影史上有着举重若轻的地位,但是也有其明显缺陷。当年影评人所说:“在暴露现实这一点上, 《新女性》是相当成功的。但不幸在性格的描画上却非常模糊,我们几乎可以说,剧中的三个主人公,很少有能把性格活现在我们眼前的。”
其原因大概有二,首先是因为本片人物形象概念化、程式化、模板化非常严重, 《新女性》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三个女性的故事:一个年轻的作家韦明,王博士的太太张秀贞,坚强的女工李阿英。当时的评论家很快对电影中塑造的三位新女性进行了比较,认为电影《新女性》刻画了革命的女性、安于享乐的女性、自杀的女性,这是沿袭了《三个摩登女性》的概念框架。然而这一概念框架,用于理论尚可,而作为电影人物形象框架,未免难以
引起共鸣。这是因为,贪图享受、热心革命、绝望自杀只是三种概念,也是生活中的三个极端,而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女性,大多普普通通,处于三者之间。在这一框架下,人物形象概念化现象在所难免,有明显的艺术局限。
其次的原因是电影作者过于看重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而较少顾及人性与情感维度,导致了人物发展没有深度与内在逻辑。左翼成员将所有个人失意或挫败都归罪于社会,想要取得更好的宣传效果,但是当过于注重这点时,就难免把主人公当作了工具或人偶,让文艺服从于政治,导致对主人公的情感维度重视不够,忽略了她的心理逻辑,正因如此,影片的人物塑造不够有力量。
参考文献:
[1]蔡楚生,蔡楚生选集[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8.
[2]尘无,关于《新女性》的影片、批评及其他[N].中华日报,1935-03-02 (8).
[3]陈墨,有关新女性:概念框架与体心理[J].当代电影,2018 (02).
[4]邹鹃薇,从“韦明”看中国早期女性题材电影中的新女性形象[J].当代电影,2016 (12).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