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DOM--
《勇敢的心》鉴赏
在当时影坛娱乐片盛兴,技术电影一味追求消遣、刺激和高票房的同时,《勇敢的心》大胆创新,起用了沉重压抑、忧郁愤闷的历史题材,将公元十三世纪的苏格兰人民大起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搬上银幕,以宏伟壮阔的气势为影片赢得了史诗巨片的称号。在影片中我们看到苏格兰的山脉、森林和村庄,凄婉的风笛和苏格兰人民在贫困痛苦中发出的反抗的凄厉的呼号,人们感受到了真实的生活和历史。同时梅尔·吉卜森在影片的结构上,也没有忽视人们的欣赏心理。在刀光剑影铁血争战中,缠绵着温柔的爱情主题,让人体会到英雄传说的荡气回肠的铁血柔情。这无疑为古装历史片取得了更大的市场。《勇敢的心》同时也没有摆脱好莱坞技术电影的框架,庞大的摄影队远度重洋的实地拍摄;启用三千人,二百匹马的宏大战争场面;影片拍摄的长周期,都造成了影片的高投入,甚至比预算高出了一倍。所幸影片上映后卖座率空前,
票房收入远远超出投资,总算以圆满收场。1995年的影坛几乎完全被《勇敢的心》所占领。梅尔·吉卜森成为该年度的最大赢家。《勇敢的心》一举夺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音乐、最佳化装五项大奖,并以之席卷全球,所向披靡。
这部影片的背景是真实的历史,里面的人物也是一个十分典型的英雄,应该说这是一 部不容易表现好的影片,可梅尔·吉卜森从整体故事、情节的构思到人物形象的塑造都煞费苦心,以情动人,使得这一部可能拍成历史教科书式的影片感人至深,颇有可圈可点之处。
首先是整体故事结构的形成,既不离苏格兰反抗英格兰压迫的大背景,也不刻意去正面表现这些矛盾,影片的开始,华莱士的父亲及亲人牺牲一段完全从侧面切入,以少年华莱士的视角去体会那段痛苦,而后华莱士回到故乡,也将他和梅伦的爱情故事作为前台,英格兰对苏格兰人的欺侮作为背景,就在华莱士和梅伦似乎就要那样恬然而又麻木的度过他们的一生的时候,矛盾激化了,一个英雄诞生了。摄影师为了突出表现华徕士的英雄气魄,采用了大光圈长焦距的摄像技法,将除了华徕士以外的全部背景和人物都进行了虚化,而将华徕士作为影片的主体放在了画面的中央,这样,一个英勇和坚强的自由战士就被摄影师用镜头语言表现出来了。
在华莱士成为苏格兰民间抗英领袖之后,故事也没有变得单调乏味,影片的战争场面拍的紧张刺激,气势不凡,带有明显好莱坞当代电影特,既有斗智,又有斗勇,华莱士的英雄形象日益丰满。既然有英雄当然要有美人,当我们觉得她该出现的时候,她就出现了。影片的故事情节以两条爱情线路架构前后,中间的琐碎的战事与传奇似乎也就成为观众心中牵肠挂肚的历险,爱情赋予了华莱士丰富的感情彩,以至于在这个600年前的英雄就义之时,今天的电影院里再次响起了唏嘘之声。
不得不说,影片配乐是完美的.作为反映苏格兰人民战争的影片,使用苏格兰风笛作为配乐主要乐器毋庸置疑.而苏格兰风笛幽婉,哀伤的音,极恰当地酝酿出一些场景需要给观众带来的感情.随手拈来两例:影片伊始,小华莱士给父亲送葬,仪式性的风笛声一响起,在凄婉的音乐的召唤下,亡父的音容笑貌立即展现在眼前,小华莱士的眼泪簌簌下落.风笛可以唤醒人们尘封以久的思念,超感人的电影在音乐和主人公泪水的感召下,再冷漠的观众也不可能无动于衷,而那些经历过亡父经历的人,恐怕早已泣不成声了.还有一例是在苏格兰起义军被年轻领主背叛的那一段:起义军大败之后,尸殍遍野,烈士的妻子面对战死的亲人眼泪横飞,年轻领主看着自己亲手害死的为了自由而战的老百姓,愧疚难当.此时象征葬礼的苏格兰风笛极其合适地吹奏起来,再加上哀伤的大提琴,立即给观众一个强烈的暗示:随后而来的,是无数个葬礼,而无数把苏格兰风笛,将为这
些无畏的烈士们吹响!这些潜藏在心理暗示中的风笛,仿佛正轻轻地合奏,无疑在那位领主和观众的心灵中产生了猛烈的共鸣.此等凄惨的场景,不禁唤回了年轻领主尚存的同情心与压抑良久的人性.而恐怕再心狠手辣的独裁者和军事家,看到此情此景,都不可能不心有所动.这正是导演高明之处,相较于此,已然臭大街的用交响乐作为战争配乐的手法,在片中不提也罢.
