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卷第5期 2019年10月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andong Sport University
Vol.35 No.5
October 2019
城市体育公园发展研究
—以江浙沪地区为例
Development of urban sports park :With the areas of Jiangsu, Zhejiang and Shanghai as an Example
王晓晓、周颖2
WANG Xiao-xiao*1 ,ZH0U Ying2
摘要:对体育公园的概念、类型、特征进行定义、划分与总结。综述了国内外体育公园发展概
况,并选取江浙沪地区的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杭州城北体育公园、上海闵行体育公园作为
研究案例,以此来剖析我国体育公园存在的共性问题,总结体育公园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为今
后我国体育公园建设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体育公园;建设;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G80-0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 (2019) 05-0049-07
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social living standards,the sports park has gradually attracted peo
pled attention as an important place integrating sports venues and green spaces.This paper relies on
detailed literature and materials to define,classify and summarize the concepts,types and characteris
tics of sports parks.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park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nd selects three representative sports parks in Jiangsu,Zhejiang and Shanghai(Nanjing Olympic
Sports C enter,Shanghai Minhang Sports P ark,Hangzhou Chengbei Sports P ark)to analyze the exist
ence of sports parks in China.Common problems,summed up the shortcoming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parks,and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parks in China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sports park;construction;planning and design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导致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可供锻炼的用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口体质逐步下降。世界卫生组织于2013年6月指出,长期缺乏体育锻炼 易造成身体死亡[1]。为提高身体素质,全民健身事业 迅速发展起来,而集良好自然生态环境与多功能运动
收稿日期:2019-0卜02
基金项目:江苏省第十四批“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JZ- 030),江苏省第五期“333工程”项目。
作者简介:王晓晓(1982-),安徽凤阳人,美国伊利诺理工大学(IIT)建筑学博士,副教授。
作者单位:1.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澳门氹仔999078;2.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江苏南京210037
1.School of Arts and Humanities,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acau 999078,China; 2.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Nanjing210037,
