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镇化进程持续推动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的环境下,农村信用合作社在应对不断扩张的信贷业务过程中暴露出的信贷风险值得注意,对于应对相关风险的应对机制的探索对于稳固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信贷业务,建设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助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积极地作用。
标签:信用社;信贷风险;应对机制
在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历程之中,我国也加快了城镇化进程的脚步,传统农村的资源体系、产业结构,人口分布均面临着重新配置与规划,伴随着城镇化体量和外延的不断扩张、必然要求与之相匹配的金融服务体系提升整体的专业化程度,以应对城镇化变革下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需求和挑战,助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担负金融服务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如何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发挥自身的传统优势,扩展自身业务体系,同时降低业务扩展过程中引发的信贷风险,建立健全的风险应对机制,成为左右农村信用合作社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由个人集资缴纳股金和存款方式联合组成的以互助为主要宗旨的农村合作金
融机构,以互助、自助为目的,在社员中开展存款、放款及相关金融业务。信用社的建立与自然经济、小商品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传统农业经济模式资金需求的季节性、零散性的特点,普通银行贷款业务明显“水土不服”,农民很难得到银行贷款的支持,农村信用合作社则是以筹集农村闲散资金,并根据农民小额周转的资金需求开展信贷业务,顺应生产和流通的发展来解决资本不足的困难,同时,组织和调节农村基金,支持农业生产和农村综合发展。伴随着城镇化的水平的不断发展,及信贷规模的日益扩大,农村信用合作社信贷业务中的信贷风险也日渐严峻,具体可总结为以下表现:
1.农村信用合作社信贷抵押风险较高,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信贷客户主要是农村的普通农户及乡镇小微企业,贷款方式主要以信贷为主,贷款数额较少,相应贷款抵押和质押较少,办理相关手续简单,缺乏实质性的风险保障。普通商业银行基于防范信贷风险的考虑,信用贷款一般采用质押和抵押作为担保的贷款方式。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贷款客户比较特殊,在贷款担保方面往往采用客户提供的农产品作为担保品以及其他农户的联保,而作为抵押品的农产品的收益情况及同一地区联保农户的收益情况极易受到农产品市场变化的直接影响,如爆发自然灾害迫使农产品的收益受到影响,或者农产品的价格受到供求关系影响,导致农产品的滞销或利润受损,从而导致借款客户遭受损失。甚至失去偿还能力,增加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信
贷业务风险。
2.农村贷款客户的信用状况不容乐观。传统农村的经济基础较为薄弱,金融生态环境比较落后,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征信制度不完善,个人征信系统信息化建设滞后,造成信用合作社与信贷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本就相对分散的农户、企业与农村信用合作社之间难以形成很好的信用互动机制。面对城镇化发展中人口流动情况加剧,更使得这一问题更为突出。目前,各级农村信用合作社之间的个人征信系统内部互联的软件开发还不完善,依靠农村信用社自身的技术力量来开发个人信用系统程序难度较大。农村信用合作社征信体系建设的相对滞后与广大农村地区庞大的征信数据工作量之间存在较大反差,导致信贷业务表现中的力不从心,如不能确保信贷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那么势必直接提升了信贷业务的风险系数。
无担保无抵押贷款3.农村信用合作社不良贷款风险颇高。对当下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贷款规模进行分析,伴随着信用社贷款额在不断提高,不良贷款比例也水涨船高,资产质量不实的问题较为突出。由于农村信用合作社信用贷款的对象主要为农业产业经营者,其余种类的贷款客户占比较少,客户结构较为单一,因为农业产业的行业性风险导致贷款客户的经营风险转化为信贷风险的比
例较高。另外,在当前农村信用合作社信贷业务管理过程中存在重视贷款发放而轻视贷款管理,重视贷款数量规模而轻视贷款质量效益的现象,相关责任部门对于贷款发放之后的相关情况未能够进行有效的跟踪管理,逾期贷款的催收工作也未能真正落到实处,导致盲目扩大贷款规模,资产质量降低,不良资产比例不断攀升。其次在审批贷款环节,缺乏对借贷风险的全面评估和预警机制,对于贷款人员的个人信用情况、相关企业经营状况及管理能力未能够给予充分考虑,大大增加了潜在的信贷风险系数。
4.农村信用合作社内部管理流程的执行存在操作风险。基层信用社工作人员不严格按照内部管理流程规范执行,对相关法律法规未能够充分了解,违规操作引发的信贷风险的案例屡见不鲜。甚至在信贷业务办理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以权谋私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农村信用合作社工作人员对贷款申请人的资料审查不严格;或以非正式存蓄存款单的形式交付客户,随后其将自己挪为他用,收取储户存款不入账。基层信用社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较低及岗位责任意识的淡薄成为直接影响信贷业务质量的重要问题。
