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部分学校高三(上)期末历史试
卷
1. 秦汉时期,气候环境较为温润,北方地区山林湖泽附近的民众均以采集渔猎为生。汉代
常见的流民亦不乏以此为生者。秦汉以降,历代朝廷反复劝农、鼓励耕织,汉代时零星存在的“好稼穑”之地到唐初渐成广布之势。这一变化()
A. 利于政府加强对民众的控制
B. 说明农业耕作技术得到了发展
C. 表明封建小农经济范围扩大
D. 反映出环境变化决定民众生计
2. 魏晋时期中国本土的佛学者或用佛教术语比附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概念,或援引中国固
有文化的经典事例调和夷夏关系。如牟子《理惑论》,强调佛教戒律与传统中国“古之典礼无异”。佛教学者这些举措意在()
A. 顺应民族交融的趋势
B. 打击儒学的统治地位
C. 减轻佛学传播的阻力
D. 推动儒佛理论的融合
3. 唐朝皇帝加尊号时,常以“公议”来显示其合理性。而大臣则强调皇帝个人行为要顾忌
臣公议。作为百官之首的宰相也应接受公议的监督,顺应与申明公议是对宰相的职责要求。
这反映出唐代()
A. 国家监察体制日趋完备
B. 士大夫的政治影响力较大
C. 民间舆论影响政府决策
D. 政治决策的民主彩浓厚
4. 宋仁宗时期,宋朝出现了“诸处盗贼纵横”的现象。为此,宋仁宗将京畿诸县划为“重
法地”,凡在重法之地犯贼盗罪者,加重处刑。宋代这一举措()
A. 推动了法律体系的完善
B. 有违法治的公平公正性
C. 反映了民众体的要求
D. 保证了基层治理的稳定
5. 清代中叶,湖南新化县“妇人女子纺织之声,虽于夜分不辍,但所需棉花,尚籍资于邻
境,不全出于土产”。邵阳县棉花“种之颇多……大约每年所收,不足衣本土之人,多贩之他处”。这反映出当时()
A. 区域商帮的兴起
B. 雇佣关系的普及
C. 地区经济的差异
D. 纺织技术的进步
6. 如表所示为1894~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与外资的投资种类差异(%)。据表可得出的结
论是,这一时期中国()
1894年1914年1920年
外资民资外资民资外资民资
工业资本25.30 2.2855.3211.6455.6514.84
商业资本43.4474.8936.8267.3036.4058.87
金融业资本31.2622.837.8621.067.9526.69
A. 民族工业失去发展空间
B. 民族企业规模扩大
C. 民族企业发展环境改善
D. 民族工业基础薄弱
7. 1919年12月,陈独秀撰文称:我们相信真的民主政治,必会把政权分配到人民全体,就是有限制,也是拿有无职业作标准,不是拿有无财产作标准。这表明陈独秀()
A. 对西式民主进行了反思
B. 积极宣扬公民权利观念
C. 政治观念发生根本改变
D. 注重联合各阶层的力量
石家庄学校8. 国民政府考试院曾制定详细的法规用来甄别、审查、任用政府公务人员,而国民政府却在法规中塞入了“革命功勋”的条款,以致党龄在五年以上的党员都成了有“革命功勋”的人,可以安然留在政府里,并且步步升迁。这一现象反映出()
A. 公务员构成日益单一
B. 国民党专政彩浓厚
C. 考试院权威已经丧失
D. 文官晋升制度较完善
9. 如图所示为1956我国的一幅宣传画。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我国()
A. 工业化发展反哺农业生产
B. 集体化经营促进了生产发展
C. 经济结构失衡得到了改善
D. 农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10. 新中国成立初期,一方面通过艺术团出国演出、文化人士互访、围棋交流等形式主动参加国际文化交流;另一方面还为非洲国家培训杂技演员、扶植建立杂技团。此外,新中国还在英国、德国等地举办画展等各种国际文化活动,纪念世界文化名人。这些举措()
A. 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B. 践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C. 受制于两极格局的政治环境
D. 拓展了走向世界的外交路径
11. 古希腊人认为,外部的经验不能算是真正的知识,只能算作意见。只有出自人自身的内在性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只有这种内在性的知识才能真正不依赖任何外部条件,完全为自己而存在。这表明古希腊人()
A. 强调知识的重要作用
B. 主张个人利益至上
C. 忽视外在经验的积累
D. 推崇人的理性思考
