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圈,指多家企业通过互保连保而形成的以担保关系为链条的特殊利益体,曾被商业银行视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香饽饽”。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一模式逐渐走偏,失去其原有之意,圈内一个企业的风险沿担保链条扩散传导,将 “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引发圈内其他企业贷款风险。 2014年初至今,由于担保链、担保圈而引发的信用风险,在我市集中爆发,担保公司代偿量明显增大,企业经营举步维艰。尤其是在我市本土企业中,造成了严重危害,甚至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仅以江苏绿陵润发化工有限公司为核心的担保圈,已至少涉及宿迁市鸿大化工有限公司、江苏烨泰玻璃有限公司、江苏德石润滑油有限公司、江苏精科智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禾友化工有限公司、江苏强维橡塑科技有限公司、玖久丝绸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健谷化工有限公司、江苏春绿粮油有限公司、宿迁市苏棉纺织有限公司、江苏神州市政园林建设有限公司、宿迁华夏建设(集团)工程有限公司、宿迁市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宿迁市罐头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江苏益客食品有限公司、山亿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三元轮胎有限公司等17家企业,这些企业采用互保、联保的方式从银行借款金额超过18亿元。其中,江苏绿陵润发化工有限公司、宿迁市鸿大化工有限公司、江苏烨泰玻璃有限公司、宿迁市苏棉纺织有限公司、宿迁市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已经发生贷款逾期,企业关停的情况。 若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目前的担保圈问题,将会引发本地区的区域性金融危机,宿迁的实体经济发展或将停滞,进而影响到社会稳定。 一、担保圈信用风险的形成原因 1、担保贷款比例偏高。在目前我国的信贷制度设计上,抵押担保是关键点,能不能放贷及放贷额度多少均与抵押有关。而在某些商业银行中,房地产抵押贷款占比不及1/3,担保贷款占比高达40%-60%。商业银行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出发,在企业不能或不愿提供抵质押物的担保情况下,也认为人的担保“有总比没有好”。即便对于一些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也要求提供保证担保而不愿发放信用贷款,客观上也导致担保圈的形成。 2、银行过度依赖担保。银行方面,尤其是中小银行,为了追求规模快速扩张,忽略了企业作为第一还款来源的重要性,弱化了对其现金流、经营状况的考察,而是过度依赖担保,依赖第二还款来源。一些银行几乎放弃对第一还款人现金流的全面评估,一些银行通过担保信用增级为企业增加贷款额度而不是分析企业自身的现金流作为还款能力依据。部分银行创新出“联保”担保方式时,也未能充分考虑行业高度集性对担保能力的影响及经济下行期风险倍数放大的风险,致使联保贷款常常“联而不保”。 3、反担保措施落实不力。近年来,由于担保公司的兴起,不少商业银行要求担保公司为企业提供担保,担保公司则要求企业提供反担保措施,而这种反担保措施往往还是保证人担保,从总体上还是没有脱离担保圈。若担保公司不能规范操作,在发生风险时代偿能力有限,甚至倒闭,反而会使得担保圈问题更加复杂。 二、担保圈信用风险的危害 1、银行抽贷加速企业倒闭。某些银行为了完成业绩,不顾企业实际情况向企业“劝贷”,而“联保”的方式为企业增加贷款创造了简便条件,一些企业拿到过量贷款后,盲目投资产生了亏损后,银行在续贷中顾忌风险增高,反手抽贷,进一步加速了企业倒闭。 2、企业违约概率增大。由于一个担保圈内往往包含几家甚至几十家企业,这些企业可能处于不同的行业,具有不同的经营特征。