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青花瓷的创烧成功是传统制瓷业由素瓷向彩瓷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给景德镇的制瓷工业带来空前的繁荣,为景德镇成为中国瓷都奠定了基础。
青花瓷青白相间的彩体系蕴含了一种传统审美的意趣。在古代,受道家朴素主义彩观的影响,素契合了大众的心理,而青花瓷是一个从素到彩过渡的瓷器品种,它以青白二的协调处理让这一过渡变得温和而不至于过激。在青白之间,有一种宁静之感:白的纯洁如皑皑白雪,给人无限遐思;而青则让人的灵魂超逸。这种审美意趣,使青花瓷的彩有一股扑面而来的简净雅逸之气。青花中的白不是苍白,这种彩是在釉里掺了釉果矿并以还原焰烧成,所以这种白有一种白里泛青如玉般莹润的泽;青花中的青是以氧化钴为着剂,加入铬、锰、铜等元素调配而成的,蓝得深邃、沉静。
历史上,有不少优秀的青花瓷作品通过彩与题材的有机结合,将青花的雅逸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抱月瓶,是乾隆官窑摹古创新的珍品器物。它在参照传统抱月瓶器型制作的基础上又有很多创新,整体造型端庄隽秀,束口圆腹,张弛有度。瓶口为蒜头式样,上绘青花缠枝莲纹;腹部前后台面以青花卷草纹饰钩边,并将豆青釉填于其中。主体画面大量留白,打破了官窑青花“布局繁密”的陈规,彰显了画面的肃穆之感。从整体来看,它在青白相间的彩空间里展现了艺术家独有的东方神韵,青花画面透出的那种淡淡的禅意,使人顿感幽雅清逸的仙风道骨之美。(取材于应海燕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景德镇制瓷史上具有特的产品主要有三个:第一是宋代的青白瓷,第二是元明清的青花瓷,第三是清代的粉彩瓷。
青白瓷是北宋初景德镇窑工在五代青瓷和白瓷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原料特点和广大民众审美需求的变化,模仿青白玉质和玉的效果创造出来的。这种风格独特的单釉瓷器使景德镇在宋代进入了中国名窑的行列。景德镇这个响亮的名称,就是因为宋真宗赵恒偏爱青白瓷,而于公元1004年的景德元年用自己的年号来命名的。一个皇帝将自己的年号赐予一个城镇,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这自然促进了景德镇青白瓷的发展。
青花瓷是一种运用钴料进行釉下装饰的瓷器。它虽早在唐代河南的巩县窑就已萌芽,但真正成熟来自元代中后期景德镇窑工的贡献。景德镇元代青花瓷的烧制成功,既得益于宋代青白瓷的烧制基础,又得益于磁州窑、吉州窑釉下黑彩瓷的生产技术,同时还得益于此前波斯对青花钴料的运用。元代青花瓷对景德镇陶瓷发展的影响远远超过了青白瓷。由于青花瓷具有素雅大方、纹饰丰富、彩料不易磨损、无铅毒等优点,很快赢得了国内外各阶层的普遍青睐,并成为明清景德镇瓷器生产数量最多的品种。元代以后,以青花为主的彩瓷逐渐统治了明清时代整个世界瓷器的市场,景德镇开始真正成为中国及世界的制瓷中心。
粉彩瓷是一种釉上彩瓷,它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从康熙珐琅彩瓷器蜕化而来的。粉彩瓷器到了雍正、乾隆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不但很快地取代五彩瓷成为景德镇釉上彩瓷的主流,而且也成为能够与青花瓷器抗衡的景德镇瓷器的主要品种。粉彩瓷的彩丰富,有立体感,形象刻画生动细腻,给人以华丽富贵的艺术感觉,正好迎合了清代追求华丽丰满的审美思潮。
明代中期以后,随着瓷业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的扩大,景德镇的瓷业发展空前繁盛,“陶舍重重倚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是景德镇明清时期窑业繁荣的写照。然而,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世界制瓷业逐渐进入了多元争霸的时代。特别是战争以后,景德镇瓷业的国际地位每况愈下,昔日陶瓷霸主的地位怎么也恢复不了。
(取材于曹建文、余志琴的相关文章)材料三: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景德镇十大瓷厂的停产,景德镇陶瓷产业随之下滑。景德镇一度出现了以工艺美术大师为市场主导品牌、以落后的小型手工作坊为生产模式的分散经营状态,产品两极分化严重,缺乏具有国际发展空间的商业品牌。
从2004年开始,景德镇创建了占地七万五千多平米的法蓝瓷工艺品陶瓷生产基地,如今已经打入56个国家和地区,市场遍布全球,达到6 000多个卖点。
