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现代汉语并列N项式 语序 语义
一、引言
现代汉语并列N项式有称作“现代汉语聚合词”或“聚合体”的,也有将其中的四项式称之为“四字骈语”的。至于它的定名,在拙文[1]中论述过,不再赘述。虽然名称不同,但所指的语言现象基本相同,都是指像风霜雨雪、金银铜铁锡这样的一类词语。但“聚合词”不包括像真善美这样的三项式,“四字骈语”只包括四项式。并列N项式则将它们都纳入了研究范围,它是指在同一个语义范畴内,由N个(3≤N≤7)单音节成分并列组合而成的准定型化的结构,其中以四字结构最具代表性。目前对于这种语言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名、分类等方面,对于影响它构成成分排序的因素却鲜有论述,我们试图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二、影响并列N项式排序的因素
并列N项式的构成成分没有偏正之分,因此在顺序上有极大的自由,按照数学公式计算,应有N种排列的可能。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一种或两种排列的可能。是什么决定了这种排列顺序?是不是像有些人说的是语言的约定俗成而已?如果从语法角度来考虑,构成成分是并列关系,那么它们的语法功能也必须是一致的。即使其中出现了不同语法功能的成分,也要通过活用等方式达到跟其它成分语法功能相一致。如“衣食住行”中“衣”和“食”在现代汉语中没有动词的用法,但是“住”和“行”是动词,因此在这里“衣”“食”承袭古汉语的用法,用作动词。语法规则只决定并列项在并列结构内部的地位平等,不决定它的先后次序。也就是说,并列N项式构成成分的排列顺序和语法没有关系。从语音角度,安华林先生提出了“平起仄收律”,排序时最优的总体声调顺序是平起仄收,四音节最好做到平仄相间。
我们尝试从语义上运用认知语言学的象似性原则,分析讨论影响排序的制约因素。功能主义者提出了“语言的象似性原则”,认为“语言结构与人类的经验世界有一种内在的联系,它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们所经验的世界结构。”[2](P21)这种对应具有广泛性和一再性。我们以该理论为基础,来讨论影响排列顺序的因素。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因素不可能解决所有并列N项式的排序问题,并且影响它的排序因素也不是唯一的,有的是几个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一)语义亲近性原则
象似性原则认为,语言的形式和内容是对应的。因此可以说,语义上的亲疏远近决定了语言成分距离。并列N项式成分之间的语义越接近,排列距离就越接近;语义越远,排列距离就越远。换句话说,语义上密切的并列成分的距离决不会比语义上疏远的并列项的距离远。
例如:“楼阁台榭”是一个四项式,理论上它应该有24种排列的可能,可实际上只有“楼阁台榭”和“台榭楼阁”两种。究其原因,绝非约定俗成那么简单。“楼”是重屋,“阁”是架空的楼,“台”是土筑的高坛,“榭”是台上的房屋。虽然它们属于“建筑物”这同一类别,但是“楼”和“阁”在语义上更亲近些,都是两层以上的建筑;“台”和“榭”的共同特征多一些,“榭”是在“台”之上的房屋。所以极少会出现“楼”和“阁”被分开,“台”和“榭”被分开,再进行交叉排列的方式。因此它的变体有“台榭楼阁”而没有“楼台阁榭”等形式。“阁”的概念是建立在“楼”上的,自然“楼”在“阁”的前面,“榭”是“台”上的房屋,先有“台”再有“榭”,“台”在“榭”前。与之相近的“亭台楼阁”也是如此,它的变体只有“楼阁亭台”。“金石丝竹”泛指音乐,“金”和“石”都是钟磬之类的乐器,“丝”和“竹”同属于管弦乐器,语义上亲密的距离更近,至于“金”和“石”的顺序、“丝”和“竹”的顺序则需要借助语音原则的“平起仄收”来解释了,这一问题会在后面的余论中提到。相似的还有博大精深、艰难险阻、富贵尊荣、夹带藏掖、勤慎肃恭、彰明较著等。
(二)时间顺序原则
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一个时间顺序。时间顺序的概念也是人类认知结构中最重要、最根本的观念之一。戴浩一认为,词语之间的排列顺序决定于它们所代表的事物在时间领域内发生的先后顺序。自然现象有其时间顺序性,如“春夏秋冬”中的各项就遵循了季节的时间先后顺序。夏商周、梁唐晋汉周、宋齐梁陈、宋元明清等都是按照朝代发展的时间顺序排列的。即使不是时间词,并列各项的多个成分也是按照实际或理论上的时间先后顺序来排列的,如“比学赶帮超”,这是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的。后进和先进比较之后,知道不足,就要学习、追赶先进,先进帮助后进,后进超过先进,最后达到共同进步。“生老病死”理论上来讲,这种排列顺序符合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发展过程。“成住坏空”是佛教用语,泛指从有到无的过程,这是按照万物从出现到消失的先后顺序排列的。又如分崩离析、子丑寅卯、关停并转、浆洗缝补、冠婚丧祭、望闻问切、听说读写、早中晚、传帮带、老中青等靠要等都是按照时间发展的顺序排列的。
(三)显著性原则
所谓的显著性原则是指“视觉上某一刺激物的突出性和醒目性”[3](P102)。认知语言学认为,
