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北地区的几个特点
西北地区即是边疆又是多民族地区的历史与现实决定了西北地区的具有与中国其他地区不同的显著特征。
第一,从整个西北地区来说,汉、回与其他少数问题是当前西北的主要问题,在西北各省区内部则存在大民族与小民族之间的矛盾。在新疆,有一句形容冲突的说法是“杀汉灭回”;在西蒇,则也有相似的一句口号“杀回驱汉”。这些口号反映出汉、回与各个少数冲突与矛盾的一面。这与西北地区的民族居住格局和民族接触程度密切相关。对于整个中国来说,少数民族的居住格局是“大分散、小聚居”,但对于西北地区来说,少数民族的居住格局则是“小分散、大聚居”。这种居住格局决定了只产生于那些接触比较多的民族之间。而汉族和回族则是因内地人多地少而迁徙到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人数最多的民族。他们与迁入地的各个少数民族接触后,即产生互助团结的,也出现民族冲突和矛盾。各省区内部也存在大民族与小民族因利益、权力不均而产生的各种类型的问题。
第二,阶层矛盾与民族矛盾交织、转化。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贫富分化相对加快,阶层矛盾相对突出。根据我们在西北地区的实地调查数据,只有1/10的人口的生活水平处于小康,
其余的9/10的人口则处于温饱或贫困状态。这种金字塔形的社会结构必然导致阶层矛盾的不断扩大和升级。再从少数民族角度来看,少数民族中的精英阶层也是只占其人口的极少部分,除了富商和企业主之外,国家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出发培养和挑选的少数民族干部也是他们中的构成部分,但除了一些高职外,一些中、低级职位及技术职位仍然以汉族人为多,这与少数民族成员接受国民教育的普及程度有关。结果就是少数民族中的小康阶层比汉族中的小康阶层更少。久而久之,阶层矛盾突现。与此同时,阶层矛盾又与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不断积蓄,就会向民族矛盾转化。虽然汉族、回族与少数民族中的温饱和贫困阶层人口都占绝大多数,但由于汉族、回族人口多,国民教育普及程度较高,汉族、回族人口中小康人口数又比少数民族多;除此之外,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资源开发和使用上的统筹政策使少数民族感到不公平,国家机构中又以汉族人为多,因此一些少数民族成员把国家与汉族政权同等对待。这样阶层矛盾会向民族矛盾转化。以喀什地区疏勒县、疏附县、叶城县、塔吉克自治县为例,维吾尔族乡村每人年收入少于2000元的家庭占90%左右,汉族因迁徙路线一般从城市向农村递进,因此居住在县城或乡镇所在地,其收入比维吾尔族整体高20%左右。一些境内外分裂分子趁机将某些突发性事件加以利用,就酿酝出象“7.5”这样的事件。因此阶层矛盾与民族矛盾交织与转化是西北地区的显著特点。
和平精英有多少种载具
第三,与边疆安全息息相关。西北边疆地区是少数民族家乡的事实表明,少数民族不仅担当保卫家乡的任务,而且肩负守卫祖国边疆的重任。合二为一的使命就决定了边疆民族安全就是边疆安全。但历史上有许多农业政权曾经因为只重视边土而忽视边民从而最终失去边疆的事例告诉我们,农业经济对土地的严重依赖造就了农业民族对边疆土地的渴望,也同样造就了农业政权的统治者对边土的重视大于对边民的尊重,结果导致边民民心丧失和边疆领土丧失,如汉朝、唐朝等王朝开拓边疆领土后移民实边,但无论民屯或军屯的移民自筑土城将自己与边疆民族隔开的做法维持的只是军事安全和移民心理安全,边疆民族与移民之间的文化隔阂始终无法减弱或消除就成为边疆危机爆发的结构性原因。因此血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边疆各个民族才是守卫边疆领土的主人,他们在边疆地区长期居住、生产、生活,由此形成的文化传统、生.活方式及宗教信仰构成了边疆的文化带,这道文化带是坚不可摧的边疆带。我们在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只有认同和尊重边疆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传统文化,理解和认可他们在不同宗教信仰体系中形成和发展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他们才能在和谐的中安心、安身于边疆,守卫和保护属于国家的边土和自己的家园。
第四,西北与相邻国家关系、局部国际关系交织在一起。西北的问题,天
然地与民族和国家关系、国家与局部国际关系问题密切相关。因为中国近1/4的边界线在西北,有九个民族与中亚、东欧、中东等国跨国而居。目前中亚、南亚的恐怖活动给中国西北地区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深入民心。仅从解决恐怖活动的途径来说,不仅涉及到中国西北的问题,更涉及到与国家关系、国家关系与局部国际关系问题。从恐怖活动的影响来说,问题往往成为煸动恐怖活动的借口,恐怖势力在边疆地区的频繁活动,又给国家边疆安全和邻国安全造成威胁,结果促使问题和国家关系、局部国际关系问题交织在一起,使得西北呈现出复杂性。
第五,问题与民族历史记忆息息相关。民族历史是各个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祖先记忆的符号,因此每个民族都对自己的历史有所了解。尤其在与其他民族交往、与政府交往过程中的荣与辱记忆深刻。根据我们在西北地区长期田野调查,几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的民族对历史上外敌入侵、政府对民族起义的镇压、民族之间的仇杀记忆犹为深刻。这些历史事件通过精英阶层代际传递积淀在民族成员的心理,一旦遇到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就会爆发。因为每个民族的精英阶层在对外交往过程中是民族利益的代表者,对民族交往过程中的荣辱感最深,在对内管理过程中对民族历史文化最为熟悉和了解,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最深,因此一旦在民族交往过程中发生冲突,历史记忆就会自然而然地出现在他们
的记忆中,并成为少数精英们号召普通民众参与冲突的精神力量。
第六,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即冲突又一致的矛盾状态影响发展。民族认同是民族在共同地域、生计、语言、风俗、宗教等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区别于他民族的自我特征的认同。这种认同的核心是民族价值观的认同。突出表现在民族情感方面,尤其在受到外敌入侵或民族冲突的时候,对本民族的热爱便化作对内凝聚、对外协作的力量,来捍卫本民族的物质和精神利益。但在和平时期,因为边疆地区独特的传统文化而与中心区在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方面出现不同特点,在文明发展程度上先后不一,因此边疆各个民族看到中心区人民的生活水平高于边疆地区人民的生活时,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就产生冲突,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边疆民族与中心区的问题。
以上便是我们对西北特点的归纳。其目的就是希望在认识西北特点的基础上为解决西北问题提供借鉴,从而使西北乃至全国的向着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和共同繁荣的理想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