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教案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聆听音乐、实践音乐活动,探究、实践音乐要素的表现方式,初步分析音乐作品,从而体会作品所表达的音乐情绪,理解其音乐语言。
2、学会聆听,感性认识音乐作品的美的同时,学会用理性的角度去欣赏音乐,使学生产生对传统音乐作品、古典音乐作品的兴趣,并开始尝试自主探究、分析音乐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聆听、对比、参与音乐活动(一起击打伴奏节奏型、课堂小游戏),展开音乐联想和想象,体会各音乐要素的不同表现形式带来的不同音乐情绪。
2、通过联系相关文化、历史实际等,引导学生理解《轻骑兵序曲》中暗合的“马蹄声”节奏型。
三、知识与技能:
为什么要阅兵
1、认识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织体、旋律、调式、和声等音乐要素,体会其表现方式(各自的或相互结合的)所表达出来的不同音乐情绪。
2、认识欧洲“加洛普舞曲”风格,并理解其中暗合了马蹄声的节奏型。
3、初步尝试联系其他相关文化知识探究音乐风格形成
原因。
教学重点:
一、聆听音乐作品,认识音乐要素,感受《轻骑兵序曲》三个主题不同的音乐情绪并通过音乐要素的不同表现方式体会音乐中所蕴含的音乐情绪,理解其音乐语言。
教学难点:
通过联系其他相关文化知识初步探究影响音乐风格的形成原因。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进入第一单元《学会聆听》的学习。那么,这“聆听”是怎么听的呢?边看书边听音乐是聆听吗?边走路边听音乐是聆听吗?这就说明“聆听”是要静下心来专注、仔细地听。
(一)聆听主题,循序渐进结合不同音乐要素感受音乐情绪。
教师:接下来,我们就先来“聆听”一段旋律,请同学们说说这段旋律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教师慢速弹奏《轻骑兵序曲》的C主题。
生:悠扬、舒畅等。
教师加快速度弹奏同一旋律,请同学们继续聆听(课件2),说说看又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绪?为什么会感受到这样
的变化呢?
生回答:情绪更加热烈。因为速度加快了。
师:同样的旋律,我加上点什么,你们再感受看看,这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
加入柱式和弦伴奏。
生回答。
师:同学们能听出我加入了什么吗?(伴奏)什么样的伴奏呢?
——教师自弹自唱一遍(唱主旋律,弹伴奏),再单独弹奏柱式和弦伴奏一遍。
师:可知,刚才的伴奏是音柱式的音型。也请同学们参与到音乐中来,一起为这段音乐造势吧。
——教师弹奏主旋律、和弦伴奏,学生击打伴奏的节奏。
师:这整齐划一的节奏、动作,让你们联想到什么?
生:做操/阅兵式等。
师:所以啊,因为对规整的节奏的强调,又让你们聆听到不一样的音响效果,体验了不一样的音乐情绪。
师:那么,以刚才我加入的音柱为材料,我再做些改变,你们听听看又有怎样的情绪呢?
教师弹奏分解和弦伴奏C主题旋律。
生回答。
师:刚才音柱式的伴奏让你们想到做操/阅兵式,那现
在这样的伴奏让你们联想到什么呢?(“咚哒哒”提示——舞蹈。)
那我们来仔细听一下我做了什么改变呢?
——教师自弹自唱一遍(唱主旋律,弹伴奏),再单独弹奏伴奏声部一遍。原来这“咚哒哒”的转圈的感觉来自于伴奏的节奏型。
教师弹奏,请同学们小声哼唱主旋律,加深对旋律的印象。
(二)导出课本内容,请学生联系刚才的实践,自主学习。
师:同学们很棒,这“聆听”的门道都无师自通了,都说得很到位。那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些门道具体是指什么呢?请看课本第十页。抓出关键词。
生:节奏、节拍、力度、速度、旋律、调式、音阶、和声、织体、音等。这些统称为音乐要素。
师:从老师刚才的弹奏以及我们的合作中,已经涉及到哪些音乐要素呢?请同学们说出来。
生:节奏、旋律、速度。
师:通过这些要素,我们能感受到音乐作品表达的音乐情绪,从而读懂作曲家的音乐语言。除了同学们说的节奏、旋律、速度,刚才的演示中还涉及到两个音乐要素(展示课件3)。和声,顾名思义,合在一起的声音。注意它用了“和
谐”的“和”(板书),而不是“合在一起”的“合”(板书),为什么呢?同学们看看和声的定义。
生:两个以上不同的音按照一定的法则同时发声而构成的音响组合。
师:关键词“按照一定的法则”。所以啊其实刚才的伴奏也是精心配置的呢。我们不妨也来听听看不按照一定的法则同时发声会有什么样的效果。
教师弹奏主旋律,随便抓和弦。学生发表想法。
师:再看看“织体”的定义——多声音乐作品中各声部的组合形态(纵向结合及横向结合)。一起来听听看纵向结合——教师C主题弹奏两声部同时发声的部分;横向结合——单独弹奏伴奏声部的分解和弦。
师:刚才老师弹奏的旋律大家多少都有印象了吧?(哼唱旋律加深印象)接下来聆听这个旋律主题的另一个版本——
二、新课教学:
(一)分段聆听,感受音乐情绪、分析音乐要素
聆听《轻骑兵序曲》C主题片段,说说跟刚才所聆听的版本最大的不同是什么?(音)
展开联想和想象,这段音乐表现了什么样的音乐场景?(热烈的舞会)
简介“加洛普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