Jiangsu,China 锻炼空间于一体的体育公园在此背景下成规模化兴 建。体育公园作为以体育健身运动为核心,集运动休 闲、康体健美、娱乐休憩、生态保护、观赏旅游为一体的 多功能复合型场所,它的概念最初并不是出现在理论 研究之中,是随着社会意识形态变化、生态观念加强、体育运动方式改变,而逐步形成的一个当代城市建设 发展构成要素[2]。但由于我国对于体育公园的研究起步较晚、挖掘深度不够,很多地方的体育公园名不符 实,对空间资源造成浪费,也无法形成并发挥应有的经 济、文化及生态效益。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体育公 园的研究与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1体育公园内涵概述
l.i概念定义
体育公园建设发展至今,其概念定义在学界仍未 形成一个具有广泛共识性的结论。国外学者引用最多
49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第35卷第5期2019年10月
的是《世界公园》(1992)里的相关描述:“将体育运动 元素如运动设施、运动场馆设在风景旖旎的绿园林 空间中,在吸引城市居民来此游憩、进行积极的休息的 同时,可在这些场地设施中举办系统的体育训练活动、体育表演和竞技比赛及保健活动[3]。”通过这些描述,可将《世界公园》对体育公园的定义总结为三点:第 一,运动场地或设施应当是坐落在优美的景观中的;第 二,专业的训练和比赛可在此进行;第三,能够吸引居 民前来游憩,进行“积极的休息”。而我国最早关于体 育公园的定义是出自1982年的《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体育公园是一种特殊的城市公园,既有符合一 定技术标准的体育运动设施,又有较充分的绿化布置。主要是进行各类体育运动比赛和练习用,同时可供运 动员及众休息游憩[4]。”这一定义简洁清晰,其中一 些要点与《世界公园》中的描述大意相同。但由于出 版较早,当时国内并未兴建体育公园等原因,这一观点 未被大范围使用;1994年,城建司公布“体育公园是以 突出开展体育活动,如游泳、划船、球类、体操等为主的 公园。并具有较多的体育活动场地及符合技术标准的 设施。该类公园应保证绿地与体育场地的平衡发展[5]”。这一规定,由于规定的发布时间与我国体育 公园快速建设时间相切合,受到了众多学者引用;2002 年,我国在最新《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中又将体育公园 划分到了“专类公园”中的“其他专类公园”[6],规定绿 化面积不能小于65%,不过并未给出具体的定义。
在此,本文基于最新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以《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中的原有定义为底稿,参照《世 界公园》中描述的精神,综合部分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提出如下定义:体育公园,属于专类公园,
是一种能 够提供专业的体育比赛训练的设施与场地,能够满足 大众日常健身运动式游憩需求的,同时能够结合优美 园林景观的开放性公园绿地。
1.2类型划分
现阶段我国未对体育公园进一步提出分类标准,因此,国内学者进行了一定研究探索。但因所选取的 标准不同,分类情况也大不相同,其中以依据体育公园 大小或规模而进行的划分居多。如陈冬平(2010)依 据体育地理学理论将公园划分为社区级、县区级、市级 和地域性体育公园[7];赵康杰(2016)依据公园大小将 公园划分为大型市级、中型区级和小型社区级[5];李 香君(2008)依据公园规模大小及等级标准将公园进 行分类[8],以公园所支持的不同体育运动种类来区分,将公园划分为山地休闲类、沙滩体育类等等[8]。此外,还有诸如按投融资方式、实际用途、来源、运动项 50目等其他维度进行划分的方式。
结合上文有关体育公园概念定义的总结,本文提
出三种分类方式:
1) 依据体育公园的综合程度划分:综合体育公园、社区体育公园。这一分类参考了《城市园林绿地
规划》中公园绿地(G1)包含综合公园(G11)与社区公
园(G12)的分类方法。之所以未展开社区、县、市、区
域的详细划分,是因为体育公园不应仅具有供大众进
行的户外体育活动设施,还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性”,
即“能够提供专业的体育比赛训练的设施与场地”,这
一点在从以“体育”为主题的公园中区别出真正的“体
育公园”上显得尤为重要。
2) 依据体育运动种类划分:田径类、水上娱乐类、球类等。这一分类从体育运动的分类沿袭过来,具有
较高的参考性。
3) 依据所处地市环境划分:城区体育公园、郊区 体育公园。不同的景观基础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体
育公园的性质,在城区内兴建的体育公园其自然景观
大多需要人造,而建在郊外的体育公园往往和原地的
自然景观能够有较好的融合。
1.3主要特性
体育公园作为公共体育设施,其建设不仅需具备
一般公园的特征,与周边文化生态环境相结合,还需突
出表现其运动功能。综合其定义与分类方式,本文将
从以下三个方面总结体育公园的主要特点:
1.3.1继承特点
“继承特点”意味着这部分特点和一般性公园相