法蓝瓷的外形充满浮雕,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在传统工艺中,这种有倒勾倒角的外形只能通过手工完成,无法实现量产。法蓝瓷的工匠们经过无数次的研究和改造,终于琢磨出“倒角脱模工法”,坯体表面密布短小倒角,使突出的造型能够通过模具生产,并实现量产,千
百年来陶瓷量产的形状限制得以突破。这一技术也成就了法蓝瓷的核心竞争力。
法蓝瓷的设计团队是由一喜欢探索大自然,追求真、善、美境界的艺术家组成。庄子曾云:“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意指人可在与自然的交流互动中体会万物之美,获得生命哲学的顿悟。这是东方人所青睐的美学思考,设计师们将它贯穿于法蓝瓷的设计理念中,使作品完美融入了东方典雅的人文气质,将大自然的花草丰姿、虫鸟律动、原野奔放以立体造型呈现于作品之中。显现出的外观,就是花草摇曳、虫鸟嬉戏跃然瓷上,盈绿的树枝变成茶杯的把手,一只红嘴鹦鹉停驻在杯沿上……这样的瓷器,东方人从中看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西方人则震撼于大自然的美丽。第一套“蝶舞”系列一经推出就大受西方市场认可,第二年更获得了纽约礼品展一等奖,法蓝瓷借此在国际精品礼品市场上声名鹊起,备受瞩目。(取材于有仪的相关文章)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官窑青花瓷的主体画面布局繁密,彰显肃穆之感。瓷都景德镇
B.以青花为主的彩瓷使景德镇开始真正成为中国和世界的制瓷中心。
C.元代青花瓷对景德镇陶瓷发展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康熙时期的粉彩瓷。
D.“倒角脱模工法”这一技术打破了千百年陶瓷生产的形状限制。
2.根据材料二,下列关于“彩瓷”的推断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宋的青白瓷由青、白两构成,属于彩瓷。
B.根据技术不同,彩瓷有釉上彩、釉下彩之分。
C.清代粉彩瓷代表中国彩瓷发展的又一个高峰。
D.战争后,中国彩瓷的国际影响日渐式微。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釉里掺了釉果矿,并以还原焰烧制成。
B.得益于磁州窑、吉州窑釉下黑彩瓷的生产技术。
C.对景德镇陶瓷发展的影响超过了青白瓷。
D.使景德镇在元代进入了中国名窑的行列。
4.材料二运用了哪些说明手法?请简要说明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
5.从青白瓷到法蓝瓷,景德镇制瓷业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出其中三条原因。
参考答案:
1.B(A项张冠李戴,根据材料一原文“如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抱月瓶……打破了官窑青花‘布局繁密’的陈规,彰显了画面的肃穆之感”可知,这里是说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抱月瓶打破了官窑青花“布局繁密”的陈规,彰显了画面的肃穆之感,而非官窑彰显了画面的肃穆之感。C项偷换对象,根据材料二原文“元代青花瓷对景德镇陶瓷发展的影响远远超过了青白瓷”可知,应是“远远超过了青白瓷”。D项“打破了千百年陶瓷生产的形状限制”表述不正确,根据材料三原文“千百年来陶瓷量产的形状限制得以突破”可知,“倒角脱模工法”突破的是“陶瓷量产的形状限制”,而非“陶瓷生产的形状限制”。)2.A“由青、白两构成,属于彩瓷”表述不正确。根据材料二原文“青白瓷是北宋初景德镇窑工在五代青瓷和白瓷的基础上,……模仿青白玉质和玉的效果创造出来的。这种风格独特的单釉瓷器使……行列”可知,青白瓷是单釉瓷器,而不是由青、白两构成,也不是彩瓷。
3.D“在元代进入了中国名窑的行列”表述不正确。材料二原文是“这种风格独特的单釉瓷器使景德镇在宋代进入了中国名窑的行列”,所以是“青白瓷使景德镇在宋代进入了中国名窑的行列”。
4.(1)分类别,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2)下定义,使读者对说明对象有初步认识。
(3)举例子,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4)引用,更容易使人信服。
5.(1)懂得关注大众审美需求的变化。(2)在技术上刻苦研究,精益求精,借鉴他人的技术成果。(3)立足于传统文化,彰显了民族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