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近现代编辑 与出版
从19世纪上半叶开始,西方列强不断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中国闭关自守的局面逐渐为欧美等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坚船利炮所打破,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这一时期,西方文化的不断侵入和中西文化的冲突尖锐,也给中国近代编辑出版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编辑出版业无论是内容或形式上都发生着从古代编辑出版模式向现代编辑出版模式的转变,中国编辑出版业进入了近代变革时期。
第一节  近代中国编辑出版业
一、近代印刷业的发展
中国近代编辑出版史,也是中国编辑出版从传统方式向现代化转化的历史。在编辑出版活动的现代化进程中,西方先进印刷技术的引进和运用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德国金匠美因斯·J·谷腾堡在1440——1450年间发明了铸字盒、冲压字模、铅合金活字、木制印刷机和印刷油墨等印刷必备的工具和工艺,使活版印刷成为一门成熟的技术,还用压印原理制成木质印刷机来代 替手工的印刷。
谷腾堡印刷术从1463年起开始先后传入意大利、法国、英国,在欧洲掀起了印刷业高峰。至1500年,欧洲已有250多个城镇开设了活版印刷所。仅这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欧洲共出版了4万多种共9百多万册图书,而之前全欧洲手抄本图书还不到1万册。
真正使编辑出版业发生根本改变的则是19世纪初开始的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滚筒式印刷机的出现.使编辑出版的功效比以往人力印刷机得以成十倍的提高.
在我国,滚筒式印刷机的传入是1844年,当时美国基督教新教长老会在澳门设立了我国第一家活字印刷厂“花华印刷房”。这标志着我国机械出版印刷时期开始,一直持续到今天。
可以说,编辑出版现代化进程的开始,就是以工业革命即西方社会的现代化运动的启动为前提的。正是蒸汽机的发明及其运用于工业生产中所带来的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社会科技文化的发展进步,才为编辑出版现代化准备了基本的物质条件,为具有现代特征的专门编辑出版机构的诞生提供了社会基础。
(一)机械化印刷术的传入
19世纪后半叶,西方凸版印刷机开始传入中国。
凸版印刷是指使用凸版即图文部分凸起的印版进行印刷的技术,我国传统的雕版印刷及各类活字印刷都属于凸版印刷。西方近代机械化印刷主要也是建立在铅活字排版基础上的凸版印刷。
除了凸版印刷外,平版印刷技术也开始传入中国。
平版印刷与凸版印刷的区别,在于它使用的是平版,即印刷的图文部分和非图文部分几乎处于一个水平面上,肉眼很难区分。印刷时,利用油、水相斥的原理,使图文部分抗水亲油而着墨,非图文部分抗油亲水而排墨,通过压印,将图文部分的油墨转印到印刷纸上。较之于凸版印刷,其印制质量更高,而且制版费用低,还适合印制大幅面的印刷品。
马克思曾在《经济学手稿》中认为,印刷术是“科学复兴的手段,是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恩格斯也把印刷术同蒸汽机、电的发明视为一种革命。可见印刷术在社会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是西方先进机械化印刷技术的不断引进和大范围的应用,推动了中国印刷业逐渐走上现代化之路,也为中国编辑出版活动的现代化准备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
(二)中文铅活字的研制与改进
19世纪掀起了一场汉文字研制的热潮。
1807年,马礼逊为印《圣经》研制中文铅活字。
1836年,法国人葛兰德采用字模来铸造铅活字。雕造字模2000多个,并采用拼排字的方法,单刻偏旁部首,再各个拼接。
1838年,伦敦教会牧师台约尔在马六甲英华书院雕刻钢模,冲制铜字模,再制活字,制成大字模
  1845枚及一部分小字模。战争后,书院迁香港,继续完成小字模的制造。台约尔逝世后,由美国人谷玄继续刻模铸字。因这套铅活字制造于香港,故称“香港字”。 
中文铅活字研制成就最大者,当数美国传教士姜别利发明的电镀汉文字模法。
姜别利采用电镀方法创制汉字。其方法是:用纹理细密的黄杨木刻阳文汉字,镀成紫铜子模心,镶嵌在黄铜壳模上。姜别利采用这种方法,仿照西文字体先后制作了大小不同的7套中文字模,排序为1—7号,成为“美华字”。这7种字体成为此后中国出版机构最通用的字体。 
然而,由于铅活字的研制主要是外国人,其印刷只是几家外国教会印刷机构及报社使用,范围很窄,其所制作的铅活字大多生硬呆板,缺乏美观,难以被习惯于雕版印刷的中国出版印刷业所接受,故未能在中国全面推广。尽管如此,此次汉文铅活字研制的热潮对中国印刷出版也仍有着深远的的影响,它奠定了汉文铅活字的基础。
之后,由中国人自己创制的铅活字正是在此基础上取得了成功。从此,汉字铅活字印刷成为20世纪中国印刷业的主导。
二、中国近代报刊的编辑出版
(一)中国古代报刊的编辑出版
报刊,是报纸和期刊的总称。
我国古代最早的报刊是起源于汉唐时期的“邸报”。 “邸报”属于中国古代官报,是封建王朝的政府机关报。
邸报具有三个特点:
第一,内容上看,主要发布皇帝的诏书、命令和皇帝的起居言行,封建王朝的法令、公告,皇室的动态,政府官员的升黜、任免、赏罚、褒贬;
第二,从传播范围看,只在封建统治机构内部发行,其读者主要是分封各地的皇族和各级政府官吏、封建士大夫、知识分子和地方豪绅富商等;
第三,从形式上看,邸报没有报头、没有标题、不分栏,只是材料的简单堆砌,而且形式不定型,与现代报刊形式相去甚远。
到了宋代,邸报又被称为“判报”,虽然在管理上仍沿用唐代体制,但编辑和发布制度更为完善,并建立了新闻审查制度,传播范围较唐代更广。
