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6月
第10卷 第2期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hina’s Borderland History and G eography Studies
J un.2001
Vol.10No.2缅甸果敢的历史与现状
梁晋云
本文对与我国云南省相邻的缅甸果敢地区的历史进行了简要概述,同时论及了在该地有较大
影响的罗氏家族、杨氏家族、彭家声及果敢同盟军等地方势力的兴衰过程,认为历经磨难的果敢已经
走上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正常轨道。
关键词 缅甸 果敢 历史 现状
作者梁晋云,1958年生,云南省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禁毒研究所副所长。地址:昆明市教场中路11号,邮编650523。
缅甸果敢县地处缅北萨尔温江东岸,面积约为5200平方公里。与我国云南省临沧地区的镇康县、沧源县、耿马县以及保山地区的龙陵县接壤,国境线达250公里。缅甸果敢地区数百年来,特别是近百年来的历史,可以说是以经营而获取利益为目的的武装割据势力的历史,也是缅北数支地方武装势力形成、发展史的缩影。果敢地区与云南边疆地区有着极为深远的历史关系,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西南边疆史地的学术研究,而且对我们认识云南问题的历史与现状,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与发展,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果敢历史回顾
如果追溯果敢历史的源头,它与中国古代的一个皇帝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即使在今天,许多果敢人依然以皇裔后代而自称。明代中期,国势强盛,周边各少数民族部落纷纷称臣纳贡,接受明王朝的统治。在当时云南与现在缅甸北部克钦邦、掸邦接壤的地方,明朝采取“以夷治夷”的方式对边境“蛮夷”进行统治。明王朝在此设立了6个宣抚司、宣慰司,其中2个是在目前缅甸版图上的孟养和木邦。当时,明朝的统治范围很广,萨尔温江的上游是中国的内河,伊洛瓦底江上游的一部分也在明王朝的统治范围。在伊洛瓦底江边的八莫,明朝设立“威远营”,并在此筑坛誓众,其誓词曰:六慰拓开三宣恢复诸夷格心求远贡献,洗甲金沙藏刀思窟不纵不擒南人自服。
1593年,云南巡抚陈用宾受命用武力收复了蛮莫(八莫),为了加强边防,陈用宾在腾越州边界筑起了八关,即神护关(今云南腾冲县西北孟卡山)、万仞关(今云南盈江县西北孟弄山)、巨石关(今云南盈江县西北息马山)、铜壁关(今云南盈江县西北布哈山)、铁壁关(今云南陇川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01年第2期
县西北)和虎距关、汉龙关、天马关(清末中英勘界时,三关划归缅甸)。这八关的关址距当时中缅边界数十里至数百里不等。
1602年—1606年间,缅人举兵向北进攻,先后攻占八莫、孟养等地。1658年3月,南明“小朝庭”桂王永历帝朱由榔,为“大西军”拥戴而举旗反清。同年10月进入云南,终因不敌清兵而放弃昆明,经保山、腾冲退入缅甸。虽然战事落败,但在此期间却出现一个骁勇善战的罗姓将领,这就是后来在“金三角”威震一方的果敢人罗星汉的先祖。
1662年,吴三桂率清兵10万之众抵达缅甸阿瓦城郊,缅王莽白即将永历帝及其母子妻妾送交清军。永历帝于同年6月被绞死于云南昆明。在此之后,朱由榔的数千随从,有的降清,有的逃往内地,但绝大部分官兵百姓留在了缅甸北部地区。果敢地区的汉人便是这些明末官兵的后裔,果敢土司和莱莫土司也均延承了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官僚体系。
