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河湟地区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初探
作者:吕娜
来源:《文天地》2012年第17
        河湟民间舞蹈作为在人民众中广泛流传且具有鲜明风格和地方特的传统舞蹈形式,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大多载歌载舞,它具有歌舞结合,善用道具的特点。例如河湟社火中的《五鬼顶灯》、《竹马子》、《吐长面》、《三战吕布》等,这些都是自娱性极强的众舞蹈。它来自生活,具有反映生活,表现劳动者的感情和爱情,热情奔放,充满浓厚的乡土气息、纯朴的情感流露方式等舞蹈的个性特征。这种古老的民间舞蹈真正是人民的艺术。人民创造、人民欣赏、人民保存、人民发展、它永远生根在人民中间,充分反映出民间舞蹈的特征和它的众性。
        一、河湟民间舞蹈的特征:
        民族民间舞蹈是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用人类自身的形体动作和思想情感表现社会生活,体现民族历史,传情达意,抒发情怀。河湟民族民间舞蹈的原始形态从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上孙家寨和同德宗日文化遗址出土的马家窑类型舞蹈饰陶盆足已
证明。早在4000多年前,生存在这块土地上的先民们就有了用形体表达感情的原生态舞蹈,说明青海民族民间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主要特征:一是地域性特。青海高阔博大、雄挺险竣的自然地理条件,粗犷深厚、质朴纯真的风土民情,为逐渐形成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土壤和艺术根基。地域性包括自然地理和历史背景。地域条件与自然生态环境是民间舞蹈生成发展不可的外部因素,也是民间舞蹈风格所具有鲜明地域性重要条件。二是多样性。正是有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体富有个性化的民间文化形态,才出现了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多样化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
        二、青海民族民间舞蹈的种类,大体有以下几种:
        1、撒拉族舞蹈:主要有骆驼舞阿丽玛伊秀二健枷舞。流传于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既有浓郁民族生活的传统舞蹈,又有讴歌美好生活的劳动,撒拉族民间歌舞艺术,浓缩了本民族精神及其文化特征,是一份珍贵的文化财富。
        2、藏族舞蹈:主要有热巴”“国哇则柔拉什则莫合则及藏传佛教的寺院舞蹈等。藏族舞蹈粗犷豪放,形式多样。
        3、回族舞蹈:主要有宴席舞,而宴席舞又分为《白鹦哥》、《十道黑》、《虎刺马》、《莲花落》,流传于青海化隆县、门源县,无论其内容、表现手法都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特点,表达着回族人民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反映出回族众的心理和文化内涵。
        4、土族舞蹈:主要有纳顿”“放虽”“安昭。安昭又有七种歌舞形式,即《占昭什则》、《辛中布什索》、《安昭索罗罗》、《拉热勒》、《昭音昭》、《新玛罗》、《强强什则》,流传于互助土族自治县,多是在民间喜庆节日婚礼上表演,男女老少载歌载舞。
        5、汉族舞蹈:主要有八大光棍五鬼闹判官竹马舞腊花武角子等。是河湟汉族家喻户晓的传统社火歌舞,也是青海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类型。
        三、对河湟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发展和创新
        一要突出民族精神。民族民间舞蹈是民族传统舞蹈文化的基础也是民族民间感情和民族精神的凝聚和表现。民族的思想信仰、价值观念、图腾崇拜、审美意识、民风习俗、劳动生产、地域环境、思想感情,皆通过舞蹈给予展示和宣泄。
        二要突出时代性。民族民间舞蹈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遗存,具有传统文化的内涵。由于时
代进步,历史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审美观念的转变,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民族民间舞蹈突出时代性和现代意识,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是我们认真研究和反复实践的重要课题,而要解决、探索这一问题,养分在于植根民间、深入生活、了解众、从广大人民的审美意识、审美追求、审美意愿入手,才能使作品与广大众的思想感情息息相关、休戚与共。 三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常有的生活气息是民族民间舞蹈无限生机和活力的表现,是民族民间舞蹈生存的基础,通过人的肢体评议化为一种舞蹈形象,以展示广大众那种质朴、纯真、欢快、奔放、炽热的感情,以真、善、美给人们以激励和鼓舞。四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无论是专业创作,还是民间众的舞蹈活动,其所以能受到广泛的欢迎和普及,就在于众,繁衍在民间,是永不凋谢的艺术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