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装电视剧的创新品质与实践——以《甄嬛传》为例
作者:李海丽 张磊
来源:《剧作家》 2013年第5期
古装电视剧承袭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迎合了现代人的审美情趣,是最能体现出传统与现代之间碰撞与融合的文艺样式。因此不管是历史题材剧、宫斗剧还是武侠神魔剧、历史传奇剧等历来都是观众喜爱的电视剧类型之一。作为当代电视剧的重要类型之一,从20世纪90年代的《戏说乾隆》至今,每年(大陆及港台地区)都有几十部古装电视剧出品,数量的急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古装剧的发展,出现了一批制作精良,态度严谨的上乘之作,但也不能否认像题材重复、模式单一、格调不高等问题的存在。据国家广电总局统计,2011年度全国生产完成并获得《国产电视剧发行许可证》的剧目共计469部14942集,其中历史剧目共计219部7436集,分别占总比例的46.7%、49.77% 。2012年热播的《甄嬛传》以其考究的造型、精致的画面、演员精湛的演绎、人物形象的饱满丰富在多地都成为收视冠军,并成为街头巷尾议论的焦点。从此剧我们可以探讨一下古装电视剧在新时期的创新探索及其具体表现,以期对同类电视的生产制作有所启示。
一、女性悲剧形象的塑造
悲剧具有震慑人心的力量,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更能折射出对人生的理性思考。所以在某种程度上,《甄嬛传》之所以吸引人是由于剧中一系列悲剧化的女性形象及其悲惨的命运深深地吸引和打动了观众。这些生活在男权社会中的女人,追求真爱,一往情深,真诚付出,她们身上凝结了世间女子最真挚的追求“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可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追求才造成了她们悲剧的一生,因为她们的梦指向的是一个根本不能给予她们承诺的男人——皇上。为了留住这个男人,她们害人,因为留住这个男人,她们被别人害。《甄嬛传》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的悲剧女性的像,欲望、贪婪、权利交织在一起直指人性的最阴暗处。正如郑晓龙在接受采访时直言:“现在很多电视剧过度渲染帝王的至情至性,是脱离真实的,是对观众的误导。我拍了一部悲剧,一部把美毁灭的悲剧,希望观众感受到这其中强烈的批判精神,不仅是对封建社会的一种批判,更是对这种社会制度下扭曲人性的一种抨击。”正是封建帝王世家专权制决定了皇权制度下善良人性的丧失,这就是以甄嬛为代表的封建女性悲剧人生的根源。
甄嬛:爱情幻灭的悲剧。她最直接地的体现出了后宫的爱情悲剧。她渴望真爱、情系皇帝,“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是她的爱情憧憬,最终她发现皇帝只是将她视为纯元的替身。当甄嬛误穿纯元旧衣的那一刻,理想与现实产生了割裂,梦想终究被现实击得粉碎,原来最初的“一心人”都是自己的一厢情愿,皇帝心系于另一个人。甄嬛并没有得到过真爱,爱情幻灭的悲剧悲情无限。离宫修行,受尽迫害、欺压,虽得果郡王真爱但却造化弄人,最终有缘无分。为了家族父辈沉冤得雪和腹中的孩子,不得已略施
计谋重新回宫。在“人人害我,我害人人”的后宫中,最终害死了那个她曾经深爱的男人。片中最后当她喊出“皇上驾崩了”时,当她终于成了皇太后时,那个单纯、善良的甄嬛彻底死去了。
华妃:政治联姻的悲剧。她敢爱敢恨,雍容华丽。虽然行为嚣张跋扈,话语尖锐刻薄,但她一生直到死都相信:皇帝不会冷落她太久,不管她犯下什么错,皇帝都能包容、原谅她。事实上,华妃一开始就是皇帝政治联姻的对象,成为皇帝牵制年羹尧的一枚棋子。她多年仰慕爱恋、全心全意系于一身的男人不爱她,只因她的家族势力才对她格外恩宠。她拼尽一生,始终想有个与皇帝的孩子,可却不知自己不孕的缘由。直到临死前甄嬛道出了她不怀孕的缘由,最终她带着绝望撞墙而死。“苦难本身并非悲剧,只有对于苦难一无所知才是悲剧。” “爱”只是权利策谋下的一个幌子,终究万念俱灰,一头撞墙,结束了她悲剧的一生。