文化也是很值得关注的影片元素之一.片中英格兰英语的正统与老旧,很适合腐朽和阴险的国王爱德华,蜿转的法语,体现了法国公主对美好爱情的渴望.最出彩的就是片中浓厚的苏格兰口音,实在是太有味了.粗俗,却又充满了血性与真诚,每一句话说出口,都带有浓郁的原汁苏格兰威士忌的味道,再加上苏格兰悠远的民乐与宽阔无垠的森林高原,足以让观众一见倾心,定下去苏格兰旅行的念头.
说到华莱士服刑一场戏,真是妙不可言。导演对华莱士之死的二度创作处理得即充分表现了华莱士之死的意义,又充分展示了一个导演对死亡处理的灵性。如何把一个人,尤其是一个英雄人物的死刻画得既真实动人又不失优美呢?影片中,导演梅尔·吉布森于细节处见功夫。
首先,梅尔·吉布森用了一种类似于隐喻的手法,避开了死亡的血腥之气。在华莱士临刑前,
他在牢房中有一短暂的独白:“我很害怕,赐与我力量去面对死亡吧。”当他说这段话时,导演将牢房中的调处理成了蓝,令人不禁联想到天堂,而与此同事,一束从人物背后窗子射进来的光,更加烘托了气氛。行刑场上,两个侏儒的“死亡”表演喻示着华莱士将受到的酷刑——大棍击打后,剖开腹部拉出肠子。当华莱士来到刑场上即将受刑时,导演又在人中安排了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他的眼睛将看到华莱士的死,而这死将影响他的终生。
其次,导演又精心安排了几组对比性的镜头:一边是华莱士慷慨赴死,让他的朋友(王妃、战友)甚至让他们的敌人(布鲁斯、刑场上的英格兰看客)为之动容;一边是“长腿”染疾而终,他的儿子冷漠地在一旁等待着接任国王的职位。在对华莱士受酷刑时的表现上,导演采用了一组华莱士的面部特写。他避开了刽子手是如何行刑的镜头(行刑的方式已由侏儒表演了),而用华莱士的表情来表现他的痛苦。同时,在这组特写之中导演不断切换着“长腿”在病床上等待华莱士说“开恩”、王妃与布鲁士的痛苦及看客们的恐惧的反映而越发烘托了华莱士之死的惨烈。
同时,导演对刑场上英格兰看客们的态度也进行了对比性的处理。在华莱士刚来到刑场上是,看客们带着兴灾乐祸、大快人心的心态来观看他的死亡,他们向华莱士兵投掷菜叶、鸡
蛋与石块,那一刻,华莱士在他们的心中是个恶魔。然而当华莱士遭受破腹之刑仍不屈服时,他的精神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当华莱士喊出“自由”之时,他的死震憾了所有的人。由兴奋到恐惧到震撼,难得导演难从看客们的表演上下手,调动了所有的众演员来演好这一场戏。
最后当刀起之时,在华莱士的幻觉里,莫伦出现在人中。这一安排让华莱士的死表现得凄美感人。显然,这并不是一部超现实主义的影片,但是莫伦的出现无疑为华莱士之死增添了一份浪漫(虽然此时的浪漫很残忍)。既呼应了华莱士抗暴的起因,又展现了爱情之美。
在华莱士之死这场戏中自然也少不了苏格兰音乐的陪衬。在华莱士受刑过程中极具苏格兰风情的音乐两次响起。第一次,出现在华莱士被押赴刑场时。伴随着音乐,画面上大量的看客向他投掷菜叶与石头。随着华莱士被马拉起,音乐被嘈杂的人声取代。当刽子手开始进行开膛破腹的极刑时,音乐第二次响起。当华莱士高呼自由时,音乐也达到了高潮。在这个片段中,我尤其喜欢导演对光线的选择。说“选择”因为这是一场室外戏,光线的强弱由天气好坏来定。在这里,导演匠心独具地选择了多云的一天,这样的天气,稀薄的云层覆盖了天空,光线接近于漫射光,充足而且不过分强烈。这种光线下几乎没有阴影区,有力于表现主
