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读后感,《本草纲⽬》读后感
  《本草纲⽬》是本医学巨作,是明朝李时珍的⼀部呕⼼沥⾎之作,多年来其⼀直为医学⼯作者和⽂学家称道。店铺为您带来本草纲⽬读后感,欢迎阅读。
  本草纲⽬读后感(⼀)
  《本草纲⽬》是明朝伟⼤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为修改古代医书的错误⽽编,(1518-1593年)以毕⽣精⼒,亲历实践,⼴收博采,实地考察,对本草学进⾏了全⾯的整理总结,历时29年编成,30余年⼼⾎的结晶。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医⽅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1160幅精美的插图,约190万字,分为16部、60类。每种药物分列释名(确定名称)、集解(叙述产地)、正误(更正过去⽂献的错误)、修治(炮制⽅法)、⽓味、主治、发明(前三项指分析药物的功能)、附⽅(收集民间流传的药⽅)等项。全书收录植物药有881种,附录61种,共942种,再加上具名未⽤植物153种,共计1095种,占全部药物总数的58%。李时珍把植物分为草部、⾕部、菜部、果部、本部五部,⼜把草部分为⼭草、芳草、溼草、毒草、蔓草、⽔草、⽯草、苔草、杂草等九类,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份珍贵遗产。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在训诂、语⾔⽂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冶⾦等⽅⾯也有突出成就。本书⼗七世纪末即传播,先后多种⽂字的译本,对世界⾃然科学也有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它是⼏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这本药典,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之多和流畅⽣动的⽂笔来看,
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部本草著作。被誉为“东⽅药物巨典”,对⼈类近代科学以及医学⽅⾯影响最⼤。
  它的成就,⾸先在药物分类上改变了原有上、中、下三品分类法,采取了“析族区类,振纲分⽬”的科学分类。它把药物分矿物药、植物药、动物药。⼜将矿物药分为⾦部、⽟部、⽯部、卤部四部。植物药⼀类,根据植物的性能、形态、及其⽣长的环境,区别为草部、⾕部、菜部、果部、⽊部等5部;草部⼜分为⼭草、芳草、醒草、毒草、⽔草、蔓草、⽯草等⼩类。动物⼀类,按低级向⾼级进化的顺序排列为⾍部、鳞部、介部、禽部、兽部、⼈部等6部。还有服器部。这种分类法,已经过渡到按⾃然演化的系统来进⾏了。从⽆机到有机,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级,这种分类法在当时是⼗分先进的。尤其对植物的科学分类,要⽐瑞典的分类学家林奈早⼆百年。
  《本草纲⽬》不仅在药物学⽅⾯有巨⼤成就,在化学、地质、天⽂等⽅⾯,都有突出贡献。它在化学史上,较早地记载了纯⾦属、⾦属、⾦属氯化物、硫化物等⼀系列的化学反应。同时⼜记载了蒸馏、结晶、升华、沉淀、⼲燥等现代化学中应⽤的⼀些操作⽅法。李时珍还指出,⽉球和地球⼀样,都是具有⼭河的天体,“窃谓⽉乃阴魂,其中婆娑者,⼭河之影尔”。《本草纲⽬》不仅是我国⼀部药物学巨著,也不愧是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正如李建元《进本草纲⽬疏》中指出:“上⾃坟典、下⾄传奇,凡有相关,靡不收采,虽命医书,实该物理。智者何以完成巨作,从下⾯的故事中,我备受激励!www.
