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法研究名著
《马氏文通》
《马氏文通》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汉语语法著作。作者马建忠在《马氏文通》后序中说:“童蒙入塾,能循是而学文焉……微特中国之书籍,其道理可知,将由是而求西文所载之道,所明之理,亦不难精求而会通焉。”为此他花了10多年时间写成此书。全书以典范的文言文为研究对象,取材于四书、三传、史记、汉书以及韩愈的文章。例句有七八千。
中国悬案全书的系统模仿西方传统语法,同时也注重汉语实际。如词类系统,除了名字、代字、静字、动字、状字、介字、连字、叹字之外,增加了助字(语气词)。又如句法系统,拿静字(形容词)与动字(动词)并列,认为它们都能充当语词(谓语)。全书分10卷。卷一讲“正名”,介绍主要的术语。卷二至卷九依次论述各类实词和虚词。虽然以词类为纲,但是具体分析时莫不依据语句。卷十论句读,是句法的总论。作者在《例言》中说:“是书本旨,专论句读。”这是《马氏文通》的特点。马建忠主张根据词义确定词类,同时认为词类和句子成分有对当关系。如果遇到不符合这种规定的情况,就用词类通假来解释。例如“其愚不可及也”中的“愚”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名词。他又认为“字无定义,故无定类”,与词类通假说不无矛盾。
《马氏文通》借鉴和吸收西方语法理论,规模宏大、体系完整,奠定了汉语语法研究的基础,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国文法草创》
《国文法草创》为陈承泽所著,1922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全书约 5万字,叙述多于例证,议论多于描写。全书分13节,第1节为“绪言”,讲著作的缘起。第2节为“研究法大纲”,提出研究语法的主张。第3节为“文法上应待解决之诸悬案”,主要讨论词类问题。第4~12 节分别叙述各类词的特点和用法。第13节为“活用之实例”。其中第2、第3、第13节给后学者以较深影响。第2节讲研究方法,提出3个原则:①说明的,非创造的;②独立的,非模仿的;③实用的,非装饰的。这些原则是全书的总纲。第 3节和第13节讨论词类,反对《马氏文通》中“字无定类”的观点,主张根据词的本用定类,不能以修辞上的特例作为语法上的通例,不能以例外否定规律。又创动词的“致
③附加成分(形容词的附加语、副词的附加语)。认为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有对当关系,所以词性随词在句子中的位置而确定,即所谓“依句辨品”。
为了说明句子的结构,这本书采用了A.里德等人的图解法,以便显示句子的主干和枝叶。全书结构,以句子为中心,确认句子是语法分析的基础,提倡“句本位”语法。
复句分为3类:①包孕复句,指一个母句包含子句的句子,如“我不知道他往哪里去了”。②等立复句,如“牙齿时常咬痛舌头,但是它们终究是好朋友”。③主从复句,如“尽管他不来,你也是要去的”。
《汉语语法论》
在《汉语语法论》中,高名凯认为汉语既缺乏形态变化,词又没有固定的功能,因而实词不能分类,只能注重造句法和虚字。第1编句法论,包括最基本的句子结构和结构关系两个方面。最基本的句子结构分为名词句和动词句,“我好”、“我大”归入名词句;修订本将形容句单独列为一类,成为名句、形容句、动句3类。句子中的结构关系分为规定关系、引导关系、对注关系、并列关系和联络关系5种。第2编范畴论,以范畴来概括他所认为范围实词的虚词及其他语法成分,包括指示词、人称代名词、数词、辅名词、动词之态、动词之体、未来事素之表示、动词之性、绝对动词与分合动词、量词。第3编句型论,根据语气划分句子类型。分为否定命题、询问命题、疑惑命题、命令命题和感叹命题5种。
高名凯认为以往的语法著作都是摹仿之作,而这本书是根据语言学理论来建立汉语语法体系的,因而偏重理论的说明。对汉语的特性、词序和虚词的重要性、语法范畴和语法形式的关系等问题,都曾提出一些见解。
《现代汉语语法讲话》
《现代汉语语法讲话》由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法小组编写。内容共分20章。第 1章引言,第2章词类,第3章句法结构,第4章句子的基本类型,第5章主语、宾语,第6 章修饰语,第7章补语,第8章时间词、处所词、方位词,第 9章几个特殊的动词──“有、是”等,第10章助动词,第11章次
动词,第12章连动式、兼语式、连锁式,第13章复合成分、复合句,第14章代词,第15章数词、量词,第16章副词,第17章否定,第18章问句,第19章语气,第20章构词法。
这本书着重语言事实的分析,并不着重体系的安排和解说。它以描写为主,较深刻地反映了现代汉语的结构规律。
词的分类根据词的共同性质和共同用法。共同用法指词的组合能力,共同性质指有共同用法的一类词共同的意义。如“人、马、、萝卜”都是事物的名称,前头都可以加数量词,它们都是名词。这是运用了功能标准或结构标准,它的依据是分布理论。析句方法则采取了层次分析。
这本书吸取了结构主义的一些方法,又并非拘泥于一种理论和方法。如析句只限于分析层次,并不作结构主义层次分析法中关于核心及其功能的分析,而是根据意义关系来区分 5种句法结构:主谓、补充、动宾、偏正、并列。
这部著作的发表引起语法学界的广泛重视,也因此引起学术上的几次大讨论,如词类问题的讨论,析句方法的讨论。它在发展语法研究和改进语法分析方面,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