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
2020届高考核心3套卷全国卷(一)
语文答案及解析
(1~5题,7题,10~12题,14题,17~19题,每小题3分)一、现代文阅读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 .选项将第二段中的“从而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物与物的沟通”和第四段“智慧城市建设要自下而上,由点到面地推进”,这两句内容进行组合,并用“是因为”连接起来,使之形成因果关系,根据原文信息可知,这种因果关系并不存在,属于强加因果。C .第二段是说“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是万物互联”,第5段是说“智慧城市建设可分阶段循序渐进”,A 选项表述为“万物互联和分阶段循序渐进都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都是”一词表明二者一致,这与原文内容不符,曲解文意。D .原文最后一段,“智慧城市是个复杂系统”,第一段又说“从战术层面推进智慧城市……逻辑规律”,而选项表述为“就要面对它的复杂性并从政策方面……逻辑规律”,“政策”一词偷换概念。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通过阅读文章可知,智慧城市正在推进建设当中,
智慧城市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没有发生的,因此选项中“智慧城市目前存在的问题”的表述有误。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原文表述为“从大逻辑来讲,智慧城市建设起码要经历四个步骤”,选项将“起码”换成了“理应”,意思发生了变化。4.【答案】B 【解析】“降低医疗成本”无中生有。材料一第三段提到智慧医疗的发展“还存在成本问题,比如机器臂成本较于基层医院来说很难负担得起”,可知医疗成本不一定会降低。5.【答案】D
【解析】说法过于绝对。“5G 应用于医学教育”并不意味着能培养更多人才。6.【答案】(6分)
①我国医疗资源发展存在不充分、不平衡等难题。部分地区存在“有设备、无医师”的困境,医疗领域整体诊断和疑难手术水平有待提升,基层医院的诊疗水平有待提升。
②医学教育体系不完善,学习实效性差,学习成本相对较高。③医学领域科研数据共享困难,患者医疗数据共享有待实现,民众的整体健康知识水平有待提升。(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解析】“医学领域引入5G 技术的原因”可以从引入5G 技术后解决的医学领域的重要问题方面进行分析,本题的答题区间是材料一的第1段和材料三。材料一第1段提及5G 智慧医疗“有助于解决我国医疗资源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等难题”,材料三第2、3段提及5G 用于医学领域能够“缓解部分地区‘有设备、无医师’的困境,切实提升我国医疗领域的整体诊断和疑难手术水平”“显著提高基层医院的诊疗水平”;材
料三第4、5段说明了5G 网络在医学教育方面、数据共享方面能够做出的贡献。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学作品的结构、表现手法,赏析作品的内涵、品味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这正是她童心的表现,也意外地获得了嗅蜡梅的少年的称赞”错,文中前面写小妮对嗅蜡梅少年的好感,后面又说“虽然是再普通不过的女孩子,做手工却是小妮的强项”,小妮收集积雪做雪鸭子这一行为,应是想以自己的强项获得少年的好感。8.【答案】(6分)
①初见少年,因自己衣着土气而“觉得脸发起烧来”,表现了小妮的羞涩。
②初五,轮到小妮父母邀请亲戚们来自己家了,小妮很高兴,可看到少年跟家人出去了,“小妮憋得眼角疼,才没让眼泪流下来”,表现了小妮的失落和忧伤。③小妮和少年在放小焰火时,小妮好奇地看着“绽开一朵金黄的、毛茸茸的烟花”,心里充满了喜悦。
汉字的编码④几年后小妮长大了,将要参加高考的小妮的目标是考上少年
所上的北大,这时小妮看着小焰火“像一簇小小的希望”,表现了小妮的期待。表达效果:在人物感情的起伏中,真实细腻地刻画小妮的心理,充分展示了小妮这一人物性格,更好地吸引读者,打动读者心灵。【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分析艺术特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出描写小妮心理活动的四个语句,从句子的含义入手,结合上下文及作品主旨分析人物的具体心理活动。从情节发
展、情感变化、人物性格的展现、主旨的表达、艺术效果的呈现等角度分析表达效果即可。9.【答案】(6分)
①“小焰火”是小说的线索,把故事情节串联起来。
②“小焰火”象征内心涌起的朦胧而纯洁的感情,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令人上进、给人希望。
