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不代表作者所在单位意见。
适应时代潮流迎接货币数字
——中国之初探
贺传芬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山东济南250021)
DOI :10.19647/jki.37-1462/f.2022.08.012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在稳妥的基础上加紧了的研发步伐,原型方案经过多轮修订,日渐成熟,并已经在一些区域和领域进行了试点,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本文就为何要研发,现状、趋势、未来及发展中的疑难问题和对策建议等进行分析,借以引发对的关注和研究。
一、货币数字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货币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也是人类文明程度的体现。货币发展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铸币、称量货币、纸币和以银行卡为结算账簿的电子收支货币等五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货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当前,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对货币结算方式升级提出了新的要求。各个国家为了推行普惠金融和改革国内金融制度,降低现金交易成本,促进金融监管,都在积极研发探索。同时,全球现金印制数量急剧下降。2008—2012年,全球传统的现金交易额只有11.6万亿美元,增幅仅有1.75%;而同期的非传统支付方式(包括所有无纸币交易方式)交易额却增加了14%。与此同时,寻求货币新形态、实现“无现金社会”也成为国际潮流。英国一半以上的支出都是以非现金形式支付;近六年来花旗银行各大支行不再受理现金,在澳洲成为全面实现“无现金化”银行的领头羊;还有多个国家或地区停印了大面额钞票,致力于构建“无现金社会”,如丹麦基本实现了无纸币化交易,80%多的交易都是通过银行卡完成。
由此可见,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科技的进一步演进,全球交易支付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货币数字化已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此,中国人民银行已有清醒的
认识和清晰的思路,的迅速发展正在给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和货币政策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我国当前经济新常态下,探索发行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的发行可以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实施提供海量的数据基础;有利于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加快金融服务创新;能节约传统现金印制和流通的成本,增强经贸活动的便利性,提高经济交易的透明度;有效抑制制造和使用流通,打击和偷漏税等违法犯罪行为,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同时,发行数据
货币还能够提升货币供给和流通的科学性,更加有效地支持社会经济发展。此外,建立完善的法定发行流通体系将有助于我国全新金融系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支付系统效率,提升人民币支付的便利化水平,推动新型经济高质量快速发展。
二、是未来新一代货币的表现形态未来,以无现金为标志的货币升级可以通过货币电子化和数字化两个途径实现。虽然二者都是通过网络完成支付,但其内在却有质的不同。货币电子化(如支付宝、)等虽然通过电子支付实现了无现金交易,但并没有摆脱“付款—转账—收款”这种传统结算中心系统,更无法确立高于原结算货币信任度的优势。颠覆了这一中心化结算系统,取消了转账环节,省去了货币流通成本,付款者可以直接把钱转到收款者账户。因此,是电子货币的升级形态,是未来货币升级换代的方向和最终目标。
是未来货币的必然形态,关于其发展模式、主要特点和技术基础,国际上已经有了清晰一致的定位和认识。一是未来有数字黄金货币和密码货币两种模式。其中,数字黄金货币是与黄金挂
钩的一种实物货币形式,价值随黄金价格波动,以公开、公信和自我管制的方式运作,通过未配额或者分散配额的黄金存储来资助;数字密码货币不与任何实物挂钩,其特点是运用了点对点技术,掌握了这种技术的人都可以发行数字密码货币,比特币、莱特币、维卡币、元宝币、天元仙宝等同属这种币,全
球现存的千余种也多属此类。二是具有开源代码、总量限定和去中心化三大特点,是真正意义上的理想货币。开源代码是的身份象征,它把控制权和选择权交给使用者,公开系统运作的所有源代码,无技术壁垒和垄断,有利于开发更高质量、更稳定可靠的软件系统;总量限定从源头上限定了货币发行规模,任何人不能改变或调控,从根本上杜绝了货币超发导致的通货膨胀;在去中心化的支付清算网络系统中,节点与节点之间的影响通过网络形成非线性因果关系,表现出开放式、扁平化和平等性的系统结构。三是建立在互联网和数字加密技术基础之上,依托区块链技术、移动支付、可信可控云计算、密码算法、安全芯片等多种新技术。其中,区块链采用去中心化和去信任的方式,集体维护一个可靠数据库,其特点是建立永远无法更改的账本,确保每一笔资金交易可追溯,无法逃避监管,有助于监管当局全面检测和评估金融风险。