皇后:出身的悲剧。她一面雍容华贵、贤良淑德、举止得体、母仪天下;一面阴险狡诈、蛇蝎心肠、谋权算计。她虽拥有显赫的家世和血统,是太后的表侄女,但却是庶出。嫡出的夺走了夫君的心,爱情、名分不翼而飞,儿子的夭折给了她更沉重的打击。苦难降临之后,表面如常下,心理却扭曲变形。庶出的身份养成了她深藏不露的个性,她不厌恨丈夫,只怨自己的庶出;她懂得权衡,善用计谋;她毒害,谋害妃嫔、皇裔。最后,她作茧自缚,恶行遭揭,幽禁深宫,孤老终死,与深爱的男人生死都没相见。皇后一生始终不敢反抗封建制度,甚至为了讨好皇上,巩固自己的地位,不断地把女人送到皇帝的身边。皇后的爱情悲剧是庶出身份认同的悲剧。虽然皇帝背弃了她,可她依然深爱着皇帝。明
知君心不可挽,她却不可为而为之,落得可怜可悲、不得善终的下场。
还有沈眉庄,在爱情的幻灭中死了心,将情感倾注到别的男人身上,以寻求心灵的慰藉,只有在死后才得了妃子的称号;安陵容,内心极度自卑,贪慕虚荣,城府极深,不择手段地讨好皇帝,获得恩宠,却深知皇帝根本不爱她,对皇上而言她就像个宠物一样无足轻重。女性主义文学家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谈到“一个女人之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这一个个悲剧的女性形象,都是封建制度、夫权礼教束缚下的牺牲品,她们或好或坏,或善或恶,也许都迷失了本来的模样。
二、“宫斗”的现实指向性
古装电视剧虽然以“古”为务,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为我国的古装电视剧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资源,创作者们运用不同的古典元素,对故事情节、人物情感进行加工和再创造,很好地将历史诉求与商业诉求结合在一起。因此很难到一种艺术形式像电视剧这样与当下中国政治及社会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甄嬛传》的火爆在于其故事情节设定、人物形象等均具有现实性指向。
首先,甄嬛的形象具有现实的指向性。甄嬛本是深闺女子,在面对一次次的迫害与背叛后认清形势,一次次跌入人生低谷几乎没有转机,却又凭借善良与机智化解危机,最终成了机关算尽、铲除异己、步步为营的深宫女人,登上了后宫权力的顶峰。甄嬛的成功迎合这个现实社会关于成功的幻想,精准地捕捉到了这个时代的精神诉求。从几百年前的宫廷穿越回现代职场,甄嬛代表了这个时代里底层辛苦奋斗
的每一个体。甄嬛的亲身经历验证的是赤裸裸的现世法则,她成为了一个个“逆袭”的代言者,也令观众在体验残酷中宣泄自己的压抑与焦虑情绪。
其次,“宫斗”的情节指向现实“职场”。从《金枝欲孽》开始,人们熟悉并喜欢上“宫斗”的情节,到《甄嬛传》将宫斗的情节推向极致。《甄嬛传》在从小说改编成电视剧的时候,将故事建构在了清朝后宫这个历史背景之下,“宫斗”的情节有了展开的基础。就如传播学上认为,观众看电视不是被动的接受过程,人们会对照媒介讯息评价、调整自己的行为,例如希望从电视剧中学到日常生活经验,盼望从剧情中再次印证自己原有的信念、处理问题的方法等。观众通过剧情印证了自己在职场中的得失,获得了对自己在生活中的争斗与不择手段的合理性的解读,学习了职场生存的法则,释放了人性中关于恶的超常体验。特别是女人宫斗里的“暗斗”与男人之间的“明打”迥然不同,女人心思细密,手段也更加阴险毒辣,相比于明斗,“宫斗”自然会引起人们更大的好奇与兴趣,也能获得一种“隔山观虎斗”的宣泄快感。
“宫斗剧”情节,通过建构的历史背景、历史人物和事件,加以合理的想象和曲折的情节完成文本叙事。在给予观众解构过去所形成的历史概念的快感的同时,也将当代人的压抑、苦闷、焦虑等情绪通过历史的故事得到释放。“宫斗”俨然已经成为当下年轻人尤其是女性白领们借历史观照现实处境的最佳方式。
三、精品化策略的选择
最近几年电视荧屏上充斥着宫廷古装剧与穿越剧。这些古装剧大都以后宫为故事展开的背景,俊男靓女担当主角,多讲述后宫中的尔虞我诈,并伴随着一场风花雪月的爱情故事,粗制滥造,缺乏艺术美感。制造噱头和庸俗的视觉刺激,表现出低俗化的倾向。而《甄嬛传》从决定投拍之初就确定了“精品战略”,正如导演郑晓龙所说:“如果把皇宫拍得阳光灿烂,让皇帝风流潇洒,后宫佳丽美艳安逸,如果把册封妃嫔作为一件光荣而幸福的事,将宫廷戏全部偶像化,那实际上是违背历史、违背人伦,也违背了人性最基本的准则。”《甄嬛传》把持着“正剧”的标准,精致的造型、精湛的表演、考究的台词和凄美的音乐保持了极高的艺术水准与美学品格。
1.古典韵味的台词
当大众化、低俗化、快餐化大行其道的时候,《甄嬛传》却选择了古典文化、精英文化、高雅文化。特别是剧中古古香充满古典意蕴的台词最引人注目,不少台词迅速在网络走红并纷纷效仿,甚至被网友戏称为“甄嬛体”。
