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对生命进化和协同进化的认识
答:生物的进化是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共同作用,形成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协同发展。
生命的产生是地球上各种物质综合作用的结果。作为环境中的生物,不能脱离环境而独立生存,必须依赖周围的环境。生物在环境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进化中生存,在进化中发展,生物的这种进化主要不是通过自身来实现的,而是通过自然选择。生物世代中产生遗传变异,出现各种不同特征的生物体,自然选择决定哪个个体或种能够生存,而其他的则被取代。因此,生命是适应环境的一种特殊的物质运动。并由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的作用向着更高级、更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
协同进化:相互作用的两个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的过程。捕食者和猎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这种协同进化的最好实例。捕食对于捕食者和猎物都是一种强有力的选择,捕食者为了生存必须获得狩猎成功,而猎物生存则依赖逃避捕食的能力。在捕食者的压力下,猎物必须通过增加隐蔽性、提高感官的敏锐性和逃避技能等方式减少被捕食的风险。捕食者或猎物任何一方的进化,都会成为一种新的选择压力而促进堆放的变化,这一过程就是协同进化。
2、Gaia假说:地球自我调节理论
认为:地球是由生物、海洋、大气和土壤组成的一个复合系统,生物圈不仅改变了地球环境,而且也直接控制着这个复合系统,以维持地球活动使之更有活力,同时这个复合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功能。
强调:生命是全球尺度的现象。地球生态系统没有鼓励的生命。生活的生物有机体必须调节其生存的星球。不能将物种的进化与他们的环境分割开来,这两个过程紧紧地耦合成一个不可分隔的过程,调节成功的与否依赖于生物的进化和物质环境进化的不断耦合。
3、简述光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消费者在生态系统的功能光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得以生存和繁衍的能量源泉,地球上生物的生存所需要的能量都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太阳光能。(1)光照强度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不同植物对光照强度的反应不一样,形成阳性植物和阴性植物两个生态类型(2)不同光质对生物有不同的作用。太阳光由可见光、红外光、紫外光三部分,光和作用的光谱范围只有可见光,红外光主要引起热变化,紫外光主要促进维生素D的形成和杀菌作用,另外可见光对
动物的生殖、迁徙、换羽、发育等也有影响(3)日照长度的变化使大多数生物的生命活动也表现出昼夜节律。由于分布在地球各地的动植物长期生活在具有一定昼夜变化的环境中,借助自然选择和进化形成了各类生物所特有的对日照长度变化的反应方式,即光周期现象。根据对日照长度的反应类型植物可以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和日中性植物。日照长度的变化多大多数动物的迁徙、生殖也有十分明显的影响
5、有效积温法则:指生物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需要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某一特定生物类别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为一个常数,该常数为有效积温。有效积温在农业生产汇总具有重要意义:农作物全年的种植安排,必须根据每一种作物所需要的总有效积温,否则将是盲目的。在植物保护和病虫害的防治中,当地平均温度以及某害虫的有效积温是进行预测预报的重要依据。
6、渗透压调节:水生动物通过限制体表对盐类和水的通透性,改变所排出的尿和粪便的浓度和体积,逆浓度梯度的主动吸收或排出盐类和水,以维持体内水分平衡的方式。例:淡水动物的体液浓度对环境是高渗的,体内的部分盐类既能通过体表组织弥散,又能随粪便、尿排出体外,因此体内的盐类头降低的危险。他们保持水盐代谢平衡,一是使排出体外的盐分
降低到最低限度,二十通过食物和鳃从水中吸收盐类,三是不断将过剩的水排到体外,而丢失的溶质可通过食物获得或鳃从环境中吸收溶质。
9、环境因子生态作用的一般规律
(1)综合作用: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任何一个单因子的变化必将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及反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在诸多环境因子中,往往会有一个或两个因子,在一定条件下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称为主导因子(3)直接作用或间接作用:环境因子的作用方式有直接对生物的,或通过影响其他因子间接影响生物(4)阶段性作用:生物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对环境因子的需求不同(5)不可代替性和补偿性:环境因子虽不等价,但都不可缺少,一个因子的缺少不能由另一个因子代替,但某一因子量不足时,有时可由另一因子的加强作用而得到调剂和补偿(6)限制性作用: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但是其中必有一种或少数几种因子是限制其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即限制性因子
11、指数增长模型和逻辑斯谛增长模型有何异同
前者是在资源无限的条件下,后者是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2)指数增长模型与密度无关,逻辑斯谛增长模型与密度有关(3)指数增长模型曲线呈“J”型,逻辑斯谛增长模型曲线呈“S”型
13、生物落的基本特征
生物落:是指在特定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地域或生境中各种生物种的集合体。基本特征:(1)具有一定的物种组成,落是种的集合体(2)具有一定的外貌及内部结构,生物落是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单位,具有其外貌和形态结构,生态结构和营养结构等结构特征(3)形成落环境,生物落对其生活环境有重大的影响,并形成落环境(4)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落中的生物在有序的状态下生存(5)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落的组成成分具有生命特征的种,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不断的发生着变化(6)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落分布在特定的地理区域和特定的生境上(7)落的边界特征,在自然条件下,有些落具有明显的边界
