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善读9:子产
文言善读9
子产
一、故事新编
33、恨
刘兰芝与焦仲卿相爱,为焦母所拆,别时真乃“生人作死别,恨( )恨那可论”,此恨( )绵绵亦无所释.世人惜之也。
恨刘兰芝与焦仲卿相爱,为焦母所拆,别时真乃“生人作死别,恨(愤恨)恨那可论”,此恨(遗憾)绵绵亦无所释.世人惜之也。
34、胡
汉时,李陵受诏抗胡( )人,后困降于胡。皇上诛其族。司马迁为之辩,谓上胡( )不法先王之道,皇上斥曰:“一派胡言。”大臣皆不敢言。如此,国胡( )以富强?
汉时,李陵受诏抗胡(泛指北方边地与西域的民族)人,后困降于胡。皇上诛其族。司马迁为之辩,谓上胡(为什么)不法先王之道,皇上斥曰:“一派胡言。”大臣皆不敢言。如此,国胡(什么)以富强?
35、患
古时有师徒二人,师授其徒捕虎之法。其徒学之,不几日便以为得法,自诩于人前。其师患( )其未得要领。一日,其徒上山捕虎,令其以法试之,未得。归之,训曰:“人之患( )在自诩,此或终为患( )也。”
古时有师徒二人,师授其徒捕虎之法。其徒学之,不几日便以为得法,自诩于人前。其师患(担心)其未得要领。一日,以其徒上山捕虎,令其以法试之,未得。归之,训曰:“人之患(毛病)在自诩,此或终为患(灾难)也。”
36、 或
李蟠求学于韩愈,始或( ) 于嬉,嗜玩,或( )逃。愈惩其曰:“ 为学,贵在恒也。为学或( )匪恒,则或( )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李蟠闻后,方心定,乃有所成。众人
以为愈之功。后或( )责愈,以为童为学,当顺自然,后功或( )未易量。
李蟠求学于韩愈,始或(迷惑)于嬉,嗜玩,或(有时)逃。愈惩其曰:“为学,贵在恒也。为学或(倘若)匪恒,则或(有的)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李蟠闻后,方心定,乃有所成。众人以为愈之功。后或(有人)责愈,以为童为学,当顺自然,后功或(或者)未易量。
37、疾
蔡人有足疾( ),不能疾( )走。家人寻医。镇上有医,术高,常解民之疾( )苦。后蔡人愈,家人谢医曰:“乡间有庸医,尝疾( )尔术,所幸未听之也。”医曰:“吾疾( )天下如此者也。”
蔡人有足疾(疾病),不能疾(快)走。家人寻医。镇上有医,术高,常解民之疾(痛苦)苦。后蔡人愈,家人谢医曰:“乡间有庸医,尝疾(嫉妒)尔术,所幸未听之也。”医曰:“吾疾(痛恨)天下如此者也。”
二、追本溯源
33、恨
【本义】因心里感觉不满意而——抱怨。
【引申义】
1.心里对自己的行为不满——遗憾、悔恨。
【成语例释】一失足成千古恨:比喻一旦犯下严重错误或堕落,就成为终身的憾事。〇抱恨终天:恨:悔恨;终天:终身。旧指因父母去世而一辈子感到悲痛。现指因做错某事而后悔一辈子。
【经典文言】 ……未尝木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诸葛亮《出师表》) 〇梁惠王日:“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〇公言善,吾亦恨之(《晁错》)
2.心中对别人的行为不满——怨恨、仇恨。
【成语例释】怀恨在心:把怨恨藏在心里。形容对人记下仇恨,以伺机报复。
报仇雪恨:雪:洗刷掉。报冤仇,除仇恨。
【经典文言】,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34、胡
【本义】(右面的)形旁为古“肉”字——牛脖子上下垂的肉(后假借为虚词)
【假借义】
1.疑问代词,什么。
【经典文言】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 (贾谊《论积贮疏》)
2.疑问副词,怎么、为什么。
【经典文言】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〇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诗经·魏风·硕鼠》) 〇胡不下!(《毛遂自荐》)
3.古代称呼西方或北方的少数民族,秦汉时多指匈奴
【成语例释】胡服骑射:胡:古代指北方和西文的少数民族。指学习胡人的短打服饰,同时
也学习他们的骑马、射箭等武艺。
【经典文言】胡人不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贾谊《过秦论》)
35、患
【本义】(下面多像一颗跳动的心)心中感到不——忧虑、担心。
【成语例释】患得患失:患:忧患,担心。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〇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欲:要;患:忧愁,担心;辞:言辞,指借口。要想加罪于人,不愁不到罪名。指随心所欲地诬陷人。
【经典文言】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〇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
【引申义】
1.遇到灾祸让人担心——祸患、忧患。
【成语举例】患难之交——后患无穷——防患未然
【成语例释】有备无患:患:祸患,灾难。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〇心腹之患:心腹:比喻要害。比喻隐藏在内部的严重祸害。也泛指最大的隐患。〇内忧外患:多指国内不和外敌侵略。有时也比喻个人的情况。
【经典文言】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〇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左传·殽之战》)
2.生病的时候让人担心——疾病、生病。
【经典文言】 时有患疟疾者。(《晋书·桓石虔传》)
3.担心的事情不愿别人提起——忌讳、禁忌。
【经典文言】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36、或
【本义】人们拿着武器守卫的地方——国家、邦国
【引申义】
1.人中存在各种不同情况(年龄、贫富等)——有的人、有的。
【经典文言】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韩愈《师说》) 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安书》)
2.人中各自的品质存在各种可能性(勇敢、懦弱等)——或许、也许。
【经典文言】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人们在战斗中面临多种选择——或者……或者……。
【经典文言】或命巾车,或棹孤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卒怎么读37、疾
【本义】(形旁)人生病后躺在床上——疾病(古代轻者为“疾”,重者为“病”)
【成语例释】讳疾忌医:讳:避忌;忌:怕,畏惧。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〇积劳成疾:积劳:长期劳累过度;疾:病。因长期工作,劳累过度而生了病。
【经典文言】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 (《孟子·梁惠王下》) 〇是疾也,江南人常常有之。(韩愈《祭十二郎文》)
【引申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