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之---养肝
首先我们看一看中医是如何认识肝脏的。中医的“肝”不是现代医学中生理解剖学的肝脏,它虽然与西医学的肝脏名称相同,但其生理、病理的含义却完全不同。实际上中医的“肝”范围很广,它可以包括西医的神经系统(比如癫痫、脑梗塞—可由肝风内动引起)、消化系统(慢性胃炎—可由肝胃不和引起)、生殖系统(月经不调—可由肝气郁结引起)、血液系统(缺铁性贫血—可由肝血不足引起)、循环系统(高血压—可由肝阳上亢引起)等。所以中医的“肝”不单纯是一个解剖学的概念,更重要的则是它的生理和病理学的概念。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科崔丽安
“肝”在人体具有重要的位置:
皇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将肝脏的功能比做统领千军万马的大将军,刚正不阿,受不得约束,有勇有谋,作战有方,战无不胜。
皇帝内经《素问·阴阳类论》曰“春甲乙青,中主肝,治七十二日,是脉之主时,臣以其脏为最贵。”论述了五脏贵肝之理。因为五行之木主春时,在天干为甲乙,在主青,在中焦主肝(
胆、脾、胃)。一年三百六十日,五脏分主之,每脏合治七十二日,肝亦如此,因肝主春时七十二日,为一岁之首,乃生机之冠,故藏生升之气。一年万物之生赖于春,,而一身脏气之生赖于肝,故以肝(胆)脏为最贵。
我们平常也把我们最疼爱的子女称之为“心肝宝贝”。
一、    为什么”肝”在人体中这么重要?
我们了解一下肝脏的两大生理功能。一是肝主疏泄,二是肝主藏血。
肝主疏泄主要是指升发和疏通排泄的功能;肝主藏血是指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故肝又有“血海”之称。人体气血能够得到畅通,废物不致瘀阻而能得到正常的排泄,都是因为人体中有肝的疏泄和藏血功能。肝在“五行”中属木,所以肝木升发,就犹如树木的枝叶,无拘无束,舒畅条达,生机勃勃。树木的繁茂昌盛,需要雨露肥料的滋养,肝气的生发畅达,需要肝血的不断充养。血液来源于水谷精微,化生于脾而受藏于肝,肝内必须贮存一定的血量,才可以濡养自己,制约肝的阳气,以维护肝的疏泄功能,达到肝的阴阳平衡、气血调和,这在中医称为“体阴用阳”;所以肝的“疏泄”和“藏血”功能是保证人体多种生理功能正常发挥的主要条件1、肝的疏泄功能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
①调畅气机:气机即是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全赖于肝来调畅气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使全身的气机畅达不滞,血脉通畅不瘀。所以,肝的调畅气机功能,就像交通警察,指挥来往的车辆,不违反交通规则,使道路畅通无阻。
一旦“交通堵塞”,则足厥阴肝经的经脉不通,不通则痛,出现经脉循行的部位堵闷疼痛:如咽堵有异物感,吐之不出,咽之不下;胸胁、乳房或少腹胀痛;女性月经不调等。堵塞严重则气滞血瘀,气血不能上荣于面,血液中的垃圾就会沉着在面部,出现蝴蝶斑,素沉着,俗称“肝斑”;瘀阻胁下,则出现肝脾肿大;瘀阻胞宫,则出现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等等。
②调畅情志:中医的情志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亦称“七情”。人的精神情志活动,除由心神主宰外,还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黄帝内经》讲: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百病生于气,就是针对情志所伤,影响气机的调畅而言。情志的太过与不及,都可导致气血运行失常,脏腑功能失去平衡,
疏泄不及——肝郁,气的升发不畅,气机郁结,就会出现抑郁寡欢、多愁善感、精神萎靡,悲观消极,闷闷少食、心烦多梦、胸胁、两乳或少腹胀痛不适。这类患者多见于偏内向性格,凡事都替别人着想,好面子,总是怕别人不满意,忍辱负重,有心事不说出来,常常憋
在心里。
疏泄太过——肝气,“气有余便是火”,气的升发太过,气的下降不及,肝气上逆,火性炎上,就会出现头目胀痛,面红目赤,烦躁易怒,情绪激动,甚至出现吐血、鼻出血、晕厥。这类患者多见于偏外向性格,爱着急大怒,凡事“粘火就着”,性情暴躁。
③促进脾胃运化功能:
脾胃正常的运化功能是指脾的升清与胃的降浊协调平衡,而肝的疏泄功能,又和脾胃的升降功能密切相关。如因郁或因气引起肝的疏泄功能异常,则会出现“木乘脾土”“肝胃不和”:
肝气犯脾—脾不升清,在上则眩晕,在中则食后腹胀,在下则泻泄。
肝气犯胃—胃气不降,在上则呕逆嗳气,在中则脘腹胀满疼痛,吞酸嘈杂,在下则便秘。