12. 中世纪前期的法国至少有五大方言体系,而法语即是奥依语中的一个小的支流,它只适用于以巴黎为中心的法兰西岛范围之内。14、15世纪巴黎方言开始走出法兰西岛,并进而成为具有法兰西自身特的神圣语言。这表明14~15世纪的法国()
A. 基本实现了国家统一
B. 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C. 天主教势力受到打击
D. 民族国家正逐渐形成
13. 如表所示为1875、1913年欧美主要国家关税税率。据表可知,当时的欧美国家()
A. 通过利益倾斜来刺激工业发展
B. 国家干预经济思潮兴起
C. 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被抛弃
D. 垄断组织操纵经济发展
14. 如图所示是一幅冷战的政治漫画。该漫画传递的信息是()
A. 美苏军事力量势均力敌
B. 美苏争霸造成国际关系的紧张
C. 美苏两国关系趋于缓和
D. 美苏在冷战中保持克制与妥协
15. 如表为2000~2009年南南(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占世界贸易的份额(%)概况。由此可见,这一时期()
年份200020062009
出口额10.21517.7
进口额9.614.116.1
贸易额9.914.516.9
A. 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
B. 贸易自由化成为国际共识
C.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D. 发展中国家主导世界经济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清初那个相当有影响力的理学家,同时也是康熙时代的重臣——李光地,他在与西洋人南怀仁讨论地理的时候,再三强调,“所谓中国者,谓其礼乐政教得天地之正理,岂必以形而中乎?臂如心之在人中也,不如脐之中也,而卒必以心为人之中,岂以形哉”。
《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地理类在评论南怀仁《坤舆图说》的时候,将其与《神异经》拉到一起,并指出“疑其东来,得见中国古书,因依仿而变幻其说,不必皆有实迹”。
——摘编自林国标《清初理学与西学的接触及西学对理学的影响》
(1) 根据材料,概括李光地的言论所反映的清初文化现象,并据此分析当时统治者所面临的思想文化问题。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清朝统治者为解决上述思想文化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并说明理由。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代以来,香港在舆论中背负了不同的形象,“欧洲在中国”“大英帝国的橱窗”“东方明珠”“万国市场”“祖国的南大门”,这些形象呈现出“香港”话语在近代中国历史中的不同的身份与地位。
围绕中国近代史上的香港,选择某一称呼或者自拟一个称呼,并运用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以称呼为题,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国内妨碍经济发展的旧政策法规逐渐消除,但在对外贸易中,小皮特等多届政府未革除重商主义,如对粮食等数百种进口物品征收高关税。1846年,英国废除了《谷物法》,不久又废除了《航海条例》,且对大多数商品取消关税。英国成为第一个自由贸易大国,确立了经济自由主义。
——摘编自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材料二:从19世纪90年代末起,英国积极推动帝国内部的特惠贸易措施。最早采取的优惠形式是,殖民地单方面降低对英国出口的关税,到
一战时,迫于殖民地的压力,英国开始给予互惠安排。1915年通过的“马克科纳关税”和一战后颁布的“产业保护关税”都歧视帝国外的贸易。
——摘编自梅俊杰《自由贸易的神话:英美富强之道考辨》材料三:1937年,英局乌干达殖民当局为发展近代纺织业而申请关税保护时,英国殖民事务部一位助理部长居然认为,“东非人的食指和大拇指太大、太笨拙,无法操作棉纺织机器”。在英国政府眼里,殖民地的任何工业化都是“不公平竞争”,从鞋类到啤酒的英国生产商也向政府“写去愤怒的信函,要求获得针对殖民地‘不公平’竞争的保护”。
——摘编自梅俊杰《自由贸易的神话:英美富强之道考辨》材料四:20世纪80年代,撒切尔夫人一反保守主义的稳重传统,态势激进,提出必须打破“中央集权管理官僚体制和干涉主义结合的政府风格”和“包罗万象的政府措施”。
——摘编自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