人建立的范畴大多是“典型范畴”,即人们把范畴建立在具有典型特征的样本之上,然后将其它实体根据它们与具备典型特征的样本在某一组上的相似性而归入该范畴。这一“典型”在该范畴内具备突出性和醒目性。因此,提到该范畴时,首先想到的是“典型”,其次才是其他成员。一般情况下,数量大的,较重要的,较紧急的,较熟悉的,较基本的,整体的,具有显著性,放在首要位置;而数量小的,较次要的,较缓慢的,较陌生的,较一般的,局部的,一般放在后面。如“经史子集”是按照重要程度的大小排列的。“经”包括儒家经典著作;“史”包括所有的史书及其评述;“子”包括儒学之外的兵、法、农、医等各家著作;“集”包括历代作家的文学作品。儒家经典著作是中国旧文化的主导成分,在所有典籍中具有崇高的地位,所以历来有“经学为尊,众学为从”的说法,因此“经”排首位。“史”较“子”“集”重要,排第二位。因为中国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崇古重史,“以史为鉴,以古为镜”,几乎是历代封建统治者奉行的教条,因而历代修史。“子”和“集”相比,“子”地位稍高,因为儒学之外的兵、法、农、医等各家学说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也很大,解决了国家和社会中的许多实际问题。文学作品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是“经史子集”这种分类法,是奉皇帝之命整理皇家藏书时产生的分类法,因此图书的重要性与其维护国家统治的作用大小密切相关。文学作品比之前三者,这方面的作用相对较弱,因此排在最后。又如“加减乘除”有两个并列层次,两个层次
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乘”“除”比“加”“减”的难度大,显著性程度就低,排在“加”“减”后面。“加”和“减”的顺序、“乘”和“除”的顺序同理可得。“年月日时”中的各项,按照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排列。诗书礼乐、姓氏名号中各项的排序也和重要程度相关。相似的还有蛇鼠虫蚁、德智体美劳、金银铜铁、大小多少、男女老少、笔墨纸砚等。n号房时间
(四)文化制约原则
语言和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民族文化浸染中发展的语言不可能不受其影响,一些习以为常的语言现象背后,其实隐藏着深厚的文化观念。语言中一些凝固的结构,并不是约定俗成那么简单。并列N项式的各项也不是随随便便组合在一起,而是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强力制约。这种制约性在亲属称谓系统、人际关系、官职等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中华民族是一个长幼有序,有理有节的民族,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如:地位有异,长幼有序,亲疏有别,重男轻女等。在“兄弟妹”中,男性居前,女性在后,兄长分别在弟弟妹妹之前,这可以说是“重男轻女”“长幼有序”最集中的体现。又如“王侯将相”,是按照权势大小排列的。“王侯将相”最早见于西汉,汉代封爵实际上只有王侯二等,将、相分别指将军和宰相。宰相官位最高,但是汉武帝以后,宰相的地位虽尊,权利却逐渐减小,所以“将”在“相”前。“
公侯伯子男”,旧说周代有五等爵,按等级大小分别是公、侯、伯、子、男。又如,士农工商、天地君亲师、帝王将相、妻妾妃嫔、师生员工、长幼尊卑、尊卑贵贱、男女老幼、党政军学民、农林牧副渔、党政工团等都反映了社会地位,社会观念上的主仆、优劣、高低、上下关系。
三、结语
影响同一个并列N项式内部N项的顺序因素,不只一个。一般而言,是在几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如前面提到的“金石丝竹”,语义亲近性原则只能解释“金”和“石”结合,“丝”和“竹”结合,不能解释各自内部谁先谁后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借助语音原则,“金”是阴平,“石”是阳平,按照平起仄收律,“金”在前,“石”在后声。“丝竹”同理。至于“金石”和“丝竹”的顺序则有一定的自由,可以是“金石丝竹” 也可以是“丝竹金石”,这也是产生变体的一个原因。
偶尔我们会遇到这种情形,同时出现几种情况,这时我们只能采取一种语序,选择哪一种取决于其中一个原则的优先性。如“风花雪月”,原指四时景,春风、夏花、秋月、冬雪。如果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话,应该是“风花月雪”。这其中语音原则占了上风,为了声调的和谐,
“月”和“雪”位置对换。“鳏寡孤独”,语出《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中的顺序是“鳏”“寡”“独”“孤”,符合先男后女,先老后幼的顺序,但是定型后呈现的顺序是“鳏”“寡”“孤”“独”,这是语音原则战胜了文化因素的缘故。而“士农工商”的排序则是文化因素战胜了语音原则。至于哪个原则优先,为什么优先,则需要进一步地探索。
注 释:
[1]周欣.浅析现代汉语并列N项式的界定和意义关系[J].沧州师范
专科学校学报,2008,(2).
[2]严辰松.语言临摹性概说[J].国外语言学,1997,(3).
[3]张斌,齐沪扬.现代汉语短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参考文献:
[1]戴浩一.时间顺序和汉语的顺序[J].国外语言学,1988,(1).
[2]安华林.“四字骈语”初探[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
学版),2001,(1).
(周欣 山东菏泽 菏泽学院中文系 274015)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