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传播(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指的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体或组织之间进行的交流活动语言作为区分不同文化的标识,是不同文化的特有表现。笔者将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角度来探讨语言媒介在跨文化传播的作用。
关键词:语言文化文化差异语言证据跨文化传播
一.文化及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1.1文化的概念
1.2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二.文化差异的语言证据
2.1 称谓语
2.2恭维语
2.3禁忌语
2.4颜词
三.总结
一.文化的概念及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1.1文化的概念
何为文化?从广义上来讲,文化是某一民族的总体生活方式,包括信仰、习俗、机构、技术等,语言即标识了该民族的独有生活方式。文化几乎渗透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大影响着人们的行文,其中包括语言行为。从狭义上来讲,文化指的是当地或特定的信仰、习俗、惯例,比如说,民间文化、企业文化、饮食文化等等。
总的来讲,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种类型。物质文化,是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生产工具以及乡村、城市等,是文化要素或者文化景观的物质表现方面。它是具体的、真实的的和可见的。精神文化是人类在从事物质文化基础生产上产生的一种人类所特有的意识形态,是代表一定民族的特点反映其理论思维水平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伦理观念、心理状态、理想人格、审美情趣等精神成果的总和。它是抽象的、晦涩的和隐晦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紧密相连,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1.2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我们在学习一个新词的时候,往往会从词的本身寻该词的含义。除了字典上的意思,同样的词汇在不同国家会有不同的内涵。比如,当我们谈及“狗”这个词的时候,大部分美国人会认为狗是家里驯养的宠物。然而,在其他不同国家地区,比如香港,狗是一种烹饪食材,是可以吃的。这一例子生动地体现了语言使用与文化紧密相连。
从上述例子我们可以推断,语言不仅能够体现一个民族的客观事实、思想或事件,同样能够体现一个民族的态度、信仰、世界观灯、思维方式等。总之,语言表现了一种文化现象,是文化的直接表现。儿童在习得母语时,他同样也学习了母语的特定文化,以某种特定的方式变得社会化。如果他移民另一个生活社区及国家,他会从自己所石油的语言中意识到自己并不属于该体中的一员,是该体的新人。这体现了语言是文化认同的表现。进一步说,语言作为不同国家的文化价值的系统标识,象征着社会认同感。各个民族通过对语言的使用从而得到认同。从某种意义上讲,语言象征着文化认同感。
另一方面,不同民族利用语言来表现自己的文化,更具体的说,社会惯例、准则和社会准确性体现了他们的文化,文化在某种社会、历史意义上潜移默化解放和约束每个民族。拥有相同社区文化的人们通过与某些相同体的成员进行话语互动获悉观察世界的普遍公
认的方法。谈话越是具有同一性,就会形成话语社区。(话语社区指的是某些社会体成员通过普遍共有的方式运用语言以实现他们的需求。)每一体的语言运用在语法、词汇、音位等方面具有独特性,
他们的说话方式、风格等形成了不同的说话语调。比方说,在中国,南方人说汉语与北方人说汉语就存在很大的区别。从历史上看,每一文化有各自的过去和传统,简单的说,一种文化的日常行为会随着时间不断演变和巩固。
除此之外,文化通过调节语言的使用影响着人们的幻想或梦想,并且体现在他们的生活中。著名的美国梦(American Dream)被Abraham Lincoln和Benjamin Franklin拟人化,其他人则是一种印象。因此,语言不仅与文化的概念具有内在联系,同时与文化印象控制人们的决议和行动密切联系着。
