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课标卷 I 标杆作文 一篇(58分
教育春风拂面
在中国这片广博的土地上,匍匐着亿万 持笔静心、渴望登上象牙塔的学生,与 他们同样摩拳擦掌的, 还有他们的父母。 台湾“虎爸”的风头未过, “狼妈”的热 潮又起。令人啧舌的“棍棒教育”过后, 我们逐渐反思,究竟该用怎样的教育方 式,培养祖国的花朵?
满分则收获鲜花和热吻,低了几分便是 拳头和巴掌。另一边,截然相异的态度 唯一的决定原因也只是一根“及格线” 。 看似夸张的漫画背后,折射出的是现代 某些家庭中教育思想的僵化和病态。 “嗜 分如命”的教育现状强烈呼唤“如春风 拂面”的新式教育。
“让教育如春风拂面” , 是近年来一位女 教育家提出的教育理念。 “春风化雨”的
温柔教育褪去了“棍棒教育”的凶恶外 表,让孩子们看见“天下父母心” 、 “殷 殷师长情” 。美国著名的“ N+1”教育也 近似如此。 比如对漫画中拿了 98分满脸 沮丧的孩子说“你已经很棒了,再多 2分就十分完美。 ” 这样的教育效果定远胜 于的“巴掌言情” 。
就连言辞犀利、冷酷如霜雪的鲁迅先生 和木心老人,遇到虔诚的学子,也一改 往日严肃面容,掏出一片赤诚之心来。 鲁迅的文学,温暖了多少“在灯下扑火” 的“花心精致的英雄雄们” 。木心的关切 之语,也让学子真正感受“春风化雨” 的温暖细腻。教育,不是靠一时的恐吓 暴力,而是长期的温暖陪伴、轻柔抚摸, 让人真正感到教化的力量。
宋词研究领域的泰斗,叶嘉莹女士,也 同样是一个温和的教育者。她的学生们 回忆:“叶生生字迹隽秀工整, 谈吐温和, 气度不凡。和她争论问题,她也是总是
不急不徐,慢慢回答。让人虚而往,满 而归。 ” “春风”一如叶先生本人,给人 莫大的心灵鼓励, 予人莫大的思想启迪。
当今社会,看上去波澜不惊,内部却杂 草纷芜。教育这块净土,难免良莠不齐, 而让每个孩子生活在春风之下, 享受 “风 乎舞雩”的温暖教育,是太重要的话题。 但若要施行,也并非难事。父母在家中, 不是紧盯着卷面分数、学校排名,而是 睁大眼睛孩子的优缺点,共同帮助 孩子进步、进步有奖励,犯错有劝诫。 如此, 便是 “尽父母之德, 行仁义之事。 ” 克尔凯郭尔般的教育, 也会在家中徐行。
杞人忧天是什么意思
三毛有诗言:“种桃种李种春风” 。愿父 母种下的种子,在春风之下,破土而出, 抽枝发条,茁壮成树。
【评语】 文章结合漫画内涵与现实语境, 提出“让教育如春风拂面”的中心论点, 接而以鲁迅、木心、叶嘉莹等人教育学
生的事例阐明“春风拂面”的教育所具 有的风范、所产生的效果。最后引三毛 诗议事,向父母们提出“多种春风”的 呼告。全文中心明确,内容充实;例证 紧扣论点,阐释鞭辟入里,让人对“风 乎舞雩”似的教育境界心向往之。那英个人资料简介及
文章结构严谨,思路连贯。语言表达准 确、流畅,表现力强。
发展等级因 “论据充足” “文句有表现力” 两方面相当突出记 20分。
梁朝伟和曾华倩
总评:19+19+20=58分。 、
巴掌之吻 教育之痛
一张考卷,几分浮动,换得巴掌与吻。 是耶?非耶?报以无奈苦笑。
仅从表面上看,母亲对从满分降为 98分的退步的孩子求全责备,而对虽然一 开始不及格、但后来进步的孩子不吝爱
吻,是不是仅说明这位母亲鼓励进步之 可取与苛责退步之不妥呢?并非如此, 拨开表面的巴掌与吻之别,在这幅漫画 中,我们应看到仅仅是分数上的一点变 化, 都足以使家长做出截然不同的反应, 其背后折射出的无数个家庭相似的情 景,不免令人深思。
紧紧盯着分数,视分数进与退为奖罚 标准,与其产生的求全责备之态,并非 是个别家长所为。满分得吻、 98分得巴 掌这一荒谬现象,正是被诟病许久的唯 分数论的体现,当家长并不在乎分数背 后反映的知识掌握情况,指导学习作用 时,也就不再在意“ 98分已经很接近满 分”这一事实,而是只看见比上次退步 了 2分的情况,辨不清“无论 55分还是 61分都说明孩子学习状况不佳,”而只 关注比上次进步了 6分。在啼笑皆非之 余,我们不免要发出这样的疑问:这样 粗暴的分数对待,对分数的执着,到底 因何而来?
固然,激烈的竞争环境与中国向来重 视考试的传统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对 考试分数的普遍关注, 但有没有更深层、 更本质的原因呢?将分数进退当作唯一 依据的背后,不正是我们缺乏对孩子成 长客观全面的评判标准、对除学习外其 他方面忽视遗忘吗?古代便有“为己之 徐若瑄三部曲
学”,以修养完满人格而非取得外界认 可的官位为目标,而今,社会也更需要 综合素质优秀、人格健全的人才,而非 巴掌与吻滋养出的分数型人才。君不见 今年校园投毒案中,犯罪的青年虽分数 耀眼,但人格上有着致命缺陷,如若仅 凭巴掌与吻一味注目分数浮动,还能说 是“育人”吗?培育的到底是栋梁还是 外表光鲜,内里朽烂的速生木?
