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精品
由亲情衍生的重重羁绊:
试解读李安的“父亲三部曲”
【摘要】李安的“父亲三部曲”是李安的早期电影作品,三部曲中处处传达着“爱”和“人性”的主题。李安在三部曲中刻画了中国保守父亲的形象,具有包容性。而三部曲中涉及到的女性人物也各有性格,电影中还充斥着东西方的文化冲突,体现保守文化与西方文化相遇时的矛盾。通过分析“父亲三部曲”,不仅可以了解李安电影作品的文化内涵,也可以更深入了解父亲形象、女性社会身份以及中西文化矛盾冲突,感受李安电影作品的魅力。
【关键词】父亲三部曲 父亲形象 女性身份 中西文化冲突 人性
李安在1954年出生于台湾屏东县,他的家庭是保守的中国式父权制家庭,因此从小便受到浓厚的保守礼教和中国保守文化的熏陶和浸润。他在1978年进入伊利诺伊大学戏剧导演专业,两年后取得学士学位。1981年,他进入纽约大学电影制作研究所,1984年取得硕士学位。因为在国外求学数年,所以李安对西方文化有他自己的独特体悟,可以说是有着深刻的了解。
在1990年,李安写的剧本《推手》创作完成,获得了台湾政府优秀剧作奖,他获得了第一次独立指导影片的机会。1992年,李安指导了他的第一部作品《推手》。1992年,李安执导了他的第二部电影《喜宴》。1994年,李安顺利执导他的第三部作品《饮食男女》。⑴
这三部影片被合称为“父亲三部曲”,是李安的早期电影作品。
《推手》讲述的是朱师傅被儿子晓生从北京接到美国安享晚年,但是朱师傅和外国儿媳玛莎产生了难以调和的矛盾,在文化认知、语言、生活习惯上都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朱师傅与玛莎的矛盾越来越深,甚至选择了愤然出走。在这部电影里,李安还为朱师傅安排了一段简单的爱情邂逅,对象是来自台湾陈老太太,跟随女儿来到台湾生活。子女们想要撮合他们,但是两位老人却全然没有感受到这份撮合带来的喜悦感,更多的是一种羞愤。
而《喜宴》讲述的是事业有成的男同志伟同为了隐瞒父母,和美国男友赛门一起,到了来自上海的不得志的女艺术家葳葳来假扮新娘。伟同的父母来到美国为其举行结婚典礼,这期间发生了很多事情,伟同和赛门的感情甚至亮起红灯,而葳葳又意外怀上伟同的孩子。伟同和赛门之间的恋情最终还是没能瞒过他的父母,但是他的父母最终做出了妥协。
《饮食男女》与《喜宴》和《推手》不同,它的故事是发生在一个普通的中国家庭。大厨师老朱在老年生活中倍感孤独,他试图用每周一次的家庭聚餐来维系一家人的感情,但还是与三个女儿矛盾不断,餐桌上总是出现新的冲突和矛盾。老朱的三个女儿性格各异,各不相同,二女儿与老朱的矛盾更深。但是,二女儿家倩在经历了一系列事情之后,终于对自己和父亲之间的关系有了新的体悟,也和老朱重归于好。电影中,更是为老朱设计了一场“黄昏恋”,打破了保守思想观念中的婚姻观。
李安的“父亲三部曲”是三个独立的故事,三部曲的父亲都是由中国老演员郎雄饰演。以“家”为中心,讲述三个关于“家”的故事,在这三个故事中,矛盾和争执从未停止。李安试图在“小家”中展现出自己对“大家”的看法感受,“父亲三部曲”中有着重重矛盾,但是矛盾最终还是归结于爱。爱是李安“父亲三部曲”的核心内涵。
一 李安电影中的“父亲”形象
李安的“父亲三部曲”对于“父亲”这个形象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刻画。《推手》中的父亲是一个执着于中国太极拳的固执老头,他身处于美国的大环境下,但是始终不愿意屈就于这样的环境下,他不愿意学习英语,甚至保留着自己的饮食习惯,他还会想方设法教自己的孙子中
