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工团为何“独树一帜”
作者:
来源:《新传奇》2015年第40期
作者:
来源:《新传奇》2015年第40期
今年的阅兵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做出裁军三十万的决定,把非战斗序列的文工团推上了裁军的风口浪尖。
那么,文工团到底是怎样一个团体呢?
规模庞大覆盖全军
作为国家利益的保卫者,军队成员理论上应为作战人员。然而,军队中也有看似与作战毫无关系的在编人员,文工团即是此类典型。
大部分国家都有广义的“文工团”——军乐队。作为军队的重要礼宾队伍,军乐队确实有其存在的必要。实际上,最初的军乐队是战斗单位。
在战场火力密度并未发展到足以威胁集步兵之前,步兵作战必须保持非常密集的队形,这就需要所有人统一步伐。
军乐队就是负责这个工作的单位,其音乐节奏就是步兵进攻或者撤退的号令。当时的军乐团扮演了今天通信兵和指挥信号兵的角。
随着科技的发展,军乐队指挥通信的功能退化了,已经彻底转变为军队的礼仪单位。从广义上说,军乐团是文工团的重要组成部分。换句话说,世界各国军队大多都有“文工团”。
除了军乐团之外,还有一些国家拥有“狭义的文工团”。目前,只有中国、朝鲜、俄罗斯、越南等少数国家和地区的军队拥有此类文工团。
但中国的文工团似乎在全世界又是独树一帜。
正如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袁厚春所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哪一支军队像中国人民解放军这样,如此高度重视文艺工作,拥有如此完备的文化艺术工作系统,没有像我军的文艺工作这样,在党、国家和军队的事业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
在我军,从总部到全军各大单位都设有宣传(文化)部门和文化器材供应站,军、师有专职文化干部,基层有俱乐部,领导、组织文化艺术工作。
全军有一支强大的功能完备的创作、表演专业文艺队伍,还有自己的电影制片厂、文艺出版社和艺术学院,集中了一大批全国一流的作家、艺术家。
此外还有活跃在军师旅团和基层的业余文艺队伍,虽说是业余,但实力也相当雄厚。这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不可想像的。
历来军事调整,非战斗序列的文工团都首当其冲。《南方周末》2013年一篇报告称:经过数次调整,目前文工团的在编人数已经不多,各军区定编一百人,加上总部的,全军在编制内的人数不过两千多人。
但文工团给外界的印象却是一支很庞大的队伍,一名长期工作于文工团的创作员透露:现在各大军区文工团都超编,签约的人都是文工团养着。
如何发展壮大
根据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袁厚春的说法,文工团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927年的南昌起义。
9月,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于连队建立党支部和士兵委员会的同时,规定了士兵委员会的任务之一就是开展文化活动。这是我军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开端,也是我军文化工作的真正起点。
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决议》明确规定了大队(连)士兵委员会内设立俱乐部;军政治部宣传科设立艺术股,出版石印或油印画报。从此,文艺成了我军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入了有领导、有组织的发展阶段。”
而“文工团”这个名字的正式出现则要到1949年以后,解放军各兵种,各大军区文艺团体都统称为文艺工作团(简称文工团)。
为什么我军一直保留着规模较大的文工团?
国防大学公方彬认为:“作为政治集团的政党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其力量大小往往决定于其神圣性,也就是能否能占领道德的制高点。必须要有更适当的人和方式来张扬自己的神圣性,我军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军队的文艺工作者就承担着这样的使命任务。”
他还认为,文艺队伍能激发我军的精神力量。这跟西方借助“宗教”来支撑精神大厦有异曲同工之处。
袁厚春副院长也认为,“文艺”是最为形象、生动,最为人们喜闻樂见的思想教育手段。是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
当然,文工团得以壮大和发展离不开领导的重视。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原空军司令刘亚楼。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刘亚楼多次对空政文工团的同志说过这样的话:“我一手抓文,一手抓武。每年能打下几架敌机,演一台好戏,我的日子就好过一点了。”
从刘亚楼的这句话来看,他把空政文工团的地位、作用,与航空兵、地空导弹兵的地位、作用看得同等重要。
那文工团究竟起过哪些作用呢?公方彬说,革命战争年代,许多国民党俘虏兵就是观看了《白毛女》而改变了自己的政治观,成为革命战士,黄继光就是通过文艺方式学习董存瑞的故事,从而做到舍身堵眼。
“前线杀敌的还不如唱歌跳舞的”
近些年来,文工团的负面新闻屡屡出现,甚至涉及到了一些功成名就的演员、歌手,比如李双江、汤灿,让文工团形象大跌。
“红二代”为什么要阅兵蔡小心在接收采访时也指出:“一些自律不强的军队干部,确实把部队的文艺单位,当做了自己的“后宫”,将一些意志品质不坚定、贪慕虚荣和个人利益,甚至业务能力不适合部队文艺工作要求的人,安排进了部队文艺单位,甚至根据个人喜好直接影响这些文艺单位的干部配备。
更有甚者,利用自己的明星身份,与军队外的各种利益勾连,形成了一个腐败的网络,在错误的方向上越走越远,直到落入犯罪的深渊。”
然而普通文艺兵的生活却不似想象中风光。
某杂志中描述了一个女普通文艺兵的生活:每天早晨6点半起床出早操,7点,她就必须到训练室进行声乐培训,11点半才能吃午饭。午餐后是雷打不动的午睡一小时,接着又是一下午的声乐培训,直到下午5点结束训练。而文工团里副团级别待遇的工资只有4000元,正团则是5000元。
除此以外,文艺兵的演出任务十分繁重。
在总政颁发的《关于规范大型文艺演出、加强文艺队伍教育管理的规定》中,规定了“总政治部歌舞团和各单位文工团每年要为部队贡献各类演出不少于100场,总政治部话剧团、歌剧团每年不少于60场,解放军军乐团在完成司礼任务的同时也需安排时间下部队演出”。
虽然,总政制定的“每年100场”演出任务,针对的是整个团队而非个人,但具体摊到每个演员身上的任务也十分繁重。据某演出经纪人介绍,总政青年歌唱家阿鲁阿卓在2013年参加了70余场慰问演出,条件艰苦时甚至一个星期都无法洗头。
与此同时,普通文艺兵再努力,也比不上特招进来的明星大腕儿在领导心中的地位。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各个部队文工团几乎是相互比赛着开出优厚条件吸引已经成名的艺人入伍。这些特招的文工团员也引起了军队内部人士的不满。
国防大学教授韩旭东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你看我的老乡潘长江,一进部队,就师职干部待遇了,我都干了三十多年才成师职干部”。
一名普通军人从提干到团级、师级,要经历近20年的摸爬滚打和千挑万选。就算当上团长、师长,生活待遇可能还不及擅长吹拉弹唱的昔日战友。
所以网上有人讽刺道,中国军队的将军可能是种类最多的,不仅有唱歌的将军还有拉二胡的将军,甚至讲段子的也能当将军,前线杀敌的还不如唱歌跳舞的。
再有,所有部队文工团都是吃“财政饭”的,即国家掏钱养文工团。然而这些拨款远远不够文工团的日常开销,他们经常会面临资金不足的压力,有些团体还得通过商演自筹资金。
但部队又有严格规定,文艺单位和个人参加地方公益性、营业性演出及其他活动均要经过审批。因此,在巨大的商业利益面前,不少特招入伍的文工团员不得不放弃军人身份重返市场。
(人民网2015.3.5、《看天下》2014年第4期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