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试题答案及解析
1. 家里冰箱里常常会储存些新鲜的鱼肉、水果、蔬菜等食物,在这些食物里面滋生的细菌等多种微生物,它们共同组成了
A.种
B.落
C.生态系统
消费者在生态系统的功能D.以上都不是
【答案】D
【解析】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之间可以随机交配的属于同一个种;不同种在自然环境中占有不同的生态空间构成落;不同种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进行着信息传递构成生态系统。可见冰箱里储存的鱼肉、水果、蔬菜,以及滋生的细菌并不能随机交配和进行能量流动。D正确。
【考点】种、落、生态系统概念

2. 为防治荔枝蝽等植食性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有人尝试在荔枝园的株间种植矮小的山绿豆。对比研究荔枝—山绿豆复合种植园和荔枝单一种植园中各类昆虫所占的百分比,结果如下图。

请回答:
(1)调查各类昆虫的种密度不能都用样方法?理由是                               
(2)据图分析,复合种植园中害虫明显减少,原因是                            的比例增加,通过                    等种间关系消灭害虫。
(3)山绿豆耐阴性好,营养丰富,可作为饲料,选它跟荔枝搭配种植,可提高生物落对         
的利用率。无论哪种种植模式,荔枝园里都要定期清除杂草,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目的
                                                                           
(4)复合种植园中,                         等属于生产者,腐生性昆虫属于        。与单一种植园相比,复合种植园生物的种类增加,因而其生态系统的                     结构更为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更高。
【答案】(1)因为有些昆虫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
(2)肉食性和寄生性昆虫   捕食和寄生
(3)光能    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4)荔枝、山绿豆、杂草   分解者     营养(食物网)
【解析】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能力不强的动物(如:蚯蚓)。对于有较强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的动物,不适于用样方法调查其种密度。(2)据图分析,复合种植园中肉食
性和寄生性昆虫的比例增加,通过捕食和寄生等种间关系消灭害虫(植食性害虫),导致害虫明显减少。(3)山绿豆和荔枝对光照要求不同,搭配种植能够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能利用率。荔枝园里都要定期清除杂草,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4)复合种植园中,荔枝、山绿豆、杂草等属于生产者,腐生性昆虫属于分解者。与单一种植园相比,复合种植园生物的种类增加,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升高,营养结构更为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更高。
【考点】本题考查种的特征、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3. 造成目前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生物的呼吸作用
B.化石燃料的燃烧
C.火山爆发
D.臭氧层的破坏
【答案】B
【解析】生物的呼吸作用对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微乎其微,A错误;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化石燃料,B正确;全球每年火山爆发次数和规模有限,不是CO2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C错误;臭氧层被破坏与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没有直接关系,D错误。
【考点】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4. 某种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生性喜光、善于攀援、生长迅速,后来引入我国某地,导致入侵地许多植物被其覆盖后因缺少阳光而死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植物与被其覆盖的植物间一定是竞争关系
B.引入外来生物一定是对当地生物有害的
C.引入一个生性喜阴植物可以恢复入侵地原有的生态系统
D.导致该植物在入侵地疯长的原因一定是其基因发生了突变
【答案】A
【解析】外来物种大多会因缺乏自然天敌而迅速繁殖,并抢夺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进而导致生态失衡及其他本地物种的减少和灭绝,根据当地情况科学引入外来物种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本题中的外来植物和本地植物形成的是竞争关系,本地植物因不能获得阳光而死亡。

5.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
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答案】D
【解析】A项,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可以来源于无机环境,也可来源于生物,如花朵鲜艳的颜,故A项错误。B项,除了化学信息外,植物经常利用光来传递信息,不少植物利用花朵鲜艳的颜吸引昆虫为其传粉,故B项错误。C项,信息可以在同种生物间传递,可以在不同物种间传递,也可以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传递,故C项错误。D项,食物链上相邻的物种的个体行为和种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有用信息,例如狼可以利用兔留下的气味去捕食兔,可见信息可以调节生物
种间关系,故D项正确。
【考点】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6. 下列中,哪项不是生物圈中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例子(  )
A.各种环境因子对生物进行自然选择,使生物产生适应性
B.光合生物的出现和发展,改变了大气的无氧气状态,并逐渐形成富含氧气的大气和对生物有保护作用的臭氧层
C.氧气的积累是需氧型生物出现和大发展的前提条件,需氧型代谢使生物的生命活动更加活跃,进化速度加快
D.地壳中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
【答案】D