14、生物演替理论
生物演替:在一定地段上,落由一种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类型的有顺序的演变过程。演替阶段:迁移、定居、聚、竞争、反应、稳定。演替理论:单元顶级论、多元顶级论、顶级-格局假说。(1)单元顶级论:在同一气候区内,无论演替初期的条件多么不同,最终都能形成一个与当地气候条件保持协调和平衡的演替顶级,包括气候顶级和各类前顶级。(2)多元顶级论:某一气候区域的物理环境不同,因此在该气候区域内的不同生境下就会有不同类型的顶级落(3)顶级-格局假说:在任何一个区域内,环境因子都是连续不断的变化的。生物演替的制约因素:(1)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步和动物的流动性(2)落内部环境变化(3)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4)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5)人类对生物落演替的影响
15、我国植物落分类原则和分类系统的构成体系
我国植物落的分类采用“落生态”原则,所采用的主要分类单位有植被型(高级单位)、系(中级单位)、从(基本单位)。每一等级之上和之下又各设一个辅助单位和补充单位。其分类系统如下:植被型组、植被型、植被亚型、系组、系、亚系、丛组、丛、亚丛。落的分类和排序方法是研究植物落生态关系的重要数量方法,可以深刻揭示植物、植物落与环境间的生态关系


16、简述r-对策者和K-对策者的差别
1r-对策者适应于严酷而易变的环境,K-对策者适应于可预测的稳定的环境(2r-对策者具有能使种增长量最大的各种生物学特征,即高生育力,快速发育,早熟,成年个体小、寿命短,单次生殖多而小的后代;K对策者具有成年个体大,发育慢,生殖迟,产仔少而大,多次生殖,寿命长存活率高的生物学特征(3)在生存竞争中,r-对策者以“量”取胜,K-对策者以“质”取胜(4r-对策者将大部分能量用于繁殖,K-对策者将大部分能量用于提高生存
17、简述生态系统四种基本组成的生态功能
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和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1)非生物环境:为生物提供生存的场所和空间,提供了能量和生命所需的物质(2)生产者:进行光和作用,固定太阳能,以简单的无机物为原料制造各种有机物质,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和人类食物和能量的来源(3)消费者:对初级生产物起着加工再生产的作用,
对其他生物的生存和繁衍乃至生态系统功能过程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4)分解者:把复杂的有机物质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实现物质的再循环利用
18、从能量流动的角度解释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通过自身的发育和调节达到的一种动态的稳定状况,包括结构、功能上的稳定,能量输入、输出的稳定。生态系统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因为能量和物质循环总在不间断的进行,生态平衡是相对的,实际上,生态系统是一个远离平衡的热力学开放系统。生态系统中的生命成分,不断的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太阳能成为系统的能量源泉,绿植物利用太阳能和吸收环境中的无机物质合成有机物,在生态系统中沿着食物链传递,并向着更高营养级方向流动,这个过程是熵产生的过程,但是生态系统没有因为熵产生而无序,原因就是与偶遇外熵流的不断输入。
19、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的循环特点
(1)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的途径是多样性的(2)大多数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具有富集现象,在代谢过程中不能被排出,而被生物体同化,易长期停留在生物体内,造成有机体中毒
、畸形、死亡(3)一般情况下,有毒物质进入环境后会经历迁移和转化的过程,从而使一些有毒物质毒性可能降低,而另一些有毒物质的毒性可能增加
21、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1)城市生态系统中,人是系统的核心和据顶因素,属于人工生态系统(2)城市生态系统是以分解功能不充分的系统(3)城市生态系统是自我调节和自我维持能力很脆弱的系统(4)城市生态系统受社会经济制约明显。城市生态系统是人为改变了结构、改造了物质循环和部分改变了能量转化,以人类活动为主导的一类开放型热工生态系统
23、举例说明对生态工程的理解
生态工程是人类应用生态系统原理和控制论设计、规划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工艺流程及信息反馈关系,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一种工艺或技术。生态工程强调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的系统组合、学科的边缘交叉和专业的横向结合,是生态系统原理与现代科学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如利用生物的特殊功能或生态过程将废水回收、净化、回用等技术或工艺而实现节水或处理废水的污水处理生态工程;将生活垃圾中的有机部分、人畜粪便等分解、转化来生产优质生态复合肥或将秸秆过腹还田,发展养殖业,并利用畜禽粪
便与秸秆培养食用菌后在培养蚯蚓,蚓粪残渣则作为肥料。
24、简述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陆地生态系统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表现为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水平地带性又包括经向地带性和纬向地带性。(1)纬向地带性:由于热量沿纬度变化而变化,导致落类型也随纬度变化而更替(2)经向地带性:以水分为主导因素,引起落分布由沿海向内陆发生更替(3)垂直地带性: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引起自然生态系统有规律的垂直更替
25、简述对生物圈中水循环和大气循环关系的认识
水循环是指在太阳能的作用下通过蒸发使海水转化为水汽后进入大气,在大气中遇冷凝结,又以雨雪等形式降落到地面或海洋。水循环是物质循环的核心,是生态系统中物质运动的介质,所有循环都在水循环的推动下完成的。大气循环就是大气大范围内的运动,主要包括碳循环和氮循环,大气循环性能最完善,具有明显的全球性。关系:(1)大气循环和水循环是在同一生物圈内进行的(2)水循环推动大气循环,大气循环的物质主要贮存在大气和海洋中,大气循环与水循环密切相连。(3)全球的水量是平衡的,这是水循环的结果。而水
循环必须通过大气循环来实现。水循环中“蒸发、降水作用”基本受大气循环的控制;“水分输送” 也必须通过大气循环完成。没有大气环流也就没有水循环,全球的水量也就不可能达到平衡。(4)在大气循环所产生的风应力的作用下,大气不断地向水体输送动量,使水体尤其是表层水体产生运动。表层水体的运动,受大气循环的影响极大,常常产生与大气循环方向一致的定向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