所谓求全责备与宽容鼓励之异,在向 教育敲响警钟,内里显现的教育观念之 弊,正中痛点。我们不能仅停留在“知 道”,“改变”的背后正需“痛定思痛” 作引擎,重新审视日常中我们早已熟悉 的情景,以此为契机,给孩子的成长路金范和金素恩
上正确的引导与培育,帮助他们获得除 了分数的其他优良品质与综合能力,以 真正的吻报以最大的鼓励,以真正的吻 对待他们的教育报以决心与坚守。
星座性格分析巴掌与吻,是耶非耶?唯有痛定思痛, 对未来的教育报之以歌。 点评:
本文最大亮点是语言出彩。一是语言 凝练。开篇“一张考卷,几分浮动,换 得巴掌与吻”, 14字即概括了漫画的内 容,可谓惜墨如金。“满分得吻, 98分 得巴掌这一荒谬现象,正是被诟病许久 的唯分数论的体现”,语句简洁,观点 鲜明;结尾简短有力,回应首段。
二是句式灵活多变而又自然流畅。开 篇以两问自然引入。第二段以“是不 是„„呢” 设问引出对漫画内容的分析。 第三段结尾的设问承上启下,引出下文 产生的“对分数的执着”的社会根源, 使论证更深一层,也发人深思。第四段, “但有没有更深一层更本质的原因 呢?”是由前一句“固然”而来,避免
了绝对化,具有思辨性。本段结尾两个 反问句,鲜明的观点自在问中,又自然 引出第五段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推进 论证向更深一层发展。结尾设问回应开 头,句式又略作变化。全文文气涌动, 文脉清晰,皆赖这十问之功。
三是整散结合,修辞手法娴熟运用, 表达得体,用词准确老练,仅用 950字 便把道理说得透彻,思维严密,颇见老 辣的写作功底,这正是当前中学生最为 欠缺的语文素养。
勿以点点沉浮论英雄
“爱其子, 择师而教之。 ” 今人之于古人, 更为注重孩子的教育。然而,不少父母 把重视化为对于点点成绩的纠结,平日 里的“天之骄子”因点点失误而被“由 爱转恨”者有之,一直的“差生”因点 点进步而顿被“捧在手心”者亦有之。 父母的态度因一点点分数改变而“一百
八十度”大转弯,这是对待成绩过于主 观、生硬的行为。
分数的沉浮本就有多重原因,孩子的 掌握、思维方式、老师出题的难度,甚 至于个人的运气皆可改变成绩的高低。 仅以“这次比上次高了几分”来界定孩 子是否认真学习是不客观的、表面的。 高分学生的父母看不到孩子一直以来的 勤奋与不缀,低分学生的父母不能认识 到孩子的能力与水平。单次成绩的沉浮 即界定英雄、评定父母心中的“宝”, 难以认识到孩子的水平,终会致使孩子 深陷那红的分数中, 不清醒且不理智。
《礼记》有言“父之爱子,乃生而行 之乎。”父母的爱本是无条件,而现今 因分数一点点退步或增加均可改变父母 的爱,则此爱易流于表面而不触其心。 孩子退步了两分即挨了巴掌,或许是错 罚了因为试题变难但仍取得班级第一的 他。孩子学习如同苦行僧在路上踱步前 进,这一路上,父母的关爱与理解是如 “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让前路
阳光明媚。而若父母的爱变得“有偿”, 须用分数进步来赢得,只会让孩子战战 兢兢, 时刻背负 “优生的包袱” 或者 “差 生的重担”。
古人云,“爱其子,则为计之深远。” 父母看待孩子的眼光不应局限于那小小 的分数。考试是
对孩子学习的评估、却 并非是对孩子的评估。父母看待孩子分 数的眼光也不应局限于一隅,而应看到 整体的、比较的,这样才能知道成绩背 后那点点浮沉的真正意义。
父母的“巴掌与吻”是可影响孩子一 生的。曾几何时武汉神童惊人跳级、学 业有成,而父母惯于其优异,容不得半 点失误或退步, 他终顶不住压力而厌学, “泯然众人矣。”
成绩那点点浮沉并不能直接界定了孩 子的“好坏”、“优差”,也不能作为 孩子赢得父母的爱的筹码。只有看到孩 子真正的实力,给予及时支持,方能在
无涯学海上为他撑起一片小舟,助他学 成至彼岸。 点评: 本文是考场中一篇精彩的议论文。首 先,作者能准确地解读漫画的寓意。题 目“点点浮沉”四字用词非常精妙,体 现了该考生对漫画的全面评价。全文紧 紧围绕着“点点浮沉中的成绩”所存在 的问题展开议论。文章思路清晰,从分 析“只看分数浮沉”的错误观点给孩子 造成的危害,进而能高屋建瓴地提出教 育的本质应在于看“浮沉分数”背后的 真正意义,体现了考生极强逻辑思维和 思辨能力。再者,文章最为精妙之处, 还在其语言文字的亦雅亦俗,畅达准确, 严谨冷静的分析远远超出了一般的考 生,极富有说服力。成语的运用顺手拈 来,比喻的句子生动形象,“父母之爱 子,则为之计深远”等经典语句的引用, 更能表现出该考生丰富的知识储备
和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