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主持⼈的类型、特点和意义
【内容摘要】电视业的迅速发展,为⼈们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也为⾃⾝带来了激烈的竞争。这中间,电视栏⽬的品牌显得⾄关重要。电视节⽬主持⼈作为栏⽬品牌的重要标识,主持⼈开始直接影响节⽬收视率的现象,频繁出现。那么电视节⽬主持⼈到底主要存在哪些类型,各⾃的特点和意义⼜是什么?中国的电视节⽬主持⼈经过⼆⼗多年的发展历程,现在形成了怎样的类型,有什么样的具体特点?本⽂意在回答这些问题,同时对中国电视节⽬主持⼈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个简要分析。
【关键词】电视节⽬主持⼈;类型划分;定位;规范;个性
【引⾔】
近些年来,电视节⽬主持⼈这个职业在中国受到了很⼤的关注,中国主持⼈的研究已经不是新的领域,关于播⾳主持以及对主持和节⽬关系的评论性著作和⽂章也有许多。但是,就我所读到的资料⽽⾔,在内容⽅⾯,相当⼀部分都集中在两个⼤的⽅⾯:⼀是对于播⾳主持⼯作的业务⽅⾯的指导,也就是关于如何做好播⾳员、主持⼈的建议;⼆是对于国内外主持⼈和电视节⽬的具体的信息提供和介绍。⾄于主持⼈研究理论⽅⾯,我总体的感觉是缺乏结构性很强⼜很细致实⽤的理论。从观察⾓度来讲,也有两种趋势,⼀种
就是当今在学术界各个领域都⽐较明显的“⾔必称西⽅”,即借⽤国外著名的主持⼈尤其是他们的⼀些明星主持⼈的发展历程和风格特点来树⽴标准,以此来评价中国的主持⼈和他们所主持的节⽬;还有⼀种是⾮常“本⼟化”的⾓度,重视字正腔圆、端庄等特点。总之,关于主持⼈的评论性的理论性⽂章和专著,不是很多。有许多的评论都是⾮常感性的,针对个别的节⽬和主持⼈的。我试图结合⽬前中国主持⼈的具体发展情况,在主持⼈的类型⽅⾯做⼀些理性的观察和思考。
在电视的发展史上,提到“主持⼈”这个名词,就不能不提到哥伦⽐亚⼴播公司的新闻部的⼀个制⽚⼈----唐·休伊特。他于1952年美国共和党全国代表⼤会和第34届总统⼤选期间提出这个想法。他所说的“anchor”这个词,本来是个体育⽅⾯的术语,指接⼒赛中最后⼀棒的运动员。他认为,电视新闻对重⼤事件的报道既分散⼜呆板,应选择“让最有⼒的记者在最后把所有的报道串联在⼀起,⾼度概括起来。”[1]当时,CBS的沃尔特·克朗凯特担任了共和党全国代表⼤会的报道并⼤获成功,从此新闻节⽬主持⼈普遍出现。⽽在此之前,“host”⼀词也曾作为娱乐节⽬的串联性主⼈出现。在游戏和竞赛类节⽬当中,“moderator”⼀词也出现过。就是说,主持⼈在出现的最初,就是有很明显的类型上的区别的,⽤来描述不同类型主持⼈所⽤的英⽂单词也不⼀样,不同于中国的“主持⼈”⼀⾔涵盖。
那么“节⽬主持⼈”这个词何时在中国出现的呢?主持⼈最早出现于哪个节⽬呢?“从⽬前出版的各种著述中,可以看到有三种不同的说法:⼀是我国主持⼈最早诞⽣于1981年元⽉1⽇中央⼈民⼴播电台的《空中之友》节⽬;⼆是认为1981年7⽉中央电视台《北京中学⽣智⼒竞赛》节⽬⾸次使⽤主持⼈这⼀称谓;
