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思考题
1.什么是生态学和农业生态学?
农业生态学: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相互联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科学.
2.为什么说农业生态与自然生态不完全一致?
3.农业生态学的主要任务及其发展趋势是什么?
根本任务:运用农业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研究农业领域中的生态问题,探讨协调农业生态系统组分结构及其功能,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高效发展。
随着人口的进一步增长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和水资源的短缺、生态环境的破坏、污染加剧等资源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如何合理调控农业生态系统,协调生态一经济一技术之间的关系,是农业生态学的重要任务和目标。进入21世纪,我国农业将全面步入发展新阶段,
有效解决产量与品质、增产与增收的矛盾,提高农业效益和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等已是新阶段农业的迫切任务。在这种背景下,有效解决日趋严重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意义更为重大。在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和应用也将越来越活跃,其学科地位和作用将更加突出。
1.什么是系统?系统有何特征?
系统: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
系统的基本特征:系统结构的有序性、系统整体性、系统功能的整合性
2.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哪些组分?
生态系统: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称为生态系统。(简单版:在一定空间内的全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统一体称为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组分和非生物组分(生命支持系统);其中,根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的作用和地位,可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即三大功能类。
3.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什么?
生态系统的结构:物种结构、时空结构、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4.生态系统有哪些类型?
A按环境特征划分:陆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
B按人工干预程度划分的各类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人工驯化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
5.农业生态系统的组分、结构与功能是什么?
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组分(农业生物)和环境组分(自然环境组分和人工环境组分);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组分结构、时空结构、营养结构;
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物种流、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价值流。
6.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1、生物构成上的差异:自然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构成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形成的自然生物落,具有特定环境下的生态优势种和物种多样性;而农业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生物品种是经过人工驯化培育的农业生物以及与之有关的生物,同时,人类使农业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消费成员。
2、环境条件上的差异:人类在驯化改良自然生物成为农业生物的同时,也在对自然生态环境进行调控和改造,以便为农业生物生长发育创造更为稳定和适宜的环境条件,使环境资源更加高效地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各种农副产品。使农业生态环境显著不同于自然生态环境。
3、结构与功能上的差异:从系统的结构组成上,农业生态系统既包含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组分,同时也包含了社会经济因素的成分。此外农业生态系统在自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三大功能的基础上,添加了人类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价值转换功能,具有四大功能。
4、稳态机制上的差异:自然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十分丰富,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建立了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了自然的自我调节稳定机制,保证了自然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发展。而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减少,食物链结构变短,农业生物对最佳环境条件依赖性不断增加,抗逆能力减弱,自然调节稳定机制被削弱,系统的自我稳定性下降,需要人为的合理调节与控制才能维持其结构与功能的相对稳定性。
5、生产力的差异: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类多数是按照人类的目的(如高产、优质、高抗等)驯化培育而来的,农业生态系统比同一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较高的光能利用率。
6、开放程度上的差异:自然生态系统的生产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生产,生产的有机物质几乎全部保留在系统之内,许多营养元素基本上可以在系统内部循环和平衡。而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除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人类生活需求以外,还要满足市场与工业等行业发展所必需的商品和原料。农业生态系统的这种“大进大出”现象,表明了农业生态系统的开放程度远远超过自然生态系统。
7、能流特征上的差异:人工辅助能的投入,是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最重要区别。
农业生态系统大量辅助能的输入,是与大量产品能的输出互为条件的,这也是农业生态系统开放性的标志。
8、养分循环特点的差异:农业生态系统有较高的养分输出率与输入率。农业生态系统内部养分的库存量较低,但流量大,周转快。农业生态系统的养分保持能力较弱,流失率较高。农业生态系统养分供求同步机制较弱。
9、系统服从的规律差异: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既是自然再生产过程,也是社会再生产过程。所以,农业生态系统的存在与发展应同时受到自然规律 和社会经济规律 的支配。
10、系统运行的“目标”差异:自然生态系统运行的“目标”是自然资源的最大限度生物利用,并使生物现存量达到最大。农业生态系统 的“目标”是使农业生产在有限自然与社会条件制约下,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需要。
1.种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种种的空间分布、种数量、种遗传、邻接效应。
2.种增长模型有哪些类型?其特点是什么?