国文化。他固执己见,当他发现自己的儿子和陈太太的女儿试图撮合时,觉得非常羞愤,甚至选择了离家出走。但是,他是深爱着儿子的,以至于在经历了一系列心碎和失望之后,还能对儿子说着“没事”。而《喜宴》中的父亲也是一个中国保守的父亲形象,他书法很优秀,说明了他是代表着中国保守一面。他和大多数中国父亲一样,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早日成家立业,他和妻子远赴美国,心心念念着为自己的儿子举办一场像样的婚礼。但是,儿子是同性恋的事实还是给了他重重的一击。最终,他选择了妥协,因为他对儿子的爱,他选择了接受这个事实。《饮食男女》中的父亲擅长的是做菜,他在厨房里可以叱咤风云,但是在一家人的餐桌上却无能为力。他深爱着自己的三个女儿,但却和二女儿还是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女儿们千方百计想要为他个对象,但是他却谈起了“黄昏恋”。他算是一个勇于追求爱情的老年人形象,打破社会道德标准,不拘泥于条条框框。深爱女儿们,也在想方设法维系着自己和女儿们的感情。
李安电影中的父亲都是一贯的中国式父亲形象,他们有些守旧,大都坚持着一项中国保守技艺,深受中国保守文化的熏陶。但是,他们身上也有其独有的包容精神。《推手》中朱师傅最终还是选择了包容和妥协,即使要忍受一个人的孤单。而《喜宴》中的父亲更是以一颗包容的心,接受了伟同与赛门的恋情,这是一种妥协,也是一种爱。中国式父亲的爱大多都是
深沉的,他们不会特别强调个人情感,在感情的表达上选择了默默付出,有着较为保守的思想。李安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的家庭是保守的父权式家庭,大概是受了童年经历的影响,李安电影中的父亲大多也是中国保守父亲形象。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李安电影中的父亲并非是专制武断类型的,他们大多会为爱而妥协和包容。
李安自己也说:处理“父亲形象”十分有助于我的创作与生活,随着一部部电影的完成,父亲压力的阴影从我的体系内逐渐涤除,对我来说,有着净化与救赎的功能。⑵
二 社会对女性的残忍
李安的电影中,女性始终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她们隐忍而怯懦,有着顺从的思想,顺从社会的安排。其实,在“父亲三部曲”中也有独立女性的影子,例如《饮食男女》中的二女儿家倩,她自立自强,事业有成。但是,家倩在爱情中还是遇见困惑,可以说,在恋爱方面,她是失败者。李安电影中的女性,总是有着她们各自的特点,李安刻画女性形象,可以说是“残忍”。并不是李安对女性“残忍”,而是在那个时代,整个社会都对女性非常“残忍”,李安勇于在自己的电影中表现出这份“残忍”。
《推手》中的玛莎虽然是美国人,但是她嫁入了一个中国式家庭,和大部分家庭主妇一样,她开始在繁琐的家务中失去属于自己的时间。而《喜宴》中的葳葳,在美国过着很艰难的生活,她误打误撞同意了假扮伟同的新娘,然后又误打误撞怀孕,甚至是要生下孩子。李安对于葳葳这个女性角的刻画,突出表现了“残忍”。而在《饮食男女》中,老朱的大女儿一直受到结婚的困扰,身边的朋友亲戚也会时常旁敲侧击,建议她赶紧结婚。女性难道就要受到婚姻的束缚吗?女性难道必须要在婚姻中寻自我吗?结局是,老朱的大女儿最终还是到了喜爱自己的人,算是圆满的结局,但不难看出她在未嫁前的心酸无奈。老朱的二女儿家倩算是很独立、有个性的一位,她事业有成、长相美丽,但是却在爱情上不断栽跟头。自古很多事情都很难得到圆满,李安很注意这样的细节。老朱的三女儿年纪轻轻便结婚了,看上去算是三个女儿中过得最幸福美好的。可是,我们不禁会思考,这样的结局算是完满的吗?李安设计一个未婚先孕的女性形象,已经体现出了他的“残忍”。小女儿看似心无城府却坐拥幸福,最令男子赞赏的不过是如此十足小女子的心机与聪明,大女儿的形象一直如漫画一般夸张,女性魅力尽露的时刻却傻人有傻福,惟独家倩,越是聪慧越是美貌越是魅力四射,却越是只能被男子定位为“好朋友”,只能无处可逃地一头扎进陷阱:那是李安的故事里,现代(叛逆)(新)女性无可逃遁的宿命。⑶
果然,说李安懂女子,甚至进而疑心起他的性取向来,然而他即便是懂得,却从不慈悲,即便是理解,却从未有过真正的同情。⑷
