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的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作者:张先美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年第04
        要:本文基于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基于问题的学习的教学方法在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构建了符合学校实际的基于PBL教学法的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模式,并提出实施建议。
        关键词:PBL教学法;会计学原理;课程内容;问题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2-102-2
        0 引言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最早于1969 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 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 Mc Master 大学首创,然后在世界范围内流行。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自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将学习置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共同解决复杂的问
题,从而学习并掌握问题背后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PBL教学过程主要包括设计并提出问题、对学生进行分组、小组讨论、课堂讨论、教师点评、课程考核等六个步骤。
        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相比,实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转变: 教学主体从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教学目的从重知识传授重能力培养的转变; 教学方式从课堂讲授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转变,通过学生自学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小组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独立思考的能力。
        1 我国应用PBL教学法文献综述
        通过对主题+问题式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模式/PBL教学法在中国知网上的文献搜索,共有5700多篇文献,其中,医学领域相关研究占50%以上,会计学领域的文献共有29篇,而关于会计学原理或会计学基础的文献共有5篇,研究成果还比较少。国内关于PBL教学方法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以下两个方面:
        1.1 PBL教学法的理论研究
        学术界主要从PBL教学法的内涵、特征、实施过程或课程设计等方面进行理论研究。关
PBL的特征的主要观点:张建伟(2000)认为,PBL强调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多种学习途径相结合,而不只是纯粹的探索和发现,同时强调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强调外部支持与引导在探索学习中的作用。任英杰(2005)认为PBL是以学生为中心,将问题作为学习的起点,并采用小组协作的学习的形式。陈爱萍(2008)认为,问题式学习强调问题驱动学习,问题贯穿学习过程的始终,建设问题型学习环境,主张在解决问题中获得知识并发展能力。关于PBL的实施过程,学者们的观点基本一致,主要包括设计并提出问题、对学生进行分组、小组讨论、课堂讨论、教师点评、课程考核等六个步骤。因此,关于PBL教学法的特征,无论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抑或是强调问题驱动学习,其目的都在于强调通过将PBL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学会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
        1.2 PBL教学法在相关领域的应用
        PBL教学法研究主要应用于医学类、计算机、语言、建筑、交通、电子电力、管理学、心理学等学科。在会计学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会计教学、财务管理、财务分析、银行会计、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电算化会计等课程方面。关于会计学原理的教学研究虽然不多,
但已有的研究成果都在教学中得到了积极的尝试。如王前锋(2006),唐玮、张丽英(2010),李彬、范云峰(2011),朱静平、段进(2011)、薛丽达(2012)、申俊玲(2013)等各自提出了PBL在会计教学中的实施方法。通过研究已有的科研成果,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对研究设计符合该校教师和学生的一套PBL会计学原理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2 基于学习会计的方法PBL教学法的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模式
        2.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的现状
        《会计学原理》作为会计初学者的入门课程,是商学院会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在商学院的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课程教学上多采用灌输式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模式违背了《会计学原理》自身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容易造成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形成机械、呆板、封闭的教学模式。同时,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鉴于上述这些弊端,该校开始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对会计学原理教学进行变革,以达到课程本身所需要的教学目标。
        2.2 基于PBL教学法的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模式
        结合PBL的实施过程和会计学原理课程自身的特点,将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评价阶段。
        2.2.1 准备阶段
        第一,设计授课大纲。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授课学时的安排,合理设计授课大纲。大纲的设计应考虑理论知识与问题情境之间的联系,体现知识的完整性、逻辑性和严密性,例如学习资产这一部分的内容,而不应仅仅学习资产的定义、种类以及确认的问题,而应将资产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整个会计循环贯穿到问题情境中,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第二,划分学习小组。教师根据学习任务和班级学生人数划分学习小组,4—7人为宜。小组成员的确定可以由学生自己组成或由教师随机指定。小组内部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置且分工明确:收集资料、制作PPT、记录人、发言人等,既可以按照作业任务流程纵向分工,也可以按照所需完成任务横向分工。分工宗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习任务中,能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2.2.2 实施阶段
