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实验外国语校中考语文对点突破模拟试卷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样才能体现出一个有古今文化的社会主义中国园林。
文物与风景区园林相结合,文物赖以保存,园林借以丰富多采、两者相辅相成,不矛盾而统一。
③我国名胜也好,园林也好,为什么能这样勾引无数中外游人,百看不厌呢?
④我曾提过风景区或园林有文物古迹,可丰富其文化内容,使游人产生更多的兴会、联想,不仅仅是到此一游,吃饭喝水而已。
⑤风景洵美,固然是重要原因,但还有个重要因素,即其中有文化、有历史。
A.③②①⑤④    B.③⑤④②①    C.②④③⑤①    D.②①③④⑤
2.下列文化常识运用不正确的项(    )
A.人们常用“数九寒天”来指冬天天气最冷的时候,“数九”从冬至开始计算,每九天一个单位。等到了“九九”,就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时候了。
B.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都、敝、子”等,称对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等,对尊长者的称谓有“足下、先生、大人”等。
C.2018年是农历戊戌年,按传统说法是属狗人的本命年,据此推算,2019年是农历已亥年,是属猪人的本命年。
D.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称为“垂髫”;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束发带帽),表示已经成年,后人常用“冠”和“加冠”表示男子年已二十。
3.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做法或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尽量做到用语得体。比如:初次见面用“久违”,好久不见用“久仰”,请人帮忙用“拜托”,麻烦别人用“劳驾”。
文明用语有哪些词语
B.古代的敬称很多,其中“令爱”指别人的女儿,“令妹”指别人的妹妹,“高足”指别人有才华的学生,“泰山”指岳父。
C.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D.汉语中常用“烽烟”代指战争,“手足”代指兄弟,“桃李”代指学生,“鸿雁”代指书信。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今年,在广场上挂的中秋节彩灯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B.不论是段考还是期考,她的语文都考不及格,在班级中显得鹤立鸡
C.生活告诉我们,那些为富不仁的人,最终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D.爬上青秀山时,他已经筋疲力尽了,下山时,只好坐观光车离开。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们为共和国70年的辉煌成就喝彩,被爱国主义的硬核力量震撼。
②爱国主义情感让我们热泪盈眶,爱国主义精神构筑起民族的脊梁。
③2019年,最难忘的是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④阅兵方阵威武雄壮,众游行激情飞扬,天安门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大江南北披上红盛装,人们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我和我的祖国》在大街小巷传唱。
⑤这一切,汇聚成礼赞新中国、奋斗新时代的前进洪流,给我们增添了无穷力量。
A.①②⑤④③    B.③①④②⑤    C.①④③②⑤    D.③②⑤①④
6.学校组织同学参加有关故宫博物院的语文实践活动。同学们了解了故宫博物院春节期间举办的特活动后,在校刊上作了如下介绍。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小题。
①春节期间的紫禁城,道道宫门张(  )着年画和春联,长廊悬挂着各宫灯,观众只要走进这里,就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②故宫博物院于今年1月6日(农历腊月初一) 开始举办主题为《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的展览,还原了昔日皇宫过年的情景,为观众呈现出一个充满年味的紫禁城。③本次展览采用了多种手段,力求让文物鲜活起来。④首先,改变了展品“排队”的摆放方式,让文物的呈现变得更加立体,如书画和器物对照摆放、更多使用复原式陈列等。⑤其次,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丰富了观众的感官体验。⑥第三,增加了一些互动环节,让观众真正参与进来。⑦这些手段,还原了清代宫廷庆贺春节的盛况,让文物不仅像原来那样孤立僵化地摆放,还能够与其他文物一起构成鲜活完整的历史情态。⑧在真切的历史场景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物的温度,感受到千百年以来中国人对新年的盼,感受到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汉字和给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张(帖)  盼()    B.张(贴)  盼(
C.张(贴)  盼()    D.张(帖)  盼(
(2)文中第②句的标点符号和第⑦句的关联词语使用有误,请出并加以修改。
标点符号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联词语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同学搜集了很多故宫中的对联,但是弄混了两组对联。请从下面四个语句中选出两句, 组成一副对联,按上下联的顺序抄写在答题卡上。
①淑气到华轩梅芬绽玉 ②晴窗挹翠山傍五云多
③紫阁宜春花开千树丽 ④春风生广殿柳垂金
