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末民主共和思潮的兴起
作者:刘义臣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11
        摘要清朝末年,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逐渐取代了维新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这一思想最终导致了清朝的灭亡和辛亥革命的爆发,为后来中国的政治制度的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民主共和 思潮 孙中山
        中图分类号:D6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4-293-01
       
        一、民主共和思想的传入
        战争以来,国家受到侵略,国势衰弱,伴随着外国的坚船利炮,“民主”“共和等观念在始传入中国,同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探寻救国真理的过程中也开始认识到这些来自西方社会的政
治概念。比如,林则徐编译的《四洲志》、徐继畲在《瀛环志略》、魏源的《海国图志》、梁廷楠的《海国四说》,姚莹的《康輶纪行》,夏燮的《中西纪事》,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等书,都开始普遍的介绍西方的民主制度。但是,他们大都是从中国传统的历史进化学说三世之治角度来看待西方的政治制度,对民主共和制度的本质内涵并没有了解或者作专门的膝头介绍,所以并没有产生太大的社会影响力。后来的改良派认为,改良中国的政治制度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中国的积贫积弱并不能归罪于君主制度,如果完善君主专制制度,必能够是国家强盛,因此,他们否定美国的民主共和制度,仿效英国的议院制度。早期改良派的思想一直影响到后来的维新派,并形成了维新派对民主共和的基本观念,他们普遍认为中国人不具备实行民主共和的资格,所以在戊戌变法以前的中国,民主共和思想一直处于弱势的地位。
        二、民主共和思潮的兴起与条件
        戊戌变法的失以败后,维新思想从实践上宣告了失败,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探索欧美国家的政治制度,民主共和思潮逐登上历史舞台。最早传播民主共和思想的首推孙中山先生,他最早的接受了民主共和观念并开始积极的宣传与实践。18941124,孙中山先生在海外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团体——檀香山兴中会,在兴中会的秘密誓词中孙中
山先生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政治纲领。这里的合众政府”,就是民主共和政体,表明了兴中会是一个以民主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政治目标的革命团体,这是孙中山先生第一次明确提出民主共和方案。
        1898,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在中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戊戌变法运动,这次运动的失败使一部分有志之士逐渐对康有为、梁启超的改良道路产生了怀疑,人们的改革意识越加强烈,并开始探索新的救亡图存的新道路,革命思想也就不可避免的开始产生。伴随后来的一系列社会事件的出现,人们最终走向了革命派,建立民主共和国家的思想开始兴起,并开始向更广阔的体中推进。
        20世纪初期,民主共和思潮在更广阔的体中发展起来。这得益于具备先进的科学文化的新型知识分子的出现。我们知道,民主共和思想来源于西方,因此只有具备西方科学文化知识的人才有可能成为启动中国民主共和思潮及运动的主力军。这种新式的知识分子最早出现在洋务运动中,到了20世纪初期,一方面是由于西学东渐的影响,西方的大量知识开始传入中国清朝灭亡的原因,另一方面,随着清朝的新政和教育改革措施的实施,比如废科举、兴学堂和派遣留学生等措施,使得清末中国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大量的派遣留学生,使得中
国的知识分子尤其是青年学生体能够亲身经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制度和思想观念,他们在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影响下,并目睹中国日趋颓败的社会状况,开始自觉的产生了希望以西方的政治制度改革中国的政治理想。维新运动以来,改良思想在这些新兴的知识分子中还占据着主要位置,革命并且建立民主共和国家的思想开始在他们中间兴起,民主共和思潮开始向更广阔的体中推进。
        三、民主共和思想的原因与意义
        民主共和思潮在从19世纪发轫以来,以其崭新的政治理念和强大的生命力在中国迅速的发展起来,是继洋务运动、维新运动后在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社会思潮,它强烈的冲击着社会的旧制度、旧观念,形成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潮流。首先是清朝统治造成了其统治地位的非法性。清末以来,伴随着外敌入侵国事颓败的现实状态,人们在经历了洋务运动、维新运动等社会改革以后,开始把眼光转向了中国的君主制度,开始怀疑君主制度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于是民主共和思潮变成了人们能最终的选择。其次,民主主义与排满思潮的兴起,使得清政府在面临统治危机的时候,丧失了社会的认可,这为民主共和思潮能够很快的取得社会认可创造了条件。最后,革命观念取代改良观念,为民主共和思潮的出现创造了条件。民主
共和的观念战胜君主立宪并不是民主共和的制度优胜于君主立宪,而是革命战胜了改良,人们不可能在革命的环境下再去接受一个所谓的皇权统治。
        总之,民主共和思潮在推动社会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经过这次洗礼,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他给人们留下了反对封建、反对复辟的思想武器。这保证了中国与封建的专制制度至少是在形式上实现了彻底变革。
       
        注释:
        檀香山兴中会盟书.孙中山全集(1).中华书局.1981.20.
       
        参考文献:
        [1]惠顿著.丁匙良译.万国公法.京都崇实馆.1864.
        [2]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