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垒县第一中学2023学年高考历史二模试卷
请考生注意:
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这其实反映了当时
A.农业生产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B.农业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
C.农业生产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D.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
2.“在帝国的鼎盛时期,‘罗马人’已经变成了一种文化认同,所有公民,甚至包括像西塞罗(C.icero)所说的‘来自粗俗和野蛮地区的人’,都能参加政治活动,分享帝国的权力和荣耀。”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罗马帝国A.加强军事统治
B.重视法律制定
C.进行文化同化
D.力图经济扩张
3.苏联解体后,美国改变了之前相对克制的中东战略,除继续扶持以列以制衡阿拉伯国家外,也积极采取措施插手中东事务,宣传和输出美国模式。对此可以用来说明
A.美国放弃对中东的霸权主义政策
B.多极化形成使美国调整对外政策
C.美国插手改变了中东的政治格局
D.两极格局瓦解加剧中东紧张局势
4.明代谢杰在《虔台倭纂》中写道:“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禁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入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其意在说明
A.海禁政策并非长治久安之策B.海禁政策一定程度保障国家安全
C.明代对世界形势的了解片面D.对外贸易并非明朝发展必然需求
5.社会消费基金是除给职工支付工资外,国家用于居民的公共福利基金。阅读下面“1933年和1937年苏联社会消费
基金状况”表,该表反映出这一时期苏联
A.新经济政策推行按劳分配B.工业生产以消费品为主
C.国家收入分配关注到民生D.斯大林体制的活力衰退
6.1947年美国提出的“欧洲复兴计划”为西欧14个国家所接受。双方约定,美国提供的美元必须用来购买美国的援欧物资,所有受援国应对美国在关税、贸易限制和国内市场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从材料看,美国这样规定的出发点是
A.恢复西欧经济
野蛮地区B.稳固资本主义
C.打开西欧市场
D.遏制共产主义
7.中国共产党提出“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取消红军名义及,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张有利于
A.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B.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
8.1957年全国职工的年平均工资达到637元,比1952年增长42.8%。全国农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5亿多农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这说明当时中国
A.工业化建设成就突出B.生产关系发生了革命性变革
C.生产力发展成就巨大D.“左”倾思想指导经济建设
9.1950年初,周恩来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这一认识
A.遵循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B.否定了“一边倒”方针
C.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D.坚持了独立自主原则
10.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的英国既有贵族宫殿式的庄园,也有农民破败的茅屋草舍;既有工厂主舒适的生活享受,也有失业工人绝望的生存挣扎。当时的保守党首相迪斯雷利曾说,英国是“两个民族”的国家,“当茅屋不
舒服时,宫殿是不会安全的。”这一时代的现象表明()
A.英国进行议会改革的必要性B.英国民主政治的基础被动摇
C.工业化带来一定的社会危机D.自由主义不再适应社会需要
11.统治范围“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的王朝是
A.西周B.商朝C.秦朝D.汉朝
12.占卜与风水在中国起源很早,但在民间广为流行则始于宋朝,主要原因是
A.商业发达,社会流动加剧B.社会动乱,瘟疫战争不断
C.理学兴起,儒家思想流行D.帝王提倡,佛道宗教盛行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
13.(32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巴黎和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有三个特点对世界历史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以非暴力方法解决争端的世界范围的国际合作组织,在世界历史上居有突出的地位。欧洲地图被大幅度修改,如波兰复国、南斯拉夫形成。第22条把从同盟国手中获得的殖民地居民看作是“在现代世界的紧张形势下还不能自己站立的民族”,因此,这一条款规定:“这些民族的监护应该委托给那些先进民族……”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巴黎和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三个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巴黎和会的历史作用,并指出凡尔赛体系不能长久的主要原因