在没有形成担保圈的情况下,这些企业间的违约相关性相对较小,同时违约的概率也较小。但若存在担保圈,特别是关联关系紧密的担保圈(如互保),圈内所有企业的违约相关性会显著增大。显然,担保圈越大,涵盖的行业和企业越多,违约的可能性也越高。 3、风险处置难度加大。担保作为贷款偿还的第二还款来源,是银行防范和降低贷款风险的重要手段。互保方式虚化了担保的效果,实际是以保证贷款的条件对两个不同企业的信用贷款,降低了贷款准入门槛。此外,部分由优质客户担保的贷款一旦出现风险,顾忌到客户关系,风险贷款往往难以处置,也影响了担保的实际效力。 三、担保圈信用风险化解对策建议 1、政府强力介入,主导风险排查和评估。由市(县区)一级的政府机构出面统筹协调,对担保圈情况详细了解,评估风险。同时引导各家银行不要一刀切,区分借款企业、担保企业的状态,做好分类处置预案。 无担保无抵押贷款具体操作可由金融办会同银监局执行政府决策,要求金融机构对单位互保、联保、循环保企业客户进行专项排查,彻底清查和审慎评估担保圈内贷款风险。对排查过程中发现的属于担保圈贷款的客户,要及时纳入担保圈治理范围,重点做好对借款人、保证人偿债能力的分析和监控。在专项排查的基础上,要按照企业爆发风险的可能性及损失大小,对客户进行筛查排序,实施名单式管理,并将客户分为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三类,对高风险客户要坚持“一户一策”原则,逐户制订变更承债主体、调整贷款期限、优化担保结构、置换业务品种等风险处置预案。 2、银行分类处置,防止惜贷压贷。银行要积极整合资源化解债务风险。要共享信息、协调政策,共同促进风险化解工作,不得单独采取极端方式突然处置,防止担保圈内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造成大面积倒闭,引发区域性金融风险。 对于生产经营前景较好的企业,应尽力保证担保企业的正常经营,不得简单以涉及担保圈为由提高担保企业信贷标准,不得简单压减担保企业贷款规模。可以暂缓对正常经营企业执行担保责任,也不把这类担保企业作为不良,而尽量使企业正常运行,防止连锁反应。具体方法有:一是担保企业平移所担保的贷款,二是用兼并重组等方式盘活倒闭企业。三是在法院主导下,协商承担部分担保责任,一次性了断担保风险,避免担保链无限扩大。 对于经营前景较好不好,甚至恶意骗贷的企业,应采取断然措施予以惩治。违规成本过低造成的信用缺失,会使商业交易中的净负债者有利可图。由于不偿债的机会成本和违约成本较低,也会导致企业间互相拖欠货款、挤占资金,随意担保。因此对于恶意不还款的企业及企业主,政府应采取果断措施加以惩治,不能让这种思想在担保圈弥漫。 3、政企通力合作,构筑经济发展“稳定器”。一是由国有担保公司或政府的投资公司介入,弥补担保链条断裂而造成的担保方式缺失。二是政府、银行、企业密切合作。由银行为化解担保圈风险量身定做金融产品,政府投入适量的资金铺底、企业提供50%左右贷款额度做抵押担保,形成一个资金池,池内企业的贷款总量最大可以放大到政府铺底资金的10倍等。 担保圈由来已久,问题的解决虽刻不容缓,但也不是靠一朝一夕、一两项措施就能解决,其风险化解处置难度非常大,且难以保证取得最佳效果,因此,必须要积极处置,又不能操之过急。 |
担保圈风险的预警方法探索
在担保圈风险分析的实践中,绍兴市中支摸索出了“四率五区预警图”和“三三灯预警图”方法,从纵向、横向两个方面实现对区域企业担保圈风险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和预警。
1.构建“四率五区预警图”,揭示风险纵向传染蔓延情况
这是一种对多圈样本企业按照不良率的高低来判断企业担保圈风险“纵向”传染和蔓延严重程度的方法。此法的最大好处,是有利于从总体上把握风险的严重及恶化等动态情况。据我们分析,如果按照3个百分点的间距标准分可能偏紧,而如果按照5个百分点的间距标准分则可能又偏松。从当地的实际情况看,2015年6月末某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的不良率虽没有超过3%(实际为2.53%),但其中企业的不良贷款率已经超过了3%(实际为3.12%),且企业不良率呈“两头低中间高”特征:中型企业不良率为3.59%(最高),小型企业2.98%,大型企业2.29%、微型企业1.96%(最低)。因此,具体划分时,我们把企业不良率的间距设定为4个百分点,结果如下:
不良率<4%:风险未爆发区。
4%≤不良率<8%:风险始爆区。
8%≤不良率<12%:风险较严重区域。
