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媒介融合模式成为新时代背景下的一种必然趋势,出版企业将眼光看向影视领域来延伸自己的产业链,影视同期书就这样诞生了。文章采用文献调查法、案列分析法以及数据搜查法,研究了媒介融合背景下影视同期书的出版现状、出版特征;通过对影视同期书的深入研究发现影视同期书存在内容的文化价值性降低、同质化现象严重、版权保护纠纷不断等问题;最后针对问题对影视同期书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影视出版;影视同期书;媒介融合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18.093
1. 影视同期书的种类
第一种是指影视作品改编原已出版的图书,在上映后,图书原著进行形式与内容重新设计并再版。
大江大河的演员 第二种是影视作品改编已出版的图书,在影视作品上映后,原著进行图书重新出版。
第三种是影视剧在宣传期间或播出后,出版公司在装帧形式和宣传推广方面与影视剧密切结合的影视剧同名图书。
2. 影视同期书在出版社的出版概况
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如懿传》,是电视剧的同名小说,在电视剧上映前就在市场上进行大肆宣传,通过微博、增加了话题量。除此之外,湖南文艺出版社还在电视剧《放弃我,抓紧我》播出后,编辑出版了同名小说,不仅如此,其影视剧相关制作人员还将拍摄过程中的花絮、幕后故事变成图书,在市场上传播,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由海宴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小说《琅琊榜》,一面世便销量暴涨、一版再版、好评不断,在豆瓣读书评分9.1分,随后由山东影视传媒集团出品,将其改编成影视剧,著名导演与演员协力,这也使得《琅琊榜》在上映之前就先火了一把。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在《余生,请多指教》上映后,出版了《余生,请多指教》电影纪念版,还出版了著名的影视同期书——《十年一品温如言》,在市场上获得好评。
由上几个例子看出,各大出版社在媒介融合大环境下,纷纷进军影视圈,竞争十分激烈,影视同期书成为了出版热潮,愈演愈热。
3. 影视同期书的特征
3.1 产出与畅销周期短
产出方面:影视同期书与传统图书不同,在内容上,影视同期书的创作依靠影视剧脚本,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改编再版,由于对内容只需做修改排版便能出版,所以产出周期短,相较于此,传统图书创作周期长,获得利益慢,所以许多出版企业将胳膊伸向对影视剧的改编。
畅销方面:随着热播剧的播出,影视同期书在短时间内便可以席卷市场,具有较强的传播爆发力,但是此类畅销书大部分是变不了常销书的,只是红极一时。例如《大江大河》的衍生书,在影视剧上映期间掀起了热潮,每日销量达千本。但是,仅一年时间,随着《大江大河》收视率的降低,衍生书的市场份额占有率快速下降。
3.2 影视与图书互补借势
由于受到热播剧的时间限制或者内容的深入,许多粉丝愿意去购买图书满足自己的求知欲,主要模式是:原著—影视—图书。例如《盗墓笔记》,一开始是在网上连载,随着电视剧播出后,许多粉丝去购买原本不愠不火的图书,当时销量猛增,根据当当网销量统计,整整提升了30倍。图书凭借影视作品的力量,把影视观众变为图书读者,加大图书的需求。两者互补借势,是影视同期书的特征之一。
3.3 装饰形式与影视效果联系紧密
影视同期书的装帧设计除了比较潮流,容易吸引人眼球以外,在外部形式上与影视紧密结合在一起。比如,在封面上印上主演照片或者是影視剧照,在最后附上影视花絮或者应是海报等,处处体现影视效果。影视同期书《女不强大天不容》,从装帧形式上看,三大主演照片在封面吸引眼球,并在封面上方写了官方唯一授权的影视同期书,用纸也体现了影视同期书节约成本、装帧精美的特点,这些设计都体现了与影视效果的紧密联系。
4. 影视同期书出版问题
4.1 内容的文化价值性降低
媒介融合时代,许多作家和出版社广撒网,向影视领域进军,影视同期书鱼龙混杂,影视同期书将影视剧的语言、动作、情感直接进行生硬的复制,作家受影视的影响把小说写得越来越像剧本,缺乏图书本身的内涵和文学,内容上深度不够。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压力的增加,受众逐渐对严肃的文学提不起兴趣,影视同期书借此机会,不断去迎合影视作品的趣味性,导致影视同期书过度偏向娱乐化、快餐化,失去了传统图书的文学品味,致使内容的文化性越来越低。
在互联网大时代下,仿佛任何事物都以2倍速前进,作家和出版单位为了尽快获得商业利益,最大限度地缩短了作品与消费者的“会面”时间,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作品的内容广度,这样容易忽视了作品内容文化性。还有些出版社出版了影视剧幕后花絮有关的同期书,这类图书看似内容丰富多样,但深入会发现缺少文学性,也只是为了迎合粉丝而产生的过度娱乐化读本,是影视作品娱乐性在纸质作品上的延续。如果影视作品本身艺术性就低的话,那么为其提供本身资源而创造出的影视同期书会越来越枯燥无味。