同,是从“公园”这一大类所具有的特点中继承过来
的。该类特点较多,本文列出和体育公园概念关联性
较强的三点:
1) 大众性。在设施的设置及公园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一般居民的使用需求,满足他们在公园中休息
健身的需要。同时,为了达成这种“大众性”,体育公
园在规划设计阶段还应有较高的可达性和服务力—
—
即体育公园服务特定半径内社区的能力。
2) 园林性。体育公园不是体育场所或体育场馆,公园绿地是它的落脚点。它是运动场地与园林景观的
结合,并不纯粹作为一个运动的地方而存在。通过对
园林景观的引入,来添加场所的休闲性与游憩性,从而
传递着人们在其中运动并休息着的“积极的休息”的
理念。
3) 景观性。和园林性不同的是,景观性不再局限 于人在体育公园内部的景观感受,而是上升到了体育
公园本身在城市高度上所能起到的景观作用,即公园
王晓晓,等城市体育公园发展研究—
—以江浙沪地区为例N〇.5 2019
自身作为一个景观的存在特性。这一特征就要求公园
不仅在内部设计时需要注重对园林景观的塑造,同时
也要在规划时兼顾到整个城市大局的景观营造。
1.3.2性质特点
性质特点是体育公园与普通公园的重要区分部
分,本文总结列出如下两点:
1) 专业性。体育公园的专业性是指体育公园本 身是专业的,它能够承担专业的体育赛事或体育训练。
这种专业性要求其在设计、施工及后期的管理中都要
参照园林以外相关领域的专业指导[9]。专业性是将
体育公园与一般公园区分开来的一个重要特征。
2) 主题性。好的体育公园,不仅在规划上能够提 供最大限度的便利交通,积聚人流,或是补足居民需
求,还可以营造出体育运动的文化氛围,让人们在其中
能够得到感染,并接受享受运动、热爱运动的健康生活
理念。
1.3.3功能特点
功能特点反映出体育公园不同于一般公园的独有
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做是前者与后者的区分。
1) 系统性。成熟的体育公园,如英国的高斯林 (Gosling)体育公园,自身具有一个完整的体系,不仅
可以满足专业体育的需要,对于非专业运动者也能提
供好的配套服务,为人们在体育之外的延伸活动提供
了保障(如高斯林体育公园另提供了儿童游戏、餐饮、
医疗、会议、洗浴、洗车等一系列配套服务)。
2) 参与性。和一般性公园所不同的是,体育公园 有着功能上的预设,人在其中的活动虽然没有限制,
但会在这个预设前提下形成体育运动的氛围,因此人
的活动就会在这个氛围中继续得到引导,从而共同参
与到体育公园的主题活动—
—体育运动中来。这种具
有引导作用的参与特性是一般性公园所不具有的。
1.4设计原则
体育公园作为一种娱乐公园,其在规划设计方面
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纵观国内学者从不同切人点展开
的一系列研究,本文认为以下三个原则是值得在规划
设计体育公园时关注的:
1) 通用化原则。此原则旨在强调现代体育公园 不仅为专业运动人而设计,也应能为一般市民所接纳,
江浙沪是指哪些地方尤其是后者人中的弱势体(老人、儿童、妇女或残
疾人)。每一类人都有运动的必要,如图1所示[1]。
2) 阶段化原则。体育公园由于其具有一定的复 杂性,在规划设计是需要考虑建成后的发展变化,当实
际情况与设计构想不相符时,后期还会涉及到调整与
更新。
420
■5〜17 _18〜64 *65以上
150 150■■■u年龄(岁)
图1世卫组织关于身体活动有益健康的全球建议[|] 450
^400
I-
$300
^250
诼200
逍150
魂100
f50
3)人文化原则。体育公园在内容上和体育有着难以分割的联系,体育公园不仅应当是强健身体的场 所,
也应当是强健人精神的场所。在这个角度上,体育 公园也被赋予了传播体育文化、普及大众体育的使命,所以在规划设计中要将这种文化特性考虑进来。
2体育公园发展概况
2.1国外体育公园发展概况
国外的研究大多认为体育公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古代希腊时期的运动观,古希腊人认为运动场应当设 置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这样在其中的运动才是有益 于人的身心的[9],这种体育场所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 的传统可以看作是后来体育公园园林化特征的源头。进入中世纪,欧洲贵族们开始修建可以用于狩猎、骑 马、射箭等活动的私家花园,这种花园与身体活动项目 结合的形式,亦可看作是体育公园在古代时期的一个 衍变过程。19世纪中后期,美国的城市公园运动打破 了只有贵族才能在自然风景中进行运动的特权。
19世纪末,伴随着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 成功召开,体育场馆的兴建进入了 一个新的时期,不少 著名的体育场馆在修建时注重引人景观要素或在景观 园林中引入体育运动要素。如为1972年奥运会兴建 的德国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它不仅将场馆置于如画 的风景之中,而且建成后亦成为了城市景观的塑造者 之一。再如为1992年奥运会建设的巴塞罗那奥林匹 克公园,建设之初出于对城市本身特点的考虑,整个公 园本身是由多个公园组成,场馆被分散在四个不同的 区域,这一规划进一步促成了景观
