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
《杨卓》
杨卓
杨卓,字自立,泰和人。洪武四年进士,授吏部主事年,迁广东行省员外郎。一商贾独行山中,遇伐木卒,欲抢之。贾不从,被杀。官拷。同役卒二十人,皆引服。卓曰:“卒人众,必善恶异也,可尽抵罪乎?”列二十人庭下,视久之,指两卒曰:“杀人者,汝也!”两卒大惊,服罪。坐事谪田凤阳,复起为杭州通判。有兄弟争田者,累岁不,卓至,垂涕开谕,遂罢争。卓精吏事,吏不能欺。而治平恕⑦,民悦服焉。
(选自《明史·杨卓传》)
[注]①洪武: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年号。②授吏部主事:被授予更部主事的官职。③迁:晋升,升职。④拷:拷问。⑤引服:认罪,服罪。⑥坐事:因事获罪。⑦平恕:公平正义,宽厚仁慈。
174.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逾(    )  (2)熟(    )  (3)决(    )
175.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卒人众,必善恶异也,可尽抵罪乎?
(2)而治平恕,民悦服焉
176.杨卓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174.    超过 过了    仔细    判决,裁决    175.(1)这么多士卒,一定有善有恶,怎么能全都受到惩罚呢?(2)而(他)为政公正宽仁,老百姓都对他心悦诚服。    176.从“断狱”一事可以看出,杨卓是个公平正义、断案如神的人;从劝说“兄弟争田”事来看,他又是一个宽厚仁慈、善于规劝,精于吏治之人。
【解析】
174.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根据语境确定词义。
(1)句意:一年以后。逾:超过。
(2)句意:仔细地看了很久。熟:仔细。
(3)句意:多年来都没有判决。决:判决,裁断。
175.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注意重点词语的解释及句式的理解。
(1)重点词语有:卒,士兵。必:一定。异:不同。抵罪:惩罚。
(2)重点词语有:而:表示并列关系。治:治理。平恕:公正宽仁。悦:高兴。服:佩服。
176.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根据文句“卒人众,必善恶异也,可尽抵罪乎?”“列二十人庭下,熟视久之,指两卒曰:‘杀人者,汝也!’”可知,他对待二十名有嫌疑的士卒公平公正,断案如神。根据文句“有兄弟争田者,累岁不决,卓至,垂涕开谕,遂罢争”可知,他善于规劝;根据“卓精吏事,吏不能欺。而治平恕,民悦服焉”可知,他精于吏治。卒怎么读
【点睛】参考译文:
杨卓,字自立,泰和人。明太祖洪武四年考进士出身,被授予吏部主事的官职。一年以后,升迁为广东省员外郎。有一个商人在山中行走,遇到了进山伐木的士卒,想要抢夺他的财物。商人不答应,被士卒杀死。当地官员拷问,抓捕了二十名有嫌疑的士卒,全都服罪。杨卓说:“这么多士卒,肯定有善有恶,怎么能全都拿来抵罪呢?”让二十名士卒在庭院中站好,仔细地看了很久,指着其中的两名士卒说:“杀人的是你们!”两个小卒大惊,认罪了。后来杨卓因事获罪被贬到凤阳,后来又被起用做杭州通判。当地有兄弟因田地而产生争执,多年来都没有判决,杨卓流着泪开导他们,于是他们放弃了争执。杨卓精于做官之事,做官的人都不敢欺瞒他。将当地治理的井井有条,老百姓都很信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