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衍生品的收入高达电影总收入的70%。而中国虽然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电影票房市场,但衍生品市场几乎是一片空白。
  看一部《变形金刚4》,可能就几十上百块,但要是想买个最新涂装的正版擎天柱模型回家把玩,你可能要花上几百到数千元!这种根据影片角人物、场景、道具、标识等开发产品,就是所谓电影衍生品,包括玩具、服装、饰品、音像、图书、日用品等。

  北美去年的电影总票房不到110亿美元(约682亿元人民币),但在2009年,授权开发商品的产值就近900亿美元(约5582亿元人民币),其中很 大一部分是电影衍生品贡献的。在美国,衍生品的收入高达电影总收入的70%,远超电影票房2倍多,而在国内,电影收入的90%~95%都来自票房和植入式广告,很多电影的衍生品收入竟然是零。相比起来,中国虽然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电影票房市场,但衍生品市场几乎是一片空白,很多国产电影在衍生品的开发上还是只着眼于营销宣传的辅助手段,即使做了产品,其目的也不过是为了多卖票房,并非着眼于这个衍生品本身的价值开发上。以金钱来衡量,恐怕还比不上电影院的爆米花和可乐卖得多。


  那么,国内衍生品市场到底有什么不足?有没有成功突围的案例?
《变形金刚4》热映期间,新款模型也顺势推出。这一款擎天柱平头卡车新造型(右)延续了G1动画版老款玩具(左)的风格,连接起影迷30年的光阴。
  美国市场成熟
  迪士尼最会玩衍生品收入远超票房

  《变形金刚4》的热映,除了票房一路高歌猛进,其电影衍生品也卖得相当红火,虽然一个正版“擎天柱”、“大黄蜂”售价从数百到数千,从商场到淘宝店,这 段时间都卖出相当数量。“变形金刚”的版权公司孩之宝的淘宝旗舰店每天玩具销售量在200件左右。数据表明,影片上映第一周,“变形金刚4”淘宝搜索指数 环比上升220.2%,足见这个市场有多大。

  经过多年发展,好莱坞有一套成熟的电影衍生品开发机制,题材也相当多样,有漫画众基础的超级英雄如《蝙蝠侠》、《钢铁侠》等,或是突发灵感的《赛车总动员》《机器人
瓦力》,相关的产品开发甚至早在电影拍摄前就已经展开。

  公开数据显示,美国电影《星球大战》三部曲全部票房收入为18亿美元(约111.65亿元人民币),衍生品入账却超过45亿美元(约279亿元人民 币)。迪士尼动画电影《狮子王》前期投资仅4500万美元(约2.79亿元人民币),收获票房7.8亿美元(约48亿元人民币),衍生品收入更高达20亿 美元(约124亿元人民币)。

  因为拥有众多经典动画角,迪士尼是最早开发电影衍生品的电影公司之一,加上独具特的迪士尼乐园,形成了电影、周边产品、主题乐园的循环利用,衍生品商业价值开发到淋漓尽致。

  2008年,迪士尼的电影总票房不到10亿美元(约62亿元人民币),但2008年的财务年度,迪士尼的电影产品销售额超过200亿美元(约1240.5亿元人民币),其电影产品分为六大类280多个产品,吃穿用住行样样皆有。

  迪士尼在做电影衍生品时坚守一个重要准则,那就是产品与源头的影视作品在天然属性上能有紧密的关联性,保证影视角形象能顺利地渗透。而且迪士尼强调规 划与前瞻,在筹备电影时,就已经开始规划相应的衍生品了,迪士尼内部有一种被称作敲锣秀(Gong Show)的头脑风暴活动,所有员工聚集在一起对衍生 品的设计生产提供建议,范围和部门不限,很多创意,都在七嘴八舌中诞生。产品制作与电影制作同步,电影上映,产品同步或提前开卖,“变形金刚”片方孩之宝 也遵循的是这样的节奏。
周星驰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