  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并富有实践精神,肯于向劳动⼈民众学习。李时珍三⼗⼋岁时,
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三年后,⼜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被⼀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李时珍再此只任职了⼀年,便辞职回乡。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百余种,结合⾃⾝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七年编成《本草纲⽬》⼀书,是我国明以前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的评价,已有⼏种⽂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著有《濒湖脉学》、《奇经⼋脉考》等书。
  李家世代业医,祖⽗是“铃医”。⽗亲李⾔闻,号⽉池,是当地名医。那时,民间医⽣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因此,⽗亲决定让⼆⼉⼦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朝功成,出⼈头地。李时珍⾃⼩体弱多病,然⽽性格刚直纯真,对空洞乏味的⼋股⽂不屑于学。⾃⼗四岁中了秀才后的九年中,其三次到武昌考举⼈均名落孙⼭。于是,他放弃了科举做官的打算,专⼼学医,于是向⽗亲求说并表明决⼼:“⾝如逆流船,⼼⽐铁⽯坚。望⽗全⼉志,⾄死不怕难。”李⽉池在冷酷的事实⾯前终于醒悟了,同意⼉⼦的要求,并精⼼地教他。不⼏年,李时珍果然成了⼀名很有名望的医⽣
  传说明代名医李时珍,⼀天外出采药,看到⼀个村庄⽥园荒芜,⽆⼈下地劳动,原来这个村的⼈都得了“流感”。在⼀个茅草屋⾥,他看见⼀位⽼⼈正在床上呻吟,急忙取出药来,让⽼⼈喝下,停了⼀会,⽼⼈出了⼀⾝汗,症状减轻了许多。李时珍询问了⼀下情况,才知道村⾥先后来过⼏个⾛江湖的郎中,给他们开过药,还说什么“吃上⼀副药,包管你”。可是吃了⼗来副了,仍不见效。李时珍便来煎过的药渣,仔细⼀看,⼤部分是假药。假药怎能治好病呢?⽼百姓上当受骗了,他们对庸医痛恨不
已。李时珍看药渣的事,传遍了附近的村庄,⼈们纷纷把江湖郎中配制的草药和带来的药渣叫李时珍鉴别,因为⼈太多,看不过来,只好让⼤家把药渣倒在村前的路⼝上,⼀个个摊开放好,逐个查看,拣出真药,扔掉假药、劣药,并教⼤家如何识别伪劣中草药,防⽌再上当受骗。从此以后,病⼈就把煎服过的药渣倒在路⼝处,盼望过路的良医识别真假,于是这个风俗就盛⾏起来。
  完成巨作之前所需的实践⽆可厚⾮,更令⼈感动的是智者确⽴志向的伟⼤,拯救苍⽣的慈怀!李时珍从元⽓化⽣万物的思想出发,肯定阴阳调摄、五⾏胜复、物性相别的相互关系,最后达到天⼈统⼀、⼈定胜天的结论,处处表现出对传统哲学的创
造性运⽤和发展。因此可以说,《本草纲⽬》不仅在医学上树⽴了丰碑,同时对古代⾃然哲学的发展,也有其独特的历史贡献。
  读完此书,让我终⾝受益匪浅!
  本草纲⽬读后感(⼆)
  暑假⾥,我读了《李时珍与本草纲⽬》,读完后我了解了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幼对医药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年轻时参加科举考试落榜后,就以⾏医为业。他刻苦钻研⼤量古代医学书籍,发现其中有不少错误,决⼼写⼀本部⽐较完善的药物学著作。为此,他⾛出家门,虚⼼求教。有⼀次,在乡间
他听说曼陀罗花⽤酒吞服,会使⼈⿇醉⼤笑,就不畏艰险,攀登云雾缭绕的武当⼭,从陡峭的崖壁上采回这种花,亲⼝品尝,并进⾏临床验证,说明它确有⿇醉的效⽤。经过27个春秋的研究,他在晚年写成了《本草纲⽬》。这部书有⼀百九⼗多万字,收⼊药物⼀千⼋百多种,医⽅⼀万多个。
  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李时珍是个勤奋的⼈。他年轻时虽然科举考试落了榜,但是他仍然在努⼒地学习医学⽅⾯的知识。经过长期不懈努⼒终于写出⼀本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我们要学习李时珍不怕困难,刻苦钻研这种精神,在学习上才能取得更⼤的进步。
  本草纲⽬读后感(三)
  本草纲⽬是明朝医圣李时珍历经三⼗余年写成的。
  翻开书,我第⼀眼就看到《本草纲⽬》这本书条理清晰。全书共436页,1000000多字,分草部,菜部,果部,⾕部,⽊部,禽部,⾍部等好多种啊!
  他没有采⽤《神农本草经》的分类⽅法,⽽是另辟蹊径,正名为纲,纲下列⽊,纲⽬清晰。书内对所记录的药材的形态,功能,⽅剂都有记载,⽽且每⼀味药都附有插图。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还不知道连平常炒菜⽤的葱,都可以⽤来治感冒
  这本书⾥有⼤⽩菜,红⾊的萝⼘,好吃的莴苣,⼤⼤的冬⽠等等等等,有我认识的、有我不知道的,有平常饭桌上就能看到的、有藏在⼭中不易被发现。这些东西原来都是可以治病救⼈啊!
  我很好奇,李时珍是怎样在那个交通不发达的年代采集到那么多的药材并画出它们的呢?