三是1980年7⽉12⽇,中央电视台开播的《观察与思考》节⽬,⾸次打出‘主持⼈’的字幕。”[2] ⽆论最初出现于何时和什么节⽬,终归现在中国的主持⼈已经是风格各异,队伍也是越来越庞⼤。由此对主持⼈的类型和不同定位的研究,也显得⼗分必要。因为理论上讲“没有种的概念,整个科学就没有了。”[3]实践上,不同的节⽬类型和不同的主持⼈类型决定了他们的特点以及给受众提供的内容和⾓度,从⽽满⾜受众的不同需求。
关于电视节⽬主持⼈的类型,有很多划分的说法。要想划分类型,⾸先要确⽴标准是什么。有些学者习惯⽤节⽬内容为标准去划分,⽐如新闻节⽬主持⼈、经济节⽬主持⼈、法制节⽬主持⼈、⽣活节⽬主持⼈、科普类节⽬主持⼈、体育解说等等;有的学者习惯于以前的分法,即根据主持⼈在节⽬制作过程中所起到的作⽤划分,也就是现象分法,分为独⽴型、单⼀型、参与型、主导型四类。[4]这样的分类⽅法可以使我们对主持⼈的⾏为活动有感性把握,但在这⾥我想侧重从节⽬的形态和对受众要求的满⾜⾓度不同去分类。因为,节⽬的类型我想是决定主持⼈类型的更本质的因素。也就是说,由于节⽬和主持⼈相互依存关系的存在,主持⼈的分类是和节⽬类型密切相关的。
我⾸先给出类型具体划分,⽽后再做逐⼀的详细解释和分析。我所划分的电视节⽬主持⼈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四种:新闻及深度报道、评论杂志型节⽬主持⼈;谈话类节⽬主持⼈;娱乐、竞赛及晚会现场类主持⼈;⽣活服务、社教综艺类节⽬主持⼈。
众所周知,主持⼈和节⽬类型要协调,也就是说,适合的是最好的。那就是因为,“不同类型节⽬对主持⼈的要求和选择标准是不⼀样的,主持⼈在节⽬当中的⾓⾊和地位也不⼀样。”[5]以下逐⼀分析不同类型电视节⽬主持⼈的特点及其意义。
新闻及深度报道、评论杂志型节⽬主持⼈:
这种类型的主持⼈在我国要先于其他类型的主持⼈出现,如果把播⾳员也看作是主持⼈的⼀种特殊形式的话。我国电视⼝播新闻开始于1958年11⽉2⽇,最早是沈⼒作为播⾳员出现在电视荧屏上。那么这点与国外先出现娱乐节⽬主持⼈有所不同。总体来说,这个类型的主持⼈客观、冷静,逻辑思维清晰⽽敏锐,具有很好的洞察⼒。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是情感参与程度较低的话题和观点引导者。给受众的印象是值得信赖的。因为电视这⼀媒体肩负着重要的社会监督和舆论引导的作⽤。⽽在信息传播和观点传达的过程中,依据传播学的原理,信息来源的可信性对传播效果会产⽣重要影响。⼈们倾向于去相信可信度⾼的信源所给出的信息,⽆论是呈现事实还是阐述观点。[6]在美国,“三⼤电视⽹的主播播新闻都超过30年,年龄都在50岁以上。但是由于⼤家长期收看,已经养成习惯,觉得他们特别值得信赖,从⽽成为电视⽹的⽆形资产。”[7]
的确,这是个多元化的时代,⼈们的价值观念体系受着各种各样的冲击。正如庞勒在他的著作《乌合之众》⾥说到,“以往的观念虽已残破不全,却依然有着⼗分强⼤的⼒量,取⽽代之的观念仍处于形成的过
程之中,现时代呈现为龙⽆⾸的过渡状态。”[8]因此,观众对新闻节⽬主持⼈的“意见领袖”作⽤,还是⾮常看重的。其实,1956年前后,美国电视新闻主持⼈体制被