4.2 同质化现象严重
影视同期书作为印刷出版物,具有被模仿复制的特征。当市场上有某个影视剧热播时,
出版单位就像是见到“救命稻草”一样,蜂拥而上,抓紧出版影视同期书。以2019年电影票房破亿的电影《少年的你》为例,电影上映后,市场反响热烈,许多粉丝冲着主演易烊千玺而去,出版社看准这一时期,利用粉丝效益,掀起了一股“少年的热潮”。围绕电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影视同期书《少年的你》;作家出版社出版了原作者的同名小说《少年》;中信出版社紧跟着出版了《少年的你—幕后故事》。这些书看起来市场反应热烈,但是也只不过是昙花一现,跟风出版的同质化,使读者应付不来。随着电影渐渐淡出大众视角,书籍也在市场中销声匿迹。
4.3 版权保护纠纷不断
媒介融合衍生出的版权形式多种多样。出版與影视结合时,由于对同一内容资源进行开发创作,所以不可避免会发生版权纷争问题。首先,影视与出版单位对内容改编的侵权问题。无论是影视改编还是图书改编,在这个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对内容进行一定的修改,如果超过一个度,就会造成侵权问题。比如,2014年12月,琼瑶诉于正侵权案。其次,现在电子技术传播速度快于纸质发行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占领了大部分图书市场,在这一方面主要涉及传播权的问题。比如,电视剧《如懿传》在其未上映之前,同名图书就在市场上上映
了,不久后,互联网上就出现了未经授权的电子版小说。出版单位根据电影内容进行改编,需要与编剧进行沟通,如果没有协商好署名权问题,便会引发纠纷。例如《芈月传》在播出之际,因为“编剧署名权”没有明确表明的问题,引发了版权纠纷。
5. 影视同期书的未来发展策略
5.1 提高图书内容质量
首先,选题要有社会意义。在同期书的选题方面,要考虑好是否具有二次开发价值,畅销书只是畅销,我们要做到把畅销书变成常销书,就要延长其生命力,更重要的是关注作品的社会意义与现实意义。对于小说类的影视同期书,要反映现实生活与人生百态,比如,反腐、校园暴力、婚姻等,贴合众需求,能够引起共鸣。对于电视类同期书,要以内容为根基,借助名人效应,拓宽其市场。比如,《百家讲坛》系列丛书到《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从易中天到现在的董卿等,这类有社会意义、文化价值的图书比那些娱乐性强的影视同期书,更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长远的走下去。
其次,加强对编辑制作的把关。比如,针对不同类型的影视同期书,出版者要与内容提
供者积极沟通,在内容加工、编辑时,保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严格落实三审三校制度。在书籍外部装帧方面,不能仅着眼于影视元素,还要注意要符合题材特征,精心设计,而不是一味地采用剧照和彩饱满的文字,夸张的元素给人一种廉价感。
5.2 完善版权法律法规
对于出版与影视融合问题,政府部门要建立相关的配套监管制度,让产业融合在规范的监管制度下运行,增强行业人的维权信心;行业相关部门要制定有效的法律规范,贴合实际,加大监管力度;出版者与影视者本身自己要有自律性,自觉遵纪守法,自觉维护彼此的利益,加强版权保护。
5.3 利用新媒体加强营销推广
通过新媒体平台,出版者与读者改变了单一的交流方式,通过互动使得出版者深入了解读者需求,出版符合读者需求的出版物。微博是获得信息的第一大平台,对于一些营销事件,具有天然引爆的优势。出版行业也应该看到新媒体的营销力量,转换营销思维。影视同期书可以利用微博进行宣传。比如,与影视剧官微进行沟通,帮助宣传影视的同时进行出版
物的宣传;通过2019年新浪微博用户数据调查显示,明星是微博用户最为关注的体,明星效益影响巨大,相关主演在微博上发布影视同期书,吸引粉丝流量;出版单位自己开设微博号,通过转发,进行影视同期书的宣传。此外,将图书链接引入明星微博、出版主页和微博话题,将传播价值变成商业价值,也能起到营销推广作用。
6. 结论
媒介融合背景下,影视同期书的出现不仅给图书出版市场提供了新的出版理念与发展思路,还繁荣了图书出版市场,为新时期出版社的转型升级提供了一个创新方向。在出版与影视产业融合初期,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问题,但是越来越多的市场爆款现象表明了两大产业合作的光明前景。本文结合当前存在的问题,简单阐述了自己的想法,希望能为两大产业融合提供一些借鉴性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文红,叶磊.“影视同期书”出版现状调查与分析[J].出版广角,2012(01):67-69.
[2]熊孟元.影视同期书出版现象研究[D].南昌大学,2018.
[3]秦婉君.媒介融合趋势下影视同期书的出版[J].传播力研究,2017,1(05):9-10.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