其实,与其说是李安对女性的“残忍”,不如说,是这个社会环境下,女性普遍处于寻自我的状态。她们会遇见很多不公,也会妥协,李安对于女性的欣赏,确实是要超出保守的看法,他在儒雅个性下,有着一颗叛逆十足的心。李安故意把这样赤裸裸的现实展现在每一个人面前,是要反映社会现象,更是为了展现当时的那个时代的面貌。
三 东西方文化相遇时的文化冲突
李安的“父亲三部曲”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涉及到中西文化冲突。《推手》和《喜宴》更是把故事背景放在了美国,而《饮食男女》中特别安排了一个来自海外的寡妇,聒噪的寡妇和这个保守彩浓厚的家庭,显得格格不入。这样的中西文化冲突,一方面让我们对美国文化进行了客观审视,另外一方面,又让中国人对于美国有了更多、更直观的了解。通过看李安的“父亲三部曲”,我们更是可以窥见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人们在东西方文化相遇时的态度。
《推手》中,朱师傅和玛莎因为不同的民族身份而产生了矛盾,影片一开始就用了很多细节来展现朱师傅和玛莎的冲突。朱师傅的到来打破了儿子家庭原有的平衡,更是打乱了洋媳妇的生活。朱师傅喜欢吃肉,而玛莎爱吃蔬菜水果;朱师傅爱好蹲马步、练练拳,而玛莎经常是坐在电脑前敲打键盘……这些细节体现出了中西文化相遇时所出现的矛盾。而《喜宴》中,伟同父亲和母亲最终对于伟同同性恋身份的默许,也是一种妥协。正是因为中西方文化有着冲突,所以使得同性恋这个话题更显得敏感,伟同的对象还是一个外国人,这更体现出一种冲突。但是伟同父母的妥协,也表现出,在当时的文化语境之下,中国保守文化也只能是包容和妥协。
《推手》最后,朱师傅离开了儿子的家,搬到中国城独自居住。陈太太和朱师傅在华人活动中心谈话时,背景有一面醒目的美国旗帜在提醒观众:这样一个具有着东方保守文化氛围的活动中心,依然也是在西方文化的压迫和包围之下。而《喜宴》中,父亲把原本送给葳葳的礼金作为生日礼物送给赛门,这无疑是以一种非正式的形式接受了儿子的恋人。是告诉观众:东方保守文化不得不向西方文化妥协,要以包容的方式接纳。⑸《饮食男女》中老朱最终出人意料地跟与自己年龄差异很大的锦荣结婚,这也是一种突破,对于保守礼教的突破,可以说是向西方文化的一种致敬。
可以说,李安的早年经历让他成为了一个既对西方文化有着深刻了解,同时对中国保守文化保有个人认知的“复合体”。也正是因为这样,他的作品中总是有着中西文化触碰交会的影子,总是能体现当时的文化现状。
李安作为台湾重要的新生代导演,他总是追求着能拍出艺术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完美电影,而他的电影也总是围绕着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展开。李安的电影手法质朴自然,对白风趣幽默,情节细腻别致,剧情圆融流畅。其导演的华语片致力于探讨保守与现代的伦理矛盾、东方与西方的文化冲突,开拓了国人视野,传达出人性普世的价值,对当前台湾社会具有提醒和鼓舞作用,为台湾电影开辟了新的表现领域。⑹他善于在中西文化中到非常合适的平衡点,可以做到兼容并蓄。他的作品更注重传达一种情感和情绪,非常人性化。
从早期的“父亲三部曲”中,不难看出李安对于人性的关注。
虽然“父亲三部曲”是李安的早期作品,但是一直没有被遗忘。原因就在于:三部曲本身所传达的情感和文化内涵在过了那个时代后,还是存在意义;三部曲的故事结构和拍摄手法也有独到之处。
李安把华语元素带入国际,“父亲三部曲”功不可没。
【参考文献】
⑴参考百度百科整理得来.
⑵张靓蓓.十年一觉电影梦[M ].北京:人们文学出版社,2007.
⑶参考豆瓣影评《其他-----李安是坏人》.
⑷参考豆瓣影评《其他-----李安是坏人》.
⑸李晨.李安电影的东西方文化观[J].华文文学,2004(2):24-30.
⑹网易网,时光网,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评.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