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8 ·
《长江丛刊·理论研究》2016.12
【摘 要】在一年级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扶”,更需要教师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放”学生。“扶”与“放”,两者要相互渗透,有机地结合起来。【关键词】一年级语文教学 学习方法 引导 自主学习
浅谈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扶”与“放”
钱依晨
刚进入小学学习生活的一年级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充满了好奇与渴望,但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他们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汲取知识。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扶”,更需要教师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放”学生。“扶”与“放”,两者要相互渗透,有机地结合起来。
首先,在一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 “扶”,因为一年级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较弱,需要教师科学地进行引导。但“扶”不是无目的、一味地将知识强硬地灌输给学生。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说过:“(教师)逐字逐句的机械讲解,是教学生们什么都依靠老师,自己不用花一点心思,所以要不得。”这里所指的“扶”是
指教师在研究教学大纲、了解学生学习能力、掌握教学目的和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有目的地选取较为典型的、能为 “放”作铺垫的知识点,并采用多种贴近学生生活、符合低年级学生特点,能使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扶”。
“扶”是教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正确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叶圣陶说:“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因此,一边教,一边要逐渐为不需要教打基础.打基础的办法也就是不要让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而要想方法引导他们在听讲的时候自觉地动脑筋。”[1]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他们不仅特别爱听故事、还爱讲故事,在教学中教师就能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采用讲故事的教学方法进行“扶”。例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识字8》一课,这一课是将不同偏旁与“青”组成形声字。我在教学中采用讲故事的方法讲述了这堂课新学的竖心旁与“青”的结合。通过讲故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新知识,对所授知识点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在轻松的氛围下无压力地主动学习,从老师讲的故事中进行思考,出规律,掌握了学习形声字的方法,提高了语文学习能力,为接下来的“放”作了良好的铺垫。
第二,《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放”在课堂教学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能充分调动起儿
童学习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学习,主动学习。但是“放”不是教师撒手不管,让学生盲目地学,而是要善于观察、倾听、判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在老师“扶”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科学地进行自主学习。
第三,在生字教学中,教师也须采取一“扶”一“放”的教学方法。在一年级上学期最初的生字学习中,教师先“扶”,从生字的结构、偏旁部首、笔顺、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时的注意点等几方面进行阐述。在以后的学习中再“放”,特别在一年级下学期,教师更应鼓励学生试着自己来讲。因为这个阶段的小学生通过半学期的学习,对汉字的认知能力已有了较大的提高,能很好地说出书写汉字的要点。在我的教学实践中,这样的学习效果非常好,学生不仅学习积极性非常高,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还能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了知识点。学生能在自我学习中,提高自信心,在无意中对学习产生了极高的兴趣。
第四,“扶”与“放”并不能严格地按照先后的顺序进行,而应将“扶”与“放”穿插在一起。在“扶”中有小“放”,在“放”有小“扶”。即教师在“扶”时,也设置几个小问题,请学生解决,师生间有互动,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氛围下自然而然地接受新的知识。在“放”时,要充分地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这时教师要善于倾听、善于观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要适时地进行表扬,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不怕困难,勇攀高峰,大胆地表现自我,展现自己的才能。
第五,创设情境进行“扶”与“放”。《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谈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如何让一年级的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就是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课文所描述的环境中,并进行角的转换。如《放小鸟》一课,我授课前根据课文内容及插图,绘制了两只栩栩如生的小鸟,并制作了一个带有活动小门的鸟笼,这些物品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我再随即让学生进行角转换,让他们扮演小鸟,设身处地地体验了小鸟的处境,这种情感体会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要保护鸟类。学习效果佳,达到了教学目的。
只有将“扶”与“放”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相互渗透,才能使学生更为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使其在轻松、热烈的课堂氛围中学到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以上是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粗浅地谈了一下一年级语文教学中“扶”与“放”的关系。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教师也应转变教学观念,不断充电学习,通过教学实践结合教育理论,为学生所想,真正进行素质教育。
丛的偏旁部首参考文献:
[1]智仁勇等摘编.叶圣陶语文教育演论摘编[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4.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