确定下来了,然⽽这种电视新闻主持⼈体制的确⽴是与美国50年代的国内外形势密不可分的。从5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动荡不安的局势使⼈们失去了对领袖⼈物的信任感,从⽽转向了从电视上了解局势的变化。再⽐如60年代末期,沃尔特﹒克朗凯特对越战的报道,使美国⼈民进⼀步认清了越战的真正局⾯和⽆可挽回的损失。以⾄于美国总统约翰逊发出感叹:如果我失去了克朗凯特,我就失去了整个美国。[9]
另外,这个类型的节⽬主持⼈,⼀般都具备记者的素质和从业经历,也都具备作为⼀个记者的敏感度。⽆论节⽬的具体内容是关于政治、经济、法律或者是其他⽅⾯的新闻及评论,他们都有⼀定程度的相关背景知识积累。美国传播学者们对三⼤商业电视⽹历任晚间新闻节⽬主持⼈年龄考察得出结论:43岁被称为是主持⼈的“黄⾦年龄”——成熟、稳重、权威、和男性魅⼒,容易赢得⼈们的好感和信任。
主持⼈所属电视⽹任主持⼈前从事新闻⼯作时间新闻⼯作经历任主持⼈时间
拉瑟 CBS 20年⼴播、电视、驻外记者49岁
布鲁考 NBC 20年⼴播、电视记者36岁
詹宁斯 ABC 20年⼴播、电视、驻外记者41岁[10]
娱乐节目有哪些
在中国此类节⽬主持⼈有很多,⽩岩松、⽔均益、⽅宏进、敬⼀丹,还有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社会记录”的主持⼈阿丘,也很受观众的欢迎。除此之外,体育新闻评论员如黄健翔等,我认为也应该归⼊此类。因为决定主持⼈类型的,不应该是节⽬的具体内容,⽽是节⽬的制作形态。
这种类型的主持⼈对整个社会的意义在潜移默化当中是不同寻常的,如果说其他三种类型涉及到受众的⼼理和⽇常⽣活细节,那么该类型则涉及到他们对社会的许多宏观看法,也就是说在观念形成⽅⾯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如克朗凯特在美国公众于上世纪60-70年代经历了许多痛苦----骚乱、暗杀、越战、迷惘的⼀代以后,以稳重可靠的形象出现,对空间技术、环境保护、科学发展等成就进⾏了坚持不懈的报道,平衡了受众的⼼理,满⾜了受众情绪上的需要,并且带给了
他们希望和信⼼。[11]
谈话类节⽬主持⼈:
中国⼤陆第⼀个真正意义上的电视谈话节⽬是上海东⽅电视台1993年⼀⽉开播的“东⽅直播室”。这个节⽬是利⽤黄⾦时间段,与当时中央台的“新闻联播”相抗衡,结果⼤获全胜。
这种类型的主持⼈具有较强的沟通能⼒,⼈际交往能⼒和与交谈对象的深⼊挖掘话题能⼒。该类节⽬对主持⼈的亲和⼒要求较⾼,主持⼈的⽣活阅历带来的智慧和感悟能⼒以及交谈技巧在节⽬中得到充分的
发挥。“实话实说”是⾮常典型的谈话类节⽬。敏捷幽默机智的崔永元,⽤朴实的话获得了观众的注意⼒和认可。谈话类的节⽬主持⼈注重的是抓住细节,循循善诱的能⼒。这⾥⾯有很多的技巧,也涉及到分⼨把握的问题。就像《创造性采访》⼀书中提到的,“(对记者和主持⼈来讲)如果你想获得坦诚,试着暴露⼀下⾃⼰也⽆妨。”“轻松的⾮正式⽓氛会让⼈性深处的⼀些东西⾃然流露、没有遮掩地充分体现”。[12]谈话类节⽬主持⼈是最富⽣活⾃然状态的⼀种,也是情感注⼊程度相对较⾼的⼀种。“鲁豫有约”中鲁豫⼗年不变的经典微笑,“半边天”中主持⼈张越那和善⽽诚恳的眼神、前倾的姿势、聆听的神态,都是谈话类节⽬主持⼈魅⼒的细节构成元素。谈话节⽬主持⼈⽐新闻节⽬主持更贴近⼤众,更⽣活化,具有随意性。