体,尤其是利于表现华莱士躺在拷问台上受刑时的俯拍镜头。同时,可见导演也考虑到了英伦多阴少晴的天气,更显得真实。通过前面的影片,我们不难发现对于战场上死亡的残酷,导演从不避违,他用写实逼真的手法描绘了人头破碎等场面。
看完后我还感受到片中想表达的一种难以言状的凄凉爱情。该片还有一个译名叫《惊世未了情》。虽然这个翻译不是按照原名直译,且很多人都觉得《勇敢的心》才是正确译名,在我看来,此片在处理王妃伊莎贝拉与华莱士的感情上面,堪称整部戏神来之笔。“情”占篇幅虽少,但感人至深,翻译为《惊世未了情》,未尝不可。
12世纪末期,伊莎贝拉作为法国向英国示好的政治需要,嫁给了年迈英王爱德华的同性恋儿子,这注定了她婚姻与爱情的悲剧。可当她再次被作为政治的牺牲品派遣到苏格兰和反叛英格兰的叛军领袖华莱士谈判时。她发现华莱士并非与外界传闻的一样,象妖魔鬼怪一样可怕。他不畏强权,目光坚定、爱护周围身边的人。在苏格兰的蓝天绿茵下,王妃伊莎贝到了自己本不敢奢望的爱,可这种爱,却只能深深地埋藏在心底。
电影接近尾声,美丽的英格兰王妃伊莎贝拉再一次忘记身份,忘记危险,只身来到华莱士身边,暗中告诉他各种有用的情报。得了便宜还卖乖的华莱士问伊莎贝拉为何要屡次帮助他。
伊莎贝拉听后无言以对,支吾地说:“就因你每次如同现在一样般看我的眼神”然后,不好意思地转头背对华莱士。华莱士听后立刻意会,一步上前把头从后面蹭到伊莎贝拉的脸颊。本来就被当成政治工具,从未享受过真爱的伊莎贝拉闭上眼睛,颤抖地深吸一口气,猛地回头与华莱士两唇相濡,再转身紧紧地抱住华莱士。这时镜头只看到华莱士的后背和王妃两条紧紧环绕在心爱人儿背部的手,随后有个2秒不漏点的床戏。最后,镜头切换到天亮时分,晨曦刚过的树林中,在风格似曾相识的苏格兰音乐中,王妃与华莱士面对面伫立,然后双手依依不舍的分开,目送华莱士骑马离开。
上天见怜,伊莎贝拉最后终于如愿地得到华莱士。为什么说导演处理两人的感情处理得很好呢?上述过程中,华莱士把头蹭过来的时候,王妃的头并不是马上转过来就亲上了。她是把头往后仰,与华莱士的头靠在一起,又颤抖地深吸了了一口气,她自己矛盾的内心马上传达给了观众。接着第二步,伊莎贝拉猛地转头,主动把唇印在华莱士的嘴唇上。可以看出,她现在内心天平已经完完全全倾向了敌人华莱士身上。这个吻的动作很快很快,这也可以传达给观众们,她一旦作出决定,她就义无反顾。再则,她对华莱士的爱,已经压抑得太久太久。第三步,她转过身体,用纤弱的双臂紧紧地抱住华莱士,这时摄影师巧妙地没有拍男女主角的脸,只拍摄伊莎贝拉纤弱的双臂和华莱士的后背。紧紧地抱住则说明伊莎贝拉渴望得
到华莱士的爱,她不愿他离开。纤弱的双臂表达了她除去王妃的身份后,她只是一个渴望得到爱情命运坎坷的女人罢了。激情过后,双方的身份迫使只能选者各自离别。镜头这里取的景非常漂亮,音乐也堪称经典,在晨曦刚过的树林中,画面中间的两人依依惜别。全剧的音乐、景、感情在这里取得了共鸣,出现了全剧的高潮。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