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重视,许多国家已经着手研发法定,然而还有许多技术瓶颈有待突破。目前尚未有一个国家正式明确推出法定的时间表,距离真正推出还有较长的研发时段。即使未来正式推出,也会有一段与纸币交叉并行的过渡期。但是,货币数字化这一货币的革命化变革,是一定会来的,而且并不遥远。
三、为改变全球金融格局带来了历史机遇
不仅是更加安全可靠的新一代货币,还带来了一次彻底改变全球金融格局的历史机遇。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依靠黄金—美元体系和石油—美元体系使美元逐渐取代黄金和英镑成为“世界货币”,取得了全球霸权地位。而美元霸权是美国“债务经济模式”的基础。在这一模式下,美国无须生产自给,可以靠超发货币进口商品,满足他国对“世界货币”美元的需求。美元超额发行维持的债务循环,维系着美国的经济增长,收割着全球财富,获取了美国的最大国家利益。根据美国著名学者安德森·维金的推算,美国每获得1美元的GDP,必须借
助5美元以上的新债务。2022年2月,美国国债总额突破了30万亿美元,占美国GDP的比重早已突破了100%大关,远远超出60%的国际警戒线。美国巨额国债积累的风险威胁世界金融安全,加剧了全球货币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成为悬在全球经济和金融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
美国高额的债务日显其制度的缺陷,是全球经济的重大隐患。另外,美国提出的用“违约和重组”解决债务包袱的“赖账计划”让全球惴惴不安。美国的“债务经济模式”已经举步维艰,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存在的诸多严重缺陷已经暴露无遗,美元的“信誉度”和“含金量”今非昔比,美国不断提升“赤字预算”的“债务经济模式”还能走多远,引起了世界的广泛质疑,“去美元化”浪潮在全球不断升级。然而,要彻底改变全球传统交易习惯,颠覆SWIFT系统(国际资金清算系统)等原有结算系统的逻辑,必须建立一个新的、能够取代现有全球美元结算系统的独立运行的货币结算系统。此时,“去中心化”的应运而生,提供了改变全球金融格局的历史机遇。
目前,中国已是GDP总量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6年人民币加入SDR,国际化进程加快。从建立全球金融新格局战略部署考量,中国加强研发有助于未来抢占国际金融市场,对于促进人民币国际化乃至中国金融在国际领域的崛起都有非常重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四、中国法定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展望
目前,我国中央银行的研发工作保障有力,进展迅速,已初具成效。
(一)法定的研发过程
2014—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研究团队,先后多次召开研讨会,对法定研发的可行性进行深入论证,对发行和推广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技术和法律问题进行深入探索,对运行框架和有关技术等进行深入探讨,对原型方案进行反复修订,努力使早日推向社会,与公众见面。中国人民银行或将推出的是国家主权货币,是基于人民币数字化的法定货币,主要体现以下四个原则:一是具备交易的便利性和运行的安全性;二是强化管控性,保护个人隐私,维护经济秩序,遏制打击各种违法行为;三是有利于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和运行;四是保留国家货币主权的控制力,同时保证可控和可兑换。
2016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了研究所,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研发和应用工作的重视。同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研究要吸收国内外的重要成果和实践经验;二是建立有效的组织保障机制,做好关键技术攻关,研究多场景应用;三是设计的要着眼经济、社会民众及安全保障,未来实际应用要做到成本低、操作简便、覆盖面广,确保与传统的支付工具无缝衔接,提升实际应用的便利性和生命力。2019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遵循稳步、安全、实用、可控、创新等原则,先后在深圳、苏州、成都、雄安、北京(冬奥会场景)、上海、海南、青岛、西安等地区进行了试点。目前的试点地区基本涵盖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中东西部等不同区域,为试验评估在不同地区的应用前景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法定研究初步成效
目前,中国研究团队已对法定发行运行框架、关键技术、涉及的法律问题、发行流通环境、对经济金融体系的影响、与私人的关系、法定国际研发经验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与国内外有关金融机构、传统卡基支付机构和互联网企业进行了广泛探讨和交流。除区块链技术外,还深入研究了涉及的移动支付、可信可控云计算、密码算法、安全芯片等相关技术,力求通过与金融界和科技界合作,加大对各种新型创新技术的研究和合理利用,不断优化完善发行流通的技术框架,提前预估、及时发现和合理有效解决在运行推广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