这一时期的果敢地区还有一部分汉人,这就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商贾马帮。他们因留恋缅北而长久留了下来,其中以云南、贵州、四川人居多。此外,“二战”中被打散的国民党远征军的老兵们,因衣食无着,被迫流落缅北,辗转来到果敢。
因此,在缅北果敢一带,人们的籍贯不仅有云贵高原,还有湖南、湖北、浙江、江苏、江西等地。罗星汉家的祖籍,就是中国南京人,传至罗星汉正好是第10代。
永历帝事件不久,在今腊戍附近的登尼,清政府设立“木邦宣慰司”一职,命其世守其地。但清政府毕竟鞭长莫及,多时是统而不治,实际上成为“化外之邦”。1897年,英人与清王朝谈判定界,果敢正式划入英属缅甸。
整个果敢辖区呈条状,多为山区、丘陵,主要是由三个大“坝子”组成,其中最著名的是“麻粟坝”。平均海拔1216米,年平均气温16.8度,年平均降雨量1674毫米。
果敢南部是闻名于世的莱莫山,它虽然在地理上属于当阳,但与麻栗坝却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历史上,莱莫土司、果敢(滚弄)土司均承袭了明清的祖制,所不同的是,莱莫山由于是缅甸掸人的聚居区,汉掸文化交融在了一起,而果敢至今仍是较完整的华人传统。无论从文化底蕴,还是对于族系的认同上,这些地区的大多数百姓,几乎都以自己是华人而自豪。在生活方式和习惯上,也与中国别无二致。对于任何外部势力,这里有一种天然的抵制与排斥。这也是作为缅甸少数民族的果敢汉人始终与缅人不能融合
的原因所在。
英人统治缅甸时期,果敢、莱莫等地因是掸族聚居地而享受到了较大的民族自治权利,传统的社会形态得以较为完整地保留下来。二战时期,这里山高皇帝远,同时日本人对掸邦网开一面,同英国人一样,采取了宽松的统治方式,使区内民众得以休养生息。值得一提的是,在反法西斯斗争中,掸族、旅缅华人以及许多土司武装,奋起抗战,为民族独立做出了贡献。
在果敢地区活跃着数支地方势力,最具影响力的是罗氏家族、杨氏家族、彭家声及果敢同盟军等。这几支地方集团的发展史,与果敢历史演进的关系是如此密切,以致于我们在研究果敢的历史与现状时均无法予以回避。这些地方势力的形成与发展,则构成了果敢历史的主干。
二、罗氏家族的发达
作为南明永历帝副将的罗氏后代,因永历帝的落败也随之沉落,到了罗家第四代即立下祖训,隐瞒其祖上曾是永历帝宠爱副将的历史。所以,虽有家谱照世,但由于家人严格守训,致使其家世愈加鲜为人知。
缅甸果敢的历史与现状
到20世纪初叶,罗家已传至第8代,1916年冬,罗家第4个儿子降生,这就是后来在缅北地区赫赫有名的“
罗四老板”———罗朝兴。1934年,年满18岁的罗朝兴娶妻段氏,共生有4男1女,长子即1935年出生的罗星汉(缅名畏蒙),次子星堂,三子星明,四子星杰,长女星蕊。
近代缅北由于交通条件的严重制约,大量的商品交换几乎完全靠马帮运输。这与当时中国西南的情况是一致的。至20世纪40年代,果敢与莱莫山一带大多以马帮大小来衡量家族财富的多少。马匹愈多,说明越是富有,马成为地位与权力的象征。在以贸易为主的马帮运输中,罗朝兴很快改变了其世代务农的传统,做起了走马运货的生意,并迅速脱颖而出,成为这一商潮中的佼佼者。
二战期间是缅甸掸邦最为自由的时期。当地华人与少数民族按照各自的方式生活着。种植已经是一种产业,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逐步形成了当地少数民族以种植为主,旅缅汉人以收购、贸易为主的格局。自然,汉人所赚得的钱远远超过了当地的土著民族。果敢土司杨家与罗家、苏家因此而暴富起来。罗朝兴在婚后将家产的大部分投入到马帮的运输业之中,他先后添加了200多匹骡马,成立了一支20余人的武装,干起了从腊戍、当阳、东枝等地向泰国清莱、米赛、米梭罗运送的买卖,有时也帮人运输一些土杂干货之类。
1945年,日本宣告投降,罗朝兴已是腰缠万贯、富甲一方的“罗四老板”。罗四原配夫人段氏,因心脏病卒于1949年,罗又续弦陈氏,生儿女多人。1976年年仅60岁的罗朝兴殁于缅北重镇东枝的宅中。
取缅名“畏蒙”的罗星汉,出生在果敢的大竹菁。由于是长子,其父对他宠爱有加,罗朝兴专门请了一个