因为谈话类节⽬其他形式的信息传递素材如新闻短⽚、现场活动较少,所以主持⼈的作⽤在整个节⽬中显得更为关键。谈话节⽬主持⼈是节⽬的组织者,虽然并⾮专家,但是他的⼈⽣阅历显得很重要。因为主持⼈的⼈⽣体验和观众⼈⽣体验的融合和交织使他们具有天然的接近性。这也会决定他将能话题引向哪个⽅向。同样重要的,他作为“主⼈”和“主导”,倾听也是必不可少的。营造⼀种氛围、真诚分享是他们很重要的⾓⾊任务。亲近性、感受⼒强、温馨、愉悦、亲切、⾃然、热情是该类主持⼈⼀贯的形象特征。“创造友好、亲切、愉快的谈话氛围是⼤部分美国脱⼝秀的主持风格。”[13]在谈话类节⽬当中,主持⼈⼀般不直接表达甚⾄不表达个⼈观点,不像新闻节⽬主持⼈那样,引导舆论,在这⾥,他们更多的是促成嘉宾和观众的有效沟通。拉⾥.⾦在他的谈话节⽬当中,⼀般都不发表⾃⼰的看法,⽽是让他的客
⼈积极交流。这也是不同于其他类型主持⼈的很重要的⽅⾯。另外,在外貌上,许多⼈认为,相⽐其他类型⽽⾔,谈话类节⽬主持⼈可以不做太⾼的要求,很多时候,恰恰是普通的长相,反⽽能拉近和嘉宾以及现场观众的距离。传播学有时候需要借鉴⼀些⼼理学的现象和原理,这也是其中之⼀。
娱乐、竞赛及晚会现场类主持⼈:
实际上,起串联和司仪作⽤的娱乐、游戏竞赛类节⽬主持⼈历史最长,先于新闻节⽬和专题、专栏节⽬主持⼈⽽出现。[14]⽽中国娱乐节⽬主持⼈是近些年才⽐较多地涌现出来。这种类型的节⽬⼀般都涉及到现场感和时尚性或观看性。因此,该类节⽬的场⾯调度和随机应变的能⼒⾮常的重要。另外多以外形⽓质见长,或者表演功⼒不凡。相对于前两种类型的主持⼈来讲,此类型的主持⼈不需要新闻的深刻和睿智,也似乎不那么需要谈话类的亲和⼒和娴熟的沟通技巧,他们最需要的是临场的掌控能⼒、对受众⼼理的把握和⾃⼰时尚抑或极富特点的风格和外在。。
在中国,相当⼀部分偶像类主持⼈出现在此种类型当中。阿多诺在其⽂化⼯业的研究中最先注意到,创造偶像崇拜是⽂化⼯业⼀个⾮常重要的策略。[15]不同于前两类的另外⼀个⽅⾯就在于此类节⽬主持⼈本⾝的⽓质外形及风格打扮都会成为节⽬内容本⾝的⼀个⽐较重要的组成部分。李湘甜甜的酒窝、“活泼”的港台腔,李霞瘦瘦的⾝材、靓丽的时装,马东经典的幽默,王⼩丫与众不同的⼲练的表情和⼿势,都成为节⽬本⾝的⼀个看点。“主持⼈李咏竟然晃悠两条腿来主持”,[16]但是李咏独特的外
形和语⾔特点为节⽬带来的活⼒却也是他最⼤的优势。轻松时尚、动感、⼀体化、流畅是这类节⽬的总体感觉,娱乐观众、放松⾝⼼是它们的主要⽬的。受众在这⾥消费的是⼀种休闲的⽅式。这类节⽬主持⼈在某种程度上演绎⼀种风格和表演秀的倾向更明显,整体来讲,该类型的节⽬主持⼈也更加的年轻化潮流化⼀些。受众在这类节⽬上的诉求点也不存在于舆论导向的获得,或者交流⽣活体验,更多的在于对⼀种仪式化的活动的观赏。
