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2届高三第二次大联考
地理
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孟晚舟女士乘坐中国政府包机,于当地时间9月24日16时27分从加拿大温哥华(西八区)起飞(加拿大实行夏
令时,时间提早1小时),于北京时间9月25日21时51分抵达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据此完成1~2题。
1.包机的飞行时间为
A.12小时多
B.13小时多
C.14小时多
D.15小时多
孟晚舟嫁了8次2.孟晚舟女士归国期间,下列地理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A.加拿大驯鹿北迁至苔原带
B.澳大利亚西北部草原区气温节节攀升
C.岳阳市秋老虎犹在,早稻收割
D.华北地区盐碱化进入一年中最严重的时期
罗斯环流受陆坡流和西风漂流的共同影响而成,同时环流在运动过程中还受到海陆轮廓、地转偏向力等因素的影响。图1示意罗斯海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读图,完成3~5题。
3.与罗斯环流中①洋流成因类似的是
A.日本暖流
B.南赤道暖流
C.北大西洋暖流.
D.北太平洋暧流
4.下列关于罗斯环流纬度范围较小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罗斯海域面积小
B.受西风漂流的阻隔
C.冰川面积广“大
D.海水密度大,下沉明显
5.关于罗斯海域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人类活动少
B.存在冰筏景观
C.对全球变暖敏感
D.生物资源缺乏
我国某中学学生利用暑假对学校附近某河段进行野外考察。他们发现某日洪水时,江心洲顶端水流冲击强烈,外江水量比内江水量大且更加浑浊。读图2,完成6~8题。
6.某同学在河床边捡到-岩石标本,组成该岩石的颗粒物较大,且大小不一。该同学捡到的可能是
A.砂砾岩
B.页岩
C.石灰岩
D.花岗岩
7.关于内外江河段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A.内江河道窄,河床浅
B.内江河道宽,河床深
C.外江河道宽,河床浅
D.外江河道窄,河床深
8.关于江心洲的发展,同学们有不同的观点,你认为理由不成立的是
A.向北移动;河流北岸淤积,南岸扩展
B.位置稳定;两岸外力作用程度相近
C.面积减小;退耕还林,水流冲刷增强
D.向南移动;江心洲南岸为凸岸,不断淤进向南移动
呼伦贝尔草原区发育有风蚀坑,由进风口、坑底、坑侧壁、坑后积沙区等部分组成。风蚀坑在固定阶段坑底会有植被发育,放牧活动可能会加速风蚀坑消亡。图3为风蚀坑景观。读图,完成9~11题。
9.伴随着风蚀坑发育,该地区可能出现
A.石漠化
B.沼泽化
C.土地沙化
D.盐碱化
10.风蚀坑底部发育植被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昼夜温差小,坑侧壁夜晚易形成水滴,流入坑底
B.坑底风力较小,植被发育
C.草原区降水多,植被发育
D.坑底较深,地下水埋藏浅
11.放牧活动可能加速风蚀坑消亡的原因,正确的是
A.牲畜踩踏坑底,沙土紧实
B.牲畜破坏植被,风蚀作用增强
C.牲畜阻拦进风口,风力减弱
D.牲畜踩踏坑侧璧,坑壁坍塌
2021年以来,国际市场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国内能源供需矛盾持续偏紧,在实现2030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下,我国一些地方持续出现“拉闸限电”现象。下表为美国能源信息署发布的2018~2021年全球石油供需情况(单位:万桶/天)。读表,完成12~14题。
12.2019~2020年世界石油供需变化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A.受新冠肺炎影响
B.绿能源的增长
C.各国严控对化石能源的投资
D.全球“双碳”目标实现的影响
13.目前,受世界石油供需状况影响较小的工业是
A.乙烯
B.小排量汽车
C.合成树脂
D.合成橡胶
14.“双碳”目标下“拉闸限电"引发的中国能源供给思考,正确的有
①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优化能源结构②调整产业结构,构建以新能源为基础的产业体系
③提高研发能力,带动产业创新④减少油气勘查开采力度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读大兴安岭中段东坡自山顶到山麓洪积扇的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图4),完成15~16题。
15.大兴安岭中段东坡上部为森林,下部为草原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差异
B.土壤厚度差异
C.水分差异
D.地形坡度差异
16.图中三类草原的水分条件好差比较及影响因素是
A.草原III>草原I 地下水
B.草原I>草原III 东南季风
C.草原II>草原I 山地坡度
D.草原III<;草原II 局地环流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斯瓦尔巴岛地形多山,降水丰富,夏季平均气温介于4℃到6℃之间,冬季平均气温则介于-16℃到-12℃之间,明显比同纬度的俄罗斯与加拿大地区高了将近20℃,具有极地海洋性气候特征。图5为斯瓦尔巴岛及周边事物分布图。
(1)描述北冰洋永久性块状冰的区域分布特征。(4分)
(2)分析斯瓦尔巴岛极地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原因。(6分)
(3)研究表明,全球变暖会使北极地区植被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会导致温室效应减弱,请说明理由。(4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图6为某区域12月某时刻近地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甲地天晴多日,但气温较低。
(1)图中锋面由a、b两支冷锋构成,分别说明形成的原因。(4分)
(2)此时甲地出现严重的雾霾,气温上升明显,试分析其原因。(6分)
(3)冷锋过境后,甲地出现了大雾天气,分析大雾产生的原因。(4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我国某农牧交错带区煤炭资源丰富,经过30多年的开采,煤炭资源接近枯竭,地面出现了众多塌陷坑(图7),境内唯一湖泊(咸水湖)水位下降到历史最低值(图8),生态恶化明显。
(1)简述煤炭开发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6分)
(2)简述湖泊水位下降的原因。(4分)
(3)为减缓该区域地下水位下降的趋势,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4分)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沙坝是由波浪携带泥沙堆积而成的一种狭长的、与海岸线平行的堆积体,沙坝将海水分割,内侧便形成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潟湖,潟湖常有潮汐通道与大海相连。图9为全新世(11700年前至今)形成的美国东
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模式图,海洋一直处于上升阶段。图中a、b为三角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