        第一,教师设定问题情景。问题的设定首先要以企业在日常运营中实际可能发生的经济活动为情境,而且该问题应当是开发性的、结构不良且有针对性的。正如托尔普和赛奇(2004)所说,选择的问题要具有下列特征: 结构不良且杂乱;来源于现实;总是随着信息的加入而发生变化;没有一个固定的解决模式,不易解决;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其次,问题应与学生所学的会计知识密切相关;最后,该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问题的意义、专业化程度、教学目标、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以及趣味性等都是教师在设定问题时应当考虑的因素(安蓉,2007)。例如,教师以某一企业一个月的资料为依据,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业务设计成问题情景,并让小组成员分别担任会计部门的不同角,完成从填制凭证、建立账簿、记账直到编制月度报表的一个会计循环的全部工作。教师在其中可以故意设置有歧义的、针对性的问题,促使学生互相讨论、独立解决问题(唐玮、张丽英,2010)。第二,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学习小组根据教师设定的问题情境,组内进行资料的收集、问题的分析讨论,最终形成解决方案。在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必要的指导,但切忌直接给出正确答案,而是用情境中所提到的相关信息引导学生如何思考、分析问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最好在课外的时间进行,这样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地理解知识与问题的联系,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教师布置课外时间完成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所拥有的有效时间,以免任务耗时很长,难度很大,使学生产生压力,进而对教师布置的任务产生排斥的心理,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第三,小组成果展示。成果展示的发言人可以是小组的组长,也可以是任意组员,由小组内部决定,但是发言人的发言情况最终会记录到小组以及本人的最终成绩中。发言人完成发言后,其他小组同学可以对发言人提出问题,由发言人及其他组员共同解答。教师在同学提完问题以后,也可以对发言组提出问题。在指定发言组对象时,教师既可以在发言课上任意指定,也可以提前指定某一组做好准备。在小组成果展示环节,设置同学与教师提问环节,对于发言组成员来说,必须对自己所做的任务相当了解和熟悉,明白解决问题的原理和方法,这样才不会在教师和同学提问时受挫;对于非发言组成员来说,可以敦促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认真思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而且可以优势互补,获取值得借鉴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逻辑分析的能力,学会对同一问题从不同的维度去考虑。
        2.2.3 评价阶段
        第一,小组之间互评、教师总结点评。全部发言结束后,小组之间互相评价对方的发言情况。学生可以从语言表达、逻辑能力、问题分析、解决能力等方面进行总体评价。教师最
后对所有发言组的情况进行总结、点评,给予客观的评价,对学生的优点提出表扬,对不足给予指正,并提出恰当的分析思路及合理化建议。最终的评价结果由教师记录到同学的平时成绩中。第二,设计课程考核方案。教师应合理设计课程考核方案,将学生出勤情况、平时搜集资料、课堂讨论时学生或小组的表现、小组学习中的任务完成情况等作为考评的主要依据,从而提高学生查阅资料、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真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程考核方案中,教师一定要将考核指标明确到个人,多维度评价学生的成绩也可以避免发生极少数同学在完成小组任务过程中开小差、搭便车的现象。
        在实施PBL教学中,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而如何更好地设计问题、将会计知识与问题密切的联系起来,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PBL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更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指导者、示范者、管理者和评价者。教师通过担任提问者、引导者、组织者、解疑者等不同的角,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李彬,2011)。
        3 PBL教学法实施建议
        3.1 师资建设
        PBL教学法对教师队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灌输知识,而是一个引导者,要解答学生与知识相关的各种问题、知识涉猎面更广、组织与协调的能力更强(黄少荣,2008)。学校应加大对教师培训的投入和提高教师素质。
        3.2 教学内容
        鉴于PBL教学中对问题的设定不能把所有的教学内容系统地串联起来,建议教师将传统的教学法与PBL教学结合起来,学生每完成一次PBL专题,教师可以把相关章节的理论知识串讲一遍,或作为学习资料发给学生供其参考。
        3.3 教学进度
        由于教师必须在规定的学时内讲授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内容,而PBL教学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因此,教师在PBL教学过程中应合理布置安排学生在课下完成的任务。
        3.4 学生的参与程度
        PBL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分组,而对小组内部如何分工、小组成员是否积极参与讨论等不可控的问题,教师可以不仅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而且要求小组成员对自己所负责的内容提供相关的工作记录,以及小组讨论的会议记录等,给学生施加一定的压力会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以达到PBL教学的效果。
        4 研究结论
        会计学原理是一门专业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教学方法应强调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应用与创新能力。PBL这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确实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具备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团队合作能力以及提高教师教学素质和提高教学效果等优势,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然而,为使PBL教学法在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中发挥最大效用,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的共同努力,建立一套符合学校实际的基于PBL教学法的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模式。
       
        [1] 李晓慧.会计教学体系研究:来自英国大学的借鉴[J].会计研究,200910):77-82+95.
        [2] 张文溥.PBLSBL教学模式在交通管理专业课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1):10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