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生态立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阐述生态立省战略在青海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指出青海生态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该战略实施的具体措施,以期促进青海省生态立省战略的落实。
关键词 生态立省;存在问题;对策;青海省
1青海省特殊重要的生态地位
青海的三江孕育了中华文明,被誉为“中华水塔”,不仅是中国而且是东南亚国家的重要水源地;祁连山脉形成的冰川与河流,不仅是青海2/3人口的水源地,而且影响着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古西部、新疆东南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青海湖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和建设好青海的生态环境,不仅是构筑我国生态安全屏障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也是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需要。
实施生态立省战略的重大意义就在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抓手;是改善我省生态环境的根本途径;是发展我省农牧业的必由之路;是培育我省新型产业、激活青海经济的兴奋剂;是我省实施扶贫攻坚战略的着力点;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基
础。
2青海省生态面临的主要问题
(1)湿地萎缩。区内各冰川都有不同程度的退缩,如长江源区的格拉丹东冰川1969~2000年减少了1.7%。黄河源区阿卿山冰川面积由1990年的166km2减少到2002年的约102km2;河流、湖泊、沼泽3类湿地面积也呈减少趋势,其中以沼泽面积减少尤为显著,其面积在1990~2004年间减少了近200km2。
(2)水土流失面积扩大,侵蚀程度日趋严重。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49%,水土流失面积、侵蚀强度、危害程度呈加剧趋势。
(3)草地退化仍在继续,治理任务繁重、难度大。目前,我省近90%的草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中度以上退化草地面积1 600余万公顷,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53%。并且退化速度每年都在递增。由于草地退化,草地草产量明显减少。“黑土滩”总面积350万公顷,毒草危害面积达到200余万公顷,鼠害面积800余万公顷,虫害面积160余万公顷。沙漠化面积已占总土地面积的20.7%,目前每年仍在增加。
(4)物种生存条件恶化,分布区域缩小,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20世纪80~90年代间曲麻莱县境内野牦牛和藏羚羊的数量竟分别减少了33%和55%。雪豹、猞猁、藏原羚、盘羊等曾经在青海广泛分布的物种,如今数量急剧减少而濒临灭绝。
(5)现有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程难以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恶化势头。
(6)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3实施生态立省战略的具体措施
实施生态立省战略的具体措施就是加强高原现代林业建设。内涵就是建设以生态建设为主和以人为本的林业,全面协调,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其核心内涵就是生态良好、产业发展、文化繁荣、和谐发展。实施生态立省加强高原现代林业建设,对保持大江大河水源和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遏制我国气候不利变化具有突出的作用,对保护高原濒危物种和保持生物多样性具有关键作用。
建设高原现代林业必须树立大林业、大生态理念,树立多功能林业理念,树立全方位开放的林业理念。注重从建设生态文明的总目标中把握林业发展的方向;注重从生态立省的战略中
抓好林业的发展;注重从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中创造林业发展的条件;注重从解决三农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掌握林业发展的全局;注重促进改善民生中突出林业发展的重点。开展人才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通过培育和发展森林资源,构建布局科学、结构合理、功能协调、效益明显的高原林业生态建设体系、林业产业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协调林业发展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协调加快森林培植和强化资源保育的关系;协调突出重点地区和全省林业平衡发展的关系;协调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关系;协调深化内部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合作的关系。坚持全省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生态效益优先;坚持严格保护、科学培育、加快发展,持续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坚持因地制宜、乔灌草结合、适地适树、分区治理,统筹城乡林业发展;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实行林业投资多元化,保护建设规模化,经营管理分类化;坚持科教兴林;坚持依法治林。
4参考文献
[1] 刘家彦.实施生态立省战略的思考[J].贵州林业科技,2006,34(1):34-36.
[2] 屠玉麟.关于“生态立省”的思考[J].贵州林业科技,2006,34(1):31-33.
[3] 喻理飞,胡勇.对面积最大的省是哪个省“生态立省”战略的认识[J].贵州林业科技,2006,34(1):24-26.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