  看了这本书,我仿佛看到了李时珍⾝背药篓、脚穿草鞋;披着蓑⾐、拄着拐杖,穿梭在名⼭⼤川之间孤独⽽坚毅的⾝影;看到了李时珍顶着烈⽇的炙烤和蚊⾍的叮咬,仍然不停的脚步。
  那时,太和⼭五龙宫产的“榔梅”,被道⼠们说成是吃了可以长⽣不⽼的仙果。他们每年采摘回来,进贡皇帝。官府严禁他⼈采摘。李时珍不信道⼠们的⿁话,要亲⾃来试试看,有什么功效。于是,他不顾道⼠们的反对,竟冒险摘了⼀颗。经研究,发现它的功效跟普通的桃⼦杏⼦⼀样,能⽣津⽌渴⽽已,是⼀种变了形飞榆树的果实,并没有什么特殊功效。
  在当时⼈们称鲮鲤,其实就是今天的穿⼭甲,是过去⽐较常⽤的中药,当时,有⼀位名医陶弘景说它能⽔陆两栖。⽩天爬上岩来,张开鳞甲,装出死了的样⼦,引蚂蚁进⼊甲内,然后闭上鳞甲,潜⼊⽔中,打开鳞甲,让蚂蚁浮出,再吞⾷。为了了解陶弘景的说法是否对头,李时珍亲⾃上⼭去观察,并在樵夫,猎⼈的帮助下,捉到了⼀只穿⼭甲,从它的胃⾥剖出来⼀升左右的蚂蚁,证实穿⼭甲⾷蚁这点。不过,从观察中,他发现穿⼭甲⾷蚁时,是扒开蚁⽳,进⾏舔⾷,⽽不是装死抓蚂蚁。他肯定了陶弘景对的⼀⾯,纠正了他错误的地⽅。
  从这⼏件事上,不难发现李时珍坚定的信念,对医学热爱和不怕牺牲的精神。读了这本书,我得到了许多的医学知识,了解了许多⽣活中的医学⼩常识。
  我希望更多的⼈能读到这本书,也希望这本书⾥的知识能流传的世界各地,给⼈们带来幸福。
  我还要学习李时珍对医学的热爱和不怕吃苦的精神,把它⽤在学习上!
  本草纲⽬读后感(四)
  《本草纲⽬》(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是明朝伟⼤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为修改古代医书的错误⽽编,以毕⽣精⼒,亲历实践,⼴收博采,实地考察,对本草学进⾏了全⾯的整理总结,历时29年编成,30余年⼼⾎的结晶。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医⽅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1160幅精美的插图,约190万字,分为16部、60类。每种药物分列释名(确定名称)、集解(叙述产地)、正误(更正过去⽂献的错误)、修治(炮制⽅法)、⽓味、主治、发明(前三项指分析药物的功能)、附⽅(收集民间流传的药⽅)等项。全书收录植物药有881种,附录61种,共942种,再加上具名未⽤植物153种,共计1095种,占全部药物总数的58%。李时珍把植物分为草部、⾕部、菜部、果部、本部五部,⼜把草部分为⼭草、芳草、溼草、毒草、蔓草、⽔草、⽯草、苔草、杂草等九类,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份珍贵遗产。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在训诂、语⾔⽂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冶⾦等⽅⾯也有突出成就。本书⼗七世纪末即传播,先后多种⽂字的译本,对世界⾃然科学也有举
世公认的卓越贡献。它是⼏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这本药典,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之多和流畅⽣动的⽂笔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部本草著作。被誉为“东⽅药物巨典”,对⼈类近
代科学以及医学⽅⾯影响最⼤。
