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是青春期出现过早恋情的情况。中学生发生早恋的人数日益增多,是一个让老师头疼、家长变的普遍问题,也是班主任一项非常棘手的工作。在农村初级中学从事班主任工作5年,发现早恋对象大多数是留守学生,本文将探究农村留守中学生的早恋原因及疏导方法。
一、早恋原因探究
学生是多重身份的综合体,不同身份扮演不同的社会角。农村留守中学生的早恋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性早熟——早恋的生理前提
13——16岁的农村初中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生理发育的成熟和性意识的日益觉醒,促使他们渴望与异性交往,并唤醒他们朦胧的心理,为早恋的发生提供了生理前提。
(二)心灵空虚——早恋的内在因素
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农村留守学生发生早恋的根源是缺乏关爱、理解造成的心灵空虚。这些学生,在家里,
隔代抚养、隔代教育,与父母少沟通或无沟通,与父母存在巨大的心灵代沟;在学校,繁重的学业、单调的教学模式、老师眼中的差生;在社会,受“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而无心向学;父母监管的缺失,使他们干脆破罐破摔——放弃读书、放弃追求、放弃理想,用早恋打发无聊、乏味的生活,满足某种内心需求。早恋者的心理需求大致有以下四种。
1、物欲心理。这类以女生居多,有了男友,特别是有钱的男友,名牌衣服、运动鞋、化妆品、可口美味零食、宽裕的零花钱随之滚滚而来。
2、炫耀心理。谁的男友帅,谁的女友靓,谁先到对象,这些都是拿来炫耀的资本。
3、从众心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有,我有,大家有才是真的好。”于是早恋的队伍日益壮大。
4、纯真心理。这类感情大多数是渴望纯真的“爱情”和友情,希望“爱情”能修成正果。
(三)缺失的青春期教育——早恋的外在因素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传统思想一直束缚着人们的道德观念,人人谈性变。虽然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观念在更新,但家长、老师还是羞于向子女、学生谈与性有关的话题。特别是思想保守、观念落后的农村,性教育更是一片空白。学校虽发给学生《中小学生生理卫生》一书,但并未开设此课程,只是让学生拿书回家自学。留守学生出现青春期的心理问题,是绝对不敢向父母、老师求救的,否则会像贾
宝玉一样被视为道德败坏、大逆不道,于是只好去同龄人,特别是异性同龄人倾诉,倾诉多了,早恋也来了。
(四)社会不良风气的熏陶——早恋的催化剂
随着科学技术和通讯的日益更新,黄书刊、电影、电视、网络无时无处都在传播情。特别是一些中学生非常崇拜的偶像明星和与他们年纪相仿的90后学
生上演了一系列“门”事件,无形中成为留守学生早恋的催化剂。如偶像明星的“门”、师生的“激吻门”、大学生的“”、中学生的“厕所门”、技校生的“双飞门”等等,已经把学生的道德底线冲刷得干干净净、荡然无存。试想,每天耳濡目染、又缺乏父母监督的农村留守学生能有几个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呢?
幸好,大多数学生的行为都是在秘密中进行,不敢明目张胆、轰轰烈烈向家长、老师挑战。作为班主任,发现留守学生早恋了应该怎么办?是立刻用电话通知家长?还是粗暴地干涉、制止?还是用一定的方法巧妙化解?我认为,对待早恋,班主任不宜堵、不宜禁,只宜疏、只宜导,并且要讲究方法。
二、早恋疏导方法
(一)明辨真伪,谨防“神经过敏症”
由于性问题一直是禁区,男女同学关系密切一些,个别人就认为这是在早恋,于是议论纷纷,风言风语。班主任一定要明辨真伪,谨防“神经过敏症”。因为“神经过敏症”正是早恋的刺激素,往往弄巧成拙。男女交往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初始阶段是对异性有好感的普遍阶段。朦胧阶段是比友情浓、比爱情淡的感情。恋爱阶段才是真正的早恋。一般人所说的早恋其实是朦胧阶段,也是学生心理最敏感的阶段。“退一步是友情,进一步是爱情。”特别是心灵敏感的留守学生,假如遇到了“神经过敏症”的班主任,一定会假戏真做,开花结果。所以,即使发现了学生有早恋迹象,也应该先明辨真伪!
(二)专题教育,引导男女同学正常交往
农村初级中学由于办学条件所限,班主任更应该利用好主题班会,加强青春期教育,扫除学生在生理卫生方面的盲点。如举办主题班会“正常、健康的男女同学交往”,指导与异性交往做到交往要自然、适度,真实、坦诚,保留余地,不过分夸张,不闪烁其辞,不盲目冲动,不矫揉造作。告诉青春期学生在两性之间产生爱慕是普遍现象,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并告诉学生早恋现象只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正常偏差,学生无须害怕,更不必有罪恶感,要正常对待。
(三)分清利弊,树立纯洁爱情观
早恋是一把双刃剑,但大多数早恋往往发展为畸形的早恋,其不利影响可想而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班主任首先应该充分让这些留守早恋者认清早恋的危害。如近年来,中学生性行为趋向低龄化,堕
胎、厕所产婴的新闻层出不穷。失恋后上吊、投河、跳楼、割腕、杀死对方或第三者的消息屡见不鲜。为了“爱情”,抢劫、盗窃、、等触犯刑法的行为早已司空见惯。这些苦果都是由恋爱双方共同吞咽的。班主任应该让早恋者认清早恋的危害,才能劝其悬崖勒马,回头是岸。其次,班主任应该告诉学生早恋与爱情的区别。爱情正如霍姆林斯基在《给女儿的信》中写到是人类世代相传的纽带,是纯洁的、高尚的、忠诚的,力量强大的,并非像早恋中的“爱情”那样复杂。
(四)故意忽略,帮助其战胜自己
故意忽略,就是对学生的早恋行为旁敲侧击,让学生有自我反省的时间冷静处理感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一发现恋情就视为洪水猛兽,粗暴地控制、禁止或监视、搜查、恐吓等简单做法,只会引起“断乳期”早恋者的逆反心理,结果适得其反。所以,发现了学生,特别是农村留守的中学生,应该采取故意忽略的方法。如去年我班的古燕香是一位成绩优异、文采斐然的留守女孩,开学初便和邻班的一个留守男生轰轰烈烈谈起了“恋爱”。我知道后,并没有急于干涉制止,而是先暗中观察。一段时间后,组织举办“正常、健康的男女同学交往”这一主题班会,同学们反应异常激烈。然后请语文老师协助布置《我看中学生早
假戏真做的明星恋》的口头作文课,并布置学生作成文。素有“作家”称号的她以一篇观点鲜明、论据有力、论证严密、语言犀利、见解独到的作文蟾宫折桂,并作为范文在班上宣读、张贴。两个星期后,她理智地处理了感情问题,后来以优异成绩考上县城重点中学。假如我当时粗暴的处理,后果不言而喻。
实践证明:对待中学生的早恋,无论是老师、学校、还是家庭、社会都应该结合他们的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科学的青春期教育,加以合理的引导,提高他们的认知情感、把握情感的能力,帮助他们度过青春期,才能让农村留守中学生早恋现象悄悄走开,才能让班风、学风、教风、校风走上康庄大道,才能让祖国的花朵开得更红、更艳。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