农村信用合作社在其信贷业务的发展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还应该从其自身入手寻求适合自身业务特点的解决之道,考虑到其信贷业务中的特殊性以及由此引发的信贷风险,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寻求应对机制。
1.转变单一信贷模式探索新型信贷金融产品
现存农村信用合作社信贷模式较为单一,无法满足农业产业发展变化所带来的新要求,如果固守于传统农业信贷服务需求,信贷客户的产业类型较为集中,易受区域经济及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不利于分散信贷风险,拓展信贷业务。应该充分利用农村信用合作社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以农业产业市场发展规律为依据,结合相关农业产业帮扶政策,发挥其作为金融服务市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研发能力,鼓励各级信用合作社根据各地农业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开展全面的新型信贷金融产品研发工作。开发具有农村金融特的信贷产品,扩宽客户渠道,转变经营方式,分散信贷风险的同时为农业产业多样化发展提供资金需求以及金融服务。
2.完善个人征信系统建设,从信贷源头把控风险
农村信用合作社通过个体工商户贷款、小额信用贷款、个人贷款等多种信贷途径迅速发展,信贷业务体量的增加及信贷体多样化的趋势使得建设个人征信体系变得势在必行。逐步完善农村信用合作社个人征信系统,开展客户信用信息登记及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将个人信用信息及相关评定纳入客户的经济档案之中,对借款人的自然情况经营状况、过往信用状况等
个人征信情况进行详细记载;并将相关征信信息通过网络化、信息化的金融服务体系进行资源共享,加快信贷系统上线运行、全面启动财务管理系统、资金运营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事后监督系统建设,构建金融服务体系,从而整体提升信贷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将信贷业务中的信用风险系数进一步降低。
3.加强信贷审批流程管理,完善内部监督机制
严格审查新增贷款人相关资格,落实有效抵押及担保,实现审查制度对不良贷款的预警作用,从而实现信贷风险的控制。其次,完善贷款跟踪管理,信贷部门负责人应对贷款项目的运行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再次,应落实贷款责任问责制度。相关贷款项目负责人签订贷款责任书,明确责任,防微杜渐,对已有不良贷款要执行责任追究制度,杜绝权责分离,相互推诿的情况。最后,应当在信贷项目决策中推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降低决策风险。
4.提升信贷业务人员专业水平及风险防范意识
农村信用合作社应注重自身人员业务水平及人才培养计划,鼓励相关业务人员深入研究农村
金融服务的特点,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及业务知识,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适应不断提高的客户服务要求,培养熟悉农村金融信贷业务的专业化队伍,网罗优秀金融人才提升业务质量,形成良性的人才培养机制。同时提升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培养员工从工作细节入手,排查潜在的信贷漏洞,降低不良贷款比例,实现信贷工作中的风险防范。
结语:随着现代城镇化建设脚步的不断加快,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必将面临重大挑战,农村信用合作社能否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的谋求新的发展将取决于其信贷业务中的具体表现,扩展业务体量的同时应对随之而来的信贷风险制定科学的预警机制和制度层面的应对措施,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与探索才能真正实现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农村金融服务机构所应发挥的作用,助力我国农村经济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索杏利.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成因及监管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15年06期.
[2]李玲.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和应对策略[J].中国经贸,2014年24期.
[3]李永东.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经济学家,2013(1):102-104.
[4]李晓明.论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成因与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5(17).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