与体育的融合[1°]。上个世纪90年代,体育公园这一概念被提出,各国开 始了绿化体育设施场地的行动[9]。
另一方面,体育公园的公共性质也在发展中逐渐 显露。如1959年建设的英国高斯林(Gosling)体育公 园充分考虑了多种运动的设施场地需要,并配备了洗 浴、餐饮、儿童游戏等多种配套服务。再如1983年被
51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第35卷第5期
2019年10月
重新设计的美国丹尼(Danehy )公园,设计了垒球场、 足球场、综合运动场等专业场地,同时也设置了慢跑 道、自行车道等非专业场地,吸引了大量附近居民前来 运动游憩。
目前,根据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1],美国、英国、 日本等国已形成了各自的体育公园风格:美国的体育 公园以室外项目居多,球类和赛车类最受欢迎;多分布 于沿海地区;设施丰富,可满足多种活动需
要,有很好 的休闲性;有明确的规划指标,但单个公园服务半径较 小;设施安排紧凑,绿化空间相对较少。英国的体育公 园建设着重参考当地居民的需求;室内项目较多,设计 上倾向于体育中心式;配套服务也很完善;同时考虑多 种人的使用需求,尤其对残障人士进行了设施上和 管理上和特别设计,尽显人文关怀。日本的体育公园 开发模式多样;项目种类齐全,突出休闲项目;在设计 时单独考虑了高龄者和业余运动者的使用需求。2.2国内体育公园发展概况
中国自身的体育公园发展并没有十分明晰的起 源,商周时期可供贵族们进行围猎的园囿大抵可视为 一种源头。清末国外的竞技项目传人中国,外国人开 始在华建设体育公园,而后中国开始出现体育锻炼的 思想。民国时期开始兴建公园,其中大多带有运动场 地,陈植先生就在书中写到:“山后之平地,果能早日 收买,则网球场及其他运动器械之设置,并不容缓 也[11]。”60年代,我国的公园设计附加体育运动,进人 新世纪,体育公园被放人专类公园。2008年北京奥运 会之后,全国更是掀起了建设体育公园的热潮。
目前,我国新兴的体育公园呈现出以下特征:1)
形式多样,不局限。公园整体规模较大的,如
上海闵行体育公园,总占地约80公顷,充分将体育元 素融人自然景观之中,并将全园划分为三大功能区;公 园整体规模较小的,如北京时尚体育公园,面积不过1
公顷上下,主要内部集中在极限运动方面。2) 大多引人时尚运动体育元素,在公园内设有轮 滑、索道等具有娱乐性的运动项目。
3) 部分体育公园呈现出不规范、缺少主题性、不 专业等问题。3
相关案例分析
体育公园作为展现城市经济、文化、生态、科教、卫 生等功能,以体育健身运动为特多功能复合型场所, 在文明城市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我国对于 体育公园的研究起步较晚、深度不够,国内许多体育公 园建设实践性不强。本文从区域性角度出发,以江浙 52
沪为例,分别选取位于区域中三个规模较大、具有代表 性的体育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深人的分析来为我国 体育公园建设提供资料与建议。3.1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3.1.1概况
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位于南京市河西新城,总 占地面积89.7万平方千米。与江心洲隔江相望,与南 京滨江风光带、绿博园连成一片。其北临梦都大街,南 靠奥体大街,西接乐山路,东至江东中路。周边设有地 铁2号线与10号线,区位条件优越。南京奥体中心于 2007年荣获第11届国际优秀体育建筑和运动设施金 奖,是中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体育建筑。
3.1.2规划设计原则
1) 空间布局
奥体中心占地面积89.7万平方米,由各主要体育 场馆和体育公园组成,在多功能的基础上尽可能实现 了公园化。体育中心的五大场馆位于公园中心位置, 这五大场馆分别蕴含着体育与自然、山川、庆典、海洋、 未来结合的寓意[12]。各场馆之间道路由中心环路向 外呈放射状延伸,最外圈由一个方形环路串联起内部 路网,构成了一个完整道路网络体系。公园的各出入 口紧邻城市主干道,东南西北各个人口均设置辅助人 口,如东便门、北便门等,使得人车流线分离开来,保障 了内部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同时,整个区域融合了大 面积的草地景观,通过与湖泊、林草植被的结合,不仅 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良好的健身场所,也创造了健康怡 人的户外环境。
2) 建筑设计
奥体中心的建筑主要由主体育场等5个场馆组 成,不同场馆造型不同,以游泳馆的海螺型、体育馆的 太空舱型、网球中心的莲花瓣型较为突出,中心内还配 有齐全的配套工程设施[12]。从外部来看,5个场馆相
互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其中以主体育场的设计为核心,
其设计灵感来自于天上的彩虹。两道横跨东西、与地 面呈45度夹角的巨大红斜拱,宛如两道红飘带, 在湛蓝的天空下更加衬托出主场馆的气势磅礴。简