1、几何级数增长 特征:种的几何级数增长是指种在无限的环境中生长,不受食物、空间等条件的限制,种的寿命只有1年,且一年只有一个繁殖季节,同时种无年龄结构,是个体彼此隔离的一种增长方式。 亲代与子代世代分离,种增长不连续。
2、指数增长(J增长) 特征:在无限环境条件下,除了种的离散增长外,生物可以连续进行繁殖,没有特定的繁殖期,子代与亲代繁殖时间交错世代重叠,种的增长呈连续状态。
3、逻辑斯谛增长(S型增长) 特征:在实际环境下,由于种数量总会受到食物、空间和其它资源的限制,因此,增长是有限的。由于环境对种增长的限制作用是逐渐增加的,故增长曲线呈现“S”型。
3.种波动的主要原因与调节方式有哪些?
种波动的原因:影响种数量波动的原因很复杂,但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类,即非密度制约和密度制约。
种波动的调节:1、密度调节 (包括种间调节和食物调节) 2、非密度调节 3、种内自动调
消费者在生态系统的功能节(包括行为调节、生理调节、遗传调节)
4.人类活动对生物种动态变化有哪些影响?
5.生物种间相互作用的类型有哪些?在农业上如何应用?
种间的相互关系:
1、正相互作用:按其作用程度分为互利共生、偏利共生和原始协作三种类型。
2、负相互作用:包括竞争(种内和种间竞争)、捕食和寄生等。
3、中性作用。
应用:1.建立人工混交林,林粮间作,农作物间套种 利用正相互作用
2.稻田养鱼、养萍,稻鱼、稻萍混作
3.蜜蜂与虫媒授粉作物的互利作用
4.生物防治病虫害及杂草 利用负相互作用
1 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一个生物落具有下列9个基本特征:
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2.具有一定的外貌
3.具有一定的结构
4.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5.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6.形成一定落环境
7.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8.具有特定的落边界特征
9.具有一定的营养结构、代谢方式和物质生产力
2 农业生产中如何根据落的结构特征,合理安排农业生产?
1.摸清某一区域的生物资源现状,分析各种生物种在落中的特征及利用价值,研究它们在利用后可能的变化趋向,提出利用和改造生物落的方向和途径,为本区域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性资料。
2.利用落对环境的指示作用和落改造环境的作用,研究保持原有农业生物落或建立某些新的落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3.为不断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深入研究落自然生产力形成和变化与环境条件相互关系的规律性,为建立科学的人工复合农业生物落所采取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 何为生态位?生态位理论在农业上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生态位:生物物种在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出的对环境综合适应的特性,即一个物种在生物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地位。
在农业生产中,人类应从分布、形态、行为、年龄、营养、时间、空间等多方面对农业生物
的物种组成进行合理的组配,以期获得高的生态位效能,提高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利用不同作物种间在形态上、生态习性上、生理特征上,时间上的差异性,通过间套复种组建合理的作物复合体;
⃟在水域进行立体养殖;利用林果冠层下的空间种植药材,培育食用菌等,都可大大提高生态位的利用率。
⃟人类在努力去除农田中病原微生物、杂草以及水体中的有害生物等,以控制其对生态位的争夺,充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4 落演替的含义是什么?描述其演替过程。
生态系统内的生物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种侵入,出现了生物落及其环境向着一定方向,有顺序的发展变化过程,称为生物落演替。
生物落从演替初期到形成稳定的成熟落,一般都要经历先锋期、过渡期、顶极期三个阶段。
落演替的类型:
1、原生演替(水生演替和旱生演替)
典型的旱生演替系列是:(1)地衣落阶段。(2)苔藓落阶段。(3)草本落阶段。
(4)木本落阶段。
典型的水生演替序列是:(1)自由漂浮植物阶段。(2)沉水植物阶段。(3)浮叶根生植物阶段。(4)直立水生植物阶段。(5)湿生草本植物阶段。(6)木本植物阶段。
2、次生演替. (森林采伐演替、草原放牧演替)
5 如何利用落演替原理建造合理的农业落?
(一)对撩荒地植被演替的控制(二)农田土壤肥力变化与作物演替的利用(三)仿落演替的人工模拟落(四)建立仿自然演替落结构的人工落(五)农田杂草防除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