甄嬛传的演员 《甄嬛传》全剧出现的古诗词多达几十首,所涉及的范围则从诗经、汉乐府、唐诗宋词到元曲,令人目不暇接。台词意境古朴、词句典雅,既塑造了人物,又突出了历史感。无论是自解名字,自道心愿还是面对险恶环境对爱情理想的坚持,都呈现出典雅的诗意美。如甄嬛进宫选秀时,自解名字的意蕴“嬛嬛一袅楚宫腰”,即取自宋代词人蔡伸《一剪梅》。这些词句凸显了甄嬛轻盈的体态,清纯脱俗的美好形象。
倚梅园中,在梅花枝头挂自己剪纸小像祈福,并说出:“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这句诗原出自唐代诗人崔道融的《梅花》,说的是诗人隐隐动了悱恻之心:北风如果理解我怜悔之意千万不要轻易予以摧残。用这首诗展现其清雅之本性与气节,更借诗句表达了她只是单纯地希望在充满争斗、暗藏杀机的后宫里,平平安安地度过一生的心愿。此时甄嬛的话语配上淡雅而精致的服饰以及满园红梅映雪的背景都呈现出一种空灵澄明的诗性精神和审美趣味,让观众经历了一次唯美诗意的审美感受。还有甄嬛向皇上表明心意,也是寄托她美好爱情观的“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或是表现果郡王对情感执著和专一的《牡丹亭》的词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亦可生”,都将古典情致发挥到了极致,营造了唯美雅致的诗意空间,提升了该剧的文化品位,看完76集的《甄嬛传》,观众犹如徜徉在中国古典文学的海洋里,不仅丰富了历史文化知识,还提升了语言修养和表达能力。
2.精致的细节呈现
《甄嬛传》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历史正剧,但在该剧中我们不难看到主创对待历史的严谨态度。纵观全剧,其中展现的饮食、服饰、医药、礼制之类都极其考究。对历史细节真实性的注重无疑增加了该剧的历史厚重感和历史真实感。剧中人物的妆面、服饰是花了重金精心打造的。剧中人物服饰造型颇讲究,彩明丽、格调高雅,告别了古装剧中女性着装“千篇一律”的俗套,甚至连丫鬟的造型都是不同的,可想该剧对细节的重视程度。不管是头上的饰品还是室内场景的摆设都一丝不苟,或精美纤巧或华贵大气。同时拍摄场景也处处布局精巧,不论是雪映红梅还是对烛剪影都符合观众们对于清朝宫廷的想
象与审美追求。还如宫中嫔妃按照清朝的封号等级排位,嫔以上才有资格获得皇上赏赐而成为一宫之主,否则只能成为寄住的小主。在展现宫廷礼仪如后宫小主们参见皇后需要三跪九叩、太医把脉时都要隔着手帕等都在历史礼仪专家的指导下拍摄完成。剧组还专门到专做仿明清家具的制造商,以重金租了全套花梨木家具以期在拍摄时为观众展现逼真的历史场景。《甄嬛传》的音乐是国内著名音乐人刘欢担任,片头曲《红颜劫》和片尾曲《凤凰于飞》,虽缠绵但不低迷,颇有清新雅致、婉转凄凉哀怨之感。歌词使用了《诗经》和宋词中的句子,古典气息浓厚,颇具艺术魅力。
3.视听语言的综合表达
《甄嬛传》充分发挥了视听艺术的综合性优势,通过精致的画面、彩、光线、音乐、音响、服装、化妆、道具等的运用,营造富有形象感、造型感和真实生动的视听效果,对观众产生了极强的冲击力和吸引力。虽然剧中较少大场面与运动镜头,多用固定镜头完成,但却呈现出静观凝视的效果。不论是雪中红梅、水榭歌舞,中国古典美学神韵与固定镜头相结合,也有了某种中国化意境的表达,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深深触动了观众的心灵。
四、结语
近年来,中国古装电视剧进入了一个高产量,低质量的时期。在广阔的市场和丰厚的利益面前,随着大量资本的涌入,人心浮躁急于求成,因此出现了一批稀奇古怪、情节离谱、粗制滥造的作品,不但失
去了对历史的尊重也失去了对观众的尊重,与观众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大相径庭,甚至影响了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对于历史的正确判断。与此同时,韩剧、美剧甚至是泰剧都成了我们强劲的对手。一部独领风骚的《甄嬛传》虽然创造了一个个收视奇迹,但是辉煌终将随着时间而黯淡离去。在电视剧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国产电视剧特别是古装电视剧若不能严把出品关,提升制作水准,走精品化道路,必然更难留住日益挑剔的观众,这应该可以看作是《甄嬛传》除了收视率之外对于古装电视剧最大的启示意义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