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开国大典 | 课型 |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 2课时 | |
教学 目标 | 1.正确读写“盏、栏”等12个生字。 2.正确理解并读写“爆发、旗帜、检阅、制服、坦克、距离、汇集”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4.感受大典的盛大场面,学习课文的记叙方法。 | |||||
教学 重点 | 学习生字词,理清文章的脉络。 | |||||
教学 难点 | 感受大典的盛大场面。 | |||||
第一课时 | ||||||
教学 目标 | 1. 学习生字新词。 2. 梳理文章脉络。 3. 朗读课文,感受典礼的盛大。 | |||||
教具 准备 | 多媒体课件 | |||||
教学设计 | 设计意图 | |||||
导入 ( )分钟 | 1、音乐导入,揭示课题。 1. 播放歌曲《绣红旗》,请同学们欣赏。 2.这首歌唱的是江和她的战友们在敌人的监狱里绣红旗的情景。歌曲里有这样的歌词:“线儿长针儿密,含着热泪绣红旗绣呀绣红旗。热泪随着针线走,与其说是悲不如说是喜。多少年多少代,今天终于盼到你,盼到你。”“今天”终于盼来了什么? 3.请知道的同学说一说,并说说你是怎样知道的。 4.江和战友们在敌人的监狱里,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心情万分激动,于是就绣起了五星红旗。他们盼的就是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那一天,就是1949年的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的。【课件1】开国大典 (板书:开国大典) 6.多少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终于迎来了开国大典的那一天,请你们说一说,看到这四个字你的心情如何?(激动、自豪、欣慰、高兴、兴奋) 7.过渡:相信大家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到“开国大典”的那一天了。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根据老师给出的自学提示自由朗读课文。 | 播放歌曲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尽快进入到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 ||||
新课 教学 ( )分钟 |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学习生字词。 A.出示生字词。【课件2】 生字:盏 栏 汇 爆 宣 帜 阅 制 坦 距 隆 射 词语:灯盏、爆发、旗帜、检阅、制服、坦克、距离、汇集 B.分别指名读生字和词语,相机正音。 C.小组内互相介绍疑难字词,并分享识记方法。 D.理解疑难字词。(学生互助解词) E.开火车轮读生词。 三、感知整体,梳理脉络。 1.过渡:参加开国大典的人员多,场面大,怎样才能把当时那种宏大的场面写出来呢?下面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盛大的典礼写清楚的。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文中写了开国大典哪几个激动人心的场面?读后小组讨论。 【课件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文中写了开国大典哪几个激动人心的场面,给每个场面拟一个小标题,并说明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这一场面的。 2. 检查各小组完成情况,点拨指导。出示: 【课件4】 入场(1-4)——典礼(5-10)——阅兵(11-13)——游行(14、15) 3.指名完成情况较好的小组介绍经验:说说自己的小组是怎样划分着这些场面的。(抓段首的中心句) 四、进入会场,感悟“盛大”。 1.请同学们读第1-4自然段,思考:从哪些方面能看出典礼的盛大?结合每个自然段分别说一说。 2.全班交流,明确: A.第一自然段:人数众多——总数达三十万人;到场人物地位重要。 B.第二自然段:会场大——天安门广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 C.第三自然段:会场布置热闹喜庆。 D.第四自然段:众急切、激动的心情。 3.课文中还写了大典之前的哪些内容?生自由读课文,指名交流。(时间、地点和出席的人员。会场的布置。) (1)通过读,了解有哪些人参加了开国大典? (参加开国大典的有领导,有代表,有……) (2)在参加开国大典的人中,最多的要数到工人和农民,在课文第4自然段中写到他们都来自哪里?(学生读相关的语句)(板书:众进场) (3)通过这一段的学习,你能感受到人们的心情怎样?(激动、沸腾、难以平静……) (4)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师指导朗读:要读好关键词“直奔”“赶”等。) (5)想一想怎样读才能更好地表现出人们的激动心情呢?谁来读一读? (6)教师评价,小结:读得很好,我听出了人们的心情是那样激动,久久不能平静啊! 4.过渡:众队伍中,许多人都是很早就往这儿赶。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已经……(学生接读) | 学生根据提示自学生字词,相互交流识记方法,互助解词,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字词的能力。 梳理文章脉络,可以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能力,学习作者的记叙方法,今后写较长的记叙文时也能写得脉络清晰分明。 学生出文中表现典礼盛大的方面,感受场面的壮观,了解作者多方面描写的方法,学习借鉴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 ||||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 五、巧设情境,总结升华。 1.下午三点整,走上主席台。现在,请同学们从屏幕上见证这一伟大的时刻。 2.听着庄严的宣告、看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你肯定有很多的感触、很多话想说,请写下来。 | 播放电影片段使学生将课文中的描述与生动的声像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 | ||||
课堂作业新设计 | ||||||
一、读拼音写词语。 lán ɡān huì jí bào zhà qí zhì yuè bīnɡ zhì fú jù lí 2、选词填空。 渐渐 慢慢 徐徐 1.太阳出来了,晨雾( )地散去。 2.我扶着老奶奶,( )地走过人行横道线。 3.清风( )吹来,我闻到了一股茉莉的清香 三、写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 ) 2.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 3.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传播,传到了白山黑水,传到了长城内外,传到了大江南北,传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 ) | ||||||
【答案】 1、栏杆 汇集 爆炸 旗帜 阅兵 制服 距离 二、1.渐渐 2.慢慢 3.徐徐 4.肃立 5.矗立 6.挺立 三、1.夸张 2.比喻 3.排比 | ||||||
第二课时 | ||