上联: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
7.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___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老骥伏枥,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龟虽寿》)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____。(《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_________________,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妇姑荷箪食,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 观刈麦》 )_________________,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__ 。(《破阵子》)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心忧天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他的济世情怀。好一场春雨啊!伴随着和风在夜里悄悄飘洒,滋润着万物轻柔而寂然无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意便涌上心头。
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李逵心里忖道:“我从梁山泊归来,特为老娘来取他,千辛万苦,背到这里,却把来与你吃了。那鸟大虫拖着这条人腿,不是我娘的是谁的?”心头火起,赤黄须竖立起来,将手中朴刀挺起来,搠那两个小虎。这小大虫被搠得慌,也张牙舞爪钻向前来,被李逵手起,先搠死了一个,那一个望洞里便钻了入去。李逵赶到洞里,也搠死了。李逵却钻入那大虫洞内,伏
在里面张外面时,只见那母大虫张牙舞爪望窝里来。李逵道:“正是你这业畜吃了我娘。”放下朴刀,胯边掣出腰刀。那母大虫到洞口,先把尾去窝里一剪,便把后半截身躯坐将入去。李逵在窝内看得仔细,把刀朝母大虫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戳,正中那母大虫粪门。李逵使得力重,和那刀靶,也直送入肚里去了。那母大虫吼了一声,就洞口带着刀,跳过涧边去了。李逵却拿了朴刀,就洞里赶将出来,那老虎负疼,直抢下山石岩下去了。李逵恰待要赶,只见就树边卷起一阵狂风,吹得败叶树木如雨一般打将下来。自古道:“云生从龙,风生从虎。”那一阵风起处,星月光辉之下,大吼了一声,忽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虎来。
那大虫望李逵势猛一扑,那李逵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颔下。那大虫不曾再展再扑:一者护那疼痛,二者伤着他那气管。那大虫退不够五七步,只听得响一声,如倒半壁山,登时间死在岩下。那李逵一时间杀了子母四虎,还又到虎窝边,将着刀复看了一遍,只恐还有大虫,已无有踪迹。
(1)简述李逵怒杀四虎的原因与经过。
(2)李逵杀老虎的过程,表现了他怎样的形象特点?
(3)比较武松打虎和李逵杀虎的情节,说说两人打虎有哪些不同?
二、阅读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小题
早作
裘万顷
井梧飞叶送秋声,篱菊缄香待晚晴。
柄横斜河欲没,数山青处乱鸦鸣。 井梧:井边的梧桐树。②缄:包藏。③斗:北斗星。 河:银河。
1.诗中“井梧飞叶”与“__________”的景致非常具有秋天的味道。诗句“____________”点明了文题中的“早”字,意为此诗是诗人在黎明破晓之时创作。
2.诗人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营造出山中清晨宁静的氛围?请结合第四句加以分析。
10.(一)阅读《出师表》选段,回答各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袆、允等之慢,以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卑鄙:        (2)彰: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遂许先帝以驱驰。
(2)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3.选段中,诸葛亮为北定中原在军事上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1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对语言文字保持敬畏
①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一句话令人难忘:“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诚然,文字是一个民族最坚实的屏障。而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
②为什么中华文明成为唯一不曾断代的古文明,包括汉语汉字在内的汉文化不断接续发展是一个重要原因。书同文,语同音。汉语汉字源远流长,每一个字词、每一个发音都有一定之
标准。捍卫标准、纠正错误,就是在捍卫汉语汉字的纯粹性,确保它们上承先民文化道统,下启时代语言美学。
③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仅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社交空间,也给了语言文字更宽阔的表达空间。层出不穷的“网言网语”满足了个性化表达的需要,各种舶来词、缩写、简写,形成了一些新的语言文字搭配方式,让我们看到了语言文字与时俱进的活力。然而,网络上的个性表达是一回事,媒体的传播又是另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