③“小焰火”和小妮、少年充满朝气的年龄特征吻合,整篇小说温馨而富有诗意。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解题时应理解“小焰火”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其表层含义是小妮和小哥哥共同燃放的烟花,明亮、纯洁、美丽。深层含义是比喻和象征,它是二者心灵和情感的外化表现,同时也是线索,串联起整个故事,给人以美好的期待,营造出浪漫温馨的氛围,令读者动容。二、古代诗文阅读10.【答案】D 【解析】“臣进秩,事理各异,而同用一词;至或一门之内,数人拜恩,名体散殊,而格以一律。苟从简便,非所以畅王言、重命令也。”11.【答案】D 【解析】“跽”不都是表示恭敬,如《鸿门宴》中“项王按剑而跽”中的“跽”。12.【答案】B 【解析】“应诏上疏”是在兼任同知谏院之前13.【答案】(10分,每道5分)
(1)发运使征调民夫疏通漕渠来使盐船通行,孙洙与他对抗不让步,多次(或“三次”)上奏请求停止这项徭役。
(2)当时参知政事职位有空缺,皇帝将要任用他,屡次派遣中使、尚医前往慰问。
【解析】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孙洙,字巨源,是广陵人。童年时就擅长写作文章,未满二十岁就考取了进士。包拯、欧阳修、吴奎举荐他应试制科,孙洙进献策论五十篇,阐述为政要领,明明白白,切中事理。韩琦读了策论,叹息说:“恸哭流涕,透彻论述天下事,这是当今的贾谊呀!”两次提拔后任集贤校理,掌管太常礼院。宋英宗治平年间要求臣民上书言事,因为孙洙响应诏命上疏陈奏十七件当时弊病和紧要事务后大多得以施行,(朝廷让他)兼任史馆检讨、同知谏院,他恳请增加谏员以便广开言路。但凡他上奏皇帝的文书,就都焚毁底稿,即使是亲人子弟也不让他们知道。王安石主持推行新法,驱逐多位谏官御史,孙洙知道不应该这样,但心中苦闷不能言说,只能极力请求补任地方官,得以外任海州知州。免役法施行,常平使者想要多征收免役钱,把获取更多钱财当作政绩,孙洙竭力争辩。正逢春旱,发运使征调民夫疏通漕渠来使盐船通行,孙洙与他对抗不让步,多次上奏请求停止这项徭役。天旱蝗灾严重,孙洙到朐山进行祈祷,撤去祭品后,突发大雨,蝗虫都飞到海中死了。不久主管三班院。三班人员超过万数,功劳罪行登记不明,前后矛盾,三班吏们支配使臣出入,公然肆行欺诈奸猾之事。孙洙革除八件特别严重的事,确定下来作为法令。任同修起居注,晋升知制诰。在此之前,百官职务变动,用固定的考核文辞,孙洙建议:“臣晋升品级,原因各不相同,却同用一套辞令;以致有时一门之内,数人晋升,名位身份各不相同,却格式一律。如果简便从事,这不是用来使王命畅通、重视诏命(该有)
的做法。”下诏从此封赠荫补,逢大礼改易文辞,其他的都随等次写定。元丰初年,兼任直学士院。澶州黄河水患平息,修建灵津庙,下诏命孙洙撰写碑文,神宗称赞他写得好。晋升为翰林学士,才月余,就染了病。当时参知政事职位空缺,皇帝将要任用他,屡次派遣中使、尚医慰问。入朝约定了时间,孙洙病稍好了些,就在家练习拜跽之礼,仆倒不能起来,病情渐重最终死去,终年四十九
参考答案
2岁。皇帝在朝堂上嗟叹惋惜,除常例丧金额外赐钱五十万。孙洙博闻强识,通晓典章旧制,讲述起古今事例都很有条理。随口说话都自成文章,即使对亲近狎昵的人,也未曾说一句粗鄙的话。他的文词典雅华丽,有西汉之风。士大夫们都期许他成为丞相辅臣,他却不幸早逝,一时人们都为他怜悯伤感。
14.【答案】A
【解析】“采用叙事手法”错误。通观全诗可以发现,诗歌手法多样,有叙事,有写景,有抒情。
国庆高速公路免费时间
15.【答案】(6分)
①夸张。“羽书速惊电”运用夸张手法写出告急的文书快如闪电。
基金申购②侧面烘托。“孟冬风沙紧,旌旗飒凋伤”两句描写沙场苦况,
风沙紧、旗凋伤,侧面烘托出战争的激烈和凄苦。
③融情于景。“画角悲海月,征衣卷天霜”两句明写景,景含情。
16.【答案】(6分,每空1分,少字错字不得分)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3)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答案】B
【解析】①欣赏者: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情趣的人。创作者:创造文艺作品的人。语段是围绕“书法欣赏”这一主题展开的,且由后文的“欣赏”可知,此处应填“欣赏者”。②风气:社会上或某个集体中流行的爱好或习惯。习气:逐渐形成的不好的习惯或作风。此处没有贬义,所以不能填“习气”,应填“风气”。
③理会:懂得,领会;注意,留心(多用于否定式);理睬,过问
(多用于否定式)理论,交涉(多见于早期白话);照料,处理(多见于早期白话)。理解:懂,了解。此处并非否定语境,所以不能填“理会”,应填“理解”。④耳儒目染:形容听得多见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所见所闻:看到的和听到的。根据语境,此处没有表明受到影响。所以不能填“耳濡目染”,应填“所见所闻”。
18.【答案】B
【解析】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关联词搭配不当,“不管”应搭配“还”,表示条件关系,而此句的分句之间是转折关系,应用“尽管但”;二是“书法作品是作用”主宾搭配不当,应在“一种”前加上“起到”。
19.【答案】D
【解析】根据前文“也就是说作品要给外行提供热闹可看”可推知,作者对“外行驻足”持肯定态度,排除A项。B项,不合逻辑,故排除。D项与C项相比,D项的转折关系使前后文的语意更加连贯,故选D。
20.【答案】(6分)
①是因为传统文化遇到了传承危机;
②为什么传统文化会遇到传承危机;
③已经失去或者正在失去存在的基础。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①处,根据横线前“之所以如此”,推断出所填句子要以“是因为”开头,再结合横线后“如果传统文化没有遇到传承危机”,可推断出此处应填写“是因为传统文化遇到了传承危机”。②处,根据“?”