总之,由于构成一种民族文化的知识和信仰很容易在语言运用中得到破解和传播,所以我们很难来将两者分开讨论。一方面,语言作为人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渗透于人们的思维和看待世界的方法,语言不仅体现了文化认同,同时也承载者文化认同。另一方面,语言作文文化的产物,有助于了解文化,同时,语言运用的变化反过来也体现了文化变化。二.文化差异的语言证据
任何一种语言标识有着三种意义:外延意义、内涵意义和图像意义。首先,任何一种语言标识都能在字典里到它的意思,这就是外延意义。比如,“玫瑰”玫瑰,又被称为刺玫花、徘徊花、刺客、穿心玫瑰。蔷薇科蔷薇属灌木。作为农作物,其花朵主要用于食品及提炼香精玫瑰油,玫瑰油要比等重量黄金价值高,应用于化妆品、食品、精细化工等工业。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一谈及“玫瑰”这词,联想到的不仅仅是“花”,更过的是“玫瑰”的象征意义:爱,激情,美丽等。这就是所谓的内涵意义。此外,“玫瑰”
会让人们联想到一些画面形象。著名诗句“My love is a red, red rose”会让人们联想到热恋中的女子。这就是图像意义,被广泛运用于诗句和文学作品当中。这三种意义类型与文化有着紧密的联想。文化的不同使得人们对语言标识的理解存在着很大差异,笔者将从以下五大方面举例说明文化差异中的语言证据。
2.1问候语和称谓语
在西方,人们一般比较矜持,除非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们不喜欢相互表现得很亲昵,
因此,他们对中国文化中听似有干涉意味的问话较为反感,不能作为问候语接受,这也说明为什么许多英语问候语的内容具有中性特点,多以谈论天气或其他与个人没有直接关系的事物。一般见面时常用以下问候用语“ G o o d m o r ni n g( 早安) ! ”、“ G o o d e v e n i n g( 晚
安) ! ”、“H o w d o y o u d o( 你好) ! ' ' 、“ H o w a l e y o u( 身体好吗) ? …‘ W h a t ’s g o i n g o n w i t h v O U
r e c e n t l y( 最近如何) ? ”、“ H o w ’s e v e r y t h i n g g o i n g( 一切都顺利吗) ? ”、“ L o n g t i m e n o s e e . H o w
a l e y o u( 好久不见了,你好吗? ) ”、“ H o w i s y o u r h u s
b a n
d / w i f e( 夫人/丈夫好吗) ? ”、“I s
e v e r y t h i n g a l l r i g h t w it h t he c h i l d r e n( 孩子们都好吗) ? ”、“ H a v e y o u b e e n o n h o l i d a y( 最近休假
去了吗) ? ”对新结识的人常问:“ I s t hi s y o u r f i r s t t i m e t o b e h e r e ( 你这是第一次来我国
吗) ? ”、“ H o w l o n g h a v e y o u b ee n h e r e ( 到我国来多
久了) ? ”、“ I s t hi s y o u r f i r st p o s i t i o n a b r o a d ( 这是你在国外第一次任职吗) ? ”、“ H o w d o y o u l i k e t h e w
e a t h e r h e r e ( 你喜欢这里的气候
吗) ? ”、“ W h a t d o y o u t h i n k o f t he c i t y( 你喜欢我
们的城市吗) ?。中国人倾向于这样的打招呼方式“ H a v e y o u e a t e n o r n o t( 吃了吗 )? ”或“ Wh e r e a l e y o u g o i n g( 去哪
儿) ? ”问候不大了解中国国情、风俗的西方人,他 ( 她)可能会纳闷“难道我没有足够
的钱吃饭吗? ”或许误以为“你要请我吃饭”,“至于我去哪里,与你有何相干?你鼻
子怎么伸得这么长呢”,“去哪里? ”本来是一句礼节性问候语,可有的外国朋友说不
定会把礼节性的问候视为干涉其神圣不可侵犯的隐私的无礼行为。所以,问候语的内容
或表面信息差异表明,在一种语言中被认为有礼貌的话在另一种语言中也许不一定礼貌。( 5 )在美国,人们常把直呼自己的名字,视为一种亲切的表示。通常,见面之初,彼
此不太熟悉,仍应称呼“ M r …”、“ Mr s …”等,以示尊重。稍熟以后,就改用名
字相称,
不再冠以“ M r .、M r s .、Mi s s ”等。有时,对方会主动热情地告诉你:“ I ' m J a m e s Wi l s o n .
