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创作专题期末作业
艺术学院  付相波
一、各堂讲座概要
3月9日  苏牧  《阳光灿烂的日子》
主题:青春的觉醒,生命的觉醒。生命中阳光一般的时光,蓬勃的少年。
      激情电影 像写诗一样蓬勃激情的发泄。
标准叙事框架(好莱坞模式):
            A                        B            C
             
    情节点:A. 结束开头,发展后文。马小军初见画中人。
            B. 发展部结束。马小军米兰。对爱情的绝望。《美国往事》。
            C. 高台跳水。告别少年时代。
片头的制作方案:控制。亮彩的天空,给人眼前一亮;黑底,火一样的片名闪出;鲜明的对比,音乐也是对比。笛子独奏。中年马小军旁白。中年时空既渲染了回忆彩,又构成全片叙事轴,用力观众最近的时间叙事,有亲近感。
第一个镜头:雕像,降+摇,使雕像有了生命。父权。
第一个段落:送父出征
    时代感:父权。 大场面。彩:绿+红。道具,人物也成为符号。红旗作为前景出现。
    声音:《万寿无疆》贯穿整个段落,没有个人声音。飞机轰鸣,父权崇拜。
    画面:照明。渲染出“阳光灿烂”。
          彩。绿,时代——坦克、飞机、军装。
                红,思想,共产主义的彩。
    组接:频繁。激情。   
    景别:大量特写。节奏快。直指本质。
    环境:没有任何小的空间。宽阔的大路、飞机场。浓烟——父权。
    道具:哨。权力。渴望。
    角度:迎面扬派飞机起飞。
第二个段落:窥视跳舞。
    节奏缓下来。对比。个人段落。马小军的真实世界(大时代很多时想象世界)。
    反推。逆光。聚灯光模拟阳光。
    “切断”,是前边的“看”更加珍贵。电影永远不让人看尽。
扔书包段落:
    幼年到少年时光的快速流逝。一个时间连接两个时空。生命的流逝,升格,非真实时间。
    专场:扔书包的“神奇”——1.长镜头,表示客观,固定仰拍,带来一个视点的“看”。2.非真实,拍得很“拖”,书包飘起来。
                              3.真实的接住书包。真实世界。
胡老师(冯小刚饰)讲课段落:
    两个场:老师。近景,有声。不知道真相,关系的置换。
            学生。全景,无声。
初见画中人段落:
    道具:望远镜。1. 看到米兰。
2. 胡老师和米兰的对比。
3. 无意中发现。“众里寻她千百度”。
4. 间隔。马小军向后撤一步看。少年期对女孩的想象非真实,一如画中人。闪现的女孩,盯住看,往前走,揭开蚊帐(重要道具),被震撼。
    音响:钟表表示客观时间,客观音响。《乡村骑士》是孩子心中主管的爱情。
    照明:聚光灯。美化照片。明暗光区对比。马小军在明暗中穿行。生命的变化。
再见画中人段落:
屋里:无声胜有声。
屋外:是音乐的延续,表达捉摸的状态,非常态。明暗制件表达生命状态。与屋里无时间关系。
动与静的结合:米兰走近马小军,马小军服装干净,表情庄严。
精神恋爱:修气息。到头发。把头发对省太阳光,表现女孩的美好。
遭遇画中人:
    声音:地板声音异常强烈。
    核心:现实与画中人的落差
    拍摄:低角度。床框凝聚视线,浪漫想象。主观视点。导演、马小军、观众视点三合一。少年的视角,不看到女孩的全部。
电影要从事情中体味出感情,生命体验。
告别少年时代:
    仪式化。
    多角度多机位。
    唯美。升格。起跳。落下。尴尬的落下,正常速度。
铁面歌女结局结尾:
意念化的傻子。青春的见证。马小军等人老去后,唯此傻子风采依旧。“”自嘲。
音乐:藏族民歌。对境界的向往。
黑白。年轻时代是爱情时代,是彩的。怀念阳光灿烂的日子。象征段落:精神状态。
像:不再是“孩子”而是护身符。
最后一个段落时哲学层面的,制作者对全片的俯瞰。
3月23日 王兴东  剧本写作
电影是给成年人讲述的语言和故事。
思想是电影的灵魂。
(一)电影编剧是创造和拥有产权的人,具有很强竞争力
剧本是版权的核心。编剧是银幕形象的创造师,是“纸上谈兵”的导演。日本人称剧本为“脚本”,可见剧本是电影立足之本。
(二)编剧必备素质
1. 有生活
2. 有思想
3. 有技巧
4. 有毅力
5. 有体力
一流编剧刻画心理。
编剧程序:采  编  写  改  销(售)
编剧的宗旨:创造文学形象
编剧的准则:以生活为根,以创新为命,以形象为本
            思路就是出路;内容为主,剧本为先
编剧要脚踩两只船:生活和市场
            在生活的大地上打竖井:在现象与现象之中选择形象,选择优戏剧性的人,人物的性格是人无的最高层面。生活是给你力量的杠杆。在生活的长河里沙里淘金。
(三)细节是艺术的全能之神
1. 细节是生活焊接在艺术中的铆钉
2. 细节是塑造性格的血肉
3. 细节是表达人物情感的粘合剂
4. 细节是结构故事最好的链条
5. 细节对表现故事年代有重要意义
6. 语言也是故事的点睛之笔
处理细节方法:糖球滚芝麻,粘上了就要,粘不上就不要。
好故事要有一个能激发观众同情的人物、一个能引起普遍关注和共鸣的人物、一个有明确目
标并采取行动推动故事的人物。写普通人必须写普遍的问题才能达到普及的效果。
主动作塑造人物,被动动作不能不能塑造人物
(四)冲突是剧本的核心
有质量的冲突:权力、性、钱、生死、恶境
(五)在选定题材是要向自己咬四口
1. 借口——观众凭什么看电影?