洁、大气的造型,也使其成为南京的崭新名片。
南京奥体中心在设计时也充分考虑了利用率,主 体育馆部分看台参考了国外商业化运作模式,体育馆 地板也可开启,不同时期可提供不同的功能服务。体 育馆的调是以灰为主的复合底,灰是接近 南京传统居住与明城墙的颜,大大体现了对南京传 统文化的延续,是现代体育与历史的完美结合。南京 奥体中心的规划充分体现了现代建筑的高水平,是一
王晓晓.等城市体育公园发展研究—
—以江浙沪地区为例No.5 2019
个体现了成本效益,结合当地历史文化、人土风情、环 境气候的多功能的体育公园。
3)生态环境设计与分析
在环境景观设计中,设计师融合了中西方的设计 精华。其绿化坚持点、线、面结合的设计思想,加强点 与点、线与线、面与面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多维绿化 系统。在提高生态景观美观度的同时,有效调节场地 气候,促进空气流通[16]。此外,水面、绿地、小品、景观 廊道、雕塑的搭配组合以及采用各种图案构成、形式构 成,使得整个设计变得极具吸引力。其高架广场上设 有树池,种植大型香樟,结合采光井周围的花坛、花钵、座椅以及各种标识系统,兼具了功能性与观赏性。东 部景观区的水体和树阵以
及南侧的绿地和树阵,都采 取了有规律的交替布置原则,从而使得整个奥体中心 产生一个交替变化的视觉韵律感。
3.2上海闵行体育公园
3.2.1概况
上海闵行体育公园是上海市首个体育公园,位于 上海市外环线以西,顾戴路以北,新镇路以东,农南路 以南,总占地面积为84万平方米[17]。作为上海首个 体育公园,建设过程中以向居民开放为基本原则,设计 重点突出体育公园的特,将运动休闲与周边的自然 生境相融合,是集运动锻炼与生态景观为一体的综合 性公园。同时,公园区位条件优越,途经多条交通线 路,且周边建有多个小区、办公区,这为公园带来了大 量人流。
上海闵行体育公园建设耗期3年,占地84公顷,于2004年投人运营,是上海市首座以体育命名的第一 座大型城市主题公园。公园所处地块原是一所废弃的 建筑垃圾堆积场,不仅浪费了空间资源,还对周边环境 造成了污染。为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号召,促进城 市可持续发展,政府部门将其改造为一所服务型综合 体育公园。公园内设有足球、羽毛球等多项球类场馆,还设有游乐设施,园内生态环境良好,成为运动、休闲、娱乐、旅游的好去处。
3.2.2规划设计
1)空间布局
该公园建设遵循“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回归自 然”的原则,将公园划分为三个区域,即体育活动区、自然休闲区和生态健身区,在内设有游艇、垂钓、迷你 高尔夫球场等体育运动设施。体育活动区主要为各种 体育竞技活动提供场所,其内部设施齐全,功能完备。自然休闲区以优美怡人的自然景观为主,宽阔的草坪、平静的湖面与繁盛的树木花草交相掩映,在都市中创造出一片休闲、放松的理想场所。生态健身区将生态 的概念与健身活动糅合为一体,打破原有健身体育馆 内无生态景观的空白,实现健身区的生态景观营造,开 启绿健身新模式。
2) 建筑设计
公园的建筑主要分布于南部及中部,中部主要分 布有主体育场馆和训练馆,其中主场馆整体形态呈纺 锤形,建筑屋顶向外部上侧延伸,意在营造一种飞翔的 感觉,恰好与体育所坚持的向上精神不谋而合。南部 的建筑体积较小,顺道路沿线分布。北部的建筑散布 于园内,数量较少,作为园中的附属建筑,以供游人休 闲娱乐之用。
3) 生态环境设计与分析
整个体育公园的景观特征以自然式为主,它发挥 原有地貌条件的优势,结合原有场地地下水位高、水源
充沛的特点,通过人工梳理形成了一个6.7公顷的湖 面。同时增加大量植物绿化,使其成为观景点和眺望 点。同时,管理人员在园内添加置石与常绿芳香植物,开辟芳香植物园的建设,使公园不仅具有运动锻炼功 能,还具有生态疗养功效[9]。
3.3杭州城北体育公园
3.3.1概况
杭州市城北体育公园地处绍兴路以东、白石路以 西,北起颜三河,南靠重工路巷。于2010年5月投人 使用,占地面积44.78公顷,建设耗资4.5亿元,是杭州 最大的体育公园。该公园绿化面积大,生态环境良好,园内由门球馆、游泳馆和小型综合体育馆组成,提供篮 球、羽毛球等多种运动项目,同时还设有休闲娱乐场所 供人休憩,是集运动、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该地块在建设前是杭州市下城区的城乡结合部。由于缺乏适当管理,加上人员混杂,该区域相关建设无 序、基础设施不配套、环境卫生脏乱差,不符合城市文 明形象,对周边的居民生活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对 此,政府为了改善人居环境,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将该 地块开发建设为体育公园,此举不仅改善了周边居民 的生活质量,还作为杭州最大的体育公园承办了许多 重大赛事,使得该区域呈现出一派新气象。
3.3.2规划设计
1)空间布局
在具体的空间布局上,杭州城北公园延续了传统 的划分原则,主要分为运动空间与休闲空间两大空间,在运动空间之中,通过休闲元素的引入,并且将绿景 观元素与丰富的地形环境结合起来,创造出一个环境 优美的运动休闲场所,使得市民在健身的同时感受到
53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