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行业人物报道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民航报“民航国际合作人物志”栏目的实践思考
□ 光琪凝
摘 要:人物报道以报道人物的先进事迹和发展成就、展示人物风采、刻画人物精神风貌以及展现这些代表性人物背后的社会发展变迁为主要内容。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行业人物报道需要以精心制作的短视频、吸睛的标题以及精细入微的细节描写等多种方式方法生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中国故事;融媒体;人物采访;话语权
随着媒体融合逐步深入,行业人物报道迫切需要进行相应的改变,嵌入更多的时代元素。这对于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大有裨益。[1]
短视频让中国故事更生动
以往,行业人物报道主要以长篇文字稿为主,再配发一些图片。融媒体时代,传统的图文并茂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传播的需求,短视频成为非常受欢迎的一种视觉呈现方式。因此,行业人物报道必须要重视短视频的应用,努力抓住受众的眼球,让中国故事更加生动。
笔者从2022年开始,在中国民航报负责创办人物访谈专栏“民航国际合作人物志”。这个行业人物访谈报道栏目是中国民用航空局“涉外舆情应对和中国民航国际传播力”项目的主体核心内容,栏目从创办之初就承担着要讲好中国民航国际合作故事的重任。这个栏目是报社首次全方位、多角度以人物访谈的形式报道党的十八大以后新时代中国民航国际合作发展成就的媒体融合项目,不仅在《中国民航报》上发布,而且采用了“移动优先,短视频优先”的媒体融合发展理念。栏目在保证做好文字报道的前提下,将资源向短视频报道倾斜,增加短视频拍摄和编辑力量,创新短视频报道形式,并在报社、视频号、抖音号、快手号、中国民航网络电视、中国民航网等各个移动端和渠道平台优先发布栏目短视频,使栏目拥有了充足的流量。
此栏目成立的初衷和背景是随着中国民航事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中国民航迈上由“单一民航强国”向“交通强国民航新篇章”转段进阶的新征程,中国民航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升,快速走进了国际民航舞台中央。但是,当前国际民航领域的话语权仍以西方
为中心。相对于我国民航的发展成绩而言,我国民航在
国际民航界的影响力尚显不够,话语权依然较弱,尚未
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讲好中国民航故事,提升中国民航
国际传播力成为中国民航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支撑,也
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中国民
航报邀请了一些在民航国际合作领域取得一定成绩和作
出突出贡献的嘉宾,包括中国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
局局长、党委副书记车进军,中国民用航空局港澳台办
公室原主任、对台工作荣誉纪念章获得者丁明,联合国
如何用照片做抖音视频
负责民航事务的专门组织——国际民航组织法律局原局长、武汉大学首位周鲠生讲席教授黄解放,中国民航科
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李郁等,采用面对面访谈
的形式,精心制作了人物专访视频,宣传新时代民航国
际在空管、国际法、民航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合作成就,
提高对外传播的亲和力和感召力,增强了传播效果。
栏目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准确、及时地为中
国民航发声,讲好中国民航故事,助力我国国际传播力
建设,主动为我国外交大局服务,得到外交部领导的积
极肯定和好评。例如,2022年下半年,栏目刚刚创立
不久,此时正值我国一些关键科技被国外“卡脖子”之时,考虑到我国民航空管设备自主化水平较高,国产替
代性强,团队便将栏目的首期采访对象选定为中国民用
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局长、党委副书记车进军。
在采访中,车进军的话掷地有声:“中国民航空管
国产设备自主化已经达到了60%,未来要达到80%,
所以请大家放心,中国空管永远不会被国外‘卡脖子’,
2023年10月号 全媒体探索 77
现在不会,将来更不会!”栏目在制作发布这个短视频时,特意把车进军这个振奋人心的回答作为金句放在短视频导视里,重点强调体现了中国民航人努力实现国产替代、不受西方国家制约的自豪感。
