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 千里江山图文案
“央视出品,必属精品”,口碑极佳的央视继《航拍中国》之后,又推出了一档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由张国立老师主持,联手九大博物馆,共同展示中国上下五千年。第一件与观众见面的就是《千里江山图》,其长度11.91米,比著名的《清明上河图》还要长,是中国青绿山水画巅峰之作。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其背后隐藏着怎样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让我们走进着《千里江山图》。
一、神秘天才少年,神品惊艳千年
北宋政和年间,一位少年横空出世,舞勺之年入宫,初为宫廷画师,原本为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喜欢作画,几次作画献给徽宗,后得宋徽宗赏识,认为他是可造之才,收为徒弟,亲自指点,教授画法。
说起宋徽宗,不得不提一下,作为皇帝,徽宗是极不合格的,但作为“文艺青年”,他又是那么得心应手,并独创“瘦金体”,在绘画方面也有独特的造诣。名师出高徒,在加上少年才华横溢,不到一年,便作出这幅《千里江山图》。画中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等静景穿插捕鱼、驶船
、游玩、赶集等动景,构成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图,这一年他18岁,自古英雄出少年。他便是王希孟。
在历史长河中,寻不见《千里江山图》作者,只有翻开画卷时的题字,透露了这位才华横溢的少年的简单履历。跋文如此说道:“政和三年闰四月八日赐。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这么一幅辽阔的雄伟之作,作者是年仅18岁的王希孟,偏偏他的人生又扑朔迷离,这无疑激发了人们丰富的想象力。
二、咫尺千里,五备焉
《千里江山图》是一副青绿设绢本作品,纵 51.5 厘米,横 1191.5 厘米,以长卷形式描绘了祖国无尽的景秀山河。
所用的“青绿法”,即以石青、石绿等矿物质为主要颜料,敷夸张,具有一定的装饰性,被称为“青绿山水”。“青绿山水”是一种山水画技法,唐代成型。
王希孟在继承前法的基础上,表现出更趋细腻的画风,体现了北宋院画工整严谨的时代风格。四月文案
此图用笔精当,一点一画均无败笔。人物虽细小如豆,却动态鲜明。微波水纹均一笔笔画出,渔舟游船荡曳其间,使画面平添动感。综观全幅,又不失雄阔的境界和恢宏的气势,远观近睹均令人折服。
在用上,画家于单调的蓝绿中求变化,虽然以青绿为主调,但在施时注重手法的变化,彩或浑厚,或轻盈,间以赭为衬,使画面层次分明,如宝石,光彩夺目。元代著名书法家溥光对此卷推崇备至,在卷后题跋中赞道:“在古今丹青小景中,自可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耳。”此论可谓公允之见。
著名画家陈丹青更是说:在《千里江山图》中,我分明看见一位美少年,他不可能老。他正好十八岁。长几岁,小几岁都不会有《千里江山图》。十八岁,大几岁心力不足,小几岁经验不丰,十八岁才是一个画家的黄金时代。18岁的王希孟,在最美的年华里,给世人留下最美的画卷。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