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1
名词解释一
2.变质作用:原岩在地球内力作用下,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变化过程基本保持固体状态。
3.变质重结晶作用:化学成分不变,结构改变、矿物颗粒加大,不产生新矿物。如灰岩变成大理岩。
4.变质结晶作用:岩石基本保持固态,使新矿物产生、旧矿物消失的作用。通过变质反应实施。
5.变质反应:岩石基本保持固态,使新矿物产生、旧矿物消失的化学反应。举出1—2 个变质反应。
6.交代作用:在变质作用中,有物质的带入带出,岩石化学成分、结构、构造都要发生改变。
如:
Ka++KAlSi3O8=NaAlSi3O8+K+
7.变质分异作用:原来均一的岩石变成不均一的岩石,产生条带、细脉、斑块等各种各样聚集体、变斑晶等。
8.复变质:原岩为变质岩,再叠加变质作用。进变质.....,副变质.....
9.前进变质:原岩为变质岩,再叠加变质作用,后期(次)比前期(次)变质温度高。举例。
10.退变质:原岩为变质岩,再叠加变质作用,后期(次)比前期(次)变质温度低。举例。
11.正变质和副变质岩:正变质岩:原岩为岩浆岩。举例。副变质岩:原岩为沉积岩。举例。
12.变形与碎裂作用:在应力作用下:在地壳浅部,使岩石、矿物物发生碎裂、脆性变形;在地壳深部和上地幔的岩石、矿物发生塑性变形。
13.连续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纯相,反应物消失时,反应物消失时,生成物就形成了。
14.不连续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成分可变的固溶体,生成物形成时,反应物并不消失,只
是成分改变.
15.共生组合:天然岩系统处于一定外界条件下达化学平衡的矿物组合。共生组合的5 个标准.
16.共生分析:从研究变质岩矿物共生组合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出发,应用相律,分析矿物组合与岩石化学成分及物化条件的关系。
17.变质相:一定温压范围内形成的各种化学组成的变质岩中的一套变质矿物组合。它们在时、空上反复共生,且矿物组合与化学成分之间有固定的、可以预测的对应关系。
18.等物理系列: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变质条件下形成的所有岩石。
19.等化学系列:化学成分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岩石,在不同变质条件下形成的一系列岩石。
20.不稳定矿物:又称残余矿物,变质结晶反应不完全彻底,而残存的原岩矿物。
21.稳定矿物:又称新生矿物,变质结晶反应生成的新生矿物。
22.特征矿物:仅在一个狭窄P.T 范围内稳定存在的矿物,能指示变
质P.T 条件。
23.贯通矿物:在一个很宽的P.T 范围内稳定存在的矿物,不能指示变质P.T 条件。
24.变质岩石结构: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形态、大小及相互关系。概念与岩浆岩结构类同。分变余、变成、碎裂结构。
25.变质岩石构造:指岩石中各种矿物的空间分布特点和排列状态。分变余、变成、混合三类构造。
26.变余结构:母岩原来的结构被部分的保留下来。用以恢复原岩。
27.变余构造:变质改造不深,母岩原岩构造被部分保留下来。用以恢复原岩。
28.变质标型结构:在变质作用过和中形成的特征性结构。包括变晶、交代、碎裂变形结构等。
29.角岩结构:均匀等粒细粒或显微粒状变晶结构。常见于角岩中而得名。
30.包含变晶结构:变斑晶中有较多的包裹物。
31.残缕结构:变斑晶中包裹物的排列保留原来早期形成的片理呈断续状排列。
32.筛状结构:变斑晶中的包裹物呈筛孔状。如:十字石,变斑晶中的长石和石英呈筛孔状。
33.后成合晶结构:由一种矿物经变质反应形成的几种矿物的交生体,交生体保留原来矿物的晶形。
变质岩34.糜棱结构:岩石基本处于塑性状态,岩石以显微破裂颗粒化、蠕
变、颗粒边界滑动等为主,碎斑具有塑性变形形态,碎基具定向性、糜棱片理。
35.碎裂结晶:岩石矿物碎裂变形同时伴随有重结晶作用。
36. 接触变质作用:岩体围岩受岩浆热能作用导致变质的作用。时间短、温度高、压力低。
37.接触变质岩:接触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角岩、接触片岩、接触片麻岩等。
38.渗透作用:组分随介界一起迁移的一种物质迁移方式。
39.扩散作用:组分呈单个原子、离子或分子状态在溶液中通过的一种迁移运动形式。
40.交代结晶作用:交代作用过程中,原矿物分解消失,新矿物形成生长。新矿物的形成也经过结晶中心的形成及晶体逐渐生长的过程。
41.惰性组分:在交代过程中,基本上没有带入带出的组分,对它们来说系统是封闭的。
42.活性组分:在交代过程中,可自由地被带入带出的组分,对它们来说系统是开放的。
43.开放系统:在变质过程中,有物质带入带出,体系内外发生了物质交换,变质后的岩石不仅矿物组分、结构、构造了生了改变,而且岩石化学成分也发生了改变。
44.封闭系统:在变质过程中,没有物质的带入带出,体系内外没有发生物质交换。变质后的岩石仅矿物组分、结构、构造发生了变化,而岩石化学成分没有改变。
45.柯尔任斯基相律:P≤Ci 式中:Ci=惰性组分数;P=矿物相数。文字叙述(略)。
46.戈尔斯密特相律:P≤C 式中:C=惰性组分数;P=矿物相数。文字叙述(略)。
47.气液变质作用:具有化学活动性的热水溶液和气体对岩石进行交代而使岩石发生变质的作用。
48.脆性变形:表现为岩石、矿物的破裂、细化。在地壳浅部、岩石处于刚性状态下发生。
49.韧性变形:在地壳深部或上地幔条件下、岩石处于塑性、半塑性状态下发生。表现为波状消光、带状消、扭折带、变形纹、机械双晶、核幔构造、压力影等。
50. 亚颗粒:应变颗粒(核、具变形纹、波状消光等)的边部发育一些细小的、位向差较小的颗粒—亚颗粒,它与重结晶颗粒共同组成“幔”。
51.动态重结晶:在应力作用下,伴随变形而发生的重结晶作用。动态重结晶颗粒的特征。
52.叠加结构:两种变质作用的叠加,引起岩石结构的改变。如变形作用和变质结晶作用的叠加。
53.等变线:在地质图上、反首次出现新矿物的点的连线—等变线。
54.批示矿物带:泥质岩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有新的变质矿物出现,这些新的变质矿物指示泥
质岩变质程度的升高。以变质新矿物命名的变质带叫指示矿物带。变质程度从低到高依次为绿泥石、黑云母、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