2. 选择时机和当口
3. 刺激观众的胃口
4. 要有口碑。好题材是没有账户的财富
(六)什么样的剧本是好剧本
引人入胜,动人心弦,发人深省
六条原则:
1. 一个主要人物
2. 确定主要人物需求和方向
初学剧本创作,“一根筋”很重要,掌握人物的需求和方向,把人物放到困难情景,让人物作两难选择。
3. 一个困难的情境
4. 一个对立体/反对者
5. 带有威胁性的可怕危机。开始十分钟建立危机,设置悬念
6. 一个精彩的意外结局。只有结尾才是照亮主题的。编剧要从尾写到头。剧本=锯本
4月6日  中国电影导演的创作生态  导演宁敬武
中国电影产业现状: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其原因并非审查受限。
青年导演创作资助计划(十六名青年导演),王小帅、宁浩、张扬、张一白、徐静蕾、贾樟柯等。以导演的形式进行支持,不再局限于主旋律。单纯的电影导演还未走上良性产业道路。
电影的发行系统:
93、93年中国电影处于崩盘状态,引进美国电影,采取分帐方式,结为利益同盟,形成现在的院线制和票价模式,有两大特点:高票价和垄断。导致国产大片的产生。
电影资金回笼方式:院线、电影频道、音像制品、海外市场
电影创作问题:共性:创作目的不明确;缺少人文关怀,对当下生活的漠视,大氛围浮躁和时代的功利性;不真诚;藐视产业规律。
第五代导演成为产业电影的主流,用拍文艺片的经验去拍商业片,已经不成气候了。
第六代的精英意识,大师情结,还没扭转到电影平民化的状态,承担不了电影产业主力军的作用。
现在的导演没有前瞻性,缺乏梯队式人才的流动。电影工作者既是创作者,又是管理者。电影圈是一个资本、经验、权力和人情交织的江湖!
5月12日    陈山  电影音乐专题:中国电影歌曲史
      造型艺术
电影              音响    配乐
      声音艺术    音乐
                  对白    歌曲
                  画外音
电影艺术一方面有科技决定,另一方面在技术之下展开灵性。《无间道》音乐制作走在世界电影音乐的前列,它借鉴了中国音乐风来实现宗教化、内心化的表达,而蔡琴的歌声则表达出内心的美好,表达出纷扰世界的美好,死是升华和解脱。
默片时代电影的声音意识已经产生。日本的“辨士”就是最早突破默片限制的尝试。中国艺术家则通过以下三种手段来实现这种突破。
1. 用动作的反应来表现声音。《劳工之爱情》楼上打麻将楼下睡不好一场。
2. 动画表现画外音。《一串珍珠》(1925年)字幕变成动画来说明讽喻意义。
3. 用脸部表情、肢体动作和字幕阐释对话的内容。《桃花泣血记》(1931年)桃花林相遇一段。
默片时代的电影插曲:《乳娘曲》《寒夜曲》《寻兄词》《母性之光》。
声音变成艺术的四个手段:
1. 画外空间:通过想象力把画面延伸到银幕以外。《桃李劫》(聂耳曲,田汉词)
2. 声画对位:声音蒙太奇。《小花》弦乐华彩乐章+战争=老革命这一生的辉煌。
3. 黑画面:《四十不惑》黑屏+音乐=让观众看画面前就进入规定情境
                    《蓝》间离效果:什么是真正的自由?
4. 声音先导:下一个画面的声音提前在前一个画面出现,使两个镜头联系更加紧密。
30年代电影插曲:
《都市狂想曲》(《都市风光》),第一个MTV,黄自。
《马路天使》之《四季歌》《天涯歌女》。周璇:歌星+影星
《渔光曲》未映曲先热。中国唱片业对电影那个音乐的推动。
电影与流行音乐(插曲)结合起来:爵士乐
    黎锦晖时代:《毛毛雨》《桃花江》。中国流行音乐之父。
    陈歌辛时代:《玫瑰玫瑰我爱你》《香格里拉》《蔷薇蔷薇处处开》《夜来香》
解放后,上海电影整体迁移到香港。内地整体向左转,以政治宣传为主。《上甘岭》。
改革开放后,随着第五代的崛起和香港音乐电影的引入,电影插曲再度和流行歌曲结合。
摇滚乐不象爵士乐,摇滚乐更具现代性,《顽主》。在第六代中有所运营,但不进入影院。
5月18日  北京电影学院 高向明副教授,讲授摄影专题。
影像思维
读解影像的方法:到直觉。为什么这么拍?怎么拍出来的?
影像思维及其作用:充分发挥画面造型元素的结构潜力来创造一种视觉上的知觉效果,直觉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所有的艺术门类中,摄影的直觉性是最显现的。摄影的即时性、一次性决定了摄影艺术基本思维的直觉性。敏锐而准确的直觉构成摄影师基本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