12%≤不良率<16%:风险严重区。
16%≤不良率:严重恶化区。
实际监测时,可将“关注率*”、“逾期率”、“垫款率”等指标的动态曲线同时绘制在“四率五区预警图”之中,这样可更加全面地反映样本担保圈风险的动态情况。对“欠息率”指标也可按照一定的间距标准将其并入到“四率五区预警图”之中。
(注:*征信分析系统中目前无法直接批量抓取样本企业的“关注额”,因此这里缺“关注率”数据。)
2.构建“三三灯预警图”,揭示风险横向传染蔓延情况
民营经济发达地区的一个担保圈样本往往是由众多的企业间的担保纽带关联在一起的,实际监测时可根据企业的风险严重程度以红、黄和绿这三种不同颜的信号灯来标识和预警,因此“三预警图”也可称其为“三灯预警图”。此法的最大好处,是便于对担保圈样本中的成百、成千及上万家企业的出险情况进行跟踪,有利于及时发现风险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以及不同规模的具体企业之间的传染蔓延情况。在目前的信息化、大数据背景下,我们借助计算机软件,已经实现了这一目的。
3.红黄绿三灯的分类方法
红灯:当一家企业的信贷被银行机构按五级分类标准列入到“不良”类型时,则意味着该企业已经真正“出险”,就可以在互保圈关联图中将该不良贷款企业的“圆形信息框*”标识为“红”,将含有不良贷款企业名称等重要信息的小圆圈标为红颜后,则一家家不良贷款企业就会变成一盏盏“红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一个较大规模的担保圈样本之中,如果出现的“红灯”企业越多,则意味着该担保圈的风险传染和蔓延的越快,反之如果“红灯”企业越来越少,则意味着该担保圈的“阻尼效应”已经开始发生了较大作用,风险正在被消化和吸收。
(注:*“圆形信息框”中可以输入该“系”的投资关联企业名单、信贷余额、及“四率”数据等关键信息。)
黄灯:当一家企业的信贷虽还没有被银行机构按五级分类标准列入到“不良”类,但该企业的信贷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逾期”、“垫款”和“欠息”时,则意味着该企业的资金链已经相当紧张了,随时都有断裂的危险,这时可以在担保圈关联图中将该企业的小圆圈标识为“黄”,这样一来一家家逾期、垫款和欠息的企业就会变成一盏盏“黄灯”。如果出现的“黄灯”越多,则意味着互保圈中资金链紧张的企业就越多,反之则意味着互保圈中资金链紧张的企业就减少。
绿灯:在互保圈关联样本的企业中,如果其信贷资金既没有出现“不良”,也没有出现“逾期”、“垫款”和“欠息”,则可认为该企业资金链目前基本正常,可将该企业的小圆圈标识为“绿”。标识为“绿”的企业就如同一盏盏“绿灯”,“绿灯”越多则意味着资金链基本正常的企业越多,反之则意味着资金链不正常的企业增多。
4.从“一对一”到“系对系”的转换
从企业征信数据库中提取的多圈担保关联信息中,是具体的单家企业对单家企业“一对一”的担保链信息。事实上,浙江地区的企业绝大部分是民营企业,由于许多单家的民营企业往往是由某一个民营老板实际控制的,因此商业银行更关心的往往是一个一个民营“老板”的风险情况。所以,在监测实践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将“一对一”的企业担保关系转换成“系对系”(即民营老板实际控制企业对另一民营老板实际控制企业)的担保关系。
综上所述,一个地区企业担保圈风险的成因及其风险传导路径等情况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在运用上述各种方法对区域担保圈风险进行监测和预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先分析引发当地区域担保圈风险的“”企业。二是顺藤摸瓜,确定担保圈数,并建立起样本企业数据信息库。三是制作四率五区预警图、三三灯预警图。四是逐月跟踪监测担保圈风险的传染和蔓延情况,特别是要紧密联系当地区域经济实际研究分析“多米诺效应”与“阻尼效应”的此消彼长情况。五是银政企多方提振信心,齐心合力,充分发挥“阻尼效应”在解圈断链——防范和化解担保圈风险中的正能量作用。特别地,对当地各商业银行而言,要努力掌握四率五区预警图和三三灯预警图中具体而又重要的风险信息,积极为信贷决策和研究信贷风险防范对策服务。六是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和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