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模中药学讲稿45温里药: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一点资讯】
第45 讲 温里药: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
前面介绍了温里药的概述部分,那就是一些共性的东西,我们现在就介绍温里药的一些大纲要求的药物。
第一味药,附子。附子和前面祛风湿散寒药当中的川乌或者乌头,是来源于同一种植物。川乌头是种下去的母根,依附在母根旁边长出来的就叫做附子,依附在母根旁边,如子之附母,属于同一种植物。它的整个块根称为附子,但是在商品药材当中经常把它切片的,所以处方经常开的是附片。
那比如说加上一些菜油或者一些焦米、红糖、一些着剂,染了以后,它就成了偏于黑的,就叫黑附片。因为它这种顺着切的,就叫顺片。因为附片里面有的是横着切的,那叫横片。有的比如说一种黄附片染成黄的,那是横的。这种白附片也是顺片,顺着切,切了以后用硫黄来薰,使它原来的本变淡了,就叫白附片。
附子在产地它就要经过初步的加工炮制,不但有特殊的田间管理,采收起来了以后,它一般都
要用那种盐卤,就是熬食盐,加工食盐剩下来那个卤水,里面含很多这种化学元素的来浸泡,泡了以后,有的还要用加热的这样的一些工序,所以一般都是经过制过的,都不是生的。
附片从宋代开始,就是四川的一个道地药材,现在的绵阳市的下面的一个江油,也是一个县级市,以那个地方为中心的产地,过去叫做彰明,表彰的彰,日月明,彰明。现在彰明就是江油市下面的一个小的集镇,以那为中心的,所以在宋代就有《彰明附子记》,附子就非常有名了。
药学是学什么的但是过去附子都是一家一户的小的这种生产作坊,为了商业竞争的需要,就有很多很多的规格,多的时候可能多到二三十种,有黄的、白的、黑的,有顺切的、有横切的,还有比较小的,用那种刨来刨成片的,比较薄的,称为刨片的。
川西北地区在附子采收的季节,一般阴雨天气比较多,有的家里面小作坊加工不过来,就像四川人泡泡菜一样,把附子挖起来以后,去掉了表皮泥土,把它适当地清洁以后,就放在了盐卤里面去浸泡,它不会变质、更不会腐烂,可以放上一年、两年,这种就称为盐附子。盐附子在使用的时候,仍然要把它切片,切片了以后,在水里面漂,把里面的盐味漂掉,就叫
做淡附片。
一般的处方上开的时候都不是开附子,都是开附片,白附片、黄附片、黑附片、盐附片。这是因为它不是用的整个的附子块根了,都是经过加了工的,片状的这种药材,所以一般开附片。要说明的这种五花八门的商品药材的规格,包括过去的炮附子在火里面去烧,现在的炮附子是用微波处理的,微波附子,等等,规格越来越多。都是过去那个小作坊为了竞争的商业性的需要,与它的药效之间没有什么联系。
而且有的人说盐附子就是为了“咸入肾”,有意的这样子做。不是,它加工不了,挖起来地里面太多了,它就是受四川人泡泡菜那种影响,把它放在那个大缸里面,就不会坏,慢慢地用一两年都可以,能够加工的时候再来加工也可以。它不是为了“咸入肾”才有意的搞这么一个药材的规格。
所有的附片,同样的使用,没有明显地差异,这是附片的药材的情况。附子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药,那天我讲大黄的时候说药之四维,其中有一个附子,附子就是我们温里药当中的一个重点药,也是中药里面一个很重要的药物。
附子它的功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也是最特殊的,回阳救逆。回阳救逆就是对于亡阳证的一种作用,或者一种功效,这个简单地讲,就这么一句话。回阳救逆就是对于亡阳证的一种作用。什么是亡阳证呢?
大家在《中医诊断学》里面实际上已经是学过了,就是一部分人由于长期的患病,久病,阳气不断地慢慢地耗伤,最后阳气衰败了,阳气损耗殆尽。一种是突然之间患急性病,比如说大吐大泻、大汗淋漓,阳随阴脱,都会出现这种亡阳证。
亡阳证它的临床表现最典型的就两个症状,一个四肢逆冷,一个脉细欲绝。“亡”在字义上,就有无的意思。我们去翻古代的字词书,“亡,无也”,好像没有了。就(是)说人的阳气已经耗散殆尽了,几乎没有阳气了,就是阳气欲绝的情况。
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阳气主要是肾和心的阳气衰败了、欲绝了。因为肾的一个基本功能就是能够温煦形体,肾中的阳气为阳气的根本,能够使人保持应有的温度,温煦形体。
肾阳衰败就不能够温煦形体,所以首先出现的是肢体的远端,四肢逆冷,比较轻的可能就是手指、脚趾。严重地可能上肢可以超过肘关节,下肢可以超过膝关节,最后可能全身都有比
较冷的感觉。四肢逆冷,主要(是)肢体的远端,那是肾阳衰败的不能温煦形体的一个表现。心是主血脉的,心阳,心阳衰败,那不能鼓动血脉,所以血脉不正常,脉细欲绝。
所以它的基本病理就是心肾的阳气衰败,衰败到了严重的极点,几乎快没有的那种状态。这种就是中医学当中所谓的亡阳证,它可以出现在慢性虚衰当中,也可以急性病突然之间出现。因为大汗大吐大泻,甚至于大失血,这些都可能造成。
在这种情况下,附子就是中药里面认为能够“回阳救逆的第一品药”,因为它回阳救逆的作用最好,其他药物不可取代,虽然它有毒性,在临床上它能够明显地挽回将要亡失的阳气,这个时候也就是挽回了生命,它也是一个急救亡阳证的一个重要的药物。从古代到现在,尤其是在古代的医疗情况下,完全是依靠附子这一类为主的药来,口服。
但是附子需要久煎,那患者有时危急了,煎煮很长的时间,还要慢慢地让它放凉,然后再来跟它喂服,耗费那个很长的时间,可能有时候就缓不济急,但没有办法,古代的医疗条件。在现在附子为主的有急救的制剂,比如说参附注射剂。一直到现在,尽管对于亡阳证,现在可以采取综合的急救措施,比如说大吐大泻、大汗淋漓、大出血引起的,现在输液、输血加上一些西药的应用,综合的一种救治,当然效果就提高了很多了。
但是附子回阳救逆的临床价值仍然存在,所以很多医院,如果出现了比较典型的亡阳证,在采用其他措施的同时,附子有关的注射剂,使用还是相当广泛的,能够收到明显地回阳救逆的效果,所以它是中药当中回阳救逆最重要的一个药,用于亡阳证。
附子
附子虽然是第一品的药。第一,单用,它的强度还显得不够,因为病证太重了,阳气虚衰到了极点;第二,它发挥挽回阳气有一个过程,它还比较缓慢,相对于像干姜这一类的药;第三,它有一定的毒性。所以前人亡阳证,不是单纯地用附子一味药,常常配伍干姜和甘草,这个就是张仲景的四逆汤。