  关于《本草纲⽬》这部书名的由来还有⼀段有趣的插曲。公元1578年,年届六旬的李时珍完成了《本草纲⽬》,只可惜尚未确定书名。⼀天,他出诊归来,习惯地坐在桌前。当他⼀眼看到昨天读过的《通鉴纲⽬》还摆放在案头时,突然⼼中⼀动,⽴即提起笔来,蘸饱了墨汁,在洁⽩的书稿封⾯上写下了“本草纲⽬”四个苍劲有⼒的⼤字。他端详着,兴奋地⾃⾔⾃语道:“对,就叫《本草纲⽬》吧!”为了这部书的体例,李时珍考虑了许久,也翻阅了不少书籍,并从《通鉴纲⽬》中得到启⽰,决定采⽤“以纲挈⽬”的体例来编这部书,并以《本草纲⽬》这个名称作为⾃⼰经历⼆⼗七年搜集、整理、编纂的这部书的书名。
  它的成就,⾸先在药物分类上改变了原有上、中、下三品分类法,采取了“析族区类,振纲分⽬”的科学分类。它把药物分矿物药、植物药、动物药。⼜将矿物药分为⾦部、⽟部、⽯部、卤部四部。植物药⼀类,根据植物的性能、形态、及其⽣长的环境,区别为草部、⾕部、菜部、果部、⽊部等5部;草部⼜分为⼭草、芳草、醒草、毒草、⽔草、蔓草、⽯草等⼩类。动物⼀类,按低级向⾼级进化的顺序排列为
⾍部、鳞部、介部、禽部、兽部、⼈部等6部。还有服器部。这种分类法,已经过渡到按⾃然演化的系统来进⾏了。从⽆机到有机,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级,这种分类法在当时是⼗分先进的。尤其对植物的科学分类,要⽐瑞典的分类学家林奈早⼆百年。《本草纲⽬》不仅在药物学⽅⾯有巨⼤成就,在化学、地质、天⽂等⽅⾯,都有突出贡献。它在化学史上,较早地记载了纯⾦属、⾦属、⾦属氯化物、硫化物等⼀系列的化学反应。同时⼜记载了蒸馏、结晶、升华、沉淀、⼲燥等现代化学中应⽤的⼀些操作⽅法。李时珍还指出,⽉球和地球⼀样,都是具有⼭河的天体,“窃谓⽉乃阴魂,其中婆娑者,⼭河之影尔”。《本草纲⽬》不仅是我国⼀部药物学巨著,也不愧是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正如李建元《进本草纲⽬疏》中指出:“上⾃坟典、下⾄传奇,凡有相关,靡不收采,虽命医书,实该物理。”
  英国⽣物学家达尔⽂称《本草纲⽬》为“1596年的百科全书”!《本草纲⽬》改进了中国传统的分类⽅法,格式⽐较统⼀,叙述也⽐较科学和精密,例如:把⼴义的“⾍”药扩充到106种,其中昆⾍药为73种,分为“卵⽣”、“化⽣”和“湿⽣”三类。对动物和植物的分类学的发展具有很⼤意义。
  《本草纲⽬》纠正了前⼈的许多错误之处,如南星与虎掌,本来是同⼀种药物,过去却误认为两种药物;以前葳蕤、⼥萎认为是同药,李⽒经过鉴别则确认为两种;苏颂在《图经本草》将天花、括楼分为两处,其实是同⼀种植物;前⼈误认“马精⼊地变为锁阳”、“草⼦可以变鱼”,⼀⼀予以纠正之。并且在本书中还加⼊了许多新的药物。对某些药物的疗效,李时珍还通过⾃⼰的经验作了进⼀步的描述。本书还载叙了⼤量宝贵的医学资料,除去⼤量附⽅、验⽅及治验病案外,还有⼀些有⽤的医学史料。本书不仅
是⼀部药物学著作,还是⼀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书中涉及的内容极为⼴泛,在⽣物、化学、天⽂、地理、地质、采矿乃⾄于历史⽅⾯都有⼀定的贡献。
  《本草纲⽬》乃是⼀部集⼗六世纪以前中国本草学⼤成的著作,书中所收集的资料⼴博,“上⾄坟典,下⾄传奇,凡有相关,靡不收集”,因此书中不免有些内容与现代的认识不符,甚⾄有些可能具有迷信的⾊彩,例如,铅粉⾟寒⽆毒,现代则认为有剧毒的;⼜如其中⼈部收录的孝⼦⾐帽、寡妇床头灰、草鞋、男阴⽑治蛇咬、⼥阴⽑治“五淋、阴阳易病”、⼈魄(⼈吊死后的魂魄)镇惊吓、⼈⾁疗羸瘵(割股疗亲)、⼈中黄(⼈粪)治呕⾎、梁上尘治昏厥等皆可⼊药。这部分李时珍⼤多引⽤《辍耕录》、《本草拾遗》的说法,采以姑妄信之“凡经⼈⽤者,皆不可遗”的态度。另外李时珍并驳斥陈藏器的《本草拾遗》,认为吃⼈⾁疗羸瘵是错误的。不过也正由于巨细靡遗的收录,使得⼀些已散佚的古代医书及本草借由纲⽬⽽保存下来。
