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就业压力最大的国家。决定就业状况和发展趋势的因素是多元的和多方位的,但其基础是作为劳动力资源--人口的状况。一个国家人口的变动轨迹决定了它的劳动力资源的变动轨迹。中国未来人口变动趋势关系到下世纪就业发展趋势的判断、就业政策的制定。通过中国人口未来发展的趋势可以分析中国劳动力资源的状况和变动趋势,进而研究其规模、素质、结构、分布、配置和使用方式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这对于研究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对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有不容忽视的意义。本文将着重从人口角度深入探讨21世纪人口发展趋势对中国劳动就业的影响。人口最多的国家
一、中国人口发展趋势对劳动力资源的影响及劳动力供求平衡趋势
据专家预测,按照目前人口政策,中国人口规模大约在2045年时实现极大值,峰值人口约为15.34亿;然后人口进入负增长,人口规模略有减少;在21世纪80年代实现相对静止人口,并在15亿的规模上趋于稳定。
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将从1990年的7.55亿迅速增加,在2025年达到极大值10.13亿,其间的年均增长率为0.84%,比同期的总人口年均增长率高0.06个百分点。之后,劳动年龄人口规模略有缩小,2070年为最小值8.98亿,然后回升到9.0至9.2亿并一直保持。
劳动力供给决定于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需求量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可采用经
济增长的就业弹性推算未来的劳动需求量。预计,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状况将持续整个世纪。按最严格的劳动力统计标准计,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状况也要持续30余年,其中最严重的时间是2000-2005年,过剩劳动力达1.54亿,年均剩余3,000余万人。
二、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影响
1990年至2040年期间是我国老年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到2065年达到峰值3.36亿,占总人口的22.2%。中国人
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口的增长会通过对社会总消费的影响对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
1、人口老龄化会带来消费基金的不断增长。消费基金的增长意味着整个社会的消费支出增加,从而刺激消费品的生产的扩大,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
2、人口老龄化会带来消费结构及生产结构的变化。随着中国人口的老化,未成年人口的消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会下降,而老年人口的消费和服务需求会增加。消费结构的变化又会带来生产结构的变化。兴建公共养老设施、老年活动场所,增加相应的老年服务项目,这将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有利于降低失业率。
3、人口老龄化会对总人口购买力产生影响。由于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购买力不同,在未来的20年内,人
口老化会使中国总人口购买力提高,从而增加有效需求,使商品生产扩大,对就业产生有利影响。
人口老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1、人口老龄化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不会带来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问题,相反会导致退休年龄人口的增加并改善劳动力供过于求的形势。2、中国的人
口老化使劳动力老化。由于高龄劳动力流动性差、重新培训的费用高、接受新技术速度慢,很难适应产业调整的要求。这就会造成结构性失业,使社会失业率上升。3、人口老龄化加深会带来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解决的对策有:劳动力的供给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解决:调整退休年龄;采取适当措施使青少年提前进入劳动力市场;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调整生育政策及相关的人口政策,进行劳务输入等。
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中国城乡人口分布及发展趋势的差异,决定了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大、比重高的状况不会扭转。农村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状态将持续到下世纪,农村就业将面临严峻的形势,并成为我国最大的就业压力。在2020年前我国农村人口将保持在8亿人以上,其中在2001至2005年达到峰值,为8.73亿人。只有到了2030年以后,农村人口比重才会低于城镇人口比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要采取多元化的方式,最终通过城市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得以实现。
四、劳动就业对策思考
解决劳动就业问题可从降低劳动供给和提高劳动力需求及就业制度的创新三方面入手。降低劳动供给的对策之一是继续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从中国未来人口发展趋势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由于人口基数庞大和人口增长的惯性,中国劳动力数量将持续增长,只有继续推行现行的生育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才能逐步减缓人口增长态势,尽早实现劳动力供需的基本平衡。由于中国成功地推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使得总人口、老年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的峰值提前于21世纪到来,结束了三大人口的无限期增长,这将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1990年至2025年间,中国社会总抚养比最小,是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黄金时期。此间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消费市场广阔,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大好时机。如果中国能及时有效地抓住时机,定会使经济发展上一个新的台阶。
在增加劳动力需求方面,要实行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既要有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政策的配合,也要充分发挥多种所有制形式对劳动力的吸纳作用。在就业制度创新方面,要致力于促进劳动力流动和自主择业,建立市场化的就业制度,发挥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