教学 目标 | 1. 分别感受开国大典中五个激动人心的场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场面描写中以点带面的写作方法。 | |
教具 准备 | 课件 | |
教学设计 | 设计意图 | |
导入 ( )分钟 | 1、复习回顾,衔接新课 1.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数的革命者英勇奋战,不屈不挠,前赴后继,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迎来了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 2.请同学们想一想这篇课文写了开国大典进行时的哪些环节?(入场——典礼——阅兵——游行) 3.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融入到天安门广场的众队伍中去,去感受大典现场的气氛,去感受人民当家做主的自豪。 |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了解了课文的背景,引出课文描写开国大典的四个场面,这既是理清文脉,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同时也为本节课感悟每个场面张本蓄势。 |
新课 教学 ( )分钟 | 二、参加典礼,感受自豪。 (一)出示学习要求 为什么要阅兵【课件6】 默读课文,画出描写的言行和众反应的语句,认真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作简单批注。 (2)试着把感受有感情地读出来。 1. 自由读一读自己画出的部分。 2. 同位相互读一读,评一评。 (三)分析语言,体会本文内涵 1.我们一起交流一下,谁先来把你的感受深的部分汇报一下? 2.品读第一个场面——典礼前,出场。 【课件7】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跟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1)读这段话,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个词或哪句话感受到的? 预设: 生1:我从“爆发”“排山倒海”这两个词感受到人民众热爱。 请你读一读,让同学们听出你的感受好吗?(生读) 生2:我从“一齐”一词也感受到了人民众对主席的热爱。 师引导深入体会:“一齐”,就是不约而同,这是三十万人的“一齐”,这三十万人是由不同身份不同职业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们组成的。这三十万人都想第一时间看见,所以,出现在主席台上的一刹那,立刻牵动了全场众的心。作者用词是多么精准,一个“一齐”就表达了三十万众对领袖热爱的不约而同。让我们用读来表达心中的那份欣喜和热爱吧! (2)同学们从“爆发、排山倒海”等词感受到了的伟人形象。那么,这些词语运用的好不好?为什么?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出人们那种急切想见到的迫切心情) (板书:举行典礼) 3.品味第二个场面——典礼中,的庄严宣布(6、7自然段)出示: 【课件8】 接着,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1)自由读课文,读出感受,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2)从“欢呼”“欢跃”可以看出人们非常激动、兴奋。谁能说说人们为什么如此激动、兴奋呢? (3)学生说,教师引导,(板书:新中国在今天成立了)出示: 【课件9】火烧圆明园、1937年日军侵华在南京大屠杀、旧中国苦难人民流离失所的图片。 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历经千难万险,在血雨腥风中,坚强不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赶走了侵略者,推翻了三座大山,迎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 新中国终于成立了,当家做主的人们怎能不欢呼、欢跃呢? (4)引读: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全场三十万人的欢呼还不足以表达全中国人民的兴奋吗?——学生读: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5)小结:如此宏大、壮观的场面作者用这样的句式,就表现的更加淋漓尽致,多么精当的场面描写!让我们把这样的文字铭记在脑海吧! 4.品读第三个场面——升国旗,向世界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课件10】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预设:(1)“站”,指人民当家作主。 (2)“肃立、 抬起头、 瞻仰”这些词语说明了人们都很郑重,很恭敬,心里都非常不平静,可能是眼前浮现出了战火硝烟中那些付出宝贵生命的英烈们。 (2)师评价,(板书: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引导:一个“站”字,淋漓尽致地写出了中国人民大家做主的姿态。以前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之下,饱受欺侮和凌辱,不屈的中华儿女,拼死抗争,敢于血洒疆场,不惧马革裹尸,终于有了新中国的成立,所以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在那一刻,人们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引读第8自然段) 【课件11】PPT图片:红军爬雪山、过草地 杨靖宇 刘胡兰 5.品读第四个场面——阅兵式 (1)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预设:“整整齐齐、完全一致”“钢铁巨人”“相等的距离”“相同的速度”,我从这些词语中感受到了解放军的威武雄壮。 我从“一字形”“人字形”这两个词中,看出了炮兵和空军的英姿。 (2)评价,引导: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你此时此刻也在天安门广场上,你也亲眼目睹了我人民军队的雄姿,再结合这些词语想一想,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3)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出示: 【课件12】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①你认为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阅兵式场面的壮观? (“不断地”“差不多”“喊哑了”“拍麻了”这些词语都表现出阅兵式的精彩。) (板书:阅兵式中) ②结合课文描述想象检阅时的令人鼓舞的场面。 ③感情朗读,再现万众欢腾的场面。 6.品读第五个场面——众游行 (1)出示: 【课件13】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2)反复朗读这几句话,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句式整齐的写作特点。 (板书:众游行) (3)想象画面,体会人民的幸福心情。 (4)感情朗读,感受情感。 三、整体回顾,揣摩写法 1.大典的场面深深感染着你我,大典的盛况让亿万人民众欣喜若狂。我们推感受到了大典那激动喜庆的气氛,感受到了那伟大的形象,我们为祖国骄傲。我们更加崇敬。 2.这是一篇鼓舞人心的新闻特写,请同学们结合板书回顾一下这些场面描写的共同特点——集中写了的言行和众的反应(结合图来理解)。