  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1518年⽣于湖北蕲州东门外的⽡硝坝(现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明以前,这个地⽅是⾬湖和莲市湖的交界处,沿湖⼈民常遭受湖⽔上涨的灾难。从明代起,为了阻拦湖⽔的上涨,在这⾥筑起了堤坝,后来称它⽡硝坝。临近⽡硝坝有周长⼆、三⼗⾥的⾬湖,是蕲州风景区之⼀。东出⽡硝坝,有⼤泉⼭、龙盘⼭、平顶⼭,⼭野⾥除了花草、树⽊、⽵林之外,还⽣长着各种野⽣药材,是⼀个物产丰富的好地⽅。
  李时珍出⾝三代相传的医户⼈家,祖⽗是⼀个医⽣,⽗亲李⾔闻,⼜名李⽉池,也是当地有名的医⽣,曾做过“太医吏⽬”。他不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且在医学理论上也有相当的修养,后来李时珍称赞⾃⼰的⽗亲在诊断疾病⽅⾯的知识是“精诣奥旨,浅学未能窥造”。据记载李⾔闻著有《四诊发明》、《艾叶传》、《⼈参传》、《痘疹证治》等。李时珍从⼩就在这种环境中薰陶着。
  在封建社会⾥,医⽣的地位⾮常低下,常与“算命”、“卖卦”的⼈相提并论,有时还遭到官僚、地主和豪绅们的欺压。这股势⼒在明代更甚,当时还规定“医户”⼈家不能改⾏,这种轻视医⽣的社会风⽓,促使李⾔闻产⽣了改换医户地位的想法,决定让李时珍⾛科举道路,这样可以取得⼀官半职,荣宗耀祖,因此,要求李时珍每天背诵《四书》、《五经》,准备迎接科举考试。
  李时珍从⼩爱好读书,在14岁那年考中秀才,后来参加乡试考举⼈,三次都失败了。有⼀年,蕲州⼀带,河⽔上涨,淹没了⽥地,⼜淹没了市巷,农⽥荒芜,疫情严重,肠胃病到处流⾏。蕲州官府举办的“药局”,不替穷⼈看病,穷⼈有病,都来李时珍的⽗亲医治,临⾛时,个个都道谢不绝。这⼀切都被李时珍看在眼⾥。李时珍20岁的那年,⾝患“⾻蒸病”(),连续不断地咳嗽和发烧,⼏乎把命送掉,幸得⽗亲的精⼼诊治,⽤⼀味黄芩汤把病治好了。李时珍愈想愈不愿⾛科举道路,向⽗亲表⽰,⽴志学医,做⼀个为病⼈解除痛苦的好医⽣,⽗亲看他态度坚决,也只好答应了。
  李时珍24岁开始学医,⽩天跟⽗亲到“⽞妙观”去看病,晚上,在油灯下熟读《内经》、《本草经》、《
伤寒杂病论》、《脉经》等古典医学著作。李时珍的读书精神是令⼈钦佩的,“读书⼗年,不出户庭,博学⽆所弗脚”。由于他刻苦学习,掌握了治病⽅法。他曾⽤“延胡索”治愈了荆穆王妃胡⽒的胃痛病,⼜⽤杀⾍药治愈了富顺王之孙的嗜⾷灯花病,后来⼜以附⼦和⽓汤治愈富顾王适于的病症⽽被聘为楚王奉伺正。多年的临床实践,使李时珍懂得,做⼀个医⽣,不仅要懂医理,也要懂药理。如把药物的形态和性能摘错了,就会闹出⼈命来。他在阅读《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再仔细地阅读了南朝齐梁时期陶弘
景著的《本草经集注》,唐代的《新修本草》,宋代的《开宝本草》《嘉佑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衍义》等。李时珍发现古代的本草书存在不少问题,⾸先在药物分类上是“草⽊不分,⾍鱼互混”。⽐如“⽣姜”和“薯蓣”应列菜部,古代的本草书列⼊草部;“萎蕤”与“⼥萎”本是两种药材,⽽有的本草书说成是⼀种;“兰花”只能供观赏,不能⼊药⽤,⽽有的本草书将“兰花”当作药⽤的“兰草”;更严重的是竟将有毒的“钩藤”当作补益的“黄精”。李时珍认为古代本草书上那么多的错误,主要是对药物缺乏实地调查的结果。
