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伯爵夫人的咏叹调和人物形象
作者:***
来源:《音乐时空》2013年第19期
        摘要:通过分析《费加罗的婚礼》中伯爵夫人的两首咏叹调《何处寻觅美妙时光》、《求爱神给我安慰》的歌词、情节、演唱、旋律、技巧等,体会伯爵夫人高贵、细腻的性格和她失去爱情后痛苦、无奈并设法去挽回爱情的挣扎的内心世界,有利于演唱时声音的处理和人物情绪的把握。
        关键词:歌剧 莫扎特 《费加罗的婚礼》 伯爵夫人 咏叹调 人物形象
        一、引言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的《何处寻觅美妙时光》与《求爱神给我安慰》表现了美丽高贵的伯爵夫人的内心世界。本文希望以此作为切入点,对这两首咏叹调的演唱进行分析,并加深对其人物形象的理解。
        二、概述莫扎特的歌剧创作
        莫扎特短暂的35年生命历程中,共创作出六百多部各类体裁的音乐作品。其中,歌剧是其创作的重要领域。
        歌剧方面从1781年的歌剧《后宫诱逃》开始,莫扎特的歌剧创作有了新的转变。在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和对戏剧性重唱的运用等方面已经体现了莫扎特的创作特点和重要改革。1785年他写了一部滑稽戏《剧院经理》(1786年演出)。1786年完成并上演了《费加罗的婚礼》,该剧真正代表了他歌剧改革的高度与成就。
爱神是谁
        三、概述歌剧《费加罗的婚礼》
        《费加罗的婚礼》描写了伯爵府的仆人费加罗即将和女仆苏姗娜举行结婚了,伯爵送了他们婚房,费加罗正在欢天喜地地准备着婚礼,谁知到正在这时,苏姗娜却告诉他,伯爵虽然送了他们婚房,但却是是不怀好意的,是为了要占她的便宜,他曾经假惺惺地宣布说要放弃对奴仆婚姻的“初夜权”,现在却要再次实施。费加罗听了之后非常愤怒,她们两人下定决心要和伯爵来斗一斗。虽然现代歌剧发展迅速,各类歌剧层出不穷,但是《费加罗的婚礼》
仍然是现在各大歌剧院上演的次数最频繁的剧目之一,错综复杂的男女人物关系与有如天籁的歌声之间,角错乱的对白和好像角力一般、层出不穷的小计谋,直到现在,仍然是为许多观众所念念不忘的经典。它的进行速度简直让人眼花缭乱,它所带出的你来我往的男女之间情境、种种约定承诺而造成的十分混乱的情形、谁看谁却不是谁、还有谁对谁唱情歌的有趣故事。近代的舞台技术越来越进步了,我们每一次的观赏都会产生全新的体会和欣赏感受。
        四、伯爵夫人咏叹调的人物心理和演唱《求爱神给我安慰》
        伯爵夫人的咏叹调《求爱神给我安慰》发生在伯爵夫人的卧室里。此刻窗外的情景非常美妙,阳光透过窗户射进房间内,鸟儿们在欢乐歌唱,这样的美景与罗西娜的处境产生了强烈的反差,让她的心里充满了惆怅与痛苦,她开始怀疑从前的美好生活自己还是否能够再次拥有。虽然是贵族,但是正是因为贵族这个身份,让她满腹的痛苦无法向人道出,在无可奈何之下,她只好向爱情之神祈求帮助,她是多么希望丈夫能够意识到错误,重回自己的身旁,如果不能,她宁愿选择死亡。
        《求爱神给我安慰》的旋律看似平淡,却能真切地表达罗西娜内心的痛苦与挣扎。所以,
在演唱时,如开头的第一句“porgiamor”(求爱神)中“por”一词要用高的位置,以哼鸣的歌唱状态演唱,还要加以真诚的态度。因为在这个时候,罗西娜没有任何方法,也没有人能够帮到她,所以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爱神上,希望爱神能够让她的丈夫回心转意。
        五、伯爵夫人在该剧中的综合形象和艺术魅力
        伯爵夫人在剧情发展中是个不可或缺的重要角,在剧中有着特殊的艺术魅力。她的人物形象反映了在封建制度的压迫下的贵族阶层女性在奢华无比的生活、华丽的表面形象背后真实却又可悲的现实生活的真相反应了许多的苦衷与无奈,伯爵夫人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体现了在现实的悲剧下,智慧是一定会战胜黑暗的,通过斗争和努力,最后一定会获得幸福的女性形象,有着一定的讽刺意味和阶级形象,使得伯爵夫人这个人物形象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六、总结
        莫扎特笔触下的伯爵夫人是个敢于为抢回自己的丈夫做出她作为贵族这个阶层不应该做出的的行为的女性,在她的身上具有年轻时候的罗西娜所具有的活泼、嫉妒而又俏皮的心理,同时她也在嘻笑声中表现了伯爵夫人富有斗争的精神和年轻又十分勇敢的意识。
        伯爵夫人她在祈求上帝赐她安慰的时候,优美又动人的旋律充满了无助的心情和无比的虔诚,这样不幸的命运连上帝都为之深深地震颤,因此,柔和又连贯的演唱、真情流露的感人舞台表达、淡定优雅的声音是饰演伯爵夫人的演员身上需要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演唱者除了需要具备非常完善的声音表达道出技巧外,还需要十分准确地把握作品的人物性格和作品风格,才能够真实地再现作品的主旨,充分地展示角真正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2]朱秋华.西方音乐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管谨义.西方声乐艺术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5]佘笃刚.乐语言艺术[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李佳佳(1991,08--),单位: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民族:汉族,籍贯:浙江,学
历:大学本科在读,职称:学生,研究方向:声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