和“因为传统文化已经失去或者正在失去存在的基础”,可推断出此处应填“为什么传统文化会遇到传承危机”。③处,根据横线前“任何一种文化都要有它存在的物质基础”可知,中国进入工业社会甚至信息社会后,与之相对应的文化就不再是农业文化了,因此农业文化存在的物质基础也就不存在了。
21.【答案】(5分)
关键信息:①中英联合考古研究;
②中欧陶瓷贸易起始时间不晚于唐代;
③“海上丝绸之路”在唐代已延伸至西欧。
【解析】本段共两层意思,一是传统观点的看法,一是近日英国杜伦大学证实的内容。新闻应抓近日发生的事件,压缩语段时重点关注新近发生的,从新闻的要素分析,对象主体是“该校考古系与中国故宫博物院考古所”,事件是“研究了……出土的……陶瓷残片”,研究发现“这些陶瓷是当时随阿拉伯商人经印度洋与红海贸易到达地中海地区的”,这一发现的意义是“将中欧陶瓷贸易的起始时间大大向前推进了,证明了‘海上丝绸之路’早在唐
代就已经延伸至西欧”,据此可采用“事实+意义”的方式组织答案。
四、写作
22.【答案】(60分)
本题为材料作文。此作文题,需要考生认真阅读六则材料,并对其分类思考,材料①②强调了人生规划对中学生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后面四则材料则为中学生人生规划指明了具体方向:要以兴趣为出发点,心系家国,放眼世界,从当下做起,在实践中实现人生。
【参考立意】
①人生需要引导者和指路人。
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③放眼世界,从当下做起。
④在实践中实现人生。
【点评】
材料作文准确审题立意的方法:
①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
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比如本题关键句“对于以上事件,你有着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②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
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本题就可以先明确观点,接着阐述原因的角度行文。
③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
最新贷款利率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④从辨明关系入手。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
登记照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
例文:
实践出真知
真知就是事实,事实,得需要人的实践。
现在,我们都知道,雷电,是一种放电现象,它和在实验室产生的电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但在18世纪,人们还不能正确地认识雷电到底是什么,当时的本杰明·富兰克林还因此受到了嘲笑。而面对人们的指责,我们最好的回答就是用事实来证明一切。
富兰克林决心用事实来证明一切。1752年6月的一天,这是一个伟大的日子,那天阴云密布,电闪雷鸣,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一道,带着上面装有一根金属杆的风筝来到一个空旷地带;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一道拉着风筝线,父子俩焦急地期待着,此时,刚好一道闪电从风
更改ip
筝上掠过,富兰克林用手靠近风筝上的铁丝,立即掠过一种恐怖的麻木感。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呼喊:“威廉,我被电击了!”随后,他又将风筝线上的电引入瓶中。
回到家里以后,富兰克林用雷电进行了各种电学实验,通过实践,他证明了天上的雷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他提出了关于天上和人间的电是同一种东西的假说,并在他自己的这次实验中得到了很好的证实。
那时候,伽利略对几个小孩说过,当一条金鱼放进一个装满水的杯子中,水不会溢出来,当时,所有的小孩都信以为真了,她也不例外。但她回到了家里,怎么都搞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于是自己动手试试看,这才发现,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说的,也不完全是事实。只有自己动手试试看,才能判断这是不是真的。
在最初,就连科学家们也认定,蜜蜂发出声音是靠翅膀的振动产生的,几十年过去,一直没有人推翻这个结论。直到有一位小学生,他对此产生了怀疑,决定自己动手试试看。他把蜜蜂的翅膀剪掉了,结果蜜蜂还是能发出嗡嗡嗡的声音,他又通过用放大镜的观察,通过仔细的观察,他发现了,蜜蜂并不是靠翅膀的振动产生声音的,在它的下颚,嘴角处,还有着一个发声器,它就是靠这个发出声音的。他用他的实践来推翻了科学家们几十年以来的结论。他的名字叫聂利。
所以,实践出真知,唯有自己动手试试看,才能确定这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