这种类型的主持⼈相对来讲,“内容为王”的策略似乎并不适⽤,因为这类节⽬中主持⼈的信息挖掘和传递作⽤并不很强,他们作为被观赏的对象出现,起到串联作⽤,对节⽬本⾝内容不构成参与,但是却也能作为节⽬的标识吸引数以万计的眼球。然⽽,在对节⽬品位和主持⼈⽔准的评判中,也往往是这类节⽬最先成为众⽮之的。这就是娱乐的⼤众化、通俗性可能会带来的媚俗倾向。在这四中类型的节⽬主持⼈当中,此类主持⼈应该说对社会消费⼼理和⽂化是影响最⼤的,不同于新闻类型的侧重社会舆论,谈话类型的侧重社会情感,和服务综艺类的侧重社会⽣活。众说纷纭的电视的后现代性也是在这类主持⼈⾝上体现的最为明显。
⽣活服务、社教综艺类节⽬主持⼈:
这种类型的主持⼈在节⽬中⼀般都采⽤与观众“模拟交谈”[17]的形式,使⽤更为⼝语化和通俗易懂的⽣活化语⾔。这种类型的主持⼈⾯向的说话对象基本上都直接指向观众,因此,平等交流的成分较之其他类
型有所增强,在主持中也多⽤第⼆⼈称。温馨愉悦、⾃然、热情成为对该类主持⼈要求的关键词语。电视作为家庭性媒介,最适合问寒问暖,⼈们把它誉为“⽣活的教科书”、“家庭艺术”。[18]它的⽇常性特征是⽣活服务和社教综艺类节⽬最能体现出来的。因此,相⽐其他类型主持⼈来说,该类主持⼈更为真实和⽣活化,平民风格可能也是最强的,他们所传达给受众的信息多以实⽤性为主,或提供⽣活常识性帮助,或愉悦精神⽣活。
这⾥以“天天饮⾷”中的刘仪伟为例,分析⼀下此类主持⼈的特点和对观众的需求满⾜⽅向。在“天天饮⾷”中,刘仪伟典型的家居好男⼈的装束,⽤滑稽的动作、幽默的⾼度⽣活化的并不标准的普通话,吸引了许许多多观众的注意⼒。他⽤平民风格将⾃⼰的主持和节⽬形态进
⾏外在包装,满⾜了受众的亲切实⽤的诉求。并且精神上也得到了放松。因此也提升了央视的⽣活栏⽬的好评度。
实际上,中国电视的服务栏⽬和综艺栏⽬在很长的⼀段时期内受不到应有的重视。尤其是⽂⾰期间,⽣活服务节⽬因其“宣扬福利社会”、“不突出⽆产阶级政治”⼏近停播。直到1979年“为您服务”专栏的设⽴,沈⼒作为主持⼈出现,才使这类节⽬⼜⼀次接近了百姓的⽣活。⼀直以来,这类节⽬的主持⼈,⼀般都是以可靠的阿姨、邻家好⼥孩、或者忠厚的男⼈为主要形象诉求,在观众⾯前的定位就是“能够给你提供许多⽣活⽅⾯知识和建议的⼀个朋友。”[19]思想性、情感性、娱乐性和实⽤性可以分别⽤以概括上述四种主持⼈类型。
【结语】
其实,随着电视节⽬的发展,对主持⼈类型的研究也会进⼀步拓展和深⼊。主持⼈的类型取决于时代、社会潮流和社会风尚的现实状况及其需求,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层出不穷。再有,如果对主持⼈类型给予充分细分的话,将是⼀个没有⽌境的过程,因为甚⾄可以细化到⼀个⼈⼀个类型,⼀个⼈⼀种风格。但是这样的研究就显得没有意义了。因此,在这⾥我只对上述四种类型的节⽬主持⼈进⾏了简要分析,