除邸报外,在宋朝还流行一种半官方的小报。其内容主要是邸报尚未发表或不准发表的材料。这类小报在元明清也有出现,被称为“新闻”,这也是“新闻”一词的最早来源。
(二)我国近代报刊的编辑出版
虽然我国最早的报纸是邸报,但是,我国近代报刊的出现并不是由邸报直接发展而来的。它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入侵我国后,并使我国半殖民地化的同时开始产生的。
我国近代的报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外国人创办的,一类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
1.外国人在华办的报刊
1815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在马六甲创办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报纸葡萄牙文的《蜜蜂华报》
还有外国人在我国境内发行的中文报刊,如《六合丛谈》、《申报》、《上海新报》等。其中,1872年英国商人美查创办的《申报》是我国最早的日报也是近代中国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一份中文报纸。也是近代中国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一份中文报纸。 。
2.中国人自办的报刊
1839年林则徐在魏源的协助下创办《澳门新闻纸》。
1858年伍廷芳在香港创办的《中外新报》是我国自办的第一种近代化的中文报刊。
1874年,由王韬、黄胜在香港创办的《循环日报》,是我国第一份传播资产阶级改良思想的报纸。
1896年,梁启超在上海创办了当时影响最大的宣传维新变法的《时务报》,以梁启超任主笔。这也是由国人自办的第一种以时事政治为主的综合性期刊。 
资产阶级革命派也开始创办自己的报刊。
1900年,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在香港创办了《中国日报》,被称之为“中国革命提倡者之元祖”
1905年11月,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创刊,宣传“三民主义”,由享有“以文章排满的骁将”之誉的章太炎任主编,领导了与保皇派《新民丛报》之间的一场有关革命与否的思想论战,以革命主张的胜利而告终,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发展。
中国人自办的其它报刊也丰富了中国编辑出版活动形式和内容。
1900年由杜亚泉在上海创办以他名字命名的《亚泉杂志》是国人创办的第一种自然科学杂志;1904年由商务印书馆创办的《东方杂志》,是中国近代出版时间最长、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杂志。
截止于1912年,全国报刊已达495种,为1901年的4倍
三、我国近代图书的编辑出版
(一)早期传教士创办的出版机构
1818年成立于马六甲的英华书院,1838年成立于新加坡的华英书院。
  1842年后,外国传教士以上海为中心,开办了一批出版机构,其中最著名的有墨海书馆、土山湾印书馆、美华书馆等。
(二)我国近代图书编辑与出版机构
丛的偏旁部首1.晚清官办的编辑出版机构
    一是地方官书局。主要有1864年曾国藩办的金陵书局,扬州的淮南官书局、杭州的浙江官书局、北京的直隶官书局等数十家。
    二是洋务派办的出版机构。第一所官办洋务学堂——京师同文馆创办于1862年。
洋务派开办的工厂中,亦有附设翻译出版机构的,其中以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馆最为有名。该馆先后译书160种,是晚清时期译书最多、影响最大的翻译机构。
2.近代民营出版机构
随着西方新式印刷设备,技术的输入和近代学习西方、普及教育浪潮汹涌而来,以点石斋石印书局、同文书局、商务印书馆为代表的民营出版机构开始走上历史舞台。
点石斋石印书局是当时最有影响的石印书局,由英国商人美查于光绪五年(1879年)创办于上海,作为《申报》馆的附设机构。
同文书局是光绪八年(1882年)由徐鸿复、徐润创办于上海,是由中国人自己集资创办的第一家石印书局。 
商务印书馆。成立于1897年,由夏瑞芳、鲍咸恩等人合资创办于上海。
1902年,商务印书馆开设编译所和发行所,成为一家出版、印刷、发行全能型的新式出版机构。首任编译所所长由蔡元培兼任。聘请当时著名学者张元济主持,还聘请了大批知名学者做编辑。
早期编辑业务有4类:一是大量编印教科书,行销海内外。二是大量翻译介绍西方文化名著。
三是出版新式工具书,如《辞源》、《新字典》、《四部丛刊》等。四是兴办各种期刊,如《东方杂志》、《小说月报》、《绣像小说》等。
辛亥革命后,近代中国编辑出版业进一步发展,其中比较著名的是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由陆费逵、戴克敦、陈寅等人在上海创办,该馆筹备于辛亥革命前,挂牌于民国元年元旦。是仅次于商务印书馆的全国第二大出版机构。
  1912年至1949年,中华书局共出版各类图书6000种,包括教科书、古籍、字典、词典、书画碑帖等,还出版了《中华教育界》、《中华小说界》、《中华实业界》、《大中华》、《中华妇女界》等期刊。
第二节  现代编辑出版活动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编辑出版活动
  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一时期,编辑出版活动更为突出,涌现了大批报纸、期刊、书籍、宣传小册子,为宣传民主、科
学的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中国革命的开展和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