  宋代以来,我国的药物学有很⼤发展,尤其随着中外⽂化交流的频繁,外来药物不断地增加,但均未载⼊本草书。李时珍认为有必要在以前本草书的基础上进⾏修改和补充。这时,李时珍已经35岁了。
  过了五年,朝廷下了⼀道诏书,要在全国选拔⼀批有经验的医⽣,填补太医院的缺额,武昌的楚王朱英燎,推荐了李时珍。李时珍认为北京是明王朝的京都,那⾥不仅聚集了全国重要的医药书籍,还可看
中草药名称到更多的药材,这对修改本草书是⼀个极好的机会。李时珍接受了楚王的推荐,4l岁进⼊北京太医院,并担任了太医院院判的职务。明世宗朱厚熜是⼀个昏庸透顶的皇帝。他⼀⼼追求长⽣不⽼的仙丹药,还想做神仙。太医院中的医官们,为了迎合朱厚熜的需要,不仅向全国各地收集“仙⽅”和“丹⽅”,同时⼜翻遍了历代本草书,企图从中获得长⽣不⽼之药。有的医官说“久服⽔银,可以长⽣不死”,有的医官说“炼⾷硫黄,可以长肌肤益⽓⼒”;有的说“灵芝是仙草,久⾷可以延年益寿”。李时珍听到这些⽆稽之谈,更下定决⼼准备修改本草书。
  李时珍利⽤太医院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但阅读了⼤量医书,⽽且对经史百家、⽅志类书、稗官野史,也都⼴泛参考。同时仔细观察了国外进⼝的以及国内贵重药材,对它们的形态、特性、产地都⼀⼀加以记录。过了⼀年左右,为了修改本草书,他再也不愿耽下去了,借故辞职。
  在回家的路上,⼀天,李时珍投宿在⼀个驿站,遇见⼏个替官府赶车的马夫,围着⼀个⼩锅,煮着连根带叶的野草,李时珍上前询问,马夫告诉说:“我们赶车⼈,整年累⽉地在外奔跑,损伤筋⾻是常有之事,如将这药草煮汤喝了,就能舒筋活⾎”。这药草原名叫“⿎⼦花”,⼜叫“旋花”,李时珍将马夫介绍的经验记录了下来。写道:旋花有“益⽓续筋”之⽤。此事使李时珍意识到修改本草书要到实践中去,才能有所发现。
  李时珍为了修改本草书,对各种医书上的不同记载进⾏调查研究,为了搞清形态相似的苹、⽔萍和萍
逢草,曾到家门⼝的⾬湖,还到较远的马⼝湖、沿市湖、⾚东湖进⾏采集,耐⼼观察⽐较,终于纠正了本草书上的长期混乱。
  为了搞清⽩花蛇的形态,验证书本记载,李时珍来到了蕲州城北的龙蜂⼭捕蛇(⽩花蛇为蕲州特产),只听得有⼈唱道:“⽩花蛇,谁叫尔能辟风邪,上司索尔急如⽕,州中⼤夫只逼我,⼀时不得⽪⾁破”。随着歌谣⽽来的是⼏个肩背⽵篓的捕蛇⼈,他们正朝着⼏棵⽯楠藤⾛去,据说⽩花蛇爱吃⽯楠藤的叶,所以⽯楠藤也就成了⽩花蛇的“家”,⽇夜盘缠在⽯楠藤上。捕蛇⼈发现⽩花蛇后,⽴即从地上捞起⼀把沙⼟,对准⽩花蛇撒去,说来也奇,⽩花蛇遇到沙⼟,真象⾯粉遇⽔⼀样,缩成了⼀团,捕蛇⼈⽴即上前⽤⽊叉往⽩花蛇的颈部叉去,另⼀⼿抓住蛇体的后部,这时⽩花蛇再也施不出威⼒来了。李时珍定前去仔细观察了⽩花蛇的形态,只见蛇头⼤似三⾓形,嘴⾥长着4只长⽛,背上有24块斜⽅格,腹部还有斑纹,与⼀般的蛇,确实不⼀样。接着,捕蛇⼈格蛇挂在路旁的⼩树上,⽤⼑剖其腹,去其内脏,盘曲后装进了⽵篓筐,据说,将蛇烘⼲后,才能当药⽤。李时珍记录了捕蛇过程中的每⼀个细节活动,不仅补充了本草书,也为后来编写《⽩花蛇传》,提供了重要材料。⼏年后,李时珍⼜根据⽩花蛇的祛风特性,制成了专治半⾝不遂和中风的“⽩花蛇酒”。据现代药理分析,证明⽩花蛇的提取物,具有镇静、镇痛,扩张⾎管和降压作⽤。
  穿⼭甲⼜叫鲮鲤,根据陶弘景著《本草经集注》的记载,穿⼭甲是⼀种⾷蚁动物,它“能陆能⽔,⽇中出岸,张开鳞甲如死状,诱蚁⼊甲,即闭⽽⼊⽔,开甲蚁皆浮出,围接⽽⾷之。”穿⼭甲的⽣活习性果真
是这样吗?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李时珍跟随猎⼈进⼊深⼭⽼林,进⾏穿⼭甲解剖,发现该动物的胃⾥确实装满了未消化的蚂蚁,证明了本草书的记载是正确的。但李时珍发现穿⼭甲不是由鳞⽚诱蚁的,⽽是“常吐⾆诱蚁⾷之”。他修订了本草书上关于这⼀点的错误记载。同时他⼜在民间收集了穿⼭甲的药⽤价值,记载了⼀段“穿⼭甲、王不留,妇⼈⾷了乳长流”的顺⼝溜。