C a l l m e J a me s i n s t e a d o f Mr . Wi l s o n .( 我叫詹姆斯·威
尔逊,不必叫我威尔逊先生,就叫我詹
姆斯好了。 ) ”美国有一家杂志曾就称呼问题在 1 5 0种工商行业中做过调查,结果发现
其中
8 5 %的称呼只喊名字。但是,对于长者,有身份地位的人,不顾对方的习惯,也不论在什
幺场合,就直呼其名,也会失礼,不可鲁莽。
因此,如果在介绍中涉及到称呼,一定要注意到汉英两种文化的差异。例如,“这是
我们的张总经理”,就不能介绍成“ T h i s i s O u r G en e r a l M a n a g e r Z h a n g .”,而应为“ T h i s i s o u r
g e n e r a l m a n a g e r , Mr . Z h a n g .”又如在刘老师课堂上要提问题,不能按照中国的习惯这样讲
英语“ T e a c h e r L i u , I h a v e a q u e st i o n t o a s k .”符合英语的说法是“ Mr ./ M i s s L i u ,I n a v l a s k
y o u a q ue st i o n ? ”英语中对老师的称呼,要么是 P r o f .+S H 1 T I a l T I e ,要么就用 M r ./ Mi s s+ surname.
2.2致谢语和恭维语
文化差异的不同,使得人们的致谢语和恭维语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恭维语是说话人对他人尤
指听话人所具有的某种优势,明确或隐含地积极评价的言语行为遥恭维语是一种较为程式
的言语行为。文化不同,言语规约也各不相同。比如,西方文化中, 女性的外貌永远是恭维
的对象, 任何一位西方男士可以称赞朋友的妻子 your wife is very sexy inthat dress, 而
在汉语文化中, 称赞朋友妻子的男人会被认为是“狼” , 因为中国人奉信“朋友妻不
可欺, 朋友妻不可赞”。相反, 中国文化中, 尊老的思想很严重, 所以恭维的对象往
往集中在老人或小孩, 例如, “您老真是精神矍铄” , “您儿子的书法真不错” , 等等。究其原因, 中国人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颇深, 儒家思想其核心便是“仁”和“礼” , 对小
孩要施以“仁” , 对老人要施以“礼” [4]
。而西方文化正好相反, 其强调个人主义和独立自由。换句话说, 中国人对礼貌的表达以
真情为主, 而西方人是以真实为主。个人取向的价值观使西方人从自我的角度来表达自己
的观点和见解。所以, 恭维同一事物时, 西方人特别喜欢使用 I like/love + NP 句式。例如, I like your newly- cut hairstyle。与此相对, 中国人更喜欢用第二人称 you 来恭维别人, 例如, your hairstyle is very fashionable, “您儿子真乖”等。西方文化强调以自我为中心, 强调独立的人格、个性,并推崇个人的成就和荣誉; 而中国人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性, 在恭维时往往遵循礼貌原则中的“谦虚准则” , 即少赞誉自己, 多表扬别人。
2.3禁忌语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都有其特定的禁忌对象并产生不同的禁忌语(taboo words)。由于东西方文化和心理因素的不同,人们对年龄的概念及表达这一概念的方式有着很大的差异。在中国,“老”字常带敬意,是资历和地位的象征,因此汉语中有“老师”、“老同志”、“老大爷”“老师傅”等。而在西方,“老”即“old”一词一般是令人难以接受的。所以西方人总喜欢将自己说得年轻些,异性朋友即便是已近古稀,还是以“boy friend”或“girl friend”相称。正是因为忌老、怕老,所以西方人费尽心机地借用其他词项来委婉地表示“old”这一概念,如 a seasoned man(历练者),the advanced
in age(年长者),the mature(成熟者),elder hospital (老人团),retirement home (敬老院),private hospital(老人院),nursing home(养老院),golden age club (老年俱乐部)。同样,汉语在人体排泄方面言谈也多有禁忌,如在用餐时都不提大小便。对“死”字忌讳尤盛,英语用 if anything sho
uld happen to me 来避 if I die,汉语也说“假如我有个三长两短”(指棺木的长与高,借指棺材)来避讳“死”,孩子从小