就是这个场面的点,典型的言行突出了伟人形象;人民众就是场面描写中的面,即突出了场面的宏大,又烘托了的伟大形象, 这就是“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2)我们在今后可以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写文章。 | 画出主席与众的反映的句子,这是在为后面揭示点面结合这种场面描的写作手法奠定基础,同时,通过简单地批注,也是学习语言的一个具体体现。而试着有感情地朗读,是初步体会感情的手段。 抓住出场的场面,引导学生体会人们急切想要见到主席的那种迫切心情。而通过“一齐”这个词语的品味,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各类人物不约而同的举动体现出了人们对伟人的爱戴情怀。 紧紧抓住描写言行和众反应的语句,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受这些场面描写的特点。同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为什么那次开国大典是那么的令人激动、兴奋的?——这是学习这篇文章的难点。安排向学生展示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资料,拉近了学生的时代距离,引起了学生共鸣,突破了教学难点。 设置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清楚无数先烈用鲜血才换来了今天人们的当家作主。将学生所学过的课文中反映出的诸多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们的代表,用“放电影”的方式回映在同学们的脑海里。进一步增强了同学们对1949年的那次典礼为什么人们“激动不已”的理解。 抓重点词谈感受,想象画面,使学生学会抓重点词语理解文章的方法,想象画面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 这个环节意在整体回归文本,感悟写法,做到读写结合。 |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 4、 推荐影片,课外拓展 教师引导:大典的热烈宏大场面和的伟大形象一定让同学意犹未尽,课下,请同学利用网络看一看《开国大典》的电影,直观地感受那精彩的场面。 | |
板书 内容 | 开国大典 众进场 举行典礼 新中国在今天成立了 阅兵式中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众游行 | |
课堂作业新设计 | ||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一( )旗杆 一( )电灯 一 ( ) 掌声 一( )队伍 一( )坦克 一 ( ) 红旗 2、缩句。 1. 会场上爆发出一阵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3. 在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这句话中的“海洋”指的是_____。“波浪”指的是______。句中运用 了 的手法。突出表现了大典开始前 的 。 2. “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 。 3.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域、西城的街道路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这个句子运用了 的手法,充分展现了 和 。 | ||
【答案】 1、根 盏 阵 支 辆 面 二、1.会场上爆发出掌声。2.目光投向主席台。3.宣读公告。 三、1.天安门广场的人多 红旗翻动 比喻 天安门广场上 人很多 2.战士们英雄神武,我们的军队坚不可摧 3.比喻 游行队伍的热情高涨 人民的幸福、兴奋 | ||
教学反思 | ||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写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的空前盛况,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自豪、欢乐的心情。本课先写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员;接着写了天安门广场的位置,及广场的情况;再接着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最后讲了游行队伍。 在教学本课时,我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处于和课文内容协调的氛围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学得愉快,学有所获。 我采用问题引导教学法分两课时进行设计与教学。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理清课文顺序并对会场情况这个场面进行了品读,初步感受到了会场的隆重与热烈的气氛以及人们当时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第二课时则继续品读其他三个场面。 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带着目标去学。 在品读文本解决问题大环节,我提出统领全篇的大思路:“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画出描写人物活动的语句,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并把感受批注在旁边,再有感情的朗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独立完成后再在小组内交流,然后进行汇报,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我尽力引导学生去想象场面情景,把心放到课文中去,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引导学生想象时,抓住一些关键词、句,通过对这些关键词、句的揣摸来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 此外我还特别重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理解课文时,让生边读边想边划,写自我见解;通过比较句子,运用词语,体会并掌握文中用词之精妙;快速读、细读、品读等环节的安排,则训练了学生略读、精读、有感情读的能力。比如课文第七自然段 ,我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和想象场面情景有机结合,读读、想想、读读,在读好感情彩强烈的句子的基础上,进而朗读全段,并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透过一个个场面,体会人民众激动、自豪的心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最后回读全文,总结全文。不但让学生从人文角度去归纳概括,更主要的是要联系文章总结场面描写的方法。这也突出了本课的重点。 整堂课下来,学生都能用心去读去感悟,朗读的比较到位,课堂效果比较好。只是由于课文比较长,在“入场”和“典礼”环节用时较多,“阅兵”和“游行”以及“以点带面”写法的指导略显仓促。今后一定合理分配好时间,做好预设,争取更高的效率。 |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