设计中的法定系统(见图1)由基于云计算机可信服务的服务管理模块和用户移动终端两个板块组成。服务管理模块包含认证中心、登记中心、大数据分析中心、发行库和银行库五个部分;用户移动终端包含客户端和安全芯片。各部分的主要职能如下:私有云是支撑运行的底层基础设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担保并签名发行的代表具体金额的加密数字串,发行库是中国人民银行在私有云上存放法定发行基金的数据库;商业银行库是商业银行存放法定的数据库;移动终端也称数字钱包,是指流通市场的个人或单位用户使用法定的客户端,可以基于硬件也可以基于软件;在认证中心,中国人民银行对机构及用户身份信息进行集中管理;登记中心记录法定及对应用户身份,完成权属登记,通过记录流水对产生、流通、清点核对及消亡全过程进行登记;大数据分析中心负责进行反、支付行为分析、监管调控指标分析等。
2017年1月下旬,中国人民银行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已测试成功,法定已在该平台试运行。由此,中国人民银行将成为全球首个发行法定并开展真实应用的中央银行,并率先探索了区块链在法定中的实际应用。
(三)法定的未来展望
一是按照既定规划继续稳妥有序地推进研发试点工作,进一步扩大试点覆盖面,根据前期试点测试情况,
结合测试地区的地方特点、发展规划,不断探索与社会经济相适应的应用新模式。二是未来法定会首先在票据市场实施,这是基于现实中的银行业务规模和风险控制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当前仅中国工商银行一家每年的票据交易量就超过10万亿,如果法定技术上有了突破,能够满足国内票据市场这样数量级的交易,就成功了一
基于云计算机可信服务管理模块认证中心
登记中心
大数据分析中心
发行库
银行
用户1
移动终端
客户端安全芯片
用户2
移动终端
客户端安全芯片
图1:法定发行管理系统设想示意图
半。另一方面,诸如2016年暴发的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代表的银行“票据串案”,如果有区块链支付技术,就能够真实完善地记录所有交易,从而实现有效的风险防范和管控。三是要继续研究完善相关制度规则和技术标准,确保运营系统安全平稳运行。
五、中国法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问题
(一)技术层面
尽管中国的研发领先于其他主要经济体,但在技术层面依旧面临着各种问题和挑战,全面推出的日期仍然不明确。第一,目前还没有到一种能安全、稳定地支撑巨额发行、运转
和结算的技术,这是技术层面亟待突破的关键课题。第二,保证运行体系安全也是一大难题。因此,需要规范及相关系统的设计开发和运维操作流程,构建多层次联防联控安全运营体系,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确保系统高效安全运转。第三,“无现金”特征导致一旦遇到负利率,由于没有完全避险且名义收益为零的货币资产,将面临账户资产贬值而无计可施。另外,“无现金”对个人隐私的威胁也值得关注。
(二)法理层面
数字人民币作为国家的法定货币,必须由中国人民银行来发行,而且其发行、流通和管理必须遵循相应的法律法规。现实中,虽然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因体量所限,暂时还没有对现有货币构成大的威胁,但隐患确实存在,其存在和发展对法定货币的唯一性构成威胁。以比特币为例,2017年初,比特币的市场价格触及1174.12美元,创历史新高。中国人民银行迅速采取“先约谈后进驻”的监管措施,约谈OKCoin、网和比特币中国等比特币交易平台,敦促其对照相关法律法规开展自查并进行相应清理整顿,并牵头组成检查组进驻交易平台开展专项检查。但这种监管措施只能对国内交易平台进行政策法规性限制,不能从根本上制约此类币的发行流通。此外,不承认比特币的货币属性却由货币监管部门管控亦存在矛盾之处。
(三)地缘政治层面
是未来新一代货币,是金融数字化时代的主流货币,这些已经成为全球共识。然而,又是改变现有货币金融格局的历史契机,对美元霸权地位构成威胁。时代的到来势必重新分配世界金融经济发展红利,颠覆美元等强势货币现有的国际地位。因此,在法定的研发推行征程中,可能面临现有强势货币的挑战。
六、发展中国的建议
货币未来的表现形态一定是,对此全球各界已达成基本共识。尽管的全面推出未有既定时间表,和现金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还会并行,但的步伐正越来越快,时代就在不远的将来。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发展中国,应当在加强宣传的同时,加快开展研发工作。
(一)加强的宣传
要有针对性地做好三个层面的工作:一是从货币金融全球化和人民币国际化战略高度加强对货币数字化的宣传,继续赢得国家对研发的政策支持。二是从货币金融战略转型的角度,加强对货币管理和运作专业人员的宣传,重点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专业人员,使之对未来货币存在形式和货币流通形式有清醒的认识,为迎接时代到来作好准备。三是从未来货币形态和流通形式的新视角,加强社会宣传,提高公众对的认识,赢得社会各界对研发推行的理解与支持。目前,中国
民众电子货币使用率极高且呈快速上升之势,这为宣传和普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的研发
从2016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召开研讨会算起,中国政府和中央银行着手研发已有6年多的时间。期间研究突破了大量技术难关,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获得了包括国际注册专利在内的大量科研成果,中国科研水平和成绩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今后中国科研开发的重点在于:一是要整理前期科研成果,为今后研究夯实基础;二是在成果转化方面下更大的功夫,用科研成果指导工作实践;三是结合中国国情选择试点区域和试点领域,争取取得突破性进展。
(责任编辑刘阳;校对LY,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