云南的私塾先生为罗星汉的教师。在罗星汉10岁时,罗家迁移到了一个叫干猛的寨子,它是果敢三个坝子中最富庶的一个。
二战中,多国部队决战缅甸战场,中国远征军遣散的国民党老兵中,有文化的流落在缅北各地,依靠华人的力量,办起了各种华文学校和训练班。
日本战败后,英人重返缅甸。为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缅甸国内展开了风起云涌的独立斗争。以民族英雄昂山将军为首的“自由同盟”,推动了人民的反英浪潮。掸族、克伦等少数民族,是英国统治的获益者。在缅人奋起反英之时,整个掸族居住的掸邦,也由于自身的利益而进行了积极的活动。
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情况,果敢土司杨振材等人招兵买马,扩充武装,以防不测。果敢华人纷纷响应,捐款捐物,拥戴杨振材和“果敢地区自卫队”,许多青壮劳力也加入其行列之中。在罗星汉就读的官立小学内,成立了一个专门进行军事培训的小组。罗星汉时年13岁,彭家声也未满15岁,但也加入其中,教官是国民党黄埔军校早年毕业的老兵。在这个训练班快结束时,罗、彭等人已经练就了一身非凡的本领,走马使,游击作战,几乎无所不精。军事培训班结业后,所有22名学员均被授予“少尉”军衔,罗星汉是最小的一个,当年只有14岁多一点。他和彭家声均被分到果敢自卫队中任分队长、小队长,开始了在“金三角”地区的滚打。而彭家声更是由此开始了在果敢起伏47年的历程,最终赢得“果敢王”的称誉,成为近代历史上控制果敢时间最长的人物。
云南省昆明市邮编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01年第2期
三、杨氏家族的发展
其实早在罗星汉之前,就有著名的杨振材7兄弟,即源(夭折)、材、声、祥、徽、勋、烈。
明清时期,在宣抚司下面,根据不同的情况,又有一些部落式体的土司。其中木邦宣慰司下辖33个土司,果敢土司是其中之一。100多年前,果敢一杨姓大户,每年替代当时叫“大伙头”的陈姓土司前去木邦述职,捐交一年的“门赋”、“烟课”。后来木邦宣慰使将这一杨姓青年任命为果敢土司,陈氏被闲赋一旁。大约至晚清光绪初年,麻粟坝有了被正式任命的土司一职,首任姓杨名国正,他就是果敢最后一任土司杨振材的先祖。
杨国正主政的年代,正值“麻粟坝烟”声誉雀起之时,当时因出产,商业兴盛,社会繁荣,人口日增。麻粟坝“烟名”远播,并与英国殖民统治者建立了较好的关系。也就在这一时期,果敢地区传统的“烟会”应运而生,成为当地一年一度最为热闹的盛事。
1942年以前,果敢土司署未设自卫队,管辖本地区治安与司法的是由二三十人组成的“红包头”。这是一支服装怪异的“警察”队伍,头上的红布,据说是从英人雇用印度巡抚的头饰而来,身上皂白相间的服装与腰中的弯刀,是清代衙役的装束。这支队伍,由果敢地区的“门赋”与“烟课”等税捐供养。日本人侵占缅
甸后,果敢的红包头被改名为“自卫队”。1942年3月,杨振材之父杨文炳宣布抗日,并入境至重庆被蒋介石召见,后被授以“果敢地区抗日自卫队”少将司令一职。远征军入果敢后,又编为“二十集团军果敢自卫队”,配发了支弹药,自卫队曾发展至1千余人,并与日军作战上百次,牺牲150余人。因此,自卫队留下了较好的口碑。
由于抗日有功,1947年英国王向杨文炳颁发了OB E勋章。之后,仅留下百号人的队伍,以备守土安民之用。自卫队的称谓,也就延续下来。随着形势的发展,自卫队的功能也逐渐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或为果敢领导层内斗的工具,或为缅甸政府所利用,甚至演变为护卫运输的一支武装。
至杨振材一代,由于家族显赫,又拥有土司武装,杨振材出任过掸邦财政厅长,而果敢县长则由杨家兄弟轮流坐换。
四、罗星汉、彭家声的崛起
20世纪初期,每年至交易的时节,由中国四川、云南来的马帮,印度、泰国来的商贾,云集果敢老街镇,开始了大烟土的交易活动,同时还伴随着一系列的商品交易和传统民间文化活动,因而被称之为“烟会”,时间为十天半月不等。
从中国来的老板和马帮,一般是将生产工具、丝制品和器皿等运来贸易,换成烟土运回云南。从泰国、