肝胆相照,肝胆互为表里,胆汁的分泌与排泄,实际上也是肝的疏泄功能的一个方面,肝的疏泄正常,则胆汁能正常地分泌与排泄,有助于脾胃的运化功能;肝失疏泄,也影响及胆,出现胁下胀满、疼痛、口苦、纳食不化、甚则黄疸。
④调节生殖:女子月经,男子排精
妇女的经带胎产与脏腑的生理功能关系密切,尤其肝的作用最为重要。故有“女子以肝为先天”之说。妇女一生以血为重,由于行经耗血,妊娠血聚以养胎,分娩出血,以致有余于气而不足于血。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二脉与女子功能息息相关,肝司血海,冲任二脉与足厥阴肝经相通而隶属于肝。肝的疏泄功能,可调节冲任二脉的生理活动,足厥阴肝经之气调畅,冲任二脉得其所助,则气化通利,太冲脉盛,月经定时而下,带下分泌正常,妊娠孕育,分娩顺利。若肝失疏泄,,而至冲任失调,气血不和,就会形成月经、带下、胎产之疾,或性功能异常和不孕。对于男子,同样肝之疏泄与肾之闭藏的协调关系平衡,则精室开合有度,精液排泄有节,男子性与生殖功能正常。若肝之疏泄失常,必致开合疏泄失度,其不及可见性欲低下、阳痿、早泄、精少、不育等;其太过则性欲亢进、阳强、梦遗等。
2、肝主藏血功能体现在那些方面:
①主藏血:血液来源于水谷精微,化生于脾而受藏于肝,肝内贮存一定的血液,即可濡养自己以制约肝的阳气,维持肝的阴阳平衡、气血调和,又可防止出血。若肝不藏血,不仅可以出现肝血不足、阳气升腾太过,还可以导致出血。
②调节血量: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各部血液量是相对恒定的,但人体各部的血液随着不同的生理情况随时改变其血量,当人体剧烈活动或情绪激动时,人体各部分的血液需要量也就相应的增加,于是肝脏贮存的血液向机体的外周输布,以供机体活动时需要;当人体在安静休息及情绪稳定时,由于全身各部分的活动量减少,部分血量要归藏于肝。所谓“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
若肝藏血功能发生障碍,可出现两种情况:一是血液亏虚,肝血不足,分布到全身各部分的血液不能满足其生理需要,可出现血虚失养的病理变化:如目失所养则两目干涩昏花;筋失所养则筋脉拘急,肢体麻木、屈伸不利,或爪甲变薄变脆;肝血不足或血脉郁滞,则月经量少,甚至闭经。二是血液妄行,肝不藏血可出现吐血、鼻出血、月经过多,崩漏等。
二、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和阴阳五行学说,肝与人体的许多器官组织有着密切的关系:
⑴肝开窍于目:肝血虚则两目干涩,视物模糊,雀盲;肝经热则目赤红肿,羞明(畏光)流泪;肝阳上亢则头目眩晕。
⑵肝主筋,其华在爪。(爪甲为筋之余,膝为筋之府):所谓“筋”,就是人体的肌肉和肌腱,
人体的运动与肌腱肌肉密切相关。肝血虚,血不养筋则筋脉拘急,活动受限,灰指甲;长期肝气郁结,指甲可见竖纹,变薄、变脆;筋病则膝部屈伸不利。
⑶肝主藏血,发为血之余,肝血充足,则头发黑而多;肝血不足,则发少而枯;肝血热,则“少白发”。
⑷肝在志为怒:肝火旺则出现急躁、愤恚、发狂。
⑸“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为谋虑所出,所以肝气郁结的人,容易多疑善虑。
⑹“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肝病者,不耐操劳,主要症状为疲乏。肝是藏魂的处所,如果肝血虚,血不养心神,则失眠难寐,多梦惊醒。
⑺肝气通于风:血虚生风则目眩眼花、四肢麻木、抖动抽搐、舌颤。(即内风,轻者称肝阳,重者称肝风内动)
三、现代人怎样伤肝:怎么养肝护肝
⑴情志不畅:肝脏最讨厌情志被压抑,心结难解,小心眼,爱生闷气,钻牛角尖,怒发冲冠。
现代人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心里问题多,这些不良的情绪,在肝脏疏泄条达时碍手碍脚,使肝脏很不舒服,憋屈难受,时间长了,疾病就会从情志不畅,气机阻滞,一步一步发展而来,先是胸胁胀满,串痛,嗳气不舒,心烦失眠;然后是气滞血瘀,由功能失调发展为内脏器质性病变,出现抑郁症、失眠症、前列腺炎以及胃病、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卵巢囊肿、肿瘤包块,如果再受多次大怒激愤的情绪冲击,会导致肝气横逆、肝阳暴涨而出现高血压、中风、心梗等严重后果。⑵嗜酒无度:中医对酗酒危害的认识,早在《金贵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中就载有“酒疸”之名,以后有“少年饮酒无度,多成水臌”,“酒疸之因,其人以酒为事,或时浩饮,人醉当风入水,兼以膏粱积热,则酒疸之证成矣“,”湿从内生者,必其人膏粱酒醴过度“等诸多论述。指出了嗜酒伤肝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