14.(20分)材料仓储建设是明朝社会保障体系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明朝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对粮食仓储制度加以完善,设立了种类众多的粮仓,其中比较重要的是预备仓、济农仓、常平仓。洪武元年,朱元璋“令天下立预备仓,籴谷收贮以备赈济。”预备仓设置在居民聚集的地方,任用当地德高望重、家境殷实的人进行管理,每年户部掏出来两百万贯从老百姓手里买粮,然后储存在这些预备仓里面,如果碰上灾年的话,就开仓放粮赈灾。济农仓是用来救济农民的,“各州县以官钞籴米入仓,仓米供兴修水利、荒年赈济及抵补漕运拖欠之用。皆为借支,秋成抵数归仓。”常平仓,古代为调节米价而设置的一种仓廩,《明实录》记载:“今后宜令各府州县设常平仓。每遇秋成,官出钱钞收籴入仓。如遇歉岁,平价出粜。盖米价不踊则物价自平,如此则官不失得,民受其惠矣。”明朝政府十分重视储积,曾多次下达整顿仓储诏令,“命遣官巡视州县储备仓,有慢令及欺蔽者罪之”;又规定地方存粮的数量,并作为考核地方官政绩的指标。正是得益于这些种类不同的粮仓的建设,明朝在救灾方面都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摘编自崔贄《明代的备荒仓储》
(1)根据材料,概括明朝备荒仓储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备荒仓储制度的作用。
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D
【答案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代遇到重大事件必须通过占卜决定。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这说明商代重视农业收成,这其实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故D正确;农业生产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不是材料表达的主旨,故A错误;农业收成、农业生产与祭祀活动没有必然的关系,故BC错误。
2、B
【答案解析】
从材料中的叙述来看“‘罗马人’已经变成了一种文化认同”,这说明此时罗马帝国内部所有自由人都具有公民权,这是万民法带来的结果,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不是主要原因;C选项“同化”的说法不正确;D选项与此无关。
3、D
【答案解析】
苏联解体后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干预力度明显上升,宣传和输出美国模式,这无疑加剧了中东紧张局势,D正确;A明显与题干主旨相反,排除;尚未形成多极化,排除B;苏联解体使得美国更加积极的干预中东,因此是苏联解体促使中东政治格局发生改变,C排除。
4、A
【答案解析】
材料“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说明海禁政策是引发倭寇危害的因素之一,并不是一项长治久安的政策,故选A;材料反映的是海禁政策的消极影响,不是保障国家安全的积极影响,排除B;CD项与题意主旨无关,排除。故选A。
5、C
【答案解析】
据材料中社会消费基金“占国家财政支出比重”和“人均消费基金获得的收入”呈现上升趋势可知,当时苏联在国家收入分配上关注到民生,故选C项;1928年新经济政策就已经废止,故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故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故排除D项。
【答案点睛】
数据图表型选择题解题秘诀:
(1)“看一看”:看图表名称及出处、时间、项目、数据纵横变化并综合分析表格中的有效信息,反映不同历史内容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类型。
(2)“减一减”:将表格中数据相减,看数据升降等信息,读出表格中所蕴含的变化、态势等。
(3)“比一比”:横比差异,纵比看趋势,类比辨种类。注意表格数据图形式的不同,不同的图、表有其特定的技术要求和特点。进而通过其量变及相互关系,归纳出其所反映的现象及规律。
(4)“联一联”:联教材、掘信息。据译成的文字信息,联系教材,揭示其深层隐含信息。
6、C
【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购买美国的援欧物资”“对美国在关税、贸易限制和国内市场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可知马歇尔计划强调的是美国在西欧的商业利益,材料没有涉及恢复西欧经济的信息,故A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美国从稳固资本主义出发,故B项错误;根据“对美国在关税、贸易限制和国内市场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看出美国是为了打开西欧市场,故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美国遏制共产主义的意图,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欧洲复兴计划
【易错警示】所谓“极”,指的是综合国力强、对国际事务影响大的国家或国家集团。所谓“化”,是指一种发展趋势,并非指现实,表明在多极格局形成之前有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期(或叫转换期)。多极化是一个渐进的、曲折的过程,多极世界的最终建立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7、C
【答案解析】
材料反映了为了建立国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产党对根据地政策进行了调整,而且改编了军队。C正确;国民革命时期国共处于合作的关系,而且没有苏维埃、红军,A错误;材料表明共产党为了团结一
切力量,改变了根据地建设的政策,B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有助于抗日战争的结束,解放战争还未开始,D错误。故选C。
8、C
【答案解析】
从1952年到1957年,我国职工和农民的收入都有了显著增长,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说明我国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故选C;民众收入水平的提高不能直接反映工业化建设成就,排除A;生产关系主要体现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而材料讲的主要是民众收入的提高,与所有制无关,排除B;材料未涉及经济上急躁冒进“左”倾思想,排除D。
9、D
【答案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一认识认为在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同时,“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