  有⼈说,北⽅有⼀种药物,名叫蔓陀罗花,吃了以后会使⼈⼿舞⾜蹈,严重的还会⿇醉。李时珍为了寻曼陀罗花,离开了家乡,来到北⽅。终于发现了独茎直上⾼有四、五尺,叶象茄⼦叶,花象牵⽜花,早开夜合的蔓陀罗花,他⼜为了掌握蔓陀罗花的性能,亲⾃尝试“乃验也。”并记下了“割疮灸⽕,宜先服此,则不觉苦也”。据现代药理分析,蔓陀罗花含有东莨菪碱,对中枢神经有兴奋⼤脑和延髓作⽤,对末梢都有对抗或⿇痹副交感神经作⽤。
  李时珍在做蔓陀罗花毒性试验时,联想到本草书上关于⼤⾖有解百药毒的记载,也进⾏了多次试验,证实了单独使⽤⼤⾖是不可能起解毒作⽤的,如果再加上⼀味⽢草,就有良好的效果,并说:“如此之事,不可不知”。
  李时珍不仅对植物药、动物药进⾏仔细的调查、观察,对矿物药也做了不少调查⼯作。他曾到过铜矿、铅矿、⽯灰窑等地进⾏调查研究。根据本草书的记载,铅是⽆毒的物质。李时珍为了了解铅的性能,深⼊矿区,见到矿⼯们的艰苦⼯作条件,写道:“铅⽣⼭⽳⽯间,⼈挟油灯⼊⾄数⾥,随矿脉上下曲
折砍取之”通过对矿⼯们的健康调查,认识到铅是有毒物质,“性带阴毒,不可多服”。同时⼜掌握了铅中毒会引起中毒性肝炎⽽出现黄疸症状。“若连⽉不出,则⽪肤萎黄,腹胀不能⾷,多致疾⽽死”。
  “⽔银”据以前本草书记载,⾔⽆其毒;⾔其久服神仙;⾔为长⽣不⽼之药。确有其事吗?李时珍通过调查,认识到⽔银是由丹砂加热后分解出来的(“汞出于丹砂”);⽔银和硫磺⼀起加热,可以变成银朱(硫化汞);⽔银加盐等,⼜可以变成另⼀种物质,名叫轻粉()。由此,他记述⽔银是⼀种“温燥有毒”的物质。“若服之过剂”“则毒被蒸窜⼊经络筋⾻”,“变为筋挛⾻痛,发为痈肿疳漏,或⼿⾜破裂,⾍癣顽痹,经年累⽉,遂成疾癌,其害⽆穷。”李时珍⼜根据六朝以来久服⽔银⽽造成终⾝残废的历史事
实,驳斥了久服⽔银可以长⽣不⽼的⽆稽之谈,并写道:"⽅⼠固不⾜道,本草其可妄⾔哉。”
  李时珍是⼀个富有求实精神的医药家;为了完成修改本草书的艰巨任务,他⼏乎⾛遍了湖北省、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的名川⼤⼭,⾏程不下万⾥。同时,他⼜参阅了800多家书籍,经过3次修改稿,终于在61岁(公元1578年)的那年,编成了《本草纲⽬》。后来⼜在他的学⽣、⼉⼦、孙⼦的帮助下,使《本草纲⽬》更加完整,更加精美。《本草纲⽬》包含着李时珍将近30年的⼼⾎,记录着李时珍饱尝苦⾟的艰难历程。
  李时珍对⼈类的贡献是伟⼤的,因此深受后世⼈的尊敬,为了纪念这位伟⼤的医药学家,《明史》、《⽩茅堂集》都为他写下了传记。清光绪年间在李时珍墓⽴碑纪念。解放后,在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李
时珍墓所在地⽵林湖村建⽴了李时珍纪念馆,整个纪念馆占地⾯积50000平⽅⽶,由本草碑廊、纪念展览、药物馆、百草药园、墓园五⼤部分组成,邓⼩平于1987年7⽉8⽇亲笔题写的馆名。1956年科学家郭沫若以题词作纪念,写道:“医中之圣,集中国药学之⼤成,本草纲⽬乃1892种药物说明,⼴罗博采,曾费三⼗年之殚精。造福⽣民,使多少⼈延年活命!伟哉夫⼦,将随民族⽣命永⽣。”
  本草纲⽬读后感(五)
  李时珍是我国明朝时著名的医⽣,他创作了⼀本《本草纲⽬》,这部书规模宏⼤、内容丰富、范围⼴泛,是古代任何⼀部本草书所不能⽐的。
  《本草纲⽬》还真是⼀部伟⼤的医药学巨典啊!李时珍的爸爸李⾔⽂是当地著名的医⽣,李时珍⼩时候很喜欢医学。长⼤后,因为想修订旧本草书⾥的话多错误,他到太医院去当医⽣,可是,有⼈说他是“草泽医⽣”要修本草是“狂妄”之举,李时珍的希望落空了,就辞职回了家乡。经过了27年的艰苦努⼒,他终于完成了《本草纲⽬》,全书共有190多万字,记载的药物有1892种,每种药物都详细地记述了产地、形状、颜⾊、⽓味⼉、功⽤和采集、制作的⽅法。
