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现状研究
摘要:本文以信息空间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信息空间模型考察“景德镇陶瓷”的保护及传播现状,进而发掘其传承的问题与困境,以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媒体语境下保护工作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空间理论;数字化
一、信息空间理论
马克斯·布瓦索提出的“信息空间理论”,以编码、抽象与扩散三个维度为基点,构建出信息空间框架,适用考察信息与知识资产之间的关系。其中,编码表示对信息进行分类的过程;抽象是辨明被分类的信息的基础结构的过程;扩散则是经过编码与抽象之后的信息传播给受众的过程[[1]]
基于此理论,谈国新,孙传明认为:“非遗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实质上是一种编码、抽象和扩散的过程,信息空间的三维展现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采集、记录、展示和传播的各个阶段”[[2]]其具体应用为:
1、编码维空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特征进行采集和记录。(具体可采用文本、图片、视频、音频、三维模型、三维动作等数字化形式)
2、抽象维空间:对采集到非遗信息进行概括和描述,其抽象程度越高,受众就越广泛,则传播效力也越高。
3、扩散维空间:衡量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覆盖面积,即被公众接触、学习和接受的程度。
基于此,他们建立起一个以采邑区、宗族区、官僚区和市场区为基础的非遗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的模型(图1)。采邑区即最为原始的非遗文化空间区域;宗族区为具有需求的共同体或环境;官僚区及市场区则分别为政府主导和市场主导的信息环境。因此,非遗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过程是一个从采邑区提取非遗信息,进行数字化编码、抽象和扩散,到达市场区的过程。(图2)
图1信息空间模型                                图 2 非遗数字化保护循环
本文拟利用信息空间理论及上述模型,对景德镇陶瓷的传承与传播现状进行探讨。
三、景德镇陶瓷非遗保护的实践与问题
(一)景德镇陶瓷的保护与传播实践
    1、得天独厚的陶瓷文化
景德镇具有得天独厚的陶瓷文化氛围。“景德镇陶瓷”发源于东汉时期,并在唐朝兴盛。它的发展史跨越1700年,且种类繁多,曾达3000多种品名,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之称。在景德年间,因其品质优良,为宋真宗所喜爱,在其朝成为皇家御瓷。考虑到景德镇陶瓷工艺品的生产、加工和运输,陶瓷文化遗产并不限于本市,而是分布在更多的市镇。
该区与陶瓷有关的历史文化实物非常丰富,特别是矿冶旧址、古窑址和生产旧址。老矿冶遗址和老烧制遗址数量多,分布广,积累量大。据统计,全市共有170多处古窑址。景德镇御
窑遗址是一个非常大的、极其全面和复杂的古代瓷器制造工业体系的核心,这个庞大的工业制瓷系统是建立在瓷土之上的。
该瓷器制造工业体系由瓷土(原料)、商业港口和码头、工场和窑厂以及以前的道路设施组成,是一个极其宝贵的线性文化遗址。如此大量的文化符号成为了景德镇特殊的文化矿场,线性的文化遗产也为景德镇陶瓷非遗保护工作降低了难度。
2、政府的推动作用
2006年,景德镇市政府将景德镇陶瓷申报为国家级非文化遗产项目,此后通过启动相关子项目,如景德镇传统青花瓷技艺、景德镇传统粉彩瓷技艺、景德镇传统彩釉瓷烧制技艺等,由四位著名制瓷师牵头,分别对其进行收集和分类完善。完成了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的分类体系,有五大类、四级主题。
2016年,景德镇政府对景德镇瓷器技艺进行了数字化保存,并制作了18集纪录片《匠心与陶艺》,全面、真实地记录了景德镇瓷器的全过程和代表性品类,为后人研究手工制瓷艺术留下了较为完整的活态影像记录,为国家传播和弘扬中国陶瓷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
基于景德镇陶瓷的生态环境,政府重点建设了与陶瓷文化相关的基础设施。除博物馆展览外,还建设了一批以陶瓷文化为基础的创新创业园。全市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个,省级基地27个,市级基地100个,省级研究基地2个,传承基地3个,分布基地2个,市级研究基地1个,传承基地7个,分布基地7个。
目前,景德镇市有国家级文物保护项目4项,省级26项,市级83项,建立了以手工制瓷技艺为主要内容,其他门类较为齐全的具有瓷都特的文物保护体系。
3、传承人的传播
由于景德镇城市固有的商业结构与文化背景,其陶瓷的传承氛围相对浓厚。
景德镇陶瓷目前主要仍为“师傅——学徒”的传统传承模式。老艺人为“带子传艺”出身,受教育水平也不高,依然用传统方式带徒授艺。很难适合现在的生产需求,很难在现在的环境下将从事的技艺传承给下一代。
位于当地的“景德镇陶瓷大学”系全国唯一一所以陶瓷艺术为特的高等院校,它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当地“景德镇陶瓷”的传承场所。其培养的学生不仅仅属于“爱好者”或“传承者”,同时
还共同构成了陶瓷经济的“人才资源库”。
4.数字经济下的陶瓷市场发展
“景德镇陶瓷”在古代形成具有成熟的产业与稳定的市场,成为景德镇经济的支柱产业,相对于当代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播,它更具有代表性与实践性。
以抖音平台为例,截止到2022年8月01日,以景德镇陶瓷为关键词搜索,发现有1600左右的已收录账号(即有一点规模被数据收录或主动使用平台收录的用户)。其中,最高粉丝量逾130w,100w左右粉丝的账号有3位,大多数用户粉丝量在10w左右以及10w以下。
(二)问题
近年来,景德镇的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发生了巨大进展,景德镇市政府投入陶瓷文化相关基础设施建设21.5亿元,打造多所陶瓷文创园、博物馆。其中,陶溪川文创街区曾荣获201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遗产保护创新奖。但同时,要进一步实现对其的保护,仍存在不少亟待解决之处:
    1、矿物资源的衰竭
自景德镇御窑厂成为官窑以来,高标准的陶瓷质量使得其对材料的要求甚为苛刻。而位于景德镇附近高岭山产出的高岭土,成为景德镇陶瓷主要的制瓷材料。然而随着景德镇陶瓷业的发展,至清代中期,高岭土已渐趋枯竭。如今,高岭村已不再产出矿土,而成为国家的矿物公园。
2、景德镇当地传承人流失
目前,景德镇陶瓷产业虽迎来新机遇,但由于资源、客观市场与城市经济水平的限制,后继者数量仍在减少。由于景德镇陶瓷仍主要为“师傅——学徒”的传统传承模式,这导致其文化传承手段单一,且易于断代。同时,虽然景德镇具有针对性的大学专业培养人才,但城市生活品质与陶瓷圈的成本投入,使人才更趋向于另寻他地。
3、陶瓷文物遗产保护模式单一
景德镇政府对陶瓷的保护模式和再利用开发模式相对传统,对于景德镇陶瓷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创新价值疏为有限,往往囿于于陶瓷博物馆、陶瓷文化产业园等建设。目前,各类产业园的建设远大于市场需求,不仅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而且脱离景德镇传统陶瓷文化和陶
瓷文物遗存的陶瓷产品创新、文旅资源开发。这既不利于景德镇陶瓷传承的丰富性,也不利于陶瓷文化的商业品牌建设。
参考文献:
[1]布瓦索M H信息空间——认识组织、制度、文化的一种框架[M].王寅通,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
[2]谈国新,孙传明.信息空间理论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播[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4(06):179-184.
基金项目和编号: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媒介化社会背景下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协同传播研究”(XW21102)、南昌工程学院第十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项目“新媒体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现状研究——以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播为例”、南昌工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新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