7.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无法适应环境
B.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C.延长短日照植物黄麻的光照时间可提高麻皮产量,这属于行为信息的合理利用
D.在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都是密不可分的
【答案】C
【解析】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信息种类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三类,延长短日照植物黄麻的光照时间可提高麻皮产量,这属于物理信息的合理利用,所以选C。
【考点】生态系统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功能的理解。

8. 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过程描述的是
①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
②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③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
④根瘤菌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成为无机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利用,最后重新回到大气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①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属于能量流动功能,故①正确;②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这里分析的是营养结构,不是生态系统的功能,故②错误;③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属于信息传递功能中的行为信息,故③正确;④根瘤菌将大气的氮气转化成为无机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利用,最后重新回到大气中,属于物质循环功能,故④正确。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名师】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的能力。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根据题目中的各个选项,出各个选项所代表的功能方式。

9.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都是植物
B.细菌都属于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C.太阳光来自地球之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D.蛔虫为厌氧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答案】D
【解析】光合细菌进行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细菌进行化能合成作用,都能合成有机物,都是生产者,AB错。阳光为生态系统非生物成分,C错。蛔虫寄生在消化道,消化道没有氧气,合成进行无氧呼吸供能,以人体营养物质为能量来源,为消费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成分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10. 下图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一年内CO2消耗量与释放量的情况,其中甲表示该生态系统消费者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乙表示分解者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丙表示生产者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丁表示生产者CO2消耗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碳循环在甲、乙、丙构成的生物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双向传递
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丁来表示
C.丁大于甲+乙+丙
D.根据图示关系可推测该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
【答案】A
【解析】甲是消费者,乙是分解者,丙是生产者,碳循环在甲、乙之间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单向传递,而乙传向丙以无机物的形式单向传递,而丙传向乙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单向传递,故A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考生要能够识记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并能够从柱形图中获得解题的相关信息。

11. 下图分别表示两个不同的人工生态农业模式图,据图分析回答:

(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具有的特点。如甲所示,人的食物 2/3 来自于农作物,1/3 来自于家 禽家畜,若人体重增加 300 克,则最少要消耗农作物克。
(2)从能量角度分析,设计乙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份中,沼气池
中 的生物属于。乙中“管道”可为农作物生长提供。
(3)估算大棚中某种双子叶杂草的种密度时,最常用的方法是,相对于自然生态系统,乙 抵抗力稳定性较低的原因是。
【答案】(1)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500
(2)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分解者 C02
(3)样方法    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
【解析】(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如甲所示,人的食物2/3来自于农作物,1/3来自于家禽家畜,若人体重增加300克,则最少要消耗农作物为300×2/3÷20%+300×1/3÷20%÷20%=3500克。
(2)从能量角度分析设计乙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份中,沼气池中的生物属于分解者.乙中“管道”可为农作物生长提供C02
(3)估算大棚中某种双子叶杂草的种密度时,最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相对于自然生态系统,乙的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故乙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考点】
【名师】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相邻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12. 如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甲、乙、丙各代表生态系统中的哪种成分(  )
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
B.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
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
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
【答案】D
【解析】分析碳循环图解可知,生产者可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到生物落中,并通过食物链传递给消费者,同时生产者所含的一部分有机碳会流向分解者,一部分有
机碳通过细胞呼吸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消费者所含的一部分有机碳会流向分解者,一部分有机碳通过细胞呼吸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将有机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故根据上述关系可判断出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所以D正确,ABC错误。
【考点】碳循环

13. 下列有关生态学原理或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蜜蜂到蜜源后,通过跳圆圈舞向同伴传递,属于物理信息
B.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单向的
D.红树林具有调节气候的能力体现了直接价值
【答案】B
【解析】蜜蜂到蜜源后,通过跳圆圈舞向同伴传递,属于行为信息,A错误;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B正确;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信息传递
是双向的,C错误;红树林具有调节气候的能力体现了间接价值,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4. 沙漠中的啮齿动物和蚂蚁都以植物种子为食。啮齿动物喜欢取食大粒种子、蚂蚁偏爱小粒种子。在该生态系统中,大粒种子植物在与小粒种子植物的竞争中处于优势。科研人员在1974年~1977年间,在某一实验区域内进行了啮齿动物的有无对蚂蚁数量影响的相关研究。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在该生态系统中,蚂蚁和啮齿动物之间没有竞争关系
B.在该生态系统中,蚂蚁和啮齿动物分别属于第二、三营养级
C.移走全部啮齿动物后,蚂蚁的数量会先增加然后维持相对稳定
D.啮齿动物可通过植物间的竞争对蚂蚁的数量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