  还附有1160幅插图,这些图形象逼真,使⼈很容易辨认。还收集了11000多个药⽅,并对各种药物的如何使⽤,也都作了详细的介绍。
  读了这篇⽂章,我懂得了,做什么事情都要经过艰苦的努⼒,才能得到成功。
  本草纲⽬读后感(六)
  ⼤家⼀定读过《本草纲⽬》这本书吧《本草纲⽬》是明朝医学家李时珍30余年⼼⾎的结晶。全书共190多万字,52卷,载有药物1892种,新载药物374种,收集医⽅-个,书中还绘制了1160幅精美的插图,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份珍贵遗产。我之所以看这本书,主要是冲着那1160幅精美的插图来的。
  百草皆是药,每次春游、秋游遇到孩⼦们问我:“科学⽼师,这是什么植物?有什么⽤?”时,我就觉得⾃⼰特别“缺⽔”。今天在书市看到这本书,刚开始只是因其名⽓,随⼿翻看,只是看了⼏页,就被其吸引住了。⼀喜之下,将它买了回家仔细阅读。
  《本草纲⽬》的成就,⾸先在药物的分类上改变了原有上、中、下三品的分类法,采⽤了“析族区类,振刚分⽬”的科学分类。它把药物分矿物药、植物药、动物药。将矿物分为⽔、⽕、⼟、⾦⽯四部;植物药⼀类,根据植物的性能、形态及其⽣长的环境,区别为草、果、菜、⾕、⽊等五部;草部⼜分为⼭草、芳草、醒草、毒草、⽔草、蔓草、⽯草等⼩类;动物⼀类,按低级向⾼级进化的顺序排列为⾍、鳞、介、禽、兽、⼈等六部。此外还有服器部。共分为16部62类。这种分类⽅法,已经过渡到按⾃然演化的系统来进⾏了。从⽆机到有机,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级,这种分类⽅法在当时是⼗分先进的。
  《本草纲⽬》不仅在药物学⽅⾯取得了巨⼤成就,在化学、地质、天⽂等⽅⾯,也做出了突出贡献。
它在化学史上,较早的记载了纯⾦属、⾦属、⾦属氯化物、硫化物等⼀系列的化学反应。同时⼜记载了蒸馏、结晶、升华、沉淀、⼲燥等在现代化学中应⽤的⼀些操作⽅法,⾮常值得我们观看。
  本草纲⽬读后感(七)
  漫长⽽炎热的假期,难免使我们觉得厌烦,但是有⼀本有意义的书陪伴你度过,那就不⼀样了,为了培养兴趣、增长见识、充实假期⽣活,我去书店了⼀本书籍——《本草纲⽬》,这本书内容趣味丰富、深奥、实⽤深深地吸引了我,并给我留下的印象更是⽆限的。
  《本草纲⽬》是由明朝杰出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针在继承和总结明代以前本草成就的基础上进⾏多⽅考证,花了将近30年时间⽽写成的。它是东⽅药学巨典,具有“医学之渊海,格物之通典”的美誉。
  《本草纲⽬》⼀共有52卷,190多万字,记载药物1892种,分⽔、⽕、⼟、草等16部62类;附药⽅11096则;附图1160幅。编写的体例是⾸标正明叫纲,名字注释叫做⽬,其次集解、辨疑、正谈,再次是⽓味、主治、附⽅。根据祖国药物学著作的传统名称,仍以本草命名。
  读了这本书,我惊奇地发现医学界竟是如此神奇,⽇常⽣活中,⼀些不起眼的、平凡的物体竟可成为治病的良药。⽐如⽔部中的露⽔,书中这样注名着,露是阴⽓积聚⽽成的⽔液,是润泽的夜⽓,再道旁万物上沾⽽成的,味⽢,性平,⽆毒,秋露⽔凛成夜晚的肃杀之⽓,宜⽤来煎润肺的药,调和治疥、藓
、⾍癞的各种散剂。想不到吧,平凡的它们,却有不平凡的医疗作⽤,相信在我们⽣活中还有很多平凡的物体等着⼈们去发现它们的价值,那将会带给我们另⼀个惊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