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N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但少量NO在人体内具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NO密度比空气略大、难溶于水的气体,通常条件下极易与氧气反应实验室收集NO的装置应选用()
A.向上排空气法B.向下排空气法C.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集气
D.排水集气法
2 .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测定溶液pH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稀释浓硫酸
D.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
3 .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试管破碎B.汽油挥发C.水结成冰D.木条燃烧
4 . 已知铝和强碱溶液反应也可生成氢气,如.若某溶液中加入铝产生了氢气,则在此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物质组是()
A.FeCl3 NaNO3 KCl B.KNO3 Na2CO3 Na2SO4
C.Na2SO4 BaCl2 NaCl D.KNO3 NaNO3 NaCl
5 . 碱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中都含有()
A.OH﹣B.H+C.O D.H2O
6 . 下列是小强同学设计的“家庭小实验”方案,其中不可行的是()
A.用肥皂水检验软水和硬水
B.用淬火后的钢针制钓鱼钩
C.将铅笔芯粉末放入锁芯,使锁开启更灵活
D.将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制取炭黑
7 . 下列四个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氧化铜粉末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
B.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同浓度的稀盐酸至过量
C.向盛有一定质量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
D.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8 . 我国古代的化学工业比较发达,如制造青铜器最早出现的朝代就是()A.春秋B.商代C.战国D.西汉
9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与该主题不相符的是
A.研制开发清洁能源
B.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C.分类回收生活垃圾
D.积极推广共享单车
10 . 从下列图片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硅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D.受热后水分子运动速度加快
二、填空题
11 . 通过一个月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查阅资料得知:①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②氨气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水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小芳同学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她应选择的反应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3)请写出氨气和氧化铜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
12 . 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最简单的有机物_____;
(2)人体血红素中亚铁离子_____;
(3)标出氧化铝中铝元素化合价_____;
(4)使紫石蕊变红的离子_____。
13 . 实验室欲从一杯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中分离出硝酸钾晶体,其操作流程如图所示。其中①点代表了90 ℃时100  g水中溶解了109 g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读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现将温度由90 ℃降至60 ℃,①点向左平移至②点,在此转化过程中,硝酸钾的溶解度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硝酸钾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怎么查中考成绩2020
(2)继续将温度由60 ℃降至40 ℃,此时②点怎么移动?_____,烧杯中有_____g硝酸钾晶体析出,此时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
14 . 铝元素的原子序数是_____,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选填“得”或“失”)电子,形成的离子符号是_____。
三、实验题
15 . 暴露在空气中的生石灰固体可能发生变质,某实验小组其成分进行对假设,并完成实验探究.
(1)对该生石灰成分的假设可能有_____种。
(2)该实验小组对其成分实验探究如下:
上述实验不可能确定的成分是_____。
(3)为了确认生石灰的成分,实验小组进行了定量实验.取该生石灰固体样品,称量16.5g,然后放于烧杯中,加入146g10%的盐酸时恰好完全反应,反应过程中有气泡冒出,反应后秤得此溶液质量为158.1g.实验小组通过下列计算后,判断生石灰固体的成分.
解:①反应后生成CO2的质量为:
16.5g+146g-158.1g=4.4g
参加反应的盐酸中HCl质量为146g×10%=14.6g
②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固体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x=44:4.4g  x=10g
③Ca(OH)2+2HCl═CaCl2+2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