被教导不能说“死”字,就连“累死我了”或“他忙死了”之类的口头语,年纪大些的人听了也觉不吉利。在中国,以前用“残废人”,现在用“残疾人”;“残废军人”现在叫“伤残军人”,这是对“废”字的忌讳。英汉语中对“富”都有所保留:He is well off. “他经济条件不错。”对“贫”也不说得那么严重:They are down on their luck. “他们生活有些困难。”现代社会崇尚健美,对“老”和“胖”也就越来越忌讳。
2.4颜词
黑 black 汉文化中,黑既是中国人眼中的宇宙的颜,也是中国人人是鬼的彩。地下冥间漆黑一片,自然鬼魂就生活其中,鬼之当然就是黑,因此黑既是地下的彩亦是鬼的彩。同时黑在中国绘画中一直占主导地位。在西方,特别是英美文化里,黑是一种不吉利的颜(unlucky color),常常表示邪恶、死亡、哀悼和地下冥间(evil, death, mourning and the underground world)等。例如魔王撒旦(Satan,the devil)被称为“黑暗王子”(the prince of darkness)。黑出现在英语词语中也表示邪恶、忧郁、悲观、痛苦和不幸(evil, melancholy, pessimism, sorrow and unluckiness)等。
black art 魔术;妖术
blackball 投反对票,拒绝某人加入某团体和组织
black deeds 卑劣行为
black death 14世纪蔓延与欧亚大陆的黑死病
blackguard 恶棍,无可救药的坏蛋
black hat 坏人(西部片中常用)
black humor 黑幽默(一种病态或异乎寻常的幽默)
blackleg 骗子,工贼
black-letter day 凶日;倒霉的日子
black lie 阴险的谎言
蓝是天空和水的颜。在汉文化中,蓝象征希望、虔敬、稳定、沉着和素净。中国戏
剧中蓝脸谱表示坚毅勇敢。西方文化中,蓝象征平静、反射、谦虚和理智(calm, reflection, modes
ty and the intellect)。同时blue还被看作圣(holy color),表示神圣、真理和忠诚(sacredness, truth and loyalty),蓝也是圣母玛丽亚——基督之母的袍服的颜(the color of Virgin Mother Mary's robe),是纯洁的象征(a symbol of purity)。同时,英语中蓝也可以表示社会地位高、有权势等。例如blue-blood意为“出身贵族的”“出身名门的”“贵族的血统”及“贵族、王室的后代”。类似的词组还有:blue book 蓝皮书(英国会议报告或公文)
飞儿乐团成员blue-brick university 名牌大学(如剑桥、牛津等,以区别于二流大学red-brick university)
Blue ribbon 蓝绶带(最高荣誉的标记)
Blue stocking 女学者;女文学家
在英国民间语言里,蓝往往表示不快,沮丧、忧郁、有时甚至是淫猥、猥亵等含义。如:be/feel/look blue; be in the blues; sing the blues 沮丧、忧郁,悲伤
blue film/blue movie ,淫秽电影
blue funk 不胜惊恐;情绪低落
blue joke 猥亵的笑话
blue law 清教徒式的严酷的法律(如禁止跳舞或星期天去看电影)
blue beard 蓝胡子;(喻)凶残的丈夫
汉语中的蓝与青十分接近。所以blue这个词在汉语中既可是蓝也可以是青。比如,下面这些带“青”字的汉语词组在译成英语时用的都不是青,而是蓝,如:
青楼 blue mansion
青天 the blue sky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Blue comes from the indigo plant but is bluer than the plant itself. 三.总结
语言反映文化,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信念、习惯、生活模式和行为的总和,这一切大致上为占据着特定地理区域的人们所共有。不同国家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深深地蕴藏在语言中,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背影,文化影响语言的使用与发展。学习外语不仅是学习语言,而且是要了解一种文化。文化所包含的
内容极其广泛,它包括历史、社会风俗习惯、文学等等,了解英美等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及其文学作品是进行语言学习、语言交流以及国际交往的必备条件和手段。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