我想,主持⼈的个⼈魅⼒和风格的确可以为节⽬增⾊,甚⾄帮助形成节⽬的品牌优势,让观众能够爱屋及乌。国外电视界就把主持⼈看成是决定节⽬成败的关键⼈物,那么每当节⽬收视率下降时,通常的做法就是更换它的主持⼈,也往往能够起到作⽤。但是,主持⼈在坚持⾃⼰的风格的同时,也要注意参考到⾃⼰所属或者适合的类型,并结合其特点以及相应受众的需求加以调整和适应。如果我们以教条的态度对待主持⼈的类型和评价标准,⼀定会毁掉⼀些好节⽬和节⽬中的优秀主持⼈。但是,如果没有类型和标准的存在和参照作⽤,主持理论的体系也就⽆法真正建构起来,只能停留在⼀些具体的业务性指导的层⾯上。
主要参考⽂献:
1.《电视节⽬主持》北京师范⼤学出版社赵淑萍1999年5⽉第⼀版
2.《⾛进美国⼴电传媒》南⽅⽇报出版社钟海帆著 2003年4⽉第⼀版
3.“Creative Interviewing”Ken Metzler著《创造性的采访》中国⼈民⼤学出版社2003年5⽉第⼀版
4.《通俗⽂化理论导论》多⽶尼克﹒斯特⾥特纳蒂著商务印书馆 2001年3⽉第⼀版
5.《中国电视前沿调查》欧阳国忠著经济⽇报出版社2002年11⽉第⼀版
6.《中国电视史》郭镇之著中国⼈民⼤学出版社1991年7⽉第⼀版
7.《电视与社会》[英]尼古拉斯.阿伯克龙⽐南京⼤学出版社
当代学术棱镜译丛
8.《中国电视概述》壮春⾬著中国⼴播电视出版社1985年2⽉第⼀版
注释:
[1][9]《镜头⾥的“第四势⼒”—美国电视新闻节⽬》北京⼴播学院出版社王纬主编 1999年6⽉第⼀版⽂中引述出⾃第九章《电视⽹晚间新闻》
第三节《晚间新闻中的明星主持⼈制》
[2]《电视研究》,《“观察与思考”与节⽬主持⼈》袁沫 2000年第04期
[3]《⾃然辨证法》,恩格斯著,⼈民教育出版社,1971年版
[4] [5][9][11][14]《电视节⽬主持》北京师范⼤学出版社赵淑萍1999年5⽉第⼀版P6 ,P19,P436 ,P2
[6] 《传播学教程》中国⼈民⼤学出版社郭庆光“传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7] 《⾛进美国⼴电传媒》南⽅⽇报出版社钟海帆著 2003年4⽉第⼀版 P184
[8] 《乌合之众---⼤众⼼理研究》〈法〉古斯塔夫﹒庞勒著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0年1⽉第⼀版 P6
[12] 新闻传播学英⽂原版教材系列“Creative Interviewing”Ken Metzler著《创造性的采访》第三版中国⼈民⼤学出版社2003年5⽉第⼀版P2
[10][13] 《美国电视脱⼝秀主持⼈特征分析》,钟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15] 《视觉⽂化的消费社会学解析》,周宪,《社会学研究》,2004年第5期
[16] 《主持⼈天地》“从《⽣活》的演变看我国主持⼈节⽬的⾛向”曾鸿2000年第11期
[17] 《电视与社会》[英]尼古拉斯.阿伯克龙⽐南京⼤学出版社 2001年2⽉第⼀版 P19
[18]《中国电视概述》壮春⾬著中国⼴播电视出版社1985年2⽉第⼀版P35
[19] 《世界电视前沿》汪⽂斌胡正荣华艺出版社2001年11⽉第⼀版P226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