印度来的商人以贩卖日用百货为主。英国人则以兜售“洋货”为主。“烟会”越办越红火,成为果敢仅次于传统节日的一大盛事。
“烟会”中最为抢手的商品,自然是大烟土。20世纪40年代以前,“烟会”上最为活跃的主角,当属手持文明棍的英国人。英国人雇用的马帮,被称为“赶洋脚”,这在当时是一件非常有利可图的事情,马帮获利比平时高出2至3倍。
土司杨家更加热衷于“烟会”。这是因为,每年此时他的马帮不仅可以大赚一笔,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密切了与英国人的关系。作为土司署,每年的“烟会”是署内可观的一笔“烟课”,是其
缅甸果敢的历史与现状
重要的“财政来源”。当地的“烟课”,几乎是果敢上交掸邦土司税赋的唯一来源。
作为果敢政治经济中心地带的老街,尽管是一条小街,却因“烟会”而赢得多年的辉煌。百年来,整个果敢出产的几乎全是以老街为聚散地。由缅甸经滚弄运往中国的货物,也是以老街为中转站。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整条街商号林立,其中包括云南最大的永昌祥、复协和、茂恒等大公司设的分号,每天进出骡马数以千计。
1941年,杨文炳被英国人接往印度加尔各答“度假”半年。后与他一同回到果敢的英国文官宣布,由于杨
文炳长子夭折,次子杨振材为“印袭官”,由此确立了杨家最后一代土司的地位。由于二战中,缅人企图利用日本摆脱英国统治,掸邦掸族土司及果敢杨家念及英人恩典,集合反日。战后,他们不仅更加得到英人的回报,而且“果敢族”也被缅甸所认可。
1947年的“班弄”会议,土司杨文炳以果敢族代表参加,并在著名的“班弄协议”上签字。1948年,缅甸宪法正式有了“果敢族”的书写体。
在杨氏家族中,不能不提到被称为“杨二小”的杨振材之妹——杨金秀。这不仅因为杨二小有传奇式的经历,而且罗星汉等人的崛起与她有着密切关系。杨二小生就一副倔犟性格,自幼习文练武,成人后走马贩运烟土。她拥有约200人的武装马帮,而这支武装的队长,就是罗四老板的大公子罗星汉。罗星汉比杨二小年少10余岁,但得助于土司杨二小的名声和自身的才干,成为杨二小的得力助手。
罗星汉等人凭着年青气盛,以及“自卫队”武装的权势,拥兵自重,自立门户。于是,果敢形成三大势力主导天下的局面。一是杨振声的反缅武装,其中一部分在泰国由杨振业领导;二是罗星汉受政府扶持的“自卫队”武装;三是彭家声领导的由年青人组成的反缅武装。随着民族矛盾的日益激化,缅甸政府加紧了对果敢地区的控制。1958年,政府军一个连进驻果敢大水塘。1963年8月17日,缅甸军事侦探部及东北军区同时行动,对果敢地区头面人物进行了逮捕,杨文灿在仰光、杨振材在腊戍、杨二小金秀在仰光、罗星汉在勐东几乎同时被抓。缅军77师大规模集结完毕,开始向果敢地区快速挺进。
1965年6月,赋闲在家的彭家声秘密成立了“果敢人民革命军”,他们在果敢百姓中赢得了支持,并公开与政府军对抗。彭家声与其弟彭家富统领大约150人的武装,于1968年元月1日,打着缅甸共产党人民革命军的旗号,重返果敢。从此,果敢开始了缅共20余年的统治。
1968年缅共首先攻占果敢地区,至1972年果敢已经完全成为“解放区”根据地。果敢县的建制成为了20世纪70年代缅共统治区的一个缩影。
五、内讧迭起的“果敢同盟军”
1989年3月11日果敢同盟军宣布脱离缅共后,先后发生了一系列权力与利益的纷争,其中以1992年的杨茂良和1995年的李林明等人发起的内讧最为典型。
杨氏兄弟4人20世纪60年代末出走缅甸,其中杨茂良、杨茂安加入了缅甸共产党,二人均在东北军区。杨茂良官至果敢县副县长,杨茂安则是东北军区内务处的处长。另外两人杨茂修、杨茂贤一直从商。其中,杨茂贤多次进行走私活动,于1994年被中国地方法院判处死刑。
杨茂良、杨茂安在彭家声1989年3月11日兵变勐固之后,分别升任副总参谋长和政治部主任两个要职。彭家声的“果敢同盟军”,实际上就是由果敢人组成的华人地方武装,重要的领导岗位几乎是清一的果敢族,具有极强的地域彩。当时除彭家声任总司令外,参谋长、副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