短视频发布后在行业内外引起巨大轰动,不仅多家民航单位社交媒体账号纷纷转发,而且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也转发转载,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强烈共鸣,提振了公众信心,单期视频点击量近2万。
创新报道形式,让人物报道活起来
如何顺应现代传媒业态变革潮流,既展现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又融入新媒体的鲜活灵动,让人物的精神在新时期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笔者认为,行业人物访谈报道尤其要在标题和开头下功夫,创新报道形式,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使生动的人物形象真正入观众和读者的心和脑,这对于讲好中国故事、形成与我国综合国力相适应的话语权大有裨益。
于文字报道而言,文章的标题和开头非常重要,尤其是在碎片化阅读盛行的时代,这直接决定了读者是否会继续阅读下去,对于行业人物的报道也是同理。在“民航国际合作人物志”栏目中,采访车进军的文章主标题是《“天路守望者”的中国故事》,形象生动地点明了中国民航空管近年来所取得的进步和成就,并为全球民航空管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采访丁明的文章主标题则选用了李白的诗句—
—《直挂云帆济沧海》,表明虽然港澳台工作未来也许会有艰难险阻,但他对民航港澳台工作的光明前途仍然拥有乐观豪迈的态度。
在短视频方面,开头的30秒能否充分吸引观众的眼球至关重要,尤其是在行业报这种专业性比较强的媒体平台,则更加考验媒体人的功底。“民航国际合作人物志”的人物专访报道短视频开头便将采访中的“金句”以快问快答的形式集中体现,这样可以让观众提前了解整个采访的精彩片段,还会留下一定的悬念,第一时间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引导观众继续看完整个视频,保证这个人物专访报道拥有较高的流量和完播率。
其中,在采访黄解放的短视频导视中,笔者特意把他不断强调的一句肺腑之言“祖国万岁,共产党万岁”放在最前面,因为他觉得正是祖国、党和人民的支持和信任,使他走上了联合国高层管理岗位,因此他始终对祖国、党和人民充满了感激之情。同时,这个短视频还不断聚焦与突出了他一直感到骄傲和自豪的事件——全
力促成了维护航空安全的《北京公约》和《北京议定书》的制定,这是世界民航史上首次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多边条约,也是近现代史上首次以中国首都命名的两部全球性法律文书。这个短视频发布后,得到了联合国总部媒体《联合国新闻》负责人的特别肯定和称赞。
生动的细节使人物更丰满
邱沛复在《新闻采访论》中指出:“细节最能反映人物的个性和职业特征,最能体现事件的来龙去脉。”要想完美展现和塑造人物形象,就应尽量使细节发挥最大的效能,给细节足够的展示空间。
在采访黄解放时,为了体现他对党和国家、人民的深情,笔者在“民航国际合作人物志”栏目的制作中,多次用远近景特写镜头来播放他当天所佩戴的党员徽章。这个视频发布后,引起民航业内外普遍好评,并被相关民航单位纷纷转发。受众表示:“真没想到,在联合国国际组织工作这么多年的黄局长是中共党员,难怪有这么深厚的家国情怀!”
此外,短视频的细节表达还反映在精心设计短视频的基调和结构。栏目以“人物志”为名,而“志”即“记”,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因此,为了配合呼应栏目名称的基调,短视频在片头包装和结尾字幕上都使用了略显粗糙却充满质感的纸张作为背景,并搭配了中国水墨,形成一种记录入书册的厚重感和美感。同时,栏目还非常重视空镜头的使用,即为了避免观众长时间看人物镜头产生视觉疲劳,会穿插使用一些与访谈内容相关的视频或者访谈对象的重要历史旧照片,通过这些细节来使观众在观看过程中更加舒适,强化了传播效果。
结语
显而易见,精彩感人的细节能够真正打动人心,因此在行业人物访谈报道中,需要善于观察和捕捉那些饱含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的与众不同的感人细节,以引发受众的强烈共鸣,从而进一步提升人物报道的
感染力和影响力,进而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提高讲好中国故事的质量,向世界呈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参考文献]
[1]吴慧慧.探索典型人物报道的融媒体采编创新手法[J].传媒评论,2018(01):78-80